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修学概要 八▪P3

  ..续本文上一页凉风。是在十法界当中一个最小单位的乐受。这个乐受是怎么来的呢?一切皆是从先造集善业所起。这种乐受也是从过去的一种善业所引生的,如果从不善业而发生乐受,是无有是处。不可能说是罪业能够产生乐受的,这是不可能的。不管凡夫、不管圣人只要出现乐受,一定是善业引生的。

  

所有逼迫行相苦受,下至罗汉相续之苦,一切皆是从先造集不善而起,从诸善业发生诸苦,无有是处。这个地方讲出一个最小单位的苦受。罗汉的相续之苦。这个相续是阿罗汉生命的相续,阿罗汉已经证得我空的真理,到了涅槃的境界。但是这一期的生命是过去有漏业力所创造,这个业力还没有受完。一个轮盘,它的插头拔掉了,它还有剩余的势力。这个时候它还有相续之苦。所以阿罗汉有时候去扥钵,他中暑,身体也是痛苦,或者感冒,他也是痛苦。当然这个圣人的苦比较微细,虽然微细也是苦。阿罗汉这种圣人生命在的相续之苦,怎么回事呢?也不是上帝创造的。一切皆是从先造集不善而引生的,一定是这个阿罗汉,他过去作凡夫的时候,曾经在某一个时候造了一个罪业。这个罪业出现了,使令他还没有入涅槃之前,还有这种生命的相续之苦。这个苦受一定是有罪业引生的。从诸善业发生诸苦,无有是处。善业不可能创造痛苦的。业决定,简单的说,善业引生可乐果报,恶业引生不可乐果,这个事情是决定的,不能改变的。

  

「【宝鬘论】云:『诸苦从不善,如是诸恶趣;从善诸善趣,一切生安乐。』故诸苦乐非无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顺因生,是为从总善不善业生总苦乐。诸苦安乐种种差别,亦从二业种种差别,无少紊乱,各别而起。」

  

这一段是把前面的观念加以引证。宗喀巴大师引用【宝鬘论】来证明他前面所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宝鬘论】上说,诸苦从不善,如是诸恶趣。我们有情众生所感受到的一切的痛苦,是怎么来的呢?从不善。是从不善业所引生的。这种不善业有什么作用呢?如是诸恶趣。不善业会使我们堕落到恶道去受苦。从善诸善趣,一切生安乐。从善业一定引生善的果报,善业引生安乐的果报。所以说一切苦乐不是没有因缘而生的。不是说这个人痛苦快乐是偶然的,不是的。他有因缘的。不是无因缘生,也不是自性生。这个自性生就是说它自己生起。这个人生病了,感冒了,这个病毒是怎么生起?它自己生起?没有这回事情。这件事情一定过去有一种业力在支持的,没有说它自己会生起,没有这回事情。它不是自性生,也不是自在天等不顺因缘生。自在天是他生。是另外有一个他,或者是大梵天,或者上帝,或者自在天,创造了这种可乐、不可乐果报。这个是不对的,不是无因生也不是自性生、自在天生。那么是怎么生的呢?是为从总善不善业引生总苦乐。是由善业引生可乐果报,不善业引生痛苦果报。诸苦安乐种种差别,都是从善恶业的差别,无少紊乱。就是无少错乱,各别而生起的。

  

佛在世的时候,波斯匿王,他有三个公主,其中一个公主长的很丑陋,叫作金刚。这个女儿生出来以后,看她的样子就是非常的丑,不像人的样子,非常厌恶她,又怕其他王公大臣看到,失自己的面子,就把她所在深宫当中,不让她出来见面。这个丑陋长大以后,总是要结婚。波斯匿王就很头痛,我这个女儿怎么嫁的出去呢?大臣就说,我们可以去找一个一般的贫穷人家,把她嫁过去,不要嫁给王公大臣,大家都知道。就找到一个贫穷人家,长的蛮庄严的。国王说,我今天要把女儿嫁给你,给你官位作,给你很多的钱,但是我这个女儿长的很丑陋,唯一的条件,你要经常把她关起来,不能让她跟他见面。对方就接受了,他就把金刚就娶回去了。娶回去以后,就把金刚锁在房间里面,房子钥匙也是放在自己口袋里面。这个贫穷人娶了金刚以后,国王就给他很多钱,就变成有钱人。就跟有钱的人互相往来,别的有钱人参加活动,都是夫妇一起参加,这个人都是一个人参加。别人就说,听说你娶了波斯匿王的公主,你是驸马爷,把你的太太带来,大家看一看。但是这个年轻人一直都不敢把公主带出来,大家就想一个办法,以后参加这个活动,谁不把太太带来就罚多少黄金。罚多少黄金,这个年轻人还是不带来。罚了很多钱。这个年轻人回去就闷闷不乐。在吃饭的时候,金刚看到他先生心情很不好就问说,你怎么心情很不好呢?这个年轻人说,如是如是,我不敢带你出去就被罚很多钱。金刚听了以后,就生了惭愧心。这一天年轻人又出去了,金刚在佛堂当中,他也是多少听过佛法,因为他父亲波斯匿王是学佛的。她就起了一个很殷重的惭愧心,就向佛陀的方向礼拜。我从小长的这么丑陋,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个时候至诚向佛陀忏悔,因为她非常至诚,在拜下去的时候。佛陀从虚空当中慢慢的飘过来,来到她的面前。金刚这时候很至诚的拜下去,头抬起来的时候,看到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内心一欢喜,这个丑陋的相貌就变成很庄严。丑陋的相貌就慢慢的退失,就变成一个庄严的相貌。这年轻人一回来说,哎呀!你是谁呢?我就是你太太金刚,我向佛陀忏悔,变得这么庄严。他很高兴,就带着太太去见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就很高兴,带着女儿去见佛陀。问佛陀说,金刚怎么回事,能够生长在王宫,福报那么大,但是那么丑陋?佛陀说:金刚前生是一个大富长者的女儿,这个女儿很有布施心,只要有出家人来,他一定亲自拿着饭菜去供养。但是这个女儿脾气很大,非常的大。有一天一个出家人来跟他讨饭,这个出家人长的很丑陋,她就恶口骂这个出家人,怎么长的这么丑呢?有瞋恨心来骂他。那个出家人是一个辟支佛,不得了了。她得果报的时候,虽然她骂他,他还是经常拿饭菜去布施出家人,所以他生长在一个国王的家庭,衣食无缺。因为他脾气太大了,经常用瞋恨心,表达恶劣的言词来伤人。使令她非常丑陋。

