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去断恶修善,我去得安乐的果报。所以这个车乘不能够离开有相的境界,不可以!他的活动范围有限量。
进一步我们明白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观察五蕴的身心是剎那剎那的生灭,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明白身心世界它就像流水一样剎那剎那的流动,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这个我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由我空的智能它就能去操作四谛十二因缘,这个时候的车乘它就能够从有相的三界,就直接趋向于无相的涅槃,车子的动力一样,达到更高的境界去。
菩萨又更高了,菩萨能观一切法是有,又能观一切法空,这一念心能够明白真如佛性,所谓的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依止这样的理论来操作六波罗蜜,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一切善法。虽然我空,但是以大悲心广泛的修行六波罗蜜,这个时候的车乘就能够从人天超越到二乘的涅槃,一直到达佛的大般涅槃境界去。所以它这个车乘是一层一层的,后面的车乘比前面的车乘力量更大,我们得到安乐的果报一层一层的殊胜,后面的车乘到达的安乐一层一层的殊胜。当然佛陀出世的目的是要使令一切众生成佛,但是要考虑众生的根基。所以佛陀在考虑众生根基的情况之下,也就不得不施设方便,先让它达到人天,先远离三恶道,然后先达到二乘涅槃,乃至于到最后大般涅槃,这个是成佛的一个次第。
问:?
答:是的!缘觉乘的智慧更高,他能够断除三界的习气。十二因缘观察,他直接观无明,无自性,那力量更大。
问:?
答:它是要明白道理,这一部机器很难操作,明白道理就好。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你明白了就好做,不明白就不知道怎么下手。你把原则弄懂了,就知道怎么去运作,你不明白,就是看半天也不知道所以然。
问:?
答:声闻乘的人根基高,而且声闻人,在经典上,辟支佛一定有神通,阿罗汉不一定有神通。阿罗汉有时候会解脱,不一定有神通。因为阿罗汉他不一定有禅定,在禅定这个差别。辟支佛一定要有禅定,才可以成就辟支佛,没有禅定不能成就辟支佛。他是在禅定当中观十二因缘,不是在散乱心。散乱心是不能断烦恼。在禅定当中观十二因缘才能断烦
恼,在四禅里面,就是根本禅。
丙二、别明五乘解脱法门
「入文分五:初、人乘。二、天乘。三、声闻乘。四、缘觉乘。五、菩萨乘。」
今初。
丁一、人乘,分二:初、三皈依。二、五戒。
戊一、三皈依
己一、释名
三皈依的三指的是所皈依的境,皈依是指能皈依的心。所皈依的境是佛法僧三宝。归是归顺、趋向。依就是依止。我归顺你、依止你,叫做皈依。关于皈依的真实内涵,我们可以引用戒律来作一个说明。
【业疏】云:「多论云:以三宝为所归。所归以救护为义。如人获罪于王,投向他国,以求救护,彼王敕言,汝求无畏以投我者,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当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过,归向三宝,魔无如之何。」
把皈依的心境加以解释,看【沙婆多论】。小乘的论点,叫【沙婆多论】,有部的论点。以三宝为所归。你皈依谁呢?你不是皈依天魔外道,你是皈依三宝。为什么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有什么好处呢?因为所皈依的三宝他有救护的功能。他能够救拔我们,保护我们。他怎么救护我们?以下讲譬喻,如人获罪于王,投向他国,以求救护。一个人本来在一个国家活动,种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有这么一天,得罪于王,那么糟糕了,跟国王结下了冤仇了。古时候的国王握有生杀大权,马上要带领军队来抓这个人。这个人怎么办呢?他没有选择,要么被你抓去,或者是打、或者杀、或者关,那么依定是一个大苦恼的境界。这个人有智慧,与其被国王这样子的伤害,赶快投向他国以求救护。跑到另外一个国家来祈求保护。另外一个国家的国王是非常的善良,就把他收下来。彼王敕言,就告诉他说,汝求无畏以投我者,你今天来我这个国家的目的,是希望远离怖畏得到安乐,这一点我是明白的,但是我要提出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你要接受了,我一定保护你。什么条件呢?第一个,莫出我境。隔壁大国王正在抓你,带很大的军队要抓你,你不要离开我国家的范围,你的活动,你到东边走一走,到西边走一走,都可以,但是请你不要离开我的国度,活动范围不要超越我这个国家。第二个,莫违我教。你在我的国境活动的时候,不要违背我的教化,我告诉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能遵守这两个条件,我必当救护。我保证你的安全。
