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痛苦了。我已經回到家了,你那裏找到家,你還在門外。所以說他們的自性執,有我罪即在,只要你無明沒有破,你無明裏面所蘊藏的無量無邊的生死業力,那都要得果報的,還有得果報的力量。有我罪即生,生死的罪業都在。等到罪業一發動的時候,把他禅定破壞的時候,他就容易起邪見。外道墮落到地獄去,都不是因爲罪業,都是因爲邪見。我們一般人到地獄去都是依止罪業,當然他爲什麼造罪業?還是依止邪見。但是外道大部分都是依止邪見多,依止邪見、謗佛謗法。但是很可憐,因爲他的整個成長過程,也沒有人引導他,他只是雙腿一盤就是這樣坐,自己就想出一個道理,這樣就傷害了自己。所以說前面的一到八是佛法的實相正印,九至十二爲凡外之邪執。所以我們在研究佛法,也把外道的思想提出來,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別。這以上是正見篇。
以下的修行篇,它的方法操作都是依止前面的理論作基礎。你對業果不了解,你就沒有辦法去操作叁皈五戒十善。你對空性不了解,你就沒有辦法修四谛十二因緣。你對佛性不了解,你就不能修六波羅蜜。就算你修,你不能得相應的功德,因爲每一個實修的方法的操作,它背後一定有它的理論基礎。所以理論是修行的基礎。
問:?
答:無常。他有神通他看到他過去在叁界受生的情況,他認爲這些果報都是生滅的。他這一念寂靜的心,四禅禅定的心是不生滅。但是他這樣生滅跟不生滅兩個都是有自性的,是對立的。佛法講空跟假,這兩個完全是無自性的,一個假名安立的。雖然性空但是又恒常緣起;恒常緣起它又經常性空。空跟假是不二的,這個思想跟外道不一樣。
問:?
答:我們看到妄想他的對治,他也不對治,不隨妄轉。不隨妄轉,他是很高的境界,他安住在清淨心,安住在空性,不隨妄轉。其實你知道念頭是生滅,你就不隨順它,你就不容易隨順它。
問:?
答:不對治就是對治,就是觀。觀你是生滅,不隨妄轉。因爲它既然是虛妄的。譬如說,我們看到虛空中有花,他就開始想,這個虛空的花不真實,你還消滅它幹什麼?它本來就不真實的。佛法講對治妄想,不是說有一個真實的東西,然後你硬生生把它破壞掉,不是。它如夢如幻,什麼東西你不隨順它,它就沒有力量。所以我們妄想爲什麼那麼有力量?你一天到晚隨順它。種子起現形,現形熏習種子,一天到晚念念的隨順妄想,它不斷的熏習,它就有一種很強大的勢力。雖然如夢如幻,但是從因緣上它竄習的力量很大,如果你不隨它轉,慢慢、慢慢它就沒有勢力了。
問:?
答:你安住在不生滅,然後觀察它,不動,不隨妄轉。你知道它生滅,就是說你知道它如夢如幻的起滅,但是你心不動。
問:?
答:生住異滅,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不隨妄轉。你所有妄想都要去對它,你很辛苦。所有的人來你都要去招呼他,這個人來你要去招呼他,那個人來你要招呼他,你這做完,什麼時候會得到禅定?不過,如果你遇到很粗重的煩惱,那就例外。這個煩惱特別的粗重,這個要對治它,不淨觀或慈悲觀。貪煩惱特別的重,修不淨。瞋心很重。你這個人,打坐的時候,一個人過去對不起你,你對它的瞋心很重,經常瞋的影像現前,那這個時候,你事態嚴重了。這個時候你修慈悲觀,他也不是故意的嘛!他也是個有情,過去曾經做過我的母親嘛!他現在暫時對不起我,他過去無量劫對我有很多的恩德,你修慈悲觀化解你這個障礙。所以看,這個妄想本身的勢力是淡薄的,過去就好。但是這個煩惱一直纏繞你,非常的粗猛,來勢洶洶,這個時候你要暫時的停下來,先破障。智者大師講,「十法成乘」。「十法成乘」這車乘在跑的時候,一開始是觀不思議境,真正發心以菩提心,然後再即空即假即中,這個車乘在跑的時候,你遇到小石頭就直接開過去,遇到大石頭你開不過去了,就停下來,先把石頭搬過去,先對治,他其中第六、第七就是對治,上士對治,他雖然修圓頓止觀,他遇到比較粗的障礙,這個車根本開不過去了。你一念佛念到最後,你一想到他你就氣,這個人真是對我不起,這佛號念不下去,障礙太大,瞋心太重。好,這個事情要有個了斷,這個時候你逃避不是辦法,因爲煩惱勢力太大,對他修慈悲觀,沒有錯他對你不起,但是我們應該把這個生命觀看到無窮的生命,他過去無量劫來作你的母親,他是怎麼照顧你的,他只有一碗飯,他把這碗飯給以吃。你生病的時候,他晚上不睡覺照顧你。他對你有無量無邊的恩德,他今天就這點小事情,好了原諒他吧!修慈悲觀。總歸你修止觀來對治。有些人貪欲心特別強,貪欲心特別的粗猛,在念佛的時候,這男女的境界就現前,根本佛號就念不下去,好,對治。你看這個色身,這個色身是可愛的境界嗎?再去觀這個色身死掉以後,變成破裂,膿血流出來,腐爛,死後不淨。或者當下也不淨,你把可愛的色身的皮剝開來,這層皮剝開,看它裏面的五髒六腑,種種不淨物,充滿于身內,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糞。你看看美貌的女衆,你觀想她上廁所的時候,她放出來是個什麼境界的東西,觀不淨對治貪欲。所以妄想到底對不對治,看情況。但是不管他對治不對治,你都知道它如夢如幻,就是這個意思。
問:?
