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需要依靠一位堪能作为皈依处的导师。诸导师中最殊胜者,乃是金刚阿阇黎──具足圣者所有征相的真正具德上师。一旦我们已经找到这样的上师,我们需要如护自己的眼目一般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和上师之间的誓言。
为此,我们需要以智慧进行三种抉择。首先,我们应该通过了解学习其生平事迹和教法开示,以智慧观察其是否具有功德,并确保所找到的是真正的具德上师。其次,当已经找到具德上师时,我们应该以智慧圆满依止上师,一字不差地遵从上师言教。最后,我们应以智慧修习上师的意行,证悟上师所传窍诀。如果我们在这三方面具有智慧,那我们可以毫不费劲无有错谬地在正道上前进。
有三种承侍令上师欢喜、让上师满愿。上等承侍是通过修持获证殊胜悉地(成就)──通过修、行证悟正见。中等是以身、语、意侍奉上师为其服务。下等则为上师的弘法利生、讲经传法供养财物。
我们在皈依和发菩提心之后即进入了大乘法门。其后,为了净除阻碍正道之恶业和罪障,我们修习金刚萨埵忏罪法,为了积累资粮成就顺缘,我们作供曼扎。最后我们修持上师瑜伽法──唤醒和生起智慧最精髓的修法。
任何一个修法背后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禅修而做出一些行为举动,或是为了念诵很多遍祈祷文。每个修法都是种种不同的方便,都是为了成功地达成我们的主要目标──修习和转变自己的心相续。如云:“转变自己的心,汝即会得圆满;诸乐来源于自净其意。”
因此要下定决心:“从现在起直至死亡,我要无时不刻都精进修持。”如果我们堪能如此而行,那我们也会成为至尊弥拉日巴那样,以成就圆满正觉作为最令上师欢喜的承侍。因为上师应化世间的理由正是要给我们开显妙道,所以圆满上师所愿的最佳方式是证悟他传授的法门。但如晋美林巴所指出:“(停留在纸上的)理论犹如补丁,总有一天它会磨损而尽。”我们需要把教言融入自己的实践,并使它们成为自己内在本具的一部分,否则它们的作用真的很有限。
最后,对于最上根器的行者,则有生起次第(玛哈瑜伽)、圆满次第(阿努瑜伽)和诸道中最胜之大圆满(阿底瑜伽)等深道法门。
玛哈瑜伽
遇到了大宝上师、为师所摄受、并从其求得甚深窍诀已,我们当把这些窍诀加以实修。实修时我们需要将外显诸法之不净相转变为无量清净观。
为了修习内密续部,我们必须了知一切诸法本来清净。相应地,外在的五大不应观为平庸,而应观为五方佛母;身内的五蕴也不应观为平庸,而应观为五方佛。同样地,八识及其对境八尘应观为八大菩萨父母。通过这种净观,我们不仅能见到诸法清净,而且我们会观“轮涅大平等”。我们不会再把轮回视作应当舍弃,把涅槃视作应当证得;它们应被视作并理解为“大清净大平等之双运”。然而如是观法并非是造作出什么新事物;它从最开始就是如此(本来清净)。
生起次第或玛哈瑜伽的精髓是认识到诸显即本尊、诸声即咒音以及诸念即法身。通过如此最深道,我们可以证得佛陀的身、语、意所有功德。我们说“证得”,是因为这些都只是诸法本初自性的显现,而现在则被开显了而已。
阿努瑜伽
圆满次第或阿努瑜伽的实修,主要是基于六瑜伽:拙火──道之根本;幻身──道之基础;梦修──道上进步的度量;明光──道之精髓;中有──道之延续;和颇哇(迁识)──让我们堪能完成余道。
阿底瑜伽
修持大圆满或阿底瑜伽是为了证悟如来藏或佛性──从最开始即本自具足的我们的真如自性。在这里,专注于包含了分别寻伺的有造作的修法是不够的。为了体认我们的真如自性,此修法应彻底超越造作。修大圆满的目的是为了证悟空性与光明,也就是超越所有分别念的智慧的自然显现。它是真实证悟法尔如是的胜义自性──究竟佛果。
此刻,我们的本觉(藏文“瑞巴”,也译作明智)与我们的心纠缠在一起,完全为心识活动所遮盖障覆。通过修习立断所有执着的『彻却』和顿超『脱噶』,我们可以揭去覆盖在本觉上的面具让其光明显现照耀。
为此,我们需要修持“四种自然安住法”并由此获得『彻却』修法的完全稳固。其后是“『脱噶』四相”,即光线、光环、本尊和佛刹的自然生起。如是诸相会自然而然从心轮至双目之间中脉里面生起,其过程是有次第的,犹如农历初一至十五的月亮逐渐增上圆满,如是诸相也是逐步从简单的光点(明点)增上至报身佛刹的大界庄严。至此,界与智的显现已至究竟。
这些觉受与从前经历的识或(分别)念没有关系,它们是智慧的真实显现或光明。此后,犹如农历十五至三十的月亮逐渐减少隐没,所有这些觉受与诸相会逐步灭尽或消融于法性中。此时,分别能所的迷惑心会消失,超越分别思维的根本智会增上。最终将证得具有六种殊胜解脱功德[5]的原始普贤王如来之圆满正觉。