  

所以我们讲因果,它是一条一条不会错乱的。布施得富贵的果报,富贵从布施中来。庄严从忍辱中来,这个人能够忍辱,下辈子保证庄严。你怎么样困恼他,他不跟你计较的。一个人长寿就从慈悲中来,你有慈悲,可能今生或者来生长寿。诸苦安乐种种差别,亦从二业种种差别,无少紊乱,各别而起。不同的业,他能创造不同的果报。有些人不懂这个道理,他去造了一个杀盗淫妄的罪业,他用钱来布施、来赎罪。其实这个是不对的。你布施有布施的果报,你唯一要改变你的果报就是要忏悔,针对你这个罪业去忏悔。如果你不忏悔,你继续的去造作这个罪业,虽然你去布施,但是这个布施不能抵销这个罪业的,罪业是等流性的。布施有布施功德,造作有造作的果报,这两个是不能抵销的。因果丝毫不爽就是不能够互相抵销的,除非你忏悔。

  

「若于业果,或决定相,或无欺罔,或定解者,视为一切内佛弟子所有正见,赞为一切白法根本。」

  

这是宗大师的总结。假设我们对于业果的性质,善业引生可乐果报,恶业引生不可乐果报。这样的性质能够生起一种决定相,一种决定不变的相貌。或者是无欺罔。认为这个是真实不虚的。对于这种决定相,无欺罔相,能够产生一种定解,坚定不移的理解,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改变。这个是一切内佛弟子所有正见。一切大小乘,只要你是佛弟子的一个根本正见。也是一切白法、善法的根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弟子为什么要断恶修善?他断恶修善的道理是依止业果决定。善业引生可乐果报,恶业引生不可乐果报,依止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必须要断恶修善,使令我们的来生避免痛苦的出现,使我们来生能够出现种种安乐果报。

  

佛弟子们断恶修善是依止因果的道理而建立的。这个因果的道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人福报很大,身体健康,事业做的很顺利,赚很多钱。但是这个人无恶不作,什么事都做,什么罪业都做。但是他造很多罪业福报还是很大。世间人就无语问苍天,这个怎么会有因果道理呢?这个人造了这么多罪业,他福报还是这么大。很多人只是用肉眼来看今生,就很难明白因果通三世的道理。前面说过,我们造的业力,要得果报,中间有一个过程,就是先保存,阿赖耶识先保存。不是说你现在造的业力,你马上要看到果报的出现,不是这样的。我们讲异熟果,你现在造的善业,这个善业一定是跑不掉的。一定会让你今生、来生快乐,但是他什么时候出现,不知道。强者先牵。所以这个人福报很大,造了罪业福报还是很大。福报大不是因为他造罪业引生的,是他过去善业起现行,他善业还没有受完。所以他今天造的罪业先保存下来。这个人是个大善人,造了很多的善事,但是还是贫穷多病,上天真是不公平,不是不公平。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为他今生的痛苦,是他过去有一世造了罪业,罪业还没有受完。他今生造的善业,先保存下来。三世因果,我们不能够只看今生,你还要考虑前生,前生造了什么事?所以说,我们今天在造善业的时候,逆境现前,你还能够继续的对因果道理维持下去,这就是不简单。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须达长者,给孤独长者,这个长者是大富长者。他是舍卫国人,有一天到王舍城去,他儿子要办婚事,到对方去提亲。对方是学佛的,今天佛陀要说法,我带你去听法,到王舍城去听佛陀说法,听的非常欢喜。他说: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

《佛法修学概要 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