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染污的心性。大师他的慈悲,一见面的时候直指人心,问题在这个地方。所以说我们经常看看我们的念头,知道我们大概跟什么法界相应,不过可以调整。佛法有很多的法宝,它可以帮助你改变你的内心状态,它可以改变。这个是讲到我们这一念心的状态是即空即假即中。
我们道理明白,看看祖师讲的话就容易明白。六祖大师开悟了以后,讲了五句话。
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前面的四句是在讲体性,讲即空;第五句是讲作用,即假。本自清净。「清净」我们不要以为是一个东西叫做清净,它不是一个自体的东西。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它有一个自体就容易惹尘埃,它是一个无我无我所的境界,没有能所的境界。期自性本不生灭。当然这个是讲自性不是讲我们的妄想。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具足」以智者大师的意思,它本来具足是具足染净,具足十法界。但是在修行的时候,特别是在修本尊相应的时候,你要偏重在具足善的这一面。你不要一天到晚只想你具足弥陀的功德,你也想想你具足地狱的过,种子。不能这样想。蕅益大师说:不能这样想。因为这样想对自己没有帮助。你不要一天到晚说我这一念心具足地狱的种子,你这样想对你有坏处,对你是不吉祥。看修止观的书的意思,祖师大德,你的内心多想光明的面,对你有帮助。你经常去想我这一念心具足佛菩萨的功德,这个对你有帮助。所以说从理论上虽然具足染净诸法,但是在修行的操作上要强调清净的那一面。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容易明白,这个就是可以看到体用。
三、永嘉大师云:「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祖师的话,你要看看经论都是容易看得懂。从体性上来说,觅即知君不可见!它的体性是即空。但是这个空它不断灭,它随时随处的显现出来。不离当处常湛然。「湛然」就是很清楚分明的显现出来。
上礼拜五有一个因缘去参加会议,有关僧团戒律的会议。我跟海公、清和尚,还有另外四个法师,到福华饭店的会议室开一个会,显教台湾有七个代表进去,现场有三个藏系..等法王进来。我第一次见法王,很紧张。但是法王一进来以后,你一看到他时候,不得了,你前面那种紧张马上消灭掉,一种慈悲安详的力量把你整个内心摄受住,非常微妙的感觉,之前的紧张不安就消灭掉。所以一个菩提心有证量的人,菩提心你要他拿出来,拿不出来。觅即知君不可见。但是不离当处常湛然。他就能够表现出他的身口意。
你看那个佛陀跟舍利弗也是这样。佛陀跟舍利弗在森林当中经行,太阳照到佛陀身体,那个影子映在鸽子的时候,这个鸽子感到一念的安详。太阳照到舍利弗的身体,影子映在鸽子的身上,这个鸽子就恐怖,因为舍利弗还有瞋的习气。你看他内心当中有瞋的习气,这跟影子有什么关系?有关系。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一念心,全体即法界。我这一念瞋心的习气表现出来我这个十八界,这个影子就有瞋的习气在里面。所以我们这一念心真是妙,你说找,找不出它的自体。但是你说它没有,他又随时表现出他的身口意,所以这件事情是妙。
四、「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这也是讲体用,缘起性空强调体。性空缘起强调它的作用。我们把诸法实相,即空即假即中明白以后,你看佛法很多的名相都容易明白。
五、「随缘不变」,这是一个体性。「不变随缘」,是一个作用。
六、「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这也是一样。无不从此法界流。我们依体起用的时候,从这一念清净心能够持咒念佛,最后无不还归此法界。还是回归到这一念清净心。这一句话在修行的时候是很重要的,持咒念佛的时候,观想我为什么会持咒呢?嘴巴不能持咒,我一念的清净心能够持咒。无不从此法界流。无量无边的咒语,无量无边的佛号,是我一念清净心创造出来。创造出来以后,这是一个广大的功德,这个功德不求人天福报,不求乘涅槃。回归还是在开显我这一念的自性,最后无不还归此法界。这个修行是很妙的,称性起修的。
七、「非一非异」
