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學概要 十九▪P4

  ..續本文上一頁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我。你生起這樣的認識。一次一次的觀察,你在靜中有這樣的修行,出來動中,才有可能有這樣的正念。如果你沒有靜中的修習淨業,動中不可能。你一定是先在靜中觀察,透過觀察以後,你心中真的生起這樣的理解,對佛陀所說的真理,你有一點感覺了,你在動中才可能提起這樣的功夫。一定先靜中修,然後在曆緣對境。

  問:

  答:我執是生死的根源,沒錯。但是斷,不容易。所以我們對十二因緣的修行,我們站在淨土的角度,先不要從無明下手。因爲這個對我們來說太困難了,這個是很微細的。我們先從愛取下手。我們不要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我們不要。我們剛開始怎麼辦呢?先從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先從愛下手。就是說,站在帶業往生的角度,盡量調伏你的愛取,因爲這個我執是很微細的。念佛是誰念的,是我念的。沒關系。淨土法門它不怕你執著有我,帶業往生。但是你在娑婆世界的愛取一定要淡薄,你對極樂世界的愛取,皈依的心要強。就是轉變你對叁界的愛取,變成對淨土的愛取。方向改變。你愛取改變以後,你無量無邊業力的種子,叁界的種子因爲你沒有叁界的愛取,它不能得果報。你先到極樂世界去,然後你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爲你說法,花開見佛悟無生,那個時候你在來斷無明。我看這樣子比較保險,就是你今生所要做的努力,先求帶業往生。我們這個剛開始的修行,不要一開始從無明滅。先從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老死滅,先從愛取下手。這個地方先切斷。因爲緣覺乘是自利法門,要斷無明,一定要有禅定。沒有禅定不可能。所以我們修淨土法門,從斷愛取,不必禅定,因爲它很粗,它是比較粗的。我講一個小故事,把這個十二姻緣做個總結,佛在世的時候,佛陀出家第六年,他想到在家的父親,淨飯王。帶著僧團就浩浩蕩蕩的往迦毗羅衛國去了。他的父親聽到,我的孩子回來。思念六年的兒子回來,很高興,下令全國舉辦一個廣大的慶祝活動,歡迎成佛的兒子回來。這時佛陀帶著目犍連、舍利弗、諸阿羅漢,一千二百人,威儀具足的走入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坐在大象上,看著隊伍走進來。淨飯王是個凡夫,一看,我的兒子成佛以後,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放大光明,但是後面的弟子看起來不太莊嚴。因爲這些阿羅漢都是修苦行,佛陀從外道裏面度過來,都是修苦行的。生活困苦,睡眠也不足,看起來瘦瘦的。當然阿羅漢那一念心,叁明六通八解脫,無量無邊的功德,淨飯王看不到。請佛陀回來,供養吃飯以後,淨飯王就跟佛陀說:佛陀,紅花也要綠葉來配,你那麼莊嚴,弟子都長的那麼瘦。我看這樣好了,釋迦族裏我規定他們,所以的王族,每一個王宮貴族,都派一個男人出來,長的最莊嚴的,找五百個跟你出家,莊嚴你的僧團。佛陀就默然答應,就把釋迦族五百個,莊嚴種性的全部都剃度了,來莊嚴僧團的陣容。當然他們都是公子哥兒,養尊處優,也不能在迦毗羅衛國待著,過去他的老地方。離開迦毗羅衛國,到其他地方去修行。佛陀命令舍利弗來教導這些釋迦的五百個貴族。這五百個貴族,以前在家裏都是王宮大臣的兒子,養尊處優。現在晚上也不能睡太久,要經常去扥缽,很辛苦。有一天佛陀就到這個五百個比丘的地方,給他們安慰鼓勵。佛陀就爲他們講因緣法,因緣生、因緣滅,過去的榮華富貴不能長久,你要趕快把握時間修習解脫道。講到一半的時候,來了一只獅子,很凶猛的獅子,看到佛陀,看到僧團,非常的凶猛。當然佛陀就用神通力把牠製止,爲牠說因緣法,結果這個獅子就死掉了,解脫了獅子的色身。解脫了以後,佛陀就說,這只獅子是怎麼回事呢?在過去毗婆屍佛的時候,賢劫千佛裏面第一尊佛,毗婆屍佛。他是婆羅門的老師,婆羅門裏面最尊貴,地位最高的老師。有一天毗婆屍佛,在一個城市,要做弘法的大會。這時婆羅門就說:老師,我們應該去聽佛陀開示說法。婆羅門師也同意,就帶著徒弟去聽法。因爲來了很多王宮大臣,各宗各派的領導者,僧團的比丘對這個婆羅門師沒有好好的照顧。婆羅門師在婆羅門的地位很高,很驕慢。看來你們不把我當一回事,很生氣就出惡口,起瞋恨心。說:你們這些禿驢,不懂得禮貌。一生氣之下,法也不聽,把弟子都帶回去了。帶回去了以後,因爲一念的瞋心、惡口,就生生世世做獅子到現在。佛陀說,這個婆羅門師,當時的善根智慧,如果毗婆屍佛說法的時候,遇到這一個惡因緣,他能夠忍下這口氣,去聽法,他至少能證到初果,就是那一次的說法。他如果心平氣和,不要計較這一些小事情,爲了法而來。他那一次的法會當中,他聽到那個法,他那個因緣,應該可以證得初果,乃至四果阿羅漢。因緣錯失了以後,你看一念的瞋心,從毗婆屍佛到釋迦牟尼佛,多生多劫受了獅子的果報。到這一生我爲他說法,把他內心的瞋心給消滅,「心若滅時罪亦亡」,他得從新投胎,他要什麼時候得到人身,又要遇到佛法的住世,再有跟佛法接觸的因緣就不知道。所以佛陀根據獅子的因緣,就勉勵五百個貴族的比丘說,講了四個偈頌:「不眠夜長」,你晚上睡覺的時間很短,經常要熬夜修行,你感到夜晚特別長,不眠夜長。「步行路長」,你過去都是坐車出去,現在出去扥缽,都是一步一步走下山,步行你感到路很長,但這個都不是真正的長。夜長、路長,都不是真長。什麼是真長呢?「不聞正法愚生死長」,諸位比丘,你們不聽聞正法,不明白生命的真實相,不能夠解脫心中無明。這個愚癡就讓你生生世世在生死中流轉,每一次的受生,都含藏很多很多老病死的痛苦,這才是真正的長。這些比丘經過佛陀的鼓勵以後,就開始勇猛精進的修行,後來五百個貴族比丘都證了阿羅漢果。不聞正法愚生死長。假如我們不聽聞十二因緣法,就生生世世的隨順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乃至于生老病死。這個就是一個很漫長的輪回之路,永遠不能停下來。愚生死長,愚癡就使令我們相續的在生死中流轉。這個是講到緣覺乘。

