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學概要(九)
淨界法師主講
(二)增長不增長業。
這一科講到戊叁、業果種類。第一科講業的種類。第二科講果報的種類。業的種類分成叁段。第一段講善不善無記業。這是第二段增長不增長業。
「起造諸業,令業種子增長者,謂之增長業;若雖起身語等業,而不令業種子增長者,謂之不增長業。增長業定受異熟果,不增長業不定受異熟果。」
什麼是增長業?起造諸業。我們身口意的活動,在整個業的造作當中,業的勢力很強大,能夠使令我們阿賴耶識善惡種子的勢力增長,這個叫做增長業。這個勢力強大,它能夠增加我們善業或惡業的力量,這種業力叫增長業。
若雖起身語意等業,而不令業種子增長者,謂之不增長業。另外一種情況是說,我們身體雖然有活動,或者嘴巴也講話,意業也是有起心動念。但是這個業的勢力非常的薄弱,它不足以使我們善惡業的種子增長,這樣子叫不增長業。它沒有增長善惡業的功能。
增長業定受異熟果。假設我們造的業力是屬于增長業,這個業力一定會影響我們叁界的果報。它是「定」,決定。
假若它不屬于增長業,不定受異熟果,不決定,可能是會,可能是不會。這個地方的不定,多分來說是不會受果報。這個不增長業如果你不再去增長它,這個業力,它不足以去得果報。
「不增長業依【瑜伽師地論】列有十種:『一、夢所作業。二、無知所作業。叁、無故思所作業。四、不利不數所作業。五、狂亂所作業。六、失念所作業。七、非樂欲所作業。八、自性無記業。九、悔所損業。十、對治所損業。』除上十種,其余諸業,皆有增進長養業種之力量,名爲增長業。」
根據【瑜伽師地論】列出十種不增長業的情況。一、夢所作業。我們在睡夢當中也會造很多的業,可能會造一些殺盜淫妄的罪業,也可能會造一些在夢中誦經、念佛、做一些布施持戒的善業。但是在夢中所做的業都是不增長業。它不能決定我們的果報,它沒有那個力量,來決定我們來生的果報。它業力太薄弱。這個夢中所作業,指的是在睡夢之中的獨頭意識。前五識,眼、耳、鼻、舌、身,都不活動,只有第六意識。爲什麼獨頭意識在夢中是不增長業?因爲在夢中的時候,第六意識的形象是暗鈍的。雖然我們在打坐修止觀的時候,也是獨頭意識。也是第六意識來分別法義,但是那個時候是清醒的,第六意識的功能是明了的。這個夢中意識就是有點像畜生道那個意識,畜生道整個生命當中,它的心識都是暗鈍愚癡的,心識不明了。所以畜生道造的業是不能得果報的。夢中意識亦複如是。因爲作夢當中意識太暗鈍了,所以造善造惡不足以去得果報。假若我們從夢中醒過來,醒過來是說,你已經聽到外面的聲音了。雖然你還在睡覺,但是你已經隱約聽到外面的聲音。換句話說,已經不是獨頭意識,可能是五具意識。第六意識有耳識,就不是夢中意識。醒過來以後,你對于夢中的境界加以追憶、隨喜,從這個時候開始落入增長業。就是說你醒過來以後,對于你夢中所造的善惡業,開始隨喜,去回憶它。從那個時候開始,就落入增長業。夢所作業是完全要在夢中。不過我們修行人對夢境要注意,看了凡四訓的意思,尤其是修忏的人,要注意夢境的變化。你經常作夢,夢一些顛倒的境界、黑暗的境界,從高處往下墜,這個都是不吉祥的境界。你要夢到光明的、吐出穢物,從地上往空中飛、輕飄的,這夢境就是好的,消業障的。雖然夢境本身不能決定我們的果報,但是從夢境當中可以觀察到自己業力變化的情況,可以看出來的。
二、無知所作業。第二種不增長業是你在沒有知覺的情況下,可能你被催眠了。被魔術師所催眠、或者被鬼神所迷惑,或者是藥物,特別的藥物所迷惑,使另你失去正常的知覺。這種情況所造的善惡業都是不增長業。無知,在沒有知覺情況下所造的業。
叁、無故思所作業。「思」是一個心所有法,就是令心造作。我們這一念心在所緣境當中,一次一次的去觀察分別,一種造作叫作「思」。「思」有叁種次第,一個是審慮思,對所緣境的一種考慮,這件事是對的呢?錯的呢?要不要做呢?是一種審慮的階段。這個心是不決定的。第二個決定思。經過審慮以後,思心所變成一個決定的情況,叫決定思。第叁個動發勝思。到動發勝思的時候,思的勢力就決定了,一定要造作了。而到了動發勝思帶動的業力就是很強大的業力,一定是增長業。這種情況是你沒有經過思心所的範圍就去做了,講一句白話來說,不是故意的。這件事情在事前沒有經過你的分別、沒有經過你的觀察。舉一個例子,我去散步,踩到地上的昆蟲,我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存在。換句話說,我踩死它的整個行爲,沒有思心所的成分在裏面,完全不是故意的。這種情況不能使令你到叁惡道去,只會影響到你跟他的一個別報。因爲這個是無故思。無故思的情況下業力是很薄弱的,它不足以影響你的叁界總報。
