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果报。
这阿赖耶识到底是常还是断呢?「非断非常,以恒转故。」佛法对于生命的本质,它不是断它也不是常态,也不是断灭。为什么呢?因为它恒转。一个是恒,它有恒常相续的功能,但是它也是前后变异。「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生命的相续分两个部分,先看果报的相续。说这个第八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它一定是相续不会断灭的,从来没有间断。虽然第八识是剎那生、剎那灭,它不会断灭,是三界六趣四生的,生命的一个根本,生命的依止处。譬如说我们今生是一个人的果报体,你造了很大的善业。这个善业本来可以生到天堂去的。但是你今生还是一个人,怎么回事呢?因为阿赖耶识它是一种相续的功能,因为人的业力还没有受完,所以说这个人的果报体还是要相续下去,直到这一期的业力消失为止。所以说第八识的变现果报,它是一类相续,常无间断。它不会因为你今生造善造恶,马上变化。不是的。你今生的果报体,这一期的业力还没有受完,它会继续把它受完,它有相续的功能。
再看因地。「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这是约因地。第八识对善恶种子,它有持种的功能。执持善恶种子,使令他不失故。很多人会问佛教徒说,你们说有前生,有来世。这是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对于生命,无量生命的观念是很重要的。如果生命就只有今生而已,断恶修善皈依三宝就没有意义了,没有多大意思了。人家问说:怎么知道有来生呢?我们可以从内心的状态判断出来。科学家、一般世间的思想,他们认为生命是以物质为主。这个人为什么能够思考?因为它有大脑,所以能够思考。就是色法能够创造心法。佛法的思想是不同意这个看法。佛法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以心为主,心能够变现果报,就是阿耶识,就是心识,它摄持了善恶业,能够变现果报。
譬如说,一对双胞胎,这两个双胞胎是同一个物质,同样是父精母血,所谓的授精卵分裂而成的。但这双胞胎,同样一个物质创造两个生命体,如果说一个人的思想是由物质所产生的,这两个思想应该完全一样。事实上不同,我们看很多双胞胎,一个人的个性非常开朗外向,一个人的个性保守内向。但是他们两个人是来自于同一个DNA,同一个授精卵的色法。为什么同一个色法会创造两个不同的思想,表示说色法创造心法这个观念是不能成立的。
佛法的意思,心法是由你造作的业力,心识的变化是你的造作,你现在的思想跟你前面的造作有关系,譬如说,你前面看过一本书,或者上过一堂课,你的思想就会有变化。你会受上一堂课分别,而有变化。前面的造作会影响你后面的思想。一个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他刚刚从母胎出来,它有很多的思想。有的小孩子喜欢寂静,有的小孩脾气暴躁。我们会问,这个时候母亲还没有教育他,他还没有接受到整个环境的教育,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思想呢?表示在他出生之前一定有前一个生命的造作,才会影响到他今生的思想。就是说,父母未生之前有一个前一个生命,否则不能解释,那么多的婴孩刚刚降落的时候,每一个婴孩的思想各式各样。婴孩的思想怎么来的?一定有一个前一个生命,前一个生命体的造作,所以等流下来的。表示说在他投胎之前还有一个心识,就是还有一个生命。还有一个生命就表示说有一个前生。依此类推,有前生,还有前生,就表示说有无量的前生。从心识的等流,我们也知道这个心识也会相续的流到来生去。所以这个地方是说,性坚持种,令不失故。我们这个心识,阿赖耶识,就像水流一样,无始劫来流到今生,可能这个水造罪业重,这个水被搞脏了。但是你也可以把它净化,用忏悔,就把它清净了。这个水也会流到来生去的,它能够去执持这个善恶的种子,使令这个种子不失不枉。这个地方讲我们的心识有恒常相续的功能,不管是就着果报,就着因地,都有相续的功能。
