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學概要 八▪P3

  ..續本文上一頁涼風。是在十法界當中一個最小單位的樂受。這個樂受是怎麼來的呢?一切皆是從先造集善業所起。這種樂受也是從過去的一種善業所引生的,如果從不善業而發生樂受,是無有是處。不可能說是罪業能夠産生樂受的,這是不可能的。不管凡夫、不管聖人只要出現樂受,一定是善業引生的。

  

所有逼迫行相苦受,下至羅漢相續之苦,一切皆是從先造集不善而起,從諸善業發生諸苦,無有是處。這個地方講出一個最小單位的苦受。羅漢的相續之苦。這個相續是阿羅漢生命的相續,阿羅漢已經證得我空的真理,到了涅槃的境界。但是這一期的生命是過去有漏業力所創造,這個業力還沒有受完。一個輪盤,它的插頭拔掉了,它還有剩余的勢力。這個時候它還有相續之苦。所以阿羅漢有時候去扥缽,他中暑,身體也是痛苦,或者感冒,他也是痛苦。當然這個聖人的苦比較微細,雖然微細也是苦。阿羅漢這種聖人生命在的相續之苦,怎麼回事呢?也不是上帝創造的。一切皆是從先造集不善而引生的,一定是這個阿羅漢,他過去作凡夫的時候,曾經在某一個時候造了一個罪業。這個罪業出現了,使令他還沒有入涅槃之前,還有這種生命的相續之苦。這個苦受一定是有罪業引生的。從諸善業發生諸苦,無有是處。善業不可能創造痛苦的。業決定,簡單的說,善業引生可樂果報,惡業引生不可樂果,這個事情是決定的,不能改變的。

  

「【寶鬘論】雲:『諸苦從不善,如是諸惡趣;從善諸善趣,一切生安樂。』故諸苦樂非無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順因生,是爲從總善不善業生總苦樂。諸苦安樂種種差別,亦從二業種種差別,無少紊亂,各別而起。」

  

這一段是把前面的觀念加以引證。宗喀巴大師引用【寶鬘論】來證明他前面所說的話是有道理的。【寶鬘論】上說,諸苦從不善,如是諸惡趣。我們有情衆生所感受到的一切的痛苦,是怎麼來的呢?從不善。是從不善業所引生的。這種不善業有什麼作用呢?如是諸惡趣。不善業會使我們墮落到惡道去受苦。從善諸善趣,一切生安樂。從善業一定引生善的果報,善業引生安樂的果報。所以說一切苦樂不是沒有因緣而生的。不是說這個人痛苦快樂是偶然的,不是的。他有因緣的。不是無因緣生,也不是自性生。這個自性生就是說它自己生起。這個人生病了,感冒了,這個病毒是怎麼生起?它自己生起?沒有這回事情。這件事情一定過去有一種業力在支持的,沒有說它自己會生起,沒有這回事情。它不是自性生,也不是自在天等不順因緣生。自在天是他生。是另外有一個他,或者是大梵天,或者上帝,或者自在天,創造了這種可樂、不可樂果報。這個是不對的,不是無因生也不是自性生、自在天生。那麼是怎麼生的呢?是爲從總善不善業引生總苦樂。是由善業引生可樂果報,不善業引生痛苦果報。諸苦安樂種種差別,都是從善惡業的差別,無少紊亂。就是無少錯亂,各別而生起的。

  

佛在世的時候,波斯匿王,他有叁個公主,其中一個公主長的很醜陋,叫作金剛。這個女兒生出來以後,看她的樣子就是非常的醜,不像人的樣子,非常厭惡她,又怕其他王公大臣看到,失自己的面子,就把她所在深宮當中,不讓她出來見面。這個醜陋長大以後,總是要結婚。波斯匿王就很頭痛,我這個女兒怎麼嫁的出去呢?大臣就說,我們可以去找一個一般的貧窮人家,把她嫁過去,不要嫁給王公大臣,大家都知道。就找到一個貧窮人家,長的蠻莊嚴的。國王說,我今天要把女兒嫁給你,給你官位作,給你很多的錢,但是我這個女兒長的很醜陋,唯一的條件,你要經常把她關起來,不能讓她跟他見面。對方就接受了,他就把金剛就娶回去了。娶回去以後,就把金剛鎖在房間裏面,房子鑰匙也是放在自己口袋裏面。這個貧窮人娶了金剛以後,國王就給他很多錢,就變成有錢人。就跟有錢的人互相往來,別的有錢人參加活動,都是夫婦一起參加,這個人都是一個人參加。別人就說,聽說你娶了波斯匿王的公主,你是驸馬爺,把你的太太帶來,大家看一看。但是這個年輕人一直都不敢把公主帶出來,大家就想一個辦法,以後參加這個活動,誰不把太太帶來就罰多少黃金。罰多少黃金,這個年輕人還是不帶來。罰了很多錢。這個年輕人回去就悶悶不樂。在吃飯的時候,金剛看到他先生心情很不好就問說,你怎麼心情很不好呢?這個年輕人說,如是如是,我不敢帶你出去就被罰很多錢。金剛聽了以後,就生了慚愧心。這一天年輕人又出去了,金剛在佛堂當中,他也是多少聽過佛法,因爲他父親波斯匿王是學佛的。她就起了一個很殷重的慚愧心,就向佛陀的方向禮拜。我從小長的這麼醜陋,一定是有原因的。這個時候至誠向佛陀忏悔,因爲她非常至誠,在拜下去的時候。佛陀從虛空當中慢慢的飄過來,來到她的面前。金剛這時候很至誠的拜下去,頭擡起來的時候,看到佛陀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放大光明,內心一歡喜,這個醜陋的相貌就變成很莊嚴。醜陋的相貌就慢慢的退失,就變成一個莊嚴的相貌。這年輕人一回來說,哎呀!你是誰呢?我就是你太太金剛,我向佛陀忏悔,變得這麼莊嚴。他很高興,就帶著太太去見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就很高興,帶著女兒去見佛陀。問佛陀說,金剛怎麼回事,能夠生長在王宮,福報那麼大,但是那麼醜陋?佛陀說:金剛前生是一個大富長者的女兒,這個女兒很有布施心,只要有出家人來,他一定親自拿著飯菜去供養。但是這個女兒脾氣很大,非常的大。有一天一個出家人來跟他討飯,這個出家人長的很醜陋,她就惡口罵這個出家人,怎麼長的這麼醜呢?有瞋恨心來罵他。那個出家人是一個辟支佛,不得了了。她得果報的時候,雖然她罵他,他還是經常拿飯菜去布施出家人,所以他生長在一個國王的家庭,衣食無缺。因爲他脾氣太大了,經常用瞋恨心,表達惡劣的言詞來傷人。使令她非常醜陋。

