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抛瓦法”俗称修往生的捷径,但用抛瓦(转移意识)法,求往生佛国净土,并不是不需要其他条件。抛瓦法转识需要具备“三乘”和“五力”。三乘是乘念力、乘气力、乘愿力;五力是意向力、修持功力、铲除业力、种植善根力、信愿力。三乘五力,归结起来是三点:
一、一生中不间断地悔罪行善,培植善根;
二、如法修持,达到能够转识的修炼程度;
三、具有以诚信和菩提发心为根基的愿心。
如不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只想用转识法术往生佛国,只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空想。不仅如此,如果缺乏消业行善和其他方便修持诸缘,只修抛瓦法,还会损寿而发生突然暴死。
因此,奉劝那些凭好奇心乱学抛瓦法的人们,珍惜难得
藏传佛教有“中阴成佛”之说,但有人说“那是胡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中阴成佛”和“即身成佛”是无上密特有的说法,显宗没有这种说法。少见多怪,不知佛法中有“中阴成佛”之说并不奇怪。但把自己不了解,没有听说过的一律作为“胡说”,至少是一种孤陋寡闻的表现。
凡成佛离不了两种情况,或者活着成佛,或者死后成佛,不可能有第三种情况。死亡只是一刹那,如电断灯灭,然后进入中阴。
“中阴成佛”指的是在熟练掌握和控制死亡、中阴生命规律的基础上,将中阴身转化为佛身的一种特殊修证法。在死亡过程中粗分意识消失,最细分意识显现之际,是转识成智的绝妙机会。这类妙法,正是密法成为无价之宝的珍贵处。
有人说:“藏传佛教寺院是靠钱来求学的,没有钱的人学不了法,只能当苦工。”情况是这样吗?
这是歪曲藏传佛教学制的宣传。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有过许多赴印度、尼泊尔寻访高僧、献金求法的例子,但并不是那些高僧贪财卖法,而是为了显示密法的珍贵和引起世人对所换取的密法的重视。但在藏传佛教寺院里,对学生从不收费,学僧拜见上师的见面礼,也只是条哈达。进入各寺院闻思学院的学生的老师,根据学僧水平,都由寺院安排,不能自己选择。
学院外的传法灌顶,可以自己选择,但并不需要花钱。有些社会地位高、供养多的上师,不但不收学僧的供养,反而拿出供养钱,资助学僧求学。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如果是靠钱求学,类似宗喀巴大师、一世嘉木样大师、米拉日巴等靠行乞求学的千千万万僧人永远也登不上大善知识和大成就师的宝座。
要想了解藏传佛教寺院的学制和学僧的求学情况,就要查阅各大寺院的历史文献和活佛名僧的传记,不能相信这类别有用心的歪曲和宣传。
有人说:“藏传佛教活佛的地位是靠花钱买来的。”这种说法对吗?
这纯属胡说。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始于噶玛让雄多吉(公元1284~1339年),后来各教派中陆续产生了转世活佛,至20世纪50~60年代蒙藏地区已有大小活佛数千个。
每个活佛的第一世都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有学问、有声望,对建寺、传法、授徒有突出贡献的高僧学者,如一世班禅大师克珠杰,一世DL喇嘛更登珠,二世Gmb噶玛拔希,一世嘉木样大师阿旺宗哲,一世贡唐大师根登彭措,一世热振阿旺却丹,一世吉尊丹巴达罗那他等等,都是藏传佛教中的第一流大学者。
这类大德高僧,或建立了寺院,或主持寺院建教传法有功,或有很多弟子,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他们圆寂后,生前建立或主持的寺院和亲传弟子、教区群众要求转世,请示有声望的大德高僧预示有无转世,转生的生辰八字、区域方位、住地山水和父母特征等等。根据预示的方位、特征、年龄段,进行寻访登记,然后将登记到的儿童名单,装进面团,或写在竹签上,经过摇面团或摇签筛选认定,有的还要考验灵童认识前世遗物和验证身体特征等取得信众的认可,然后进行正式坐床仪式。
如元朝国师噶玛拔希临终时接受乌见巴等大弟子的请求,表示乘愿再来,并预示了转世的地点。噶玛拔希去世一年后在预示的地点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五岁时自称是Gmb,经过乌见巴考查,被确认为噶玛拔希转世,这就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个转世活佛。
又如,十六世Gmb去世时留了一首预言诗。后来根据预言诗中暗示的方向、山水特征、降生时的特异征兆等,寻访认定了十七世Gmb。
在这种严格的转世认定制度下,以钱买取灵童资格的徇私舞弊行为是很难得逞的。
佛位的高低也不是由金钱决定的,是由每个活佛各自弘教的贡献,在教中所担任的教主、法座、堪布职位,朝廷加封的国师大喇嘛等名份高低决定的。
个活佛转世系统的历史资料和各个活佛的各世传记都是有力的证明。一切强加的诬蔑不实之词,都歪曲不了历史事实。
有人说:“藏传佛教格西学位是花钱买来的,不是靠学习成就取得的”这种说法对吗?
