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上师瑜伽系统传讲▪P6

  ..续本文上一页

  

  

  虽然如今我们没有善根得以亲见莲师尊颜或亲闻莲师音声,但我们有他的咒语──莲师曾以他的智、悲、力加持此咒与他自己相等。此咒语并非由普通的音节组成,而具有堪能遣除一切障碍并赐予所有智慧功德的力量。

  

  经典中说,没有哪个咒语比金刚上师咒更具利益。此咒中十二个字即是怙主佛陀宣说的三藏十二部佛经[1]的精髓。思维一下遍读整个三藏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果这十二字莲师咒即是其精髓,那我们会开始感激它完全彻底的加持力。接着思维我们在无边无际的轮回中漂泊流转的因即是十二缘起[2],从无明开始直至反复不断地受生。通过持诵此十二字莲师咒,这十二缘起可以被净化,让我们最终得以从轮回中解脱。此金刚上师咒可以有很多种解释,特别是可以用与九乘佛法相关的九个层次来解释。这些阐释可见于噶玛林巴开启的伏藏法、多珠钦·晋美丹贝尼玛的著作以及其它经续论典。

  

  嗡阿吽

  此咒的前三个字代表三身,亦即所有诸佛的金刚身、语、意。『嗡』表示法身阿弥陀佛之自性;『啊』表示报身大悲怙主观世音;『吽』表示化身莲花生大士贝玛桑巴哇。

  

  班则

  『班则』[3],藏文称为“多杰”,是指所有宝石中最坚硬最珍贵的金刚石。金刚石可以刻划任何其它物质,而自身不为彼等所刻划。这象征了诸佛不变无二之智慧,它不受无明的影响或损害,但却能切断所有的妄想和障碍。它还表征着诸佛身、语、意的功德和事业堪能利益一切有情,而不为各种魔力所碍。与金刚石一样,班则(金刚)远离了所有的垢染瑕疵。其坚不可摧的力量来自于证悟法身阿弥陀佛之自性。

  

  咕噜

  如前所述,『咕噜』在梵文中的意思是“举足轻重”或者“有份量”。犹如金子在诸金属中最重最贵,咕噜(上师)在所有众生中最举足轻重最珍贵,因为他具足了不可思议圆满无垢的诸多功德。这里的咕噜对应于具有和合七支[4]的报身观世音。

  

  贝玛

  『贝玛』,在梵文中是“莲花”的意思,是指来自五方佛里面的莲花部。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和事业部等五部分别以毗卢遮那佛、不动佛、宝生佛、阿弥陀佛和不空成就佛等为代表。莲花生大士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而阿弥陀佛属于莲花部并总集诸佛之语。佛经中开示说仅仅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行者即可往生极乐世界(梵文“苏喀哇底”),并永不会再堕三恶道。同样地,持诵莲花生大士的名号将给我们带来各种成就。

  

  在许多经典中也有描述无与伦比的六字大明咒(玛尼咒)能够让我们证悟菩萨地[5]。观世音菩萨的玛尼咒即是金刚上师咒的报身形式,还对应于大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的身量等同整个宇宙,双手持平等印托着钵盂。据知,他的钵盂中有一朵二十五层重楼式的莲花,这些层次对应于诸佛身、语、意、功德、事业等各种不同方面。例如,仅仅身就具有五个支分:身之身、身之语、身之意、身之功德与身之事业。如今释迦牟尼佛所在的化身刹土位于毗卢遮那佛的心轮处,相应于意之意支分,此即是为什么于此刹土极为珍贵的秘密真言金刚乘佛法会得以广泛宣说和流传。

  

  斯德(悉地)

  『斯德(悉地)』意为“真实成就”。通过忆念祈请莲花生大士的身、语、意、功德、事业,共同和殊胜悉地(成就)都将为我们所有。共同悉地包括无有疾病、具足财势等,殊胜悉地是指获得莲师本人那样的圆满正觉。

  

  吽

  持诵『吽』字是祈请上师莲师降临加持,赐予我们所有共同与殊胜悉地(成就)。

  

  吾等上师莲花生大士与其咒语无二无别。因此当我们持莲师咒时即是在念诵莲师名号,亦即犹如反复呼唤莲师这位永远不会舍弃我们的士夫。上师也不得不以大悲心观照我们;因此当我们如是一心一意地祈祷时,莲师会立刻降临赐予加持,这是毫无疑问的。天降雨水会均匀地遍洒大地,但只有完好的种子才会发芽,而腐败的种子则不会。同样地,莲师对一切众生都大悲相向,无有偏袒,然而对于那些具有信心和虔诚者他的加持来的更疾速。

  

  只有通过佛陀的加持我们才能得到成就。因此在念诵着莲师名号直接作祈请时,一定要从心底深处发自肺腑地祈祷。这样我们的信心会逐渐变得自然任运、源源不断。记住若没有信心则绝不会得到成就。例如在释迦佛时代,有些人有缘亲眼目睹佛陀的金颜、亲耳聆听佛陀的教言,但仍生不起信心[6]。有些外道导师甚至企图用毒药害死佛陀。类似地,当莲花生大士到西藏时,邪恶的大臣们处心积虑地想杀死他。对于如此之辈,精神成就是绝无可能的。

  

  这显示了具有真实纯粹的信心是多么重要。并且作为所依,我们观想自己的处所是桑东巴瑞(铜色吉祥山),自己周围的有情是诸勇士与空行,自己是益西措嘉,头顶上方是众眷属围绕的莲花生大士。随后我们念诵七支供和本修法中其它祈请文,虔诚地作祈祷,并生起定解:如此具足信心地祈请,必定会得到悉地(成就)!