  

所以我們講因果,它是一條一條不會錯亂的。布施得富貴的果報,富貴從布施中來。莊嚴從忍辱中來,這個人能夠忍辱,下輩子保證莊嚴。你怎麼樣困惱他,他不跟你計較的。一個人長壽就從慈悲中來,你有慈悲,可能今生或者來生長壽。諸苦安樂種種差別,亦從二業種種差別,無少紊亂,各別而起。不同的業,他能創造不同的果報。有些人不懂這個道理,他去造了一個殺盜淫妄的罪業,他用錢來布施、來贖罪。其實這個是不對的。你布施有布施的果報,你唯一要改變你的果報就是要忏悔,針對你這個罪業去忏悔。如果你不忏悔,你繼續的去造作這個罪業,雖然你去布施,但是這個布施不能抵銷這個罪業的,罪業是等流性的。布施有布施功德,造作有造作的果報,這兩個是不能抵銷的。因果絲毫不爽就是不能夠互相抵銷的,除非你忏悔。

  

「若于業果,或決定相,或無欺罔,或定解者,視爲一切內佛弟子所有正見,贊爲一切白法根本。」

  

這是宗大師的總結。假設我們對于業果的性質,善業引生可樂果報,惡業引生不可樂果報。這樣的性質能夠生起一種決定相,一種決定不變的相貌。或者是無欺罔。認爲這個是真實不虛的。對于這種決定相,無欺罔相,能夠産生一種定解,堅定不移的理解,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改變。這個是一切內佛弟子所有正見。一切大小乘,只要你是佛弟子的一個根本正見。也是一切白法、善法的根本。「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弟子爲什麼要斷惡修善?他斷惡修善的道理是依止業果決定。善業引生可樂果報,惡業引生不可樂果報,依止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必須要斷惡修善,使令我們的來生避免痛苦的出現,使我們來生能夠出現種種安樂果報。

  

佛弟子們斷惡修善是依止因果的道理而建立的。這個因果的道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個人福報很大,身體健康,事業做的很順利,賺很多錢。但是這個人無惡不作,什麼事都做,什麼罪業都做。但是他造很多罪業福報還是很大。世間人就無語問蒼天,這個怎麼會有因果道理呢?這個人造了這麼多罪業,他福報還是這麼大。很多人只是用肉眼來看今生,就很難明白因果通叁世的道理。前面說過,我們造的業力,要得果報,中間有一個過程,就是先保存,阿賴耶識先保存。不是說你現在造的業力,你馬上要看到果報的出現,不是這樣的。我們講異熟果,你現在造的善業,這個善業一定是跑不掉的。一定會讓你今生、來生快樂,但是他什麼時候出現,不知道。強者先牽。所以這個人福報很大,造了罪業福報還是很大。福報大不是因爲他造罪業引生的,是他過去善業起現行,他善業還沒有受完。所以他今天造的罪業先保存下來。這個人是個大善人,造了很多的善事,但是還是貧窮多病,上天真是不公平,不是不公平。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爲他今生的痛苦,是他過去有一世造了罪業,罪業還沒有受完。他今生造的善業,先保存下來。叁世因果,我們不能夠只看今生,你還要考慮前生,前生造了什麼事?所以說,我們今天在造善業的時候,逆境現前,你還能夠繼續的對因果道理維持下去,這就是不簡單。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須達長者,給孤獨長者,這個長者是大富長者。他是舍衛國人,有一天到王舍城去,他兒子要辦婚事,到對方去提親。對方是學佛的,今天佛陀要說法,我帶你去聽法,到王舍城去聽佛陀說法,聽的非常歡喜。他說:佛陀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放大光…

《佛法修學概要 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