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真实如来。有一句诗: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身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就是这个概念。
心念真正不去向外驰求什么法身佛的时候,也就看到了法身佛。唐朝的禅宗大德们把《金刚经》已经悟透了,于是就用大白话说: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场。只有不去执著三界内的一切法或非法的时候,才是真正见道,才能悟道。
如果说看见如来来了,这个如来在哪儿?我们两个眼睛看不见,因为我们没有到五眼六神通的地步,所以说看不见。什么叫能看得见?就是心领神会,心与虚空中十方诸佛菩萨相应相合相融的时候,才是真正见到了佛菩萨。
什么叫神?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是被污染了的神。污染了的第七识把第八识里清净的种子输送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就形成了后天思维,妄念多多,念念不相断。
六祖惠能从《金刚经》里悟出来:无念为宗,无住为本,无相为体。之后在广东岭南开始了自己传法的路。
无相为体。惠能说:无相者,于相而离相。就是说眼睛看到的不要去执著它。就像我们每天穿衣吃饭一样,都是很自然的,没有挂碍的。如果每天执著穿衣吃饭,就会被穿衣吃饭的相所束缚,就会烦恼而不自在了。三祖向二祖请问:请和尚为我解缚。和尚就问他:谁来缚你?他一听这句话就开悟了。就是让我们看到任何一件事物都要用正思、正信、正念、正知、正见来思考,就不会住在相上。所以说见相要离开相,是为无相。
如果看到相而去执著于相的时候,我们原本清净的真如又被束缚,就会有挂碍。天津有个老太太念佛三年,能预知自己什么时候走了。她的家人尤其小孙子不相信佛法,但老太太临走那天中午十一点半的时候,她家屋顶上金光闪闪,天籁之音从天上飘下。她的儿子、儿媳妇、还有孙子都看到、听到了,小孙子看到西方三圣在他家房顶上,一家人全都相信了。老太太这个时候两眼一闭,双腿一盘,双手合十就走了。但这老太太有点私心杂念,想起墙角里还埋了一个瓦罐,里头放了给小孙子的两万元钱,她又下来了,睁开了眼睛说,还不能走,我给小孙子存了两万块钱还没交代呢。
《阿弥陀经》里讲: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如果在往生的那一刹那之间,本来已经上去了,但因为心中还有所牵挂,牵挂那个东西重如须弥山,一颠倒老太太又下来了。下来之后她就讲了这个故事。这就告诉我们,心念不能住在世间万物上。如果住留在万物上,走时会不顺利。
无住为本。《金刚经》是禅宗的根基,涵盖乾坤,言语道断。就是告诉我们,不要用后天思维住在后天的妄念上,心如如不动,随它去,随风飘逝,这样念头就驻扎不了,就好像站在岸上看滔滔的江水东流去,心却是静静的。这时候,念念不住于一切事物上,万事万物没有一个能束缚心念的,这样才是无住为本。
无住就是清净的本性念念不住,虽然现前起了烦恼的念头,但是不去执著烦恼的念头。很多人念经、拜佛、参禅的时候,妄念是一个接着一个,有人就害怕,其实烦恼是菩提根啊!刚开始修行时,用一个参照物的方法来降伏自己的妄念,比如诵佛号,把念头住在佛号上,各种妄念似流水,不住在妄念上,这样心慢慢的就会越来越清净。随着自己定力的提高,就可以用正知正见来度化自性众生了。正如六祖所说: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如果心住在妄念上,就会被妄念所束缚。比如说,我儿子学习不好,怎么办呀?每天为此忧虑,这就是心住在妄念上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明白这个道理,随他去,就不会自生烦恼。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因这句话而开悟。惠能大字不识一个,但他心性淳厚,心性淳厚的人悟道见道快。越是狡猾的人,越不易见道。
无念为宗。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在一切境界上心不被外界事物所牵连、污染。比如说你正在诵经的时候,突然有朋友来叫你,学什么佛呀,佛还能给你饭吃?能给你钱花?走,跟我去卡拉OK。这个时候,让你去卡拉OK的话进到你耳朵里。你想:是啊,还不如去吃喝玩乐呢。心念一动即为染著,就被外界环境事物所染了,牛鼻子被牵着走了。
无念就是自己原本自性清净,不被外界所牵动。只有自性离开境界、离开外相的时候,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才会建立万法。为什么能建立万法?自性清净不为外界所牵缚,万法才会从心中油然而生。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六祖惠能从《金刚经》里总结出来:无念为宗,无住为本,无相为体。无念为宗,但又不能脱离对事物本体的观点和对主体思维的观点,所以说这三点又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学佛非常困难,困难在哪儿呢?因为大家都没有见道,会因文解字。很多自认为有学历的人是依文解文,不是依文去解释真实的第一义,更不是依字来解释宇宙第一观。观为照,觉是觉悟,只有自己心念觉悟的时候,才能时时观照自己的念头,不要被外境所牵动。比如说正在听法,别人叫你,你耳朵听到,就像风从耳边一刮就走了,身和心不被这话所牵动,这时候你是入定了,是心在入定。
在佛教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心为宗,出口为教。在心为宗就是以心为根本,以无念、无住、无相为最终的根本,才可以达到定和慧。惠能不太讲究显教或者渐悟法门的戒律。今天我在休息的时候,佛王(文殊师利)来了,给我说了一句话:那些戒律是给凡夫设定的。这句话刚开始我不太明白,这不是诽谤嘛!后来突然之间明白了,凡夫必须有法律来约束,要不然会翻天的。显教宗派的戒律是给渐修渐悟的人,也就是给凡夫用的。惠能讲慧、定、戒,自性本身就清净,哪有戒可以去持呢!直心是道场就是定,不入不乱是为慧,定慧一如。
禅宗是中国化了的佛教,而非印度佛教了,已经演变成中国式的博大精深的宗派。真正有智慧的人不需要戒律,因为他自性上是有戒律的。所以说很多禅宗大德不注重戒律。有没有戒律呢?有!是在自心里。外在的戒律是因为释迦佛在的时候,很多比丘属于强盗或是小偷小摸的人,没有饭吃,混不下去了而混入佛教队伍里头,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所以释迦佛就给这种人定了戒律。戒律也有好处,能控制不犯更多的错误。犯的错误越多,智慧也就越糟糕。这句话可能你们一时还不太明白,当你们真正的智慧打开的时候,就懂得为什么要定这么多的戒律了。六祖惠能曰: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六祖惠能讲法不离自性。
《《金刚经》释义 第五品、如理实见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