此是堪能即生成佛的上根者所修之道。对于中根者,则有如何于“中有”证得解脱的窍诀。我们所说的“巴多(“中有”的藏文)”,其实有四种“有”:从怀孕受生直至死亡的“生有”、命终的“死有”、法性中有与受生中有[6]。
从受生到死亡之间的“生有”即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为了摧毁此“生有”中所有迷惑不净观或者迷惑分别念,最究竟的修法即是大圆满阿底瑜伽,而其中有如前所述『彻却』和『脱噶』两种正行之道。此修法究竟的果位是有粗大的五蕴所组成的凡庸色身消融于“大迁转虹身”或“金刚身”,亦即肉身彻底消融无余。
但即便我们无法于一生中获得此究竟成就,在命终时仍有可能获证正觉。如果临命终时,我们的上师或亲近的金刚兄弟姐妹就在身边,他(或她)可以提醒我们直指心性的窍诀。如果我们能够忆念起我们修行时的觉受并安住于此心性中,我们会获得证悟。如此我们则可能不历中有而直接往生净土。若此时没能证悟,则法性中有会现前。此刻,法身的基光明会显现。如果我们能够把基光明(或称“母光明”)与我们在生前修行中体认出的“子光明”相融合,则我们会于法界中解脱。
如果我们于此刻尚未得解脱,则无量无数的化身形相,伴随着声响、光团与光线,将会现前。因为这些化身与境相,我们会经历遭受巨大的恐惧惊骇,但如果我们是很好的修行者,我们会了知恐惧惊骇毫无意义。我们会知道无论现前什么寂静或忿怒本尊,他们都不外乎我们自心的投射显现。于此契入则能确保于报身佛刹中解脱。
但如果尚未得到成就,则受生中有会随之而来。此时若我们依正确之道而修,我们能够往生化身佛刹而解脱。
本体上,普贤王如来的本初自性犹如证悟之基或证悟之“母”。由上师给我们直指的自性就犹如证悟之“子”。当“母子”相会时,我们会获得圆满证悟并攻占正觉之堡垒。
乃至无法于此生或于中有解脱的下根众生,可以在化身佛刹得到成就。
总之,通过实修『彻却』和『脱噶』道,我们可以于此生即获得原始法身普贤王如来的究竟证悟。此为最佳的情形。否则,我们可以在“死有”、“法性中有”与“受生中有”等其它三种“有(巴多)”中解脱。即便这些都没有达成,我们仍可通过大圆满法门的功德或加持免于诸苦。任何与大圆满法结缘者可以:见到法要或上师则得见解脱;听闻上师或法要则得闻解脱;佩戴珍贵的咒语或大圆满经函则为触解脱;或者尝解脱,如此等等。其结果是我们可以往生毗卢遮那佛、不动佛、宝生佛、阿弥陀佛或不空成就佛等五位化身佛的刹土,并最终往生中央佛刹“火焰山尸林”[7]。
[1]
三种传承: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和补特迦罗耳传。
[2]
诸三传承上师的传记请参阅珠古东珠著《大圆满龙钦宁提传承祖师传》。
[3]
补特迦罗:梵文,数取趣之义,也译作人、有情。详参佛学辞典。
[4]
怙主金刚持蒋扬钦哲·秋吉罗珠(1893-1959)是蒋扬钦哲旺波的事业化身,以及怙主顶果钦哲仁波切的根本上师。
[5]普贤王如来的解脱具六种殊胜功德:(1)此解脱是自己本觉(明智)自身的显现,没有执著此显现为外相之迷惑不净观。(2)此解脱超越了“原始基”与“原始基所显”;否则可能会落入“诸相乃生起于原始基”这类迷惑。(3)若我们契入远离一切障碍的俱生智,于彼当下自然住于智界的所有功德皆任运显现。我们证悟道积累于阿赖耶识上与诸业力习气相关的障碍从最开始即本自清净。犹如耀日从云翳中升起,我们彻底超越了轮回之基。(4)于彼当下,(般若)智慧成熟为究竟自性身;我们攻克了本来清净之堡垒,并不变永恒地安住其中。(5)并非依靠本觉自身以外的外缘,而是无缘证悟我们自己的本觉。是本觉通过自己的力量体认自己的本性而证得佛果。(6)解脱之基住于原始自性的相续中,而不为无明迷惑之因所染。
[6]
请参阅索甲仁波切著《西藏生死书》。
[7]中央佛刹“火焰山尸林”是忿怒本尊坛城中的中央佛刹。根据宁玛传承的内密续部,往生此佛刹对应于究竟成佛。
领受四灌顶
以金刚乘之方便,行者以观想光芒的方式接受上师的加持,此即是灌顶[1]。称其为灌顶是因为当接受了某种灌顶后,我们就获得授权修习此特定法门,直至证得其相应成就。我们中大多数人以及从具德上师得到过灌顶(根灌顶),但为了让灌顶的加持力持续不断并延续其力量,我们需要通过修持上师瑜伽法由我们自己不断反复地领受四灌顶(道灌顶)。事实上这是上师瑜伽修法中最精髓…
《上师瑜伽系统传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