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修学概要 一▪P3

  ..续本文上一页法以清净的善业而生天,他这个果报是暂时的。善业的力量,法的力量,有一种乘的力量,它动力还在,会继续的引导他往圣道的地方在走。就是说他虽然天人果报受完了,回到人间,但是他善根的力量还在,它会引导他继续的跟三宝结缘,直到这个善根成熟为止。就是佛陀的教法本身有乘的功德,有车乘的功德,这个是佛法不共于外道的地方。【佛遗教经】最后流通分的地方,佛陀临灭度的时候,佛陀说:「其(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我来到这个人间说法四十九年,我观察天上人间善根成熟,我全部度光了。我对于那些善根还没有成熟的怎么办呢?「其未度者,皆悉已作得度因缘。」我把我的教法留下来,把我的语言文字留下来。「自今以后,我诸弟子,辗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我的弟子能够把我这些法语一代一代的传下去,那么就是佛陀没有灭度,佛陀还是继续的住世,就是佛的法身。佛陀所宣说的真理,这些法语在人世间,只要经过弟子们一代一代无尽灯的相传,光明没有消失,就表示佛陀没有灭度。自今以后,我诸弟子,辗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这是佛陀最后对诸弟子的一个教戒,当然也有鼓励的性质。虽然佛陀的色身是灭度的,但是佛陀一生所留下的法语,只要我们能够流通到后世,表示佛陀的法身还是在。因为这个法语透过我们的流通,到每一个众生的心中,他就能够启发他自心的觉悟,就跟佛住世是一样。因为你跟佛在一起,佛陀也是为你说法。所以这个地方,佛法的殊胜,它有一种乘的功能,它能够启发我们自心的觉悟。所以这个教法是特别的殊胜,因为有教法,才能引生很多很多的道理,引生很多很多正确的行门,引生很多很多果地的功德,这都是从教法生起的。这个是讲到佛法的功能,宇宙人生觉悟的法门。

  

在解释「修」跟「学」。我们的次第应该解释「学」。先解释学,再解释修。

  

「研真穷妄,达理生信,名之为「学」。」

  

研究我们这个「真」。真实指的是我们这一念清净的佛性。「穷妄」,妄指的是妄想,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佛性,明白什么是虚妄不实的妄想。对这些道理能够生起信心,这个就是学。这个地方要注意「达理生信」,我们研究道理不要学一般的学者,他只是当作学术研究,他不一定有信心。佛弟子要有一点宗教情操,对佛法的法语要生起信心,这个叫「学」。依止这样的道理,来「磨炼身心,对治习气,名之为「修」。」用佛法这些真理,磨炼我们的身心,来对治我们的习气。磨练身心,对治习气。当然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就是你明白道理以后,你开始用这个道理,来观照你内心的时候。这个时候就看这个人的刚骨,意志力的问题了。有些人明白道理,他来对治习气很快;有些人明白道理,他进步很慢。这怎么说呢?这有些性格问题,修行的性格要带一点刚骨,当然带刚骨不要带刚气。就是你面对烦恼的时候,你要道理去照它的时候,你一定要坚定自己,不能念要它念,不能断要它断,就是面对烦恼你不要藕断丝连,爱断不断的,这个你修学进度很慢很慢的。我们看看高僧传,蕅益大师、弘一大师,历代的祖师那种性格都是当断则断,就是要有一点刚骨。当然修学的环境也很重要,依众靠众。依止一个僧团,我们有时候修学正念强,有时候正念薄弱。正念薄弱,大众的熏修你不容易放逸懈怠,大众正气的力量,依众靠众。这容易使令我们不易放逸,所以指的是磨练身心,对治习气,名之为「修」。开始在修正我们的习气。当然这个修是从前面学来的,你一定是明白道理,道理不明白,你一定不知道怎么修的。

  

「概要-概-总括大纲。要-删繁取要。」当然佛法的内涵太多,这一次我们找出几个大纲,从发心、正见、修行、证果。这四个大纲,把一些繁杂的删掉,取它扼要的地方。简单解释标题「佛法修学概要」。

  

乙二,教主略史。

  

这一段,我们简要的介绍释迦牟尼佛,他一生的历史。我们身为佛弟子对于佛陀的历史,应该有一些基本的认识。这一科根据无量寿经的解释,把它分成三大科。

  

第一、总标,第二、别明,第三、结叹。

  

现看第一个总标《无量寿经云》:「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

  