我们这一念心的体跟作用也是非一非异,就像水跟波。
八、「非即非离」
这都很容易明白的。空华、水月、镜影,体用不二。到这里都是佛法的内涵,佛法的正知见。
九、十、十一、十二,是外道。我们要简别一下。外道讲「常见」不合乎生命真相。外道对生命,他这个常见有两个看法。第一个从粗的角度,认为生命是一个常一主宰的大梵天或者上帝所创造的。我们的快乐痛苦,我们自己不能决定,你造善、造恶,你这一念心比较清净,他比较染污,跟果报都没有关系。这个果报是谁决定呢?是上帝决定。所以我们只好向上帝赞叹礼拜皈依,请求他赐给我们福报,这是一个标准的心外求法。这个就是常见,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来决定我们的生命,这是邪见。
另外一种常见是说:怕什么?死了就死了,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人死了还是做人,鸡死了还是做鸡,这个也是常见。谁知道二十年后你还是一条好汉呢?二十年后可能到三恶道去了,所以这个人死为人,鸡死为鸡,这个是常见。这个违背生命的流转,佛法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他是即空即假即中。
第十、「断见」。断见是很可怕的。我们只有今生。我们的生命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人死如灯灭。既然没有来生,我们想要离苦得乐,我们所能够掌握的就是今生。怎么办呢?赶快把握今生及时行乐吧!这种断见会让一个人内心很粗猛的、很坚定的造恶业,而且不生任何惭愧心。所以这个业力都是很重的,这种依止邪见所造的业都很难忏悔的。因为依止邪见所造的罪,这个心非常的坚固,果报也特别的坚固。这种人到三恶道很难出来的。
第十一、自然外道。生命只是个偶然,是没有理由的。如果说你过去造什么业,今生得什么果报,没有这回事情。生命就像一朵花,没有理由就掉下来。有的花掉到干净的地方,有的花掉到不干净的地方,这只是一个偶然。自然外道,他对生命无所求,一切都是自然的。这个自然外道也是错误的。佛法是讲因缘不讲自然。
第十二、神我。基本上他的思想是比较微细的。这个神我外道是圣论外道。他修禅定,从粗重的散乱心到初禅、二禅、三禅、到四禅。这个四禅舍念清净地。四禅的心离开了苦也离开了乐,他内心当中是舍受,而且是特别的清净,没有任何的妄想出现,一片的清净光明。从清净光明的禅定当中,他能够生起神通,看到他自己过去生在三界里面受生的情况,我前生是一个什么地方的人,再过去是一匹马,再过去是一只蚂蚁,再过去是转轮圣王。他就以为我这一念寂静的心,就是涅槃,这一切生灭的果报是我这一念清净心所变现的,这个就是神我。一切法是生灭的,这个神我是不生不灭。这个地方要简别一下。
「一分常、一分无常。」它是个二分法。佛法也说,我们这念心是清净,是不生灭。佛法也说我们这念心的作用是生灭,有生灭有不生灭。但是佛法是说,生灭跟不生灭是不二的。它们两个不是独立的两个东西,佛法是说不变而恒随缘,随缘而恒不变。缘起而恒性空,虽然性空而恒常缘起。即空即假即中。那么外道的生灭跟不生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东西,都是有自性的,而且两个是完全分开的,所以这个就是外道的思想。可见得他的自性执是在,因为他的体跟用是不能统一起来,体是有自性的,作用也是有自性的。外道的思想,它这一点跟佛法就差那么一点,它有能所。这个思想有什么缺点,因为他完全没有
看佛法的经论,佛陀的开示,他只是在内心当中寂静住。那个四禅的境界还是一种无明相应有自我的执着,因为他没有修我空观,怎么能够破坏我执呢?所以他的舍念清净地只是一个暂时的因缘,等到因缘结束的时候,因缘法有生有灭,禅定失掉。禅定失掉以后就开始起邪见。谤无涅槃,哎呀!原来这个世间上是没有涅槃的呀!原来我们在三界流转当中,你再怎么努力,你永远不能离开三界,因为没有涅槃存在,整个法界只有生死。为什么?因为我曾经得到涅槃又失掉了,这个时候毁谤正法,诽谤佛陀,佛陀打妄语。谤佛谤法,最后就直堕无间地狱。所以这种外道,在禅定,在四禅的时候,他禅定的果报结束以后,很容易堕无间地狱就是这样。因为他禅定现前的时候,很容易认为我就是涅槃的境界,我的生命已经得到究竟安乐了,永远没…
《佛法修学概要 十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