这是深抱偏见,有意诬蔑藏传佛教的胡说八道。
藏传佛教授予格西学位的大寺院,不仅仅是拉萨三大寺,还有甘、川、滇和内蒙古等不下数百座寺院。虽然攻读格西学位的具体年限有长有短,有的十三四年,有的十六七年。但攻读的科目都一样,要读完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律论等五部大论,经过答辩考试,方能取得拉然巴、多然巴、嘎居等相应的格西学位。
佛教这个清净园地,在过去还从没有听说过有走后门、拉关系,以钱买学位这样的歪风邪气,若看一看藏传佛教史上成百上千的著名格西的著作和传记,所谓“以钱买格西学位”这类谎言就会不攻自破。
有人说:“格鲁派教理研究方面功底深,修证成就差;宁玛派教理研究功底差,修证成就高。”这话对吗?
这话本身就有严重的逻辑矛盾,如果前半句是真,后半句必然是假。也就是说,如果“教理研究功底深”是真,那么“修证成就差”一句必然是假,如果“修证成就高”是真,那么“教理研究差”必定是假。因为从佛教来说,教理研究和修证成就是密切相关的。
教理研究不能脱离修炼实践,很多教理要通过修炼实践来体会验证非理念性的真实性空等;同样,以思想意识、精神境界彻底转变为主的精细复杂的修炼程序也离不开精深的教理指导。因此,教理的掌握和修持紧密相连,是不能脱节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那种所谓不掌握精湛教理的高深修证成就,和所谓没有修证成就的对深层教理的掌握理解都是十分外行的说法。
实际上格鲁派不但具有重视教理研究的良好传统,也具有经续中所说的那种共不共修证的高深成就,只是格鲁派戒律严明,密修成就严格按密戒保密,不向外界公开宣扬而已。对此,看看历代格鲁派大德高僧的密传记载便知。
同样,宁玛派真正的大成就者都是精通显密教理的大善知识,决不是不学无术、盲修瞎修、故弄玄虚、装神弄鬼的浅薄密咒士。
有人说:“红教重修持,黄教重教理研究。”这话对吗?
所谓“红教重修持”,言下之意是说“红教不重视教理学习”;所谓“黄教重教理研究”,其言下之意是说“黄教不重视修持”。这种说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以理管事,以事证理。任何一种高层次的修持,都不能不以掌握相应的高深理论来进行指导;同样,一个重视研究、掌握高深教理的教派,也不可能不懂得解行并重的道理和学习教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要知道正确的修持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高深的理论,必然伴随着相应的高层次修持。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辩证道理。
实际上,宁玛派真正的大德高僧都是解深道高的善知识,宁玛的大圆满、车确、托嘎的修证离不开教理正见的指导;同理,格鲁派不但在经典教理的研究上独占鳌头,在密法的修持方面也是博采众长,荟萃精华。如此说,只能说是未涉足深海的人,不知海底有宝藏罢了!
有人说:“有些密法,不经过传授灌顶,只要有信心,照样可以自修并修出成就。”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不符合续部教义,决不可相信。被称作雪域三大持法宝王之一的萨迦班智达在《三律明辩论》中曾痛斥过这种违背金刚乘教义的说法。他说:“有人说有些密法虽然未经传授灌顶,只要有信心,就可以修出成就,因为信心是入法之门。照这种说法,只要有信心,虽不受戒,也可以自己持戒,成为僧人,因为信心也是出家受戒之门。这等于说,只要想吃到粮食,虽不播种,也可以在田地里长出庄稼。”又说:“密修的成就都是守誓持戒的结果,故言“持戒是成就之本”。”不经过灌顶就得不到密戒的传授,若不受戒,虽自己如法持戒,也无效,如同僧戒。若不守誓持戒,就不具备获得密法成就的必备因缘。因此,这种所谓不经过传授灌顶也可以修出密法成就的说法是恶魔的害人之言,人们要当心。
有人说:““修行开悟”的特征是看到“奇异的光”,听到“特殊的声音”。”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对佛法一窍不通的说法,是对“开悟”一词概念的严重歪曲。佛法无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禅宗,所谓的“开悟”,指的均是修禅修慧,达到分别心息灭,无分别真智突然生出的开悟。见性是指在定中见到万物的理谛“空性”,犹如虚空,在经论中:说“定中所见如虚空(无色无相),定后所见如幻相(色相如幻化,无真实感)。
”所以在开悟见性的境界中,无任何色相,也无任何视觉和听觉分别意识活动。
光和声音无论是一般的或特殊的,都属于色蕴。声色是分别意识的感知对象,属世俗谛范围,绝非超世见性智慧的感知认识对象,这是佛教…
《藏传佛教基础知识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