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B>无论在家在庵,这以下的修行啊,印光大师的一个摄受对象,包括了在家居士,也包括了出家众,都可以如此地修行。以下分成两个内涵:第一个是因地的修行,第二个是果地的功德。
先讲因地。那么身为一个佛弟子,这当中有三个修行的主题,第一个就是我们讲刚开始的断恶修善,你一开始要先忏悔业障、积集资粮。那么这个净罪集资的心态呢,敬上和下,你一定要有一种恭敬柔和的心。那么怎么实践呢?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那么在断恶修善当中呢,有两个力量是要成就的:第一个是行力,第二个是忍力。这个行力就是一种精进,就像一个人赚钱一样;那么这个忍力呢,就是忍辱波罗蜜,就像一个仓库。你要有赚钱,但是你也要有仓库把它保存下来。一般来说,我们在积集善业的时候,行力是容易成就,但是忍力就很难。古人说是“任劳任怨”,任劳容易任怨难。你可以去做义工,做三天不休息,但是你没办法经得起人家对你一句的批评,就是你那个忍力动不动就爆发出来。那么一个没有忍力的人,就像一个人赚了钱,他没有仓库,你这个功德就不容易保存,很容易破坏流失。所以我们在积集善业的时候,除了有一种主动积极的行力,还必须对自己的逆境有所忍力。
这个事情是这样,当我们在做善业的时候,如果你是顺境,你自己的身体也很健康,一切外在的环境都很顺利,你这个善业会继续做下去。但是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说:你在做善业,但是你突然间逆境重重,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能够继续走下去,那就要看你的智慧。我们要想一件事情,你积集善业,出现了痛苦的果报,这个果报是从哪里来的?这表示说,本来在你心中有一个重大的三恶道的罪业,因为积集善业,把这个罪业的势力破坏了,把它逼出来,叫重报轻受。所以我们在积集善业,最困难熬过就是说,当你的善业做得很强的时候,很精进的时候,它会把你内心深处的罪业逼出来。然后你觉得,哎呀,我怎么越做善法,我的逆境越多?这个时候你如果对业果的观察不够,你可能就放弃了。你想想看,你创造的是一个善业,怎么会出现不可乐的果报呢?这个东西就是你过去的东西逼出来的,你应该保持欢喜,如果没有这个因缘,你应该要到三恶道去。所以我们在积集善业的时候,不但是要有一种行力,还要有忍力。你要在逆境现前的时候,你要能够通得过去。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那么从现实的角度,有些善法我们做得到,但是有很多的善法我们不一定做得到,那么我们对于所不能做的事,要保持随喜功德的心,不要嫉妒,因为这毕竟是个善法,尽量去成就别人的善法,那么这就是一种随喜。第三、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一方面经常地反省自己,不要去说别人的过失,什么事情都反省自己,不要把这个过失都推给别人。那么这个就是我们净土的一个基础,断恶修善。
第二个就是正行。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这一天当中呢,你起码要有一些定课。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就是说虽然临终的助念是旁边的人提醒你,但是你平常也要去栽培正念,否则你临终要助念就很困难,所以平常要有一些定课。第二个,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它消灭。这个很重要。就是你日常生活的时候,当你烦恼生起的时候,你一定要记得提佛号。你一定要用佛号来调伏你的烦恼,一定要让你的佛号有调伏烦恼的力量。
第三,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这个是经常保持谦卑的态度,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这个地方是从前面的断恶修善,然后再念佛成就正念,基本上我们从前面的断恶修善、修习止观,我们一般来说,这个人已经有一点资粮。有一点资粮以后怎么办呢?就要保持谦卑。谦卑这个德行,我看只有中国文化才提得到,西方文化要求一个人多表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在《易经》,《易经》引导一个人趋吉避凶讲出两个方法,你看整部《易经》就是两个宗旨,如何趋吉避凶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要尽量地避免造罪业,尽量地积集善业,这是第一个趋吉避凶的方法。第二个,谦受益,满招损。就是你待人处事,你的姿势站得低一点。站得低一点,你就能够不断地进步。一个人最怕的就是自己站得很高,你的功德容易折损。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我们自己从刚开始到临命终,我们的功德是不断地在进步当中,你要经常保持谦卑学习的态度,让自己的姿势站低一点,对你有不断的受益。这个是中国古人的一个大智慧。我看西藏的传承没有这个文化,没有谦卑的文化,西方也没有这个文化。
好,那么第三呢,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得生西方极乐世界!从前面的断恶修善,然后忆念弥陀的功德产生正念,最后要保持谦卑的态度。那么这样子呢,你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好,我们做一个总结,这是古德写的一个偈颂:逆境来时莫动嗔,西方佛子等疏亲,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那么我们对于这个外在的环境啊有一些逆境,你不要生气,你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为什么呢?这以下一个很重要的观照: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就是,身为一个净土的人,我们把今生的生命只是当作过客。就像我们今天暂时住旅馆,我们不可能在那边住多久,随时要离开的感觉。那么哪一个地方是我们真正的家呢?就是不久莲池会上人。所以我们一个修净土的人对今生的生命,不会去主动地经营,就让它赶快渡过去就好了,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因缘。
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课程,好,我们今天这个课程讲到这个地方。阿弥陀佛!我先回答几个问题,那么大家对今天的课程有问题,我们也可以提出来讨论。
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六根不具足的人,所谓的盲聋瘖哑,如何使令他能够创造善因?
