..续本文上一页心所化,并非诸佛悲心以外别有一个观音存在。文殊大士(Manjusri)是诸佛之智慧所化,除却诸佛之智外,别无文殊大士存在。同样地,金刚手大士(Vajrapani)便是诸佛之力量的统一化现;他便是一切佛的力量,诸佛之力量便是他。观音、文殊及金刚手,即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十方诸佛之悲心,智慧及力量,合称为「圣三部主」(Rigsum Gonpo)。
在本偈的前二句中,说明了上师亦即观音、文殊及金刚手大士,在他之外别无三部主存在,所以我们是在说:「上师,您便是三部主!三部主便是您!您便是诸佛之悲心、智慧及力量的人间化身!」在后二句,我们向与观音、文殊及金刚手无别之上师作前面偈文同样的祈求。
所放百部五部三部一切即师 此等一切收摄遍主亦是上师
至诚恳切启请诸部主宰上师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诸佛有无数之多,但我们可以把他们为摄为百佛。如果再浓缩一点,我们可以把百佛再摄为五方佛部,亦即大日如来(Vairochana)、阿弥陀如来(Amitabha)、宝生如来(Ratnasambhava)、不动如来(Akshobhya)及不空成就如来(Amogasiddhi)。如果再浓缩一点来说,五方佛部又可用三佛的概念摄持而代表,亦即代表诸佛身之大日如来、代表诸佛语之阿弥陀如来及代表诸佛意之不动如来。如果再把三佛浓缩,便以一尊金刚持(Vajradhara)为所有佛的代表。金刚持是一切诸佛,铺展出来讲述便是佛之身、语、意,即三佛,三佛再铺展出来便以五方佛部代表,五方佛部的再进一步开展便是百佛,百佛便等同所有三世十方一切诸佛。
在此偈中,我们是在说:「百佛便是上师!五佛便是上师!三佛便是上师!上师便即是金刚持!金刚持、三佛、五佛、百佛及至一切诸佛等,若收摄来说,便即上师!」在后二句,我们向与金刚持、三佛、五佛、百佛及至一切诸佛无别之上师作前面偈文同样的祈求。
一切诸佛正法僧伽作者即师 兼备普摄三皈依处即具恩师
至诚恳切启请普摄皈处上师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这一偈是指上师亦即佛、法、僧三宝,亦即我们的皈依处。在后二句,我们向与三宝无别之上师作前面八偈同样的祈求。
至此第九偈,便讲完了本文三段落中的第一段落了。以下由第十至第十五偈,是第二段落。
一切诸佛本体幻化现上师相 慈悲摄受其理思之忆念上师
这二句是说:「与诸佛无分别的师父慈悲摄受了我。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上师您!」
于一切佛所弃无缘苦恼若我 示无谬道其理思之忆念上师
这二句是说:「与诸佛无缘的我,师父您却慈悲摄受我。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上师您!」 为什么这里说我们与佛无缘呢?佛陀的法身我们无法感知,他的报身我们亦无功德可见,所以说我们与佛的法身及报身无缘。在无始以来,有许多位佛的应化身曾经示现世间,许多众生因此而得度了,但我现在却仍然身处六道苦海之中,未曾脱苦,亦未曾得益。在现在的贤劫中,将有千佛示现,在本师释迦牟尼出现前,已有三佛示现在人间,但我却无缘得见、无缘得度。在许多劫前,古佛曾说现在年代之众生难度,但本师释迦牟尼却说:「由我来承担这项事业吧!」,所以诸佛当时赞叹本师为「大心力者」。然而,虽然本师释迦牟尼佛示现了,但我现在却仍然在六道之中,无从得脱,并未因他的示现而得度。所以说,诸佛三身我皆未没缘得见或得度。在现今,却是师长在对我开示脱离轮回乃至成佛的法门。诸佛之功德及恩典固然极大,但我并未能直接得益,现今直接照顾我、摄受们的是师长。所以,从此角度来说,师恩比佛恩还重。
难得大义妙身抉择利害得失 无误欲取心要思之忆念上师
在六道中,能生为人类并不容易,这是十分稀有的。在人身转生中,又分为暇满人身及普通人身。暇满人身是指有机会及能力修学佛法的人,后者指缺乏机会或能力的人,二者之间以前者至为难得。既然我们已得到此至为难得及宝贵的暇满人身,我们不该白白把它浪费了,而应令其有变得意义,所以我们必须选择做能真正利益自己的事,而避免作不利自己的事。
此二句的意思是说:「既得到难得人身,我必须选择作利益自己的事,而避免作不利之事,以令人生有意义。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这两句呼应【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之「于有暇身劝取心要」部份。
忽尔忽尔死大怖畏降于自头 不知所措本性思之忆念上师
由此二句开始,涉及【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之「于共下士道次修心」部份的教法。文中说:「死亡会突然地降临,到时我将不知所措。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
今生圆满一切当下忽然离去 孤独前往本性思之忆念上师
此二句是说:「在死时,不论我曾拥有多少财富或亲友等,终必孤独、惧怕地一人孤单上路,连一根头发也无法带着走。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
