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些,暗示没有用,我就得明说。从佛陀金刚总持到我们的上师,这是传承上师,举贝喇嘛。其中之一是我们的根本上师。但没有传承就没有上师。如果你们带了一本法本要求我教授,我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法本的传承。如果我没有传承,就不能教授。如果你们要我去研究,有时间的话,我会做。可是并没有传承,没有加持,没有上师。
上师的第二个面向是佛陀的法教。如果佛陀没有化现法教,有些人把佛陀的法教称做教授或建议,把上师称做心灵朋友,这些都是为了安抚自我,如心灵朋友、佛陀的建议等等。如果是我们,像我,我们会说佛陀的法教、佛陀的开示、上师、心灵导师;我们会这么说。如果佛陀没有化现法教,则没有佛陀法教的传承。我们称为喀尹喇嘛或喋谢喀尹喇嘛。
第三点是一切万物皆是上师。你看天空无垠,如同我们的心性,云朵就像我们妄念,来来去去,有时来去如此地快,连阳光都来不及穿透。从狭小的山谷奔流而下的河水就好似一个三摩地禅定的初学者,非常努力的保持觉性,观照各种妄念的生灭,你努力地保持觉性,就好像三摩地的初学者。山就像我们的自性,从不改变;一年以后回来,山还是在那里,二年,十年以后还是在那里。有那么多事物,一切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老师。
简单说来,一切都由五种元素组成,用五种元素来举例。土,像一座山,代表虔敬心。土,是一切的基础,因为有土,方有河流。因为有土,方有树;因为土,方有房屋。因为有土,我们方能行走其上,得以栽种食物;它是一切的基础。接着是水;水让万物合和,把水和黏土和在一起做成瓶。面粉和水做成面包。水,就像慈悲心,慈悲心让我们与众生亲近。如果每个人都发展出一定程度的慈悲,就不会有冲突。如果一个人有慈悲心,其它人没有,仍然会有冲突。但有慈悲心的人不会痛苦。火,代表智慧,燃烧后有亮光,火就像智慧。我们进到一个封闭一万年不见天日的房间,你只要点起一把小火,就马上把整个房间照亮,不需要经过一千万年或一万年,而是马上照亮整个房间。风,就像愿力与经验。能够让事情发生。让你前进。改变,转化事情。风吹过云层,云以各种型态移动。风吹过森林,所有的树叶都飞起。最后一个元素是虚空,虚空就像心。本自俱生。无可改变。你建一座千层建筑,虚空并不减损;拆毁那个千层建筑,虚空也不增加,这是奇迹,但这是虚空的自性,心的自性,一切万物都是我们的上师。
四特别加行思惟~第三特别加行思惟~所缘缘
教学章第十八章与实修章第十七章
第二见已经说完了,第三个见是迷背见,迷见或迷背见。久见,达见,迷见。久见已经讲授完毕。达见用三种上师,不,四种上师叙述;现下是第三个迷见,迷背见。迷巴,事实上是指你的动机,你的目标。目的,目标,动机。每个佛教徒的迷巴是成佛。想要成佛必须要有清明,佛果是清明,不是无明。不管你选择的是那一种法门,都要有清明的心。对初学人,就举上座部的例子,比较深入的,就举大乘的例子,最后一个阶段,用金刚乘的例子。你们要清楚知道,当你说上座部时,并不包括大乘与金刚乘。当你说大乘,就包括上座部,但不包括金刚乘。当你说金刚乘,就同时包含上座部与大乘。很简单的。佛陀的教法分为四类:律部,阿毘达摩(论部)、经部,及密续。这四种涵括了佛陀所有的法教,超过一百卷,一百大卷,不是一百章。我指的是现存有传承的法本,超过一百大卷。上座部主要修持律部与论部。大乘修持律部,论部,以及几乎全部的经典。上座部修持很少的经部。
金刚乘则包括所有的律部,论部,经部与密续。很明显的,上座部不太确定金刚乘是不是佛教徒。有时他们觉得我们是印度教。我个人不介意,事实上我喜欢他们这么想。表示我们四海一家,没有界限。金刚乘确信上座部是佛教徒,我们对于上座部是否佛教徒的怀疑,一点也没有;他们是佛教徒。他们是佛教徒,无庸置疑。当然不是所有上座部都这么认为,有些会,甚至会化想法为文字及语言。作为大手印的修行者,我们究竟的目标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成佛而成佛。但我们也必须清楚了解当下的目标是克服我们严重的染污,净化自己,累积功德,累积智慧,这是当下的目标。而究竟的目标是成佛,一步一步来,但目标很清楚,我们要对目标明确。我和大家分享一些事。很多人喜欢做长期的闭关。不少人在闭关前问我这个问题。
「我完成三年闭关以后要做什么?」这代表着目标不明确。无意冒犯。三年,四年,十年闭关或不闭关,都无所谓,你修持佛法直到成佛为止。就是这么做。这就是迷背见的简短描述。即使非常简单的世俗方面,也要有清楚目标。很多人问我说,「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我该做什么?」,「人生的目的为何?」,这一类的事。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问题,这个特别加行思惟会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身为大手印修持者,无误的知道我们的目标和我们要什么,很清楚知道,藉由这个特别加行思惟,也知道自己现在在那一个阶段,下一阶段需要做什么,都清楚知道。