这一段是对佛陀的出世,我们做一个总标。佛陀是一个什么样情况出世的呢?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这个地方讲到佛生,在天台宗智者大师,佛陀的出世有迹门本门的差别,本门指的是佛陀的法身跟报身,清净的法身跟无量功德庄严的报身。法身报身是佛陀自受用的境界,佛的法身报身,安住在大般涅槃常乐我净的功德,是自己受用,不共于九法界众生。但是佛的法身报身,我们九界众生不能见闻觉知怎么办呢?佛陀的大悲心再变现出一个应化身,就是世间有老病死的应化身,叫做迹门。譬如说,天上的月亮,它是经常存在的。我们这个地面上则「千江有水千江月」,那一个地方有水,就能够反映出月亮的影子,水面上的月亮就是佛的应化身,迹门。天上的月亮就是本门,佛的自受用的功德。佛陀的法身报身,他是不必等待因缘的,众生得度与否,他永远是存在。但是佛陀要成就一个应化身,这件事就不简单。佛陀的出世,这不是单方面的,一定是这一类的众生,他的善根,成熟了,才能招感佛陀的出世。所以佛陀的出世,除了佛的悲心以外,还牵涉到众生的因缘。就是这一类的善根成熟了,才能够招感佛陀出世。蕅益大师【灵峰宗论】说,以理论来说,一尊佛就能度尽无量无边的众生,他的能力是无限量的。但是为什么要那么多尊佛来度呢?这是因缘的问题。「佛度生,生受化,期间浅易难深总在业。」有些人因为释迦牟尼佛得度,有些人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当中,只是栽培个善根,他要等到弥勒菩萨得度。有些人只是在释迦牟尼佛得一个善根,他要到阿弥陀佛国,见阿弥陀佛得度。得度与否,就是你跟这个佛的因缘,浅深问题。我们为什么经常拜佛?什么叫皈依?礼拜、赞叹、供养,就是结一个缘。因为以后阿弥陀佛是不是能够救拔我们,这个就是一个缘的问题。从佛本身来说,佛陀自受用法身报身,他内心当中是没有什么的。所以说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是不是蒙佛接引,是不是佛陀应化身会出现,这当中就是一个因缘的问题,我们跟佛陀结了缘是不是够深。一切法因缘生,不管是善法、恶法都是这个道理。所以释迦牟尼佛他的功德,「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这个地方是赞叹佛陀功德是无限量的,他的能力能够在无量无边的世界同时示现成就佛道,他有这种能力的。当然这件事情是不是出现,就有众生的因缘。这个地方是个总叹,总叹佛陀的功德是无量的功德。

  

别明是就约着释迦牟尼佛,在二千六百多年前在印度示现的这一段因缘,就着大力的因缘,前面是讲佛的真实功德,以下是讲释迦牟尼佛,在二千六百多年前,其中一个因缘。我们看释迦牟尼佛最初的一个八相成道。

  

一、入胎相。

  

「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经云:「处兜率天,弘宣正法。舍彼天宫,降神母胎。」佛陀的出世,当然是个大因缘,他当时出世父亲是在中印度迦毘罗卫国的国王,叫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当时的情况,我们看经典,处兜率天,弘宣正法。佛陀在入胎之前。「处」是安住,安住在这个兜率天。为天人来弘宣正法。贤劫千佛的补处菩萨都在兜率天。为什么呢?【涅槃经】解释,色界、无色界天禅定太深,这个天暗钝,禅定高的人不愿意听佛说法,他内心愿意寂静住,所以这种人禅定高,痴心重,很难教化的。佛陀不在上二界说法。六欲天明了性是比较高,其它天太放逸了,诸天的境界太过放逸。因为诸天一生没有老、没有病,身体健康、身相庄严、又具足神通,他也不必工作,整天就是玩乐。这玩乐的境界使令他不想要学习佛法,只有兜率天例外。因为兜率天有外院跟内院,外院的放逸情况跟诸天一样。但是兜率天的内院,很多很多的圣贤在里面,很多很多善根成熟的众生在里面。贤劫千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要出世之前,一定在兜率天,因为那个地方有圣贤的聚会。

  

兜率天,弥勒菩萨现在是在那个地方说法,因为贤劫千佛都是。释迦牟尼佛如此,弥勒菩萨也如此。弥勒菩萨现在是在兜率天等待,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善根成熟的因缘。你看太虚大师、玄奘大师、窥基大师,历代很多的大德都是往生兜率天。兜率天,他的理由是在三界当中最净,有弥勒菩萨的说法,容易栽培善根。但是它跟净土比起来还是有差别,什么差别呢?这个地方智者大师提出两点,在净土的释疑论,第一个从国土的庄严上来看,兜率天是一个秽土中的净土,它的本质还是秽土。因为兜率天的本身还是一个有漏业所感的,它的色声香味触法,本身还是有漏的。我们如果万一不小心从内院当中跑到外院去,我们看到外院的放逸境界,我们内心还是会生贪烦恼。它本身是个秽土…

《佛法修学概要 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