四、不利及不數所作業。不利跟不數中間要加一個及,兩個都要具足。你造這個業的情況之下,你的心不是很猛力。不是故意的,也不是主動的。在這個環境之下,在那個因緣之下,透過別人的勸說,勉強去做。做了以後,馬上忏悔,一生中只造了一次,不是去數數的造作。你造的時候也不是有心去造的,是在這個環境之下逼不得已,造了以後,你深重的忏悔,下定決心永遠不在造作了,一生只造一次。在一種不利的情況,在一個不是數數造業的情況下,這種業也是落入不增長業。它也不足以影響你的叁界總報。
五、狂亂所作業。精神錯亂,已經不能夠分別這個人是誰?那個人是誰?在律宗說,精神錯亂,看到火以爲是黃金,會去抓這個火。這種情況所造的善惡業,都是不增長業。在律宗,精神錯亂所造的罪是不結罪的。
六、失念所作業。念也是心所有法。「念」是心于所緣,銘記不忘。把它記住不忘失。譬如說,我持八關齋戒,過午不食。平常很注意這件事情,但是突然間今天忘掉了。因爲你是一時的忘失,不是在放逸的狀態之下。你是平常經常在持的,只是今天突然間忘掉了,所犯的業也是不增長業。一時的失念,一時的忘失,不是長時間的放逸情況之下而造成的。這樣子也是不增長業。
七、非樂欲所作業。你做這件事情,不是你心中的意願。不是你的意願,你怎麼做呢?說我是被國王、盜賊所逼迫。從頭到尾完全沒有這樣的意念。這個就是非樂欲所作業。假設你剛開始的時候是被強迫,但是做到一半,開始有意願了,起歡喜心了,從這個時候落入增長業。從頭到尾完全沒有任何的欲樂,完全被逼迫的情況,這種業是落入不增長業。孔子的傳記,孔子周遊列國,他先到衛國。衛靈公很尊重孔夫子,給他很多的俸祿。但是衛靈公畢竟是個昏君。他聽他的夫人南子的話,這個夫人是個放逸的女人。他勸他的夫君不要重用孔子,講了孔子很多的壞話。衛靈公只是供養孔子,但不去重用他。孔子想,我周遊列國的目的是要實踐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不是來接受供養的,志不在此,就離開了衛國。到其他的國家去,施展他的抱負。到衛國邊境的時候,發現有些盜賊集合在那個地方,准備要叛亂,要去攻打衛國。孔夫子覺得說,君臣的名份是固定的,做臣子的不能去打這個君王。他就回到衛國告訴衛靈公請他注意。他回去的時候被盜賊包圍了,問:你要去那裏?孔子說:我要回到衛國去。他說:你不可以回去。回去,你把我們情況跟衛靈公講,我們大家就完蛋。他就恐嚇孔子說:你要到衛國去,我就把你困住不讓你走。孔子說:好,我不到衛國去,我到其他國家去。孔子就離開。離開以後,這時候子路駕車。孔子說:我們到衛國去。子路說:夫子,我們剛剛答應人家的事情可以反悔嗎?孔夫子說:這種強迫的盟誓是不必遵守的。所謂的盟誓是雙方面心甘情願,共同的意願結的,才叫作盟誓。拿著刀子來恐嚇我,不能構成盟誓。我看這段的時候,孔夫子有智慧。他後來趕回去告訴衛靈公,衛靈公就把盜賊消滅掉。因爲一個國家的安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五倫是很重要的。雖然對于亂臣賊子,一時的傷害。但是它能夠使令天下,大家能夠知道倫常。對衆生來說,有一個生活的標准,長久來說還是重要的。
孔夫子很多作爲,譬如說,祭祀的時候要殺羊。有人就說,殺羊有傷慈悲心。孔夫子說:你愛這只羊,但是我愛這個禮。因爲古時候的人,道統的維持,有一定的製度。
非樂欲所作業,這個業的行爲,雖然你做了,但是不是出自你心中的意願,這個業的力量不足以影響你的總報。
八、自性無記業。非善非惡。去散步、剪指甲、剪頭發,這種業也不是善也不是惡,這種業,我們一生做很多很多。這種業不能影響我們整個果報的。不能影響叁界果報的。這八個都是屬于不…
《佛法修學概要 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