四特别加行思惟~第四特别加行思惟~等无间缘
教学章第十九章与实修章第十八章
第四个条件,也是最后一个,就是喋玛他比见,喋玛他是说立即的,现下。这有很深的意思。喋玛他最深层的意思是了悟心性。比较实质上的定义是一刻接着一刻。我们现在就要修持。每一个当下都要修持。不是有什么指导员一手拿着锣,一手拿着锤,等着时间,时间到的时候敲锣,说开始修行,过了一段时间又敲一下说好,现在休息。不是这样的,不管有没有敲锣,一直在修持,每一个当下。没有当下,就什么都没有。当一支箭从强而有力的弓射出,到达目标之前,箭会穿透空间中的每一粒原子。即使那样,也不是当下。因为箭太慢了。粒子太大,为什么。粒子理论上是最小的物质,是一切组成的基础,对吧。假使最大的物质是由许多最小的物质组合而成,那么最小的物质应当有六个面。一个最小物质贴在这边,另一个在这边,另一个在这边,另一个在这边,另一个贴在上面,另一个贴在下面,要有六面,所以总共七面,比一整个还大。你可以把它切成六块,因为有六个面。那些切下来也要有六个比较小的面。然你再切,一直切下去。只要还有物质,你就可以切。不可能结束。「当下」的定义是什么?「当下」的定义是:最快的东西穿透过最小的物质所需要的时间,那就是当下。我们必须找到最快的东西与最小的物质,但找不到。现今人们称最小的东西是粒子,最快的速度是光。我们姑且信之。但那不是;到目前为止正确。仍然有数以千计的科学家,花数十亿的经费,试着找出最小的物质与最快的东西。我保证他们永远找不到。成佛了就找得到。他们必须成佛,没有成佛,永远找不到。现实是多重的。即使是无量现实其中之一的最小物质与最快的速度,他们也找不到。更别提所有的现实情况。他们多数人根本不相信有另一个现实。因此,当下并不存在。当下究竟的意义是了悟心性。限于我的理解,我只能说这么多。当你经由证悟而了解了究竟真实,最大的物质与最小的物质并无差别,最快的速度与最慢的速度也无差别。一切都是本来俱生。怎么会有差别。对一个修行者而言,就是尽力在每一刻保持觉性。相对上,要达到究竟的证悟需要很长的时间与努力,但究竟上,在我们证悟的那一刻,连剎那的时间也不需要。无数生不多不少于一个当下,而当下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瑜伽士,像密勒日巴,无误的这样修持。他下定决心不浪费生命的任何一刻。把身语意都全力时时投入修持,要在这一生证悟。这就是为什么他住在山洞里,变得很瘦。不是因为住在洞穴里才证悟;不是因为变瘦才证悟。而是因为他下定决心不花任何时间做其它事情,所以自然变得很瘦;而最方便的地方是高山上的洞穴,没人找得到他。因为业力,我们要这么做很困难。如果我们每天二小时精进修持,不浪费时间,那便是我们现下所能做到最好的。这就是最后一个思惟。没有很多禅修或观想要做,就是弄清楚。这四个当中,如果你们要特别做一些观想修持,可以在第二个达波见,达见中修持。四个上师,第一个可以做上师相应法。不是一定需要。思惟上师的各种面向,三天只要六个小时。
回向
现在,了义海大手印第一年课程,应尊贵的突托仁波切所请求的了义海大手印教授,第一年课程已经讲授完毕。这次课程中,我教导了十二项的前行与思惟。让我们回向这次课程的所有功德,包含我给予教授、尊贵的突托仁波切请求这个课程,所有的弟子,安排一切的工作人员,以及智慧林的僧众、在家众及行政人员。诸位远道而来,事实上,光是来回的时间就要五,六天,花那么多时间与精力。我将诸位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愿他们证悟大手印。回向我们传承中所有伟大、证悟的上师,尊圣的 DB法王以及其它所有的上师,愿他们长寿。回向所有金刚乘的伟大上师,从观世音菩萨化身的尊圣的 达赖喇嘛开始,到所有教派的所有伟大的上师,愿他们长寿。回向所有已圆寂的伟大上师,愿他们早日转世延续教法;从最近圆寂的波卡仁波切开始,以及所有已圆寂的伟大上师,愿他们转世,传授佛法利益众生,延续前世的事业。回向所有大乘以及上座部的伟大上师,愿他们长寿,佛行事业兴盛。愿世界和平,快乐,没有纷争。因为现在世界上有许多的问题。或许我太天真,但我认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彻头彻尾,都完全没有必要,但因为一个问题导致另外一个问题,然后又生出下一个问题,就像一个大房子,一根柱子倒塌,然后梁裂了。接着另一根柱子倒塌,而跟着墙壁龟裂,窗户破损,就像这样。没有必要先破坏第一根柱子;但第一根柱子已经倒了,所有的事也就接连发生了。我们祈祷世界和平,和谐。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愿你们今年,明年,一直到第二年课程之前,当然还有之后的佛法修持顺利。愿你们在这一生证悟大手印。当人生最后一刻到来的时候,你们能对自己说,「我很好,我已经尽力,我很快乐」,然后微笑的离开。那么我的任务就算圆满,我会很快乐,我诚心祈祷结果如此。
《了义海大手印前行教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