  問:

  答:有時候有善根,他有遮障。有些人善根很強,但是他造了罪業,這是罪障。所以我們在修止觀之前,天臺的止觀,一定要先修忏。把遮障去掉。這個時候你這一念心跟法接觸的時候,就容易相應。罪障,就是你會覺得心靜不下來,心的一種擾動相。我修止觀,修不淨觀,我隔壁的同學,他一修就觀的很清楚,觀的法喜充滿。我觀了半天,就是觀不進去。就有罪障。這個時候暫時不要修,起來拜忏。所以說修忏很重要。但是要有一個呵責,斷相續的一個作意,就是我不敢再造做了,要有這樣的念頭。在忏悔的時候,忏悔都有一個文,一個發露的文,把自己的罪障發露出來,無量劫所造的罪業,無量無邊。仰仗佛力,我今天至誠的忏悔,我誓不再造作。一定有這樣的願力,然後再去修忏。這樣子修忏以後,你的罪障就越來越薄、越來越薄,越來越薄,就消失掉。消失掉的時候,你內心當中會有很輕松的感覺,甚至你作夢的時候,夢到一些瑞相,或夢到你吐出髒東西,或者夢到你洗澡。洗澡是最好的,洗得很幹淨,甚至于會看到叁寶,就是你那個罪障破壞了,消滅了。這個時候你再來修行,讀誦大乘經典,法喜充滿,歡喜,跟法相應。是這樣子的。

  問:

  答:四谛法,是知苦、斷集、證滅、修道。四谛法在聲聞人根基比較頓,比較差,他是從苦谛下手。他從色身的果報,身心世界去修不淨無常無我,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他的所觀境還比較廣闊。觀身、觀心。聲聞人,四谛法,從苦谛修果報。緣覺人直接從集谛,現前的一念無明下手,他觀現前一念,這個人根性利。所以緣覺乘沒有分果,沒有初果、二果、叁果、四果。要麼你是凡夫,要麼你就是辟支佛。因爲他覺悟無明、無自性,因緣所生無自性當體即空,你要嘛你不懂,要嘛就是懂,它沒有次第。但是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對于苦的體會,他有淺深,所以四谛法的修學,他有初果、二果、叁果、四果,有分果的差別。其次,緣覺斷煩惱,斷的比較徹底,聲聞人斷煩惱比較不徹底。

  天臺教觀講一個譬喻,火燒木炭。聲聞人斷煩惱,就像燒火成碳,緣覺是燒火成灰。所以阿羅漢還有習氣,因爲他燒木成碳,煩惱沒有了,還有習氣。難陀尊者,他生生世世都是在尊貴的家庭,愛煩惱很重。他到市區去扥缽,看到女衆,他也是上下打量。居士就譏嫌,這個比丘怎麼威儀那麼不好呢?佛陀說:他是阿羅漢,他內心當中,無生沙賊應供,一片的清淨光明,他沒有愛煩惱,他是一個習慣動作。辟林伽婆磋也是,他五百世做婆羅門,高貴的種性。他生長在一個富貴的人家,整天在家裏面驅使奴婢驅使慣了。成就阿羅漢以後,他到了河邊,他也不座船。他叫河神過來,小輩斷流。把這個水給停下來,我要走過去。河神很生氣,你是一個阿羅漢,你不能這樣欺負我,我是個河神。他就告到佛陀那裏去了。佛陀說:你是不是叫人家斷流,讓你走過去呢?這樣不對啊!佛陀呵斥他。但是佛陀說,他是阿羅漢,他沒有煩惱,這是他的習氣。因爲他五百世當中,都生長在一個高貴的種性,他內心有驕慢的習氣。你跟他在一起,就他特別驕慢,你感覺到驕慢的氣氛,但是他沒有那個煩惱。習氣不能招感生死。所以聲聞人斷煩惱,他斷煩惱的正思,還沒有斷習氣。但是緣覺不是,緣覺是煩惱也斷,習氣也斷。他十二因緣的觀察法,他斷的煩惱比聲聞人更深,更深刻。

  問:

  答:十二因緣,你從那一個斷,它都可以。不過從淨土法門,帶業往生,他是從愛取斷。他不是斷,是改變它的方向。愛取淨土。你現在愛取的境界是在…

《佛法修學概要 十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