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要老是拿家里的钱去供养三宝,家里的钱应该自己用嘛!就障碍这个女众。这个女众她对三宝的信心很坚定,不能障碍。你不给我,我把自己的私房钱,不管多少,她还是继续的供养三宝。长时间以后,这个女众也一天一天的开导佛法,开导因果的道理,给她的先生明白。慢慢、慢慢这位先生也能够接受佛法,他也跟着布施。这位女众就是善光公主的前身,她在因地的时候,行布施内心非常的坚固,她得果报的时候,她的父亲不能破坏。她的果报体随着她的身心世界的时候,也特别的坚固。她的先生刚开始不相信三宝,后来才相信三宝,所以他前半生贫穷。他之所以信三宝,是因为善光公主的开示,所以他的果报要等到跟善光公主结婚以后,才能够现前。
所以我们说如是因、如是果,我们因地怎么栽培,就影响到你果报的情况。这段是说布施的方法,就是欢喜心、恭敬心、坚定心。三种心态。
四、修习布施差别内容。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
财施就是用财物来布施,使令众生在物质上不缺乏。法施,就是说法,使令众生能够明白道理。无畏施,就是施给他无畏。这个众生他内心当中有恐怖畏惧,你能够适时的来安慰他,鼓励他,来消灭他的畏惧心,使令他变成无畏。叫做无畏施。
布施有两个功德,第一个生善。我们能广结善缘。在未来的生命当中,能够积集很多的善缘。第二个在未来的生命当中有资财。我们总是在人天里面得到可乐的果报。这是约生善。第二个破恶。度悭贪。就是能够破除,能够对治我们内心的悭。「悭」就是吝惜不舍。已经有的东西你不愿意舍。「贪」你没有的东西,你贪求无餍。这个是布施的内容,跟它所引生的功德。
龙树菩萨在《智度论》里面讲布施度。他讲完以后,他讲一个观念。在家居士偏重在财施,出家菩萨偏重在法施。财施跟法施的差别,龙树菩萨他提出两个主要的差别。第一个是有漏跟无漏的差别。财施给众生,他能够得到一时的安乐,但是不能消灭他的烦恼,不可以。法施。你用佛法开导他,使他能够心开意解,得到安乐。这样的安乐能够对治烦恼,是无漏,它对烦恼有对治的力量。所以财施、法施,有漏跟无漏的差别。其次有有量跟无量的差别。说今天他没有饭吃,你给他一碗饭。他生病了,你带他去看医生。这也是对,也是好。但是这样一种对他的安乐,是有量的。你只能暂时的解决他一时的安乐。法施,你让他明白道理,明白业果的道理,让他主动的去断恶修善,给他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你对他的影响力是生生世世的。换句话说,你给他这样的善根,在他未来生命当中,他心中就生起了一个光明。他经常就会去创造善业,或者趋向可乐的果报。就是说,他的生命有决定性的影响力,有决定性,那个影响是无量的影响。财物的布施,并没有决定的影响力,只是暂时的解决他一时的痛苦。但是他内心因为没有智慧,还会创造罪业,还会有痛苦,那就没办法解决。所以法施有无量的作用,财是只有有量的作用。有这样的差别。
民国初年,禅宗两位大德,南边是虚云老和尚。北边是来果老和尚。两位大德。南虚云,北来果。来果老和尚是一位住持,引导很多人参禅。有一次几个禅师就批评讲经的法师说,你们这些法师,只会讲不会修行的。当然,在古时候,禅宗是很用功。古时候参禅,在禅堂一坐是十六个小时。来果禅师就呵斥这些禅师说:你不能这样讲。来果老和尚说:在这十法界,只有佛是圆满的。其他对佛法,都是随学。不断的教学相长。在学习佛法当中,整个佛法的弘传、相续,还是要靠这些法师,生生世世,无尽灯光明的延续。如果说,大家都不说佛法,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正知正见。来果老和尚的意思是说,虽然他做不到,但是他能够如理如法而说,能够使令众生对佛法有正见,起码还有正见。
譬如说,我们经常讲《楞严经》的思想。《楞严经》讲两个心,一个正心,一个妄心。我们经常要弃生灭,守真常,安住在真心,不要随顺妄心。这个理论是一个很高的理论。事实上,首楞严大定,谁也做不到。但是是不是表示《楞严经》就不讲呢?不是的。因为我们明白道理以后,当我们落入攀缘心的时候,我们容易起惭愧心。我们起码知道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什么事情随顺生死?什么事情随顺涅槃?有佛法的光明引导,起码让我们有正见、有惭愧心。灵芝律师,是宋朝的大律师。他也是提醒所有弘传戒律的律师,不管你的戒律,佛陀制的戒律很多,二百五十条戒。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你在弘律的时候,要如理如法的说。为什么有些人说,这条做不到,把它删掉,不可以。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有人说要把沙弥十戒删掉两条,不抓银钱戒要删掉,过午不食已经不合乎时代,也要把它删掉。这是错误的。因为有些人做不到,并不是表示所有的人都做不到。你如理如法的说,在未来生命当中,有些人有善根,他就能够如理如法的受持。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算做不到,起码有正见。如果随便把佛陀的知见删掉,因为一时做不到删掉,到了末世以后,有的人过午不食,反而被毁谤。你为什么那么奇怪,过午不食?如法的人变成不如法,是非颠倒。诸位在座的,未来都有可能弘扬佛法。弘扬佛法,可贵就是如理如法而说,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因为它是一个标准,起码把这个标准,这个传承流传下去。你今天改一点,他改一点,到了末年,谁也不知道那一个是佛的真实义。所以说法布施,可贵就是如理如法而说。佛陀如是说,如是我闻。佛如是说,我如是闻,我们也如是的弘传。让众生起码有一个正知正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是一个弘扬佛法的基本概念。
《佛法修学概要 二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