「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过,归向三宝,魔无如之何。」众生亦复如是,我们在三界当中,我们这一念心,系属于魔。系属于魔有粗有细,不要讲太细的我执,我执、法执是更细的魔。我们讲粗的魔。在唯识意思说,我们这一念心王,有善的心所,有恶的心所。有善的情绪的活动,也有恶的情绪的活动。祖师的开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恶的情绪的势力是强过于善的情绪。意思是说,我们刚开始起烦恼,烦恼一次一次的起久了以后,烦恼由生转熟,强大的势力。有些人贪烦恼重,他贪欲烦恼活动的时候,他要作杀盗淫妄的事情,谁也不能抗拒他,他自己一个人就像发疯一样。众生亦尔,系属于魔。他自己不能做主。瞋心重的人,瞋心一发动的时候,要造罪业的时候,他自己知道造罪业要到三恶道去,他还是控制不了自己。谁做主呢?烦恼做主。众生无始劫来这一念心,被烦恼的心所所控制,在三界当中流转有生死的过患。就好像一个人得罪大国王,被这个国王控制住,被这个国王又是打,又杀的,要坐牢狱的。现在归向三宝,魔无如之何。我们现在祈求三宝的救护,这个时候就能解脱魔的扰乱跟魔的控制。这样的一个心境。
这一段文是把我们皈依的心情讲出来,我们一般人皈依,草草率率的在佛前拜三拜,发个皈依证给你。其实不一定达到皈依的功德,都还没达到皈依。这个皈依从唯识的思想,或者看这一段沙婆多论的开示,它有两个条件,一个要有智慧,一个要有信心。智慧就是说,你明白现前的境界是痛苦的,你有一种想要追求增上,追求安乐的一种抉择,有这种智慧的抉择。第二个你对于你所皈依的佛法僧,有一种不动的信心,你相信他能就拔你。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提到,我们对净土法门阿弥陀佛,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什么叫做一心归命呢?印光大师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个、你相信娑婆是苦,极乐是乐。你相信你生生世世在三界里面流转,不管你是作一个大国王,到天上去也好,或者到三恶道也好,都是苦恼的。经常不管你到那里去,没办法解脱老病死的干扰。你相信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果报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无量寿,有神通,供养他方十十万亿佛,亲近十方诸佛,广结一切的佛法。你相信娑婆的果报是痛苦的,是卑贱的。你相信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是清净的、安乐的,这个就有点智慧的意思。你说我还是愿意在三界里面流转,我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呢?因为我下辈子,希望念佛的因缘,作一个大国王,这样子不叫做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不能构成皈依的。
皈依的条件:
第一个、你要能够以你的智慧,觉察出娑婆是苦,极乐是乐。
第二个、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相信自己,以自己的能力没办法解脱。我自己就有办法解脱,那你干嘛皈依,你就靠你自己就好。国王要抓你,我以我的功夫能够跟国王拼了,你当然不可能投向他国,去依靠其它的国王,那就不能构成皈依了。你说我不要亲近佛陀,我也不要看经典,我自己就能离开三界。我自己双腿一盘,自己在那边打妄想就能想出一个道理,离开三界,那不能构成皈依。皈依的意思,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
第三个、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必生西方。我相信娑婆是苦的,极乐是乐的,我真的想离开三界,我真的想要到极乐世界去。谁能够帮助我去呢?当然会想到自己,结果想了半天,我自己不能去。我自己不能去,谁帮助我去呢?只有阿弥陀佛能够帮助我去。这个时候你对阿弥陀佛生起一个坚定不移的皈依,通身靠倒。就像一个小孩子,三岁的小孩子,整个身体靠在母亲的身体上。这样子的心情生起来了,你已经达到三皈依的功德,你真正皈依三宝。你说我在三界中过得好好的,我干嘛要离开三界呢?你没有想要改变环境的忧患意识,就不能构成皈依。你觉得你自己有能力,也不构成皈依。你说你自己有能力,但是你又怀疑三宝是不是能救拔…
《佛法修学概要 十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