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清净,三千大千世界也就呈现出空性了,叫即非世界。已经无我状态,无我也就没有是非、没有远近了,那世界也只是一个假名称。
自身是一个小世界,宇宙是一个大世界,两者相合就是天人合一,也叫一合相。也就是心心相应,印度叫瑜珈,瑜珈翻译成中文就叫相应。只有自心小宇宙小世界,和身外的大宇宙大世界,两者心心相印相应相合的时候,才叫天人合一,才叫气理合一。人喘出的气和宇宙的气叫气气相通,一气呵成,这都是修行的方法、方式。
心不清净有善恶之分的时候,才有大世界、小世界等等之分。
如果大家明白了这些道理,也就明白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宇宙之间都是相通相补的,也是微妙的。如果大家不明白,那世界是世界,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心中依然有烦恼有分别心。有分别心一合相就不可能,天人合一也不可能,气气相通更不可能。
只有我们心中清净无为,没有是非长短黑白,一切在无我、无法状态下,这个时候才能转凡入圣,观一切事物,才能明明白白。
为什么释迦佛能观测到地球是椭圆的?水里有虫子?宇宙的运行变化?两千五百年前人类还不算聪明,还没有现在人聪明吧。从很多实际例子上我们就能明白,是一个心。心静到极点的时候,别人的思维自己很清楚。心静到极点的时候,突然收到别人的信息,好比一碗水很平静很平静,突然空气中掉下来一粒微尘,微尘就是别人的思维电波传到自己的心里,水开始泛波澜。这波澜就是自己的心似水似镜子映现了别人的东西,知道别人有什么想法了,这个就叫心通。
很多人修心通修了一辈子也没明白心通是什么,每天在那儿念咒语、打坐、参禅,心通也没开开。只要把心放到最平稳的时候,就能接受到宇宙中任何一个信息,所以说心通很好修,他心通也好修,宿命通也好修。
古时候修五通都好得,但是漏尽通不好得。因为只有佛能得这个通,或者跟佛修行的罗汉可以得到这个通。因为他们明白了世间一切都是幻化的,是无住的,因而也就没有挂碍,不去执著。很多外道把漏尽通理解成不流眼泪了、不流血了等等,不流的时候叫漏尽通了,这都是外道说。
真正的是把自己的烦恼见思二惑全都干干净净,就是把烦恼全部漏光,不会再有烦恼生起了,这个叫漏尽通,也叫无漏。
只要心真正清净下来,返本归源了,一切世界都是空性的,所以不是实在的世界,只是假名为世界,为了表述的方便。外面的世界,叫它什么都可以,都不是恒久的。
通过这些文字大家要明白自己的心,利用文字,又不被文字所粘连,破一切法相,心如虚空,量大法界。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既是一合相。】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如果我们真的是雄鸡一唱天下白了的时候,心中明明了了了,世界就没有了,因为心已经通达空性了。假如真有实实在在的世界的话,就是一合相了,一合相就是实相。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如来说的一合相,是法身相,是虚空相,是无相之相。只能说给它一个假名字叫一合相。这个一合相也是假名字,为了表述的方便,这个名字本身并不是心体,所以这个法相也要破。因为心体不是语言文字能表达的。
如何能修到一合相呢?佛家讲悲智双运,真正修大乘佛法发无上心的人,都要修悲智二法的,是在自己发愿的时候,悲智二法是从自性中自然而然生起来的。只有修悲智二法,最终才能得清净的菩提心。如果没有慈悲心,没有智慧,就是凡夫。
修行修到一合相,基础就是悲智二法。只有悲智双运,才能最终让我们能见道、闻道、悟道、得道、成道、守道。没有悲智二法作为底蕴,都叫盲修瞎练,修到最后只能修五通、世间有为法。有了悲智作为底蕴,才能成为无上士,最终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个菩提果。
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底蕴,别说是一合相,半相都不是,只能是凡夫修了一些有为法的东西。有为法是生灭法,对于无上士是不究竟的。所以说我们真正想修无上道、做无上士,只有悲智二法作为我们修行人的底蕴。修到心中没有能所了,也就是无牵无挂清净的状态下,心中呈现一合相,但心中没有一合相的概念,清清亮亮,不是语言能说的清楚的,心心相印,建立万法,又没有一法。
如果心有能所,法相不破,也就无法究竟一合相,也就无法明白一合相到底是怎么回事,从文字上理解,不去实证,都是虚假的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既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须菩提啊,我们由悲智作为底蕴,将来可以成就不可思议的菩提佛果,那是用语言说不完的,说不清的,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宇宙是无穷无尽的,语言是有障碍的,是有界限的,所以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用再好的语言来描述,也只是冰山一角。
凡夫之人,用后天的思维去衡量,是永远都不会明白的。因为这不是人的后天妄念能测度的,是用清净心来印证的。想用一颗有求的心来考究一合相,都是徒劳话岁寒。
如果执著于文字上的“一合相”、“世界”这样的词汇,有文字相、有法相就是凡夫。不从内心真正的实行悲智二法,行般若波罗蜜法,只知道嘴上谈天说地说空,执著于文字、法相,最终是得不到无上菩提的,也无法了解宇宙的真理,更不能深达自己的内心。由此可知,到了这儿我们也就明白了人与人、人与宇宙之间微妙的联系了,也就明白了一切东西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是缘起性空的,一切事物都是无自性的。道理深达内心,也就不再去执著,去挂碍了。如果还去执著内外的法尘,把内在的清净心给搅浑了,必然会迷失自己,依然沉沦六道轮回不息。
《《金刚经》释义 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