  

  [1]十二部:一切佛经分为十二种类之名,即(1)修多罗(契经)、(2)祇夜(应颂、重颂)、(3)伽陀(讽颂、孤起颂)、(4)尼陀那(因缘)、(5)伊帝目多(本事)、(6)阇多伽(本生)、(7)阿浮达摩(未曾有)、(8)阿波陀那(譬喻)、(9)优婆提舍(论义)、(10)优陀那(无问自说)、(11)毗佛略(方广)、(12)和伽罗(授记)。详参佛学辞典。

  

  [2]十二缘起:(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处、(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详参佛学辞典。

  

  [3]班则是已经藏化的梵文,梵文原文为“伐迦 ”;“金刚”之意。

  

  [4]根据顶果钦哲仁波切的开示,报身佛所具的和合七支如下:(1)寂静和忿怒尊所化的蕴、界、处都并非粗大。他们是具有最胜功德的空性之身。因此,他们被称为具“无自性支”。(2)诸佛的心相续中完全充满了不变无二乐空双运之智。因此他们被称为具“和合支”。(3)他们的身、语、意恒时住于大乐一味。因此,他们被称为具“大乐支”。(4)在其界、处,无论主、从,男、女天尊,都没有痛苦之名。他们具足轮涅所有善妙功德。因此,他们被称为具“受用圆满支”。(5)他们大乐之智无有入定出定之别,不增不减,不变不断。因此,他们被称为具“永住无灭支”。(6)自利分,他们成就如是功德,但由大悲他们恒时观照爱护迷惑众生。因此,他们被称为具“大悲遍满支”。(7)他们调服众生的佛行事业竖穷三世,横遍十方,无时不刻,没有间断。因此,他们被称为具“利生无间支”。

  

  [5]

  菩萨地:指大乘佛法中的五道十地中的“十地”,诸经论中十地的名称和描述不止一种。详参佛学辞典。

  

  [6]

  请参阅《普贤上师言教》中的善星比丘公案。

  

  传承祈请文

  

  大圆满法有三种传承方式[1]:密意传、表示传和耳传。

  

  第一种密意传承无需象征或言词,因为上师及其眷属自性本来即是一体。从本初佛普贤王如来至金刚萨埵,再从金刚萨埵至嘎饶多杰(极喜金刚)的传承[2]即是此种方式。

  

  从嘎饶多杰(极喜金刚)而下,此传承经过了蒋华西宁(妙吉祥友)、熙日森哈(吉祥狮子)、嘉纳苏扎(智经)和毗玛拉米扎(无垢友)等祖师。虽然这些大师们示现为人身,但他们在授予或接受传承时并无需假借言词,因为他们都是圆满证悟的圣者。传承仅是用一些“表示”──手印或者象征性的音声来传递。当上师以此种方式授予传承时,弟子立刻了悟其义并圆满证悟大圆满心部、界部和窍诀部三部法门。

  

  耳传是从莲花生大士开始,由一位补特迦罗[3]传给另一位补特迦罗。莲师的传承弟子包括:王臣二十五尊、耶尔巴八十成就者、协扎五十五证士,等等。莲师的三位上首弟子是法王赤松德赞、贝若扎那和佛母益西措嘉。此传承然后传至遍智龙钦饶绛(即无垢光尊者),龙钦饶绛再传给大持明晋美林巴(即智悲光尊者),晋美林巴把此甚深法宝藏传给了诸位弟子。晋美林巴的四位上首弟子被成为“四晋美(四无畏)”,这四位中最主要的两位是多珠钦·晋美钦列沃瑟和观音化身晋美嘉威纽固;另两位是晋美果察和晋美俄嚓。晋美钦列沃瑟把此传承授予多钦哲·益西多杰,而晋美嘉威纽固把此传承授予蒋扬钦哲旺波;多钦哲和蒋扬钦哲旺波两人都是晋美林巴的真实化身。这两支传承然后融汇于伟大的上师嘉瑟·贤彭他耶、华智仁波切和堪布贝玛多杰;他们再依次传给文波丹嘎、诺西隆多、阿宗竹巴、第三世多珠钦·晋美丹贝尼玛等诸多上师。这些传承又复汇聚于蒋扬钦哲旺波的转世化身蒋扬钦哲·秋吉罗珠[4]。

  

  这就是本传承未有中断地从一位补特迦罗传给另一位补特迦罗直至今日的法脉延续情况。虽然我们说是“补特迦罗”,其实这些传承祖师都是登地菩萨以上的圣者。现在,为了我们能够从这些传承上师得到加持,我们需要一心一意满怀信心地向他们祈请。

  

  大圆满修法

  

  对于不同根器的修行者,相应有诸多不同的实修法门。

  

  下士以获得此生暂时的安乐为目标,仅致力于分别取舍那些应做、哪些应断。

  

  中士认识到此三界轮回的自性即苦,并通过思维,他们会意识到作为成佛所依的暇满人身是多么珍贵。他们会观修无常,时刻不忘死亡随时会来临,以此策励自己精进。其后他们会了知自己所造之业是自己痛苦或安乐之因这个道理。见到整个轮回中众苦充满,油然生起强烈的厌离心,并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希求自己从轮回中解脱。

  

  然而仅有自己从这个苦海解脱的愿望尚有不足;众所周知,…

《上师瑜伽系统传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决心出离轮回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