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痛苦了。我已经回到家了,你那里找到家,你还在门外。所以说他们的自性执,有我罪即在,只要你无明没有破,你无明里面所蕴藏的无量无边的生死业力,那都要得果报的,还有得果报的力量。有我罪即生,生死的罪业都在。等到罪业一发动的时候,把他禅定破坏的时候,他就容易起邪见。外道堕落到地狱去,都不是因为罪业,都是因为邪见。我们一般人到地狱去都是依止罪业,当然他为什么造罪业?还是依止邪见。但是外道大部分都是依止邪见多,依止邪见、谤佛谤法。但是很可怜,因为他的整个成长过程,也没有人引导他,他只是双腿一盘就是这样坐,自己就想出一个道理,这样就伤害了自己。所以说前面的一到八是佛法的实相正印,九至十二为凡外之邪执。所以我们在研究佛法,也把外道的思想提出来,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别。这以上是正见篇。
以下的修行篇,它的方法操作都是依止前面的理论作基础。你对业果不了解,你就没有办法去操作三皈五戒十善。你对空性不了解,你就没有办法修四谛十二因缘。你对佛性不了解,你就不能修六波罗蜜。就算你修,你不能得相应的功德,因为每一个实修的方法的操作,它背后一定有它的理论基础。所以理论是修行的基础。
问:?
答:无常。他有神通他看到他过去在三界受生的情况,他认为这些果报都是生灭的。他这一念寂静的心,四禅禅定的心是不生灭。但是他这样生灭跟不生灭两个都是有自性的,是对立的。佛法讲空跟假,这两个完全是无自性的,一个假名安立的。虽然性空但是又恒常缘起;恒常缘起它又经常性空。空跟假是不二的,这个思想跟外道不一样。
问:?
答:我们看到妄想他的对治,他也不对治,不随妄转。不随妄转,他是很高的境界,他安住在清净心,安住在空性,不随妄转。其实你知道念头是生灭,你就不随顺它,你就不容易随顺它。
问:?
答:不对治就是对治,就是观。观你是生灭,不随妄转。因为它既然是虚妄的。譬如说,我们看到虚空中有花,他就开始想,这个虚空的花不真实,你还消灭它干什么?它本来就不真实的。佛法讲对治妄想,不是说有一个真实的东西,然后你硬生生把它破坏掉,不是。它如梦如幻,什么东西你不随顺它,它就没有力量。所以我们妄想为什么那么有力量?你一天到晚随顺它。种子起现形,现形熏习种子,一天到晚念念的随顺妄想,它不断的熏习,它就有一种很强大的势力。虽然如梦如幻,但是从因缘上它窜习的力量很大,如果你不随它转,慢慢、慢慢它就没有势力了。
问:?
答:你安住在不生灭,然后观察它,不动,不随妄转。你知道它生灭,就是说你知道它如梦如幻的起灭,但是你心不动。
问:?
答:生住异灭,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不随妄转。你所有妄想都要去对它,你很辛苦。所有的人来你都要去招呼他,这个人来你要去招呼他,那个人来你要招呼他,你这做完,什么时候会得到禅定?不过,如果你遇到很粗重的烦恼,那就例外。这个烦恼特别的粗重,这个要对治它,不净观或慈悲观。贪烦恼特别的重,修不净。瞋心很重。你这个人,打坐的时候,一个人过去对不起你,你对它的瞋心很重,经常瞋的影像现前,那这个时候,你事态严重了。这个时候你修慈悲观,他也不是故意的嘛!他也是个有情,过去曾经做过我的母亲嘛!他现在暂时对不起我,他过去无量劫对我有很多的恩德,你修慈悲观化解你这个障碍。所以看,这个妄想本身的势力是淡薄的,过去就好。但是这个烦恼一直缠绕你,非常的粗猛,来势汹汹,这个时候你要暂时的停下来,先破障。智者大师讲,「十法成乘」。「十法成乘」这车乘在跑的时候,一开始是观不思议境,真正发心以菩提心,然后再即空即假即中,这个车乘在跑的时候,你遇到小石头就直接开过去,遇到大石头你开不过去了,就停下来,先把石头搬过去,先对治,他其中第六、第七就是对治,上士对治,他虽然修圆顿止观,他遇到比较粗的障碍,这个车根本开不过去了。你一念佛念到最后,你一想到他你就气,这个人真是对我不起,这佛号念不下去,障碍太大,瞋心太重。好,这个事情要有个了断,这个时候你逃避不是办法,因为烦恼势力太大,对他修慈悲观,没有错他对你不起,但是我们应该把这个生命观看到无穷的生命,他过去无量劫来作你的母亲,他是怎么照顾你的,他只有一碗饭,他把这碗饭给以吃。你生病的时候,他晚上不睡觉照顾你。他对你有无量无边的恩德,他今天就这点小事情,好了原谅他吧!修慈悲观。总归你修止观来对治。有些人贪欲心特别强,贪欲心特别的粗猛,在念佛的时候,这男女的境界就现前,根本佛号就念不下去,好,对治。你看这个色身,这个色身是可爱的境界吗?再去观这个色身死掉以后,变成破裂,脓血流出来,腐烂,死后不净。或者当下也不净,你把可爱的色身的皮剥开来,这层皮剥开,看它里面的五脏六腑,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你看看美貌的女众,你观想她上厕所的时候,她放出来是个什么境界的东西,观不净对治贪欲。所以妄想到底对不对治,看情况。但是不管他对治不对治,你都知道它如梦如幻,就是这个意思。
问:?