自身赤裸堕于可畏地狱火中 至极难忍本性思之忆念上师
饿鬼处中无福饮食涓滴亦无 痛苦现前觉受思之忆念上师
愚昧畜生极可厌恶不净劣缘 如是自身觉受思之忆念上师
在死后,并非一切便终结了,而会另有投生去处,所以我们必须关心来生前途。依因果规律,大恶业力者生于地狱道中,中等恶业力者将生为饿鬼,恶业力轻者则将生为畜牲,善业者则生于天、人或阿修罗道中。由于我们自知所曾作恶业很多,善业却从不曾多作,所以我们可以推论来生的去处必定是三恶道。
以上六句呼应三恶道的苦。初二句的「自身赤裸堕于可畏地狱火中
是指地狱道,第三及第四句描述常受饥渴大苦的饿鬼道,最后两句描述畜牲道。这六句是在说:「想及未来我必将投生于三恶道中受此种种苦,我便念及上师您! 」
苦恼若我如今将堕彼恶趣处 从彼救护皈处思之忆念上师
这两句是在说:「我已十分接近落入三恶道之厄运,能作我依止的唯独有三宝。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 这两句呼应【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有关皈依的部份教法。
黑白业果如影随形微细进退 如理而行其理思之忆念上师
「黑白」二字是指恶及善业二者。这些善及不善业的力量,乃至最微细的业力,都会像影子般跟随我们,善业将牵引福乐果报,恶业则感召痛苦果报。所以,一个人能否得到福乐,视乎他曾作之业。最细微的因果关系,则只有佛陀才能知道,譬如说佛陀能见到此刻衲的少许脚痛源自哪一生中、哪一刻的某个小业因,这些都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感知的范围。可是,我们可以依粗显的定律说明业及果的规律。总之,我们既然欲得乐离苦,便应依因果规律而行止。以上这两句正是说:「每思及必须依因果的道理而行时,我便念及上师您!」这两句呼应菩提道次第教法中之业果部分。
无边三有犹如牢狱众苦之源 从此解脱方便思之忆念上师
在六道轮回中,上至最高享乐的天界,下至最深的无间地狱,其本质皆为痛苦。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不外乎是苦苦、坏苦及行苦等痛苦。从佛的眼中看,轮回就是苦的根源,犹如一个牢狱般,众生正好比狱中受刑的囚犯,所以佛陀为众生开示了苦谛及集谛,即苦之本质及其来源。把我们栓在轮回中不能出脱的枷锁是什么呢?这便是烦恼及由其驱使而作之业。肝癌等病顶多只可能折磨及危害我们一生,但贪、嗔、痴等烦恼却祸延所有未来生。所以,现今我们有了堪能修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乃至即身成就之殊胜密法的人身,且又懂得因果与业力之道理,如果不趁此黄金机会医好自己的烦恼,令自己脱出痛苦的循环,便白白浪费了这个千载难逢的人身了。如果我们懂得事理,便应做利益自己的事,而避免做有害自己的事,所以我们应努力修持共中士道中之出离心及解脱道内容。佛陀在其道谛及灭谛教法中,便为我们开示了这些法门。
以上两句是在说:「无边轮回是痛苦之根源。每在思及出离心及解脱之道时,我便念及上师您!
这两句呼应【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之「于共中士道修心」 部分。
可畏有海涡卷无边苦恼母亲 堕落逼恼本性思之忆念上师
这两句是说:「正如我自己在轮回苦海中不由自主,如母众生亦是如此。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 它们与菩提道次第教法中之上士道呼应。
说至此便讲完了三个段落中的第二段落。
第二段落每两句便出现一次「上师护念」,而在第三段落中,每两句便以「求师加持」为句尾。什么是「加持」呢?我们在求上师给予哪种「加持」呢?所谓的「加持」,并非指我们求师赐予什么神奇的法力或神通等,也不是指在梦中见到佛陀对我们放光等等。见佛、见光等事,并非真正的加持。发梦、神通等,也不是真正的加持。如果我们辛辛苦苦地修行,到头来只是见到佛陀放放光,或者得到一个吉祥的梦境,这就等于我们白修一场了!如果我们沉迷于这种幻境,它们不单不可说是佛陀或上师加持,反而可以说是魔的「加持」!那么怎样才算是得到了加持呢?如果我们对因果更加深信了,又或者我们善良的心增长了,这些才是真正得到加持的微兆。反过来说,如果在修行许久以后,我们对三宝或因果等却更加生疑,则不论我们是否晚晚见到或梦到佛陀放光,也并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加持。有关这一点,大家必须十分清楚。
现在衲开始讲第三段落的内容。
三主要道与二次第甚深觉受 于自相续无难生起求师加持
文中的「三主要道」这几个字是指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见(注:有关三主要道教法,见法师著作【甘露心华】)。如果能于此生中生起三主要道的觉受,便可说是不枉此生了。「…
《《悉地本源》师徒关系与敬师之道 遥唤上师 释义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