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修学概要 十九▪P4

  ..续本文上一页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你生起这样的认识。一次一次的观察,你在静中有这样的修行,出来动中,才有可能有这样的正念。如果你没有静中的修习净业,动中不可能。你一定是先在静中观察,透过观察以后,你心中真的生起这样的理解,对佛陀所说的真理,你有一点感觉了,你在动中才可能提起这样的功夫。一定先静中修,然后在历缘对境。

  问:

  答:我执是生死的根源,没错。但是断,不容易。所以我们对十二因缘的修行,我们站在净土的角度,先不要从无明下手。因为这个对我们来说太困难了,这个是很微细的。我们先从爱取下手。我们不要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我们不要。我们刚开始怎么办呢?先从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先从爱下手。就是说,站在带业往生的角度,尽量调伏你的爱取,因为这个我执是很微细的。念佛是谁念的,是我念的。没关系。净土法门它不怕你执着有我,带业往生。但是你在娑婆世界的爱取一定要淡薄,你对极乐世界的爱取,皈依的心要强。就是转变你对三界的爱取,变成对净土的爱取。方向改变。你爱取改变以后,你无量无边业力的种子,三界的种子因为你没有三界的爱取,它不能得果报。你先到极乐世界去,然后你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为你说法,花开见佛悟无生,那个时候你在来断无明。我看这样子比较保险,就是你今生所要做的努力,先求带业往生。我们这个刚开始的修行,不要一开始从无明灭。先从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老死灭,先从爱取下手。这个地方先切断。因为缘觉乘是自利法门,要断无明,一定要有禅定。没有禅定不可能。所以我们修净土法门,从断爱取,不必禅定,因为它很粗,它是比较粗的。我讲一个小故事,把这个十二姻缘做个总结,佛在世的时候,佛陀出家第六年,他想到在家的父亲,净饭王。带着僧团就浩浩荡荡的往迦毗罗卫国去了。他的父亲听到,我的孩子回来。思念六年的儿子回来,很高兴,下令全国举办一个广大的庆祝活动,欢迎成佛的儿子回来。这时佛陀带着目犍连、舍利弗、诸阿罗汉,一千二百人,威仪具足的走入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坐在大象上,看着队伍走进来。净饭王是个凡夫,一看,我的儿子成佛以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但是后面的弟子看起来不太庄严。因为这些阿罗汉都是修苦行,佛陀从外道里面度过来,都是修苦行的。生活困苦,睡眠也不足,看起来瘦瘦的。当然阿罗汉那一念心,三明六通八解脱,无量无边的功德,净饭王看不到。请佛陀回来,供养吃饭以后,净饭王就跟佛陀说:佛陀,红花也要绿叶来配,你那么庄严,弟子都长的那么瘦。我看这样好了,释迦族里我规定他们,所以的王族,每一个王宫贵族,都派一个男人出来,长的最庄严的,找五百个跟你出家,庄严你的僧团。佛陀就默然答应,就把释迦族五百个,庄严种性的全部都剃度了,来庄严僧团的阵容。当然他们都是公子哥儿,养尊处优,也不能在迦毗罗卫国待着,过去他的老地方。离开迦毗罗卫国,到其他地方去修行。佛陀命令舍利弗来教导这些释迦的五百个贵族。这五百个贵族,以前在家里都是王宫大臣的儿子,养尊处优。现在晚上也不能睡太久,要经常去扥钵,很辛苦。有一天佛陀就到这个五百个比丘的地方,给他们安慰鼓励。佛陀就为他们讲因缘法,因缘生、因缘灭,过去的荣华富贵不能长久,你要赶快把握时间修习解脱道。讲到一半的时候,来了一只狮子,很凶猛的狮子,看到佛陀,看到僧团,非常的凶猛。当然佛陀就用神通力把牠制止,为牠说因缘法,结果这个狮子就死掉了,解脱了狮子的色身。解脱了以后,佛陀就说,这只狮子是怎么回事呢?在过去毗婆尸佛的时候,贤劫千佛里面第一尊佛,毗婆尸佛。他是婆罗门的老师,婆罗门里面最尊贵,地位最高的老师。有一天毗婆尸佛,在一个城市,要做弘法的大会。这时婆罗门就说:老师,我们应该去听佛陀开示说法。婆罗门师也同意,就带着徒弟去听法。因为来了很多王宫大臣,各宗各派的领导者,僧团的比丘对这个婆罗门师没有好好的照顾。婆罗门师在婆罗门的地位很高,很骄慢。看来你们不把我当一回事,很生气就出恶口,起瞋恨心。说:你们这些秃驴,不懂得礼貌。一生气之下,法也不听,把弟子都带回去了。带回去了以后,因为一念的瞋心、恶口,就生生世世做狮子到现在。佛陀说,这个婆罗门师,当时的善根智慧,如果毗婆尸佛说法的时候,遇到这一个恶因缘,他能够忍下这口气,去听法,他至少能证到初果,就是那一次的说法。他如果心平气和,不要计较这一些小事情,为了法而来。他那一次的法会当中,他听到那个法,他那个因缘,应该可以证得初果,乃至四果阿罗汉。因缘错失了以后,你看一念的瞋心,从毗婆尸佛到释迦牟尼佛,多生多劫受了狮子的果报。到这一生我为他说法,把他内心的瞋心给消灭,「心若灭时罪亦亡」,他得从新投胎,他要什么时候得到人身,又要遇到佛法的住世,再有跟佛法接触的因缘就不知道。所以佛陀根据狮子的因缘,就勉励五百个贵族的比丘说,讲了四个偈颂:「不眠夜长」,你晚上睡觉的时间很短,经常要熬夜修行,你感到夜晚特别长,不眠夜长。「步行路长」,你过去都是坐车出去,现在出去扥钵,都是一步一步走下山,步行你感到路很长,但这个都不是真正的长。夜长、路长,都不是真长。什么是真长呢?「不闻正法愚生死长」,诸位比丘,你们不听闻正法,不明白生命的真实相,不能够解脱心中无明。这个愚痴就让你生生世世在生死中流转,每一次的受生,都含藏很多很多老病死的痛苦,这才是真正的长。这些比丘经过佛陀的鼓励以后,就开始勇猛精进的修行,后来五百个贵族比丘都证了阿罗汉果。不闻正法愚生死长。假如我们不听闻十二因缘法,就生生世世的随顺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于生老病死。这个就是一个很漫长的轮回之路,永远不能停下来。愚生死长,愚痴就使令我们相续的在生死中流转。这个是讲到缘觉乘。