答:只是修這個舍啊,這句話可能會走上正途,也可能會走上歧途。走上正途就好,走上歧途是怎麼回事呢?就是念頭起來就是舍,很容易變無想。無想的內容就是他以無想爲本修義,那麼這種人修到最後他的禅定很深,但是這個人非常的愚癡。所以有一種修行人,他越打坐,越來越笨,他第六意識非常的鈍,這個人一定有問題。一個修行人,佛者覺也。佛法是贊歎,最重視的是六波羅蜜,第六般若波羅蜜,佛者覺也,佛陀是最強調覺者,最強調智慧。如果你今天所有的修行不隨順于智慧,跟智慧是背道而馳的,肯定是有錯誤。所以外道他得到禅定以後,他的無想,這個人沒有反應,你跟他講什麼沒什麼反應。你跟他講善跟惡,他完全沒有反應,他對事情都是完全無想,這就不對了,誤入歧途了。佛法非常害怕無想這個境界,無想定能夠閃盡量閃,那種境界很不好。會使令一個菩薩變成根鈍菩薩,生生世世你跟他講佛法他聽不懂,即使我今天跟他講很明白,他聽不懂,會有這個問題。所以佛陀說周利盤陀伽爲什麼很笨,他前生是從無想定下來的,就是這樣講,第六意識鈍,它經常不活動,它習慣了。
問:?
答:因爲煩惱不是很重,也沒什麼煩惱,但是也沒什麼善心,也沒有智慧,也沒有光明,它就是不動,這個最麻煩的。所以說你只是想要任何煩惱就舍,這個就很難,有時候就差之毫裏,失之千裏。修行,密宗講修行要依止善知識,要傳承,那的確是真的。所以我看最把握還是念阿彌陀佛最好,這個緣起,直接跟阿彌陀佛,直接念念跟彌陀感應道交,念念創造極樂世界的因緣,我看最保險。否則這個修行稍微一點就出差錯,出差錯,你就一路去,沒人告訴你,就越走越偏。
問:?
答:對,無想人他第一個特征是特別懶惰,不想動。真的,他不想動,他不想修觀,因爲他那個寂靜住很舒服。一個人他不強調解脫生死,他不管成佛、不管生死,只管現實的安樂,的確他現在很快樂,因爲寂靜住嘛!沒有負擔,但是問題是你是搞不好你錯認消息。修行,你平常只是布施,持戒、拜拜佛、誦誦經,還無所謂。你一個人喜歡打坐,那就要注意了,心地法門怎麼用功,這件事就要很重要。密宗他每一個修行都要依止善知識,你這個法是跟誰學的,他指導你,你任何的情況要告訴上師,請他幫你抉擇。我走到這個地方有兩條路,上師說好,往左邊走。到這個地方出現了叁個境界,往那邊走,是這樣子的。修行的話,如果說什麼佛法,什麼祖師的法語都不要看,雙腿一盤,兩個眼睛一閉就能夠修行,這個修行不是太簡單了嗎?佛陀也不要出世說法,是不是。所以我覺得,當然修行也是難,因爲你要把種種的戒律弄明白,要花很多時間,唯識、天臺、中觀,但是你不弄明白,你要修行也是難,障礙重重。所以我是覺得,一個人沒有時間研究教理,就勸他念阿彌陀佛,正確的,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一定沒錯。因爲你念阿彌陀佛這個因緣絕對不會錯。如果你願意修止觀,不願意念阿彌陀佛,你不仰仗他力,那請你老老實實的學習教理,把內心的狀態先弄明白,心理是怎麼回事?應該是這樣的。一定是依教起觀的,不是胡思亂想的。
《佛法修學概要 十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