「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就着果报来说,它的情况是念念生灭,前后变异。果报体的变化,一个是粗的,败坏无常。一个是细的,剎那无常。这个粗分的无常,败坏无常,譬如说,你今生死了,今生人的身心果报结束了,下辈子变一个天的身心。天的身心福报享尽了以后,又变成一个畜生道的身心。这个果报是会变化的,是粗分的无常。细分的无常就是剎那剎那的变化。譬如说,我现在的心情很好,讲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你刚刚那时的身心状态,跟现在的身心状态已经不一样。你刚刚在形容的是前一剎那的身心。我的心情很好。你在讲完这句话的时候,你前一剎那被你形容的那个身心已经过去了。可能你的好已经变成稍为比较差了,或者是更好了。就是说,我们的身心状态是剎那剎那的在流动当中。他不是一个停止的状态。我们这个果报体,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这个果报体是有转变的情况。就着因地来说,「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果报体变化,因地也会变化。譬如说,你刚刚来到佛门的时候,烦恼又重,罪业也重。有罪业的人,心就是不寂静。但是你来到三宝的地方,不管出家或在家,你不断的忏悔,不断的拜佛,诵金刚经、普贤行愿品,诵清静的佛法来净化你的内心。噢!你的内心就会有变化,从粗重的、燥动的心识,就会转成一个清净的、法喜的心识。你这个因地,一个人业障重也不决定。你说我业障重,这件事不决定,可以改变。你说我福报很大,这件事也不决定,你不继续修福,你的福报也会变成没有福报。譬如说,我长的很丑陋,这件事也不决定,好好的持戒修福,你也可以慢慢的庄严。我们因地的业性,随着你转识的造作,会有不断的变化情况。若因若果,都是剎那剎那的转变,这叫转。
总结。「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犹如暴流,因果法尔。」我们对于生命的一个万般皆是业,所创造的果报体。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生命的本质。第一个是恒。从恒常的角度来说,它能够遮止这个断灭见。我们这个人只有今生,死了以后人就断灭,以这个恒常相续就能破除断灭见。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转,转变表示它不是常态。你今生是个人,不是下辈子就一定是一个人,这是会有变化的。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这以下讲出一个譬喻,犹如暴流,因果法尔。就像一个快速流动的一个水流,因果的道理,法尔如是,这不是谁去创造的。因果的道理是存在宇宙间一个法尔如是的真理。阿赖耶识的业识是我们生命的本体,它是恒者非断,转者非常犹如暴流,就是构成一个不常又不断的生命,这就是一个业果的自性。
古德用水流形容我们的生命,使令我们很容易理解。这个水流从高山上流下来,它是相续的,它不停止的,就是生命它不会停止的。观这个水流,它湾弯曲曲不断的变化,表示我们从这个水流的一个流动情况,明白这生命是不常又不断。从这个水流的本质,我们也看到这个生命本质。古德有一句话说,「法性本来空寂,因果丝毫不爽。」法性本来空寂,就是一个不常。就是说生命的本质没有一个常一的自我,你今生很贫穷,但是这个贫穷的本性是空寂的,是可以改变的。你今生很聪明,你要不继续的听闻佛法,你也会变成愚痴。你今生很愚痴,你好好的栽培佛法的善根,也会变成有智慧。法性本来空寂,就是一切法都是无常的,都可以改变的。因果丝毫不爽。就是不断。你只要造了业,这个业就不会消失掉,除非你不造作。你在身口意上造了一个业,这个业一定被保存下来,不会失掉,它也不会断灭。「法性本来空寂,因果丝毫不爽。」这句话也可以说是不常又不断。
戊二、业果决定
「业决定理者,谓诸异生及诸圣者,随有适悦行相乐受,下至有情地狱,由起凉风所发乐受,一切皆是从先造集善业所起,从不善业发生安乐,无有是处。所有逼迫行相苦受,下至罗汉相续之苦,一切皆从先造集不善而起,从诸善业发生诸苦,无有是处。」
这一段是总标。什么是业果决定的道理?以下就解释这个道理。谓诸异生。异生,佛法讲就是凡夫。凡夫为什么叫异生?因为凡夫的内心状态是依止无明,所起的惑业苦。每一个人的惑业苦是不同的,这个人贪烦恼重,那个人瞋烦恼重。每一个人业也不同,果报体也不同。没有两个人长的完全一样,所以凡夫叫作异生。有很多的差异。圣人就是同生,同生性。圣人那一念心都是依止空性而安住。这个空是一空无二空,是无差别。文殊菩萨所证的空,与普贤菩萨所证的空性是无差别,所以圣人的状态叫同生性,凡夫就是异生性。一切的凡夫,一切的圣人、初果以上的圣人。业果决定的道理,它所涵盖的包括凡夫、包括圣人。随有适悦行相乐受。不管凡夫、不管圣人,内心当中出现这种舒适喜悦,这种行相的乐受。乃至于在有情地狱,由起凉风所发乐受。讲出在十法界当中,一切乐受,最小单位的乐受。最小单位的乐受是出现在那里呢?地狱里面。地狱里面的众生到刀山油锅去受苦。到油锅把它炸死了以后,拿出来放到地上,这个时候吹了一阵凉风,春风吹又生。地狱的众生,它生命唯一的乐受就是那一阵…
《佛法修学概要 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