  问:

  答:有时候有善根,他有遮障。有些人善根很强,但是他造了罪业,这是罪障。所以我们在修止观之前,天台的止观,一定要先修忏。把遮障去掉。这个时候你这一念心跟法接触的时候,就容易相应。罪障,就是你会觉得心静不下来,心的一种扰动相。我修止观,修不净观,我隔壁的同学,他一修就观的很清楚,观的法喜充满。我观了半天,就是观不进去。就有罪障。这个时候暂时不要修,起来拜忏。所以说修忏很重要。但是要有一个呵责,断相续的一个作意,就是我不敢再造做了,要有这样的念头。在忏悔的时候,忏悔都有一个文,一个发露的文,把自己的罪障发露出来,无量劫所造的罪业,无量无边。仰仗佛力,我今天至诚的忏悔,我誓不再造作。一定有这样的愿力,然后再去修忏。这样子修忏以后,你的罪障就越来越薄、越来越薄,越来越薄,就消失掉。消失掉的时候,你内心当中会有很轻松的感觉,甚至你作梦的时候,梦到一些瑞相,或梦到你吐出脏东西,或者梦到你洗澡。洗澡是最好的,洗得很干净,甚至于会看到三宝,就是你那个罪障破坏了,消灭了。这个时候你再来修行,读诵大乘经典,法喜充满,欢喜,跟法相应。是这样子的。

  问:

  答:四谛法,是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谛法在声闻人根基比较顿,比较差,他是从苦谛下手。他从色身的果报,身心世界去修不净无常无我,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他的所观境还比较广阔。观身、观心。声闻人,四谛法,从苦谛修果报。缘觉人直接从集谛,现前的一念无明下手,他观现前一念,这个人根性利。所以缘觉乘没有分果,没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要么你是凡夫,要么你就是辟支佛。因为他觉悟无明、无自性,因缘所生无自性当体即空,你要嘛你不懂,要嘛就是懂,它没有次第。但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对于苦的体会,他有浅深,所以四谛法的修学,他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有分果的差别。其次,缘觉断烦恼,断的比较彻底,声闻人断烦恼比较不彻底。

  天台教观讲一个譬喻,火烧木炭。声闻人断烦恼,就像烧火成碳,缘觉是烧火成灰。所以阿罗汉还有习气,因为他烧木成碳,烦恼没有了,还有习气。难陀尊者,他生生世世都是在尊贵的家庭,爱烦恼很重。他到市区去扥钵,看到女众,他也是上下打量。居士就讥嫌,这个比丘怎么威仪那么不好呢?佛陀说:他是阿罗汉,他内心当中,无生沙贼应供,一片的清净光明,他没有爱烦恼,他是一个习惯动作。辟林伽婆磋也是,他五百世做婆罗门,高贵的种性。他生长在一个富贵的人家,整天在家里面驱使奴婢驱使惯了。成就阿罗汉以后,他到了河边,他也不座船。他叫河神过来,小辈断流。把这个水给停下来,我要走过去。河神很生气,你是一个阿罗汉,你不能这样欺负我,我是个河神。他就告到佛陀那里去了。佛陀说:你是不是叫人家断流,让你走过去呢?这样不对啊!佛陀呵斥他。但是佛陀说,他是阿罗汉,他没有烦恼,这是他的习气。因为他五百世当中,都生长在一个高贵的种性,他内心有骄慢的习气。你跟他在一起,就他特别骄慢,你感觉到骄慢的气氛,但是他没有那个烦恼。习气不能招感生死。所以声闻人断烦恼,他断烦恼的正思,还没有断习气。但是缘觉不是,缘觉是烦恼也断,习气也断。他十二因缘的观察法,他断的烦恼比声闻人更深,更深刻。

  问:

  答:十二因缘,你从那一个断,它都可以。不过从净土法门,带业往生,他是从爱取断。他不是断,是改变它的方向。爱取净土。你现在爱取的境界是在…

《佛法修学概要 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