答:只是修这个舍啊,这句话可能会走上正途,也可能会走上歧途。走上正途就好,走上歧途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念头起来就是舍,很容易变无想。无想的内容就是他以无想为本修义,那么这种人修到最后他的禅定很深,但是这个人非常的愚痴。所以有一种修行人,他越打坐,越来越笨,他第六意识非常的钝,这个人一定有问题。一个修行人,佛者觉也。佛法是赞叹,最重视的是六波罗蜜,第六般若波罗蜜,佛者觉也,佛陀是最强调觉者,最强调智慧。如果你今天所有的修行不随顺于智慧,跟智慧是背道而驰的,肯定是有错误。所以外道他得到禅定以后,他的无想,这个人没有反应,你跟他讲什么没什么反应。你跟他讲善跟恶,他完全没有反应,他对事情都是完全无想,这就不对了,误入歧途了。佛法非常害怕无想这个境界,无想定能够闪尽量闪,那种境界很不好。会使令一个菩萨变成根钝菩萨,生生世世你跟他讲佛法他听不懂,即使我今天跟他讲很明白,他听不懂,会有这个问题。所以佛陀说周利盘陀伽为什么很笨,他前生是从无想定下来的,就是这样讲,第六意识钝,它经常不活动,它习惯了。
问:?
答:因为烦恼不是很重,也没什么烦恼,但是也没什么善心,也没有智慧,也没有光明,它就是不动,这个最麻烦的。所以说你只是想要任何烦恼就舍,这个就很难,有时候就差之毫里,失之千里。修行,密宗讲修行要依止善知识,要传承,那的确是真的。所以我看最把握还是念阿弥陀佛最好,这个缘起,直接跟阿弥陀佛,直接念念跟弥陀感应道交,念念创造极乐世界的因缘,我看最保险。否则这个修行稍微一点就出差错,出差错,你就一路去,没人告诉你,就越走越偏。
问:?
答:对,无想人他第一个特征是特别懒惰,不想动。真的,他不想动,他不想修观,因为他那个寂静住很舒服。一个人他不强调解脱生死,他不管成佛、不管生死,只管现实的安乐,的确他现在很快乐,因为寂静住嘛!没有负担,但是问题是你是搞不好你错认消息。修行,你平常只是布施,持戒、拜拜佛、诵诵经,还无所谓。你一个人喜欢打坐,那就要注意了,心地法门怎么用功,这件事就要很重要。密宗他每一个修行都要依止善知识,你这个法是跟谁学的,他指导你,你任何的情况要告诉上师,请他帮你抉择。我走到这个地方有两条路,上师说好,往左边走。到这个地方出现了三个境界,往那边走,是这样子的。修行的话,如果说什么佛法,什么祖师的法语都不要看,双腿一盘,两个眼睛一闭就能够修行,这个修行不是太简单了吗?佛陀也不要出世说法,是不是。所以我觉得,当然修行也是难,因为你要把种种的戒律弄明白,要花很多时间,唯识、天台、中观,但是你不弄明白,你要修行也是难,障碍重重。所以我是觉得,一个人没有时间研究教理,就劝他念阿弥陀佛,正确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一定没错。因为你念阿弥陀佛这个因缘绝对不会错。如果你愿意修止观,不愿意念阿弥陀佛,你不仰仗他力,那请你老老实实的学习教理,把内心的状态先弄明白,心理是怎么回事?应该是这样的。一定是依教起观的,不是胡思乱想的。
《佛法修学概要 十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