佛法的重点,当然还是要产生观照力。我们讲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读圣贤书就是要明白道理,就是明理,明白道理你才知道你的生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在六根不具足当中,我觉得一个人眼睛有缺陷还有救,一个人耳朵有障碍,这个是严重障碍。他不能听闻佛法,他就是根本没办法去接触新的讯息,他只能够自己看。所以耳根对娑婆世界,耳根有障碍这个学佛的障碍是超过其它的。当然一个菩萨,我们尽量把一些重要的观念啊,看看透过什么讯息传递给他,这个很重要,让他明白道理。
亡者生前是日莲正宗或者是没有信仰者,在助念的时候应该如何来影响他?
我想在临命终的时候,我们不太可能去改变一个人的宗教信仰。诸位想想看,他平常身体健康的时候,你改变他的信仰都不可能。在佛法说,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这个人容易改变,这个叫作愚痴。愚痴呢,他还没有主见。外道就不是愚痴,叫邪见。所以在百法里面的心所,邪见呢,他的思想是比愚痴坚固。他有思想,但是他的思想是错误的思想。那么愚痴是他完全没有概念,而且没有概念那他怎么做呢?就跟着感觉走。他也不认为这个是对的,也不认为那个是错的。所以你遇到了外道,你就不一定要他念阿弥陀佛,到时候你起烦恼,他也起烦恼。就是让他生起善念。你平常念上帝,你就念上帝好了,至少保住了善道。
暗地里以他人的名字做种种的布施,向佛菩萨忏悔跟回向,能使他人有朝一日进入佛法吗?
可以的。就是你私下为他做功德,他能够跟三宝结缘。不过在《地藏经》上说,你要让他得到更大的利益,你最好让他知道。《地藏经》上说啊,这临命终的人,临命终就是他还没有死亡,他果报还是这一生,那么你用他的钱来做一些供养三宝的善业,你最好让他知道,对他的帮助会更大。如果他不知道,也有帮助,但是会比较小。
弟子的父亲以前是屠夫,数十年来杀生无数。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
当然帮助,我们为他超度啦、做功德回向给他,这也是有所帮助啦;但是一个人如果要产生一个比较大的帮助,那他非得要明白道理才可以。所有的功德,真正的功德、扭转生命的功德,一定从自己的内心生起。世间上最大的罪业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世间上最大的罪业是愚痴!因为所有的罪业都从这个地方生出来,就是十二因缘里面第一个——无明。你看我们生命的流转,第一个是无明。无明缘行,这个行就是业力,他为什么会造罪?就是他不知道。他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可怕,他不知道做这个杀盗淫妄,未来会有什么可怕的果报,他不知道。这个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只知道我这样子做,现在得到了一时的利益。所以你看佛陀讲十二因缘啊,无明缘行、行缘识,识就是一个生命体投胎,然后生老病死。所以一切的罪业,最为根本的就是愚痴;那么反过来说,一切的功德最为根本的就是内心的觉悟!当然要一个人觉悟也不是容易的,他有他坚固的看法。我们刚开始就像你说的,我们先为他结缘,慢慢慢慢地跟三宝结缘,来生遇到三宝,那么生生世世这样子熏习,他慢慢慢慢地就能够接触佛法,总有一天听到佛法,哎呀,原来生命是这么一回事!这个时候他的生命就有比较根本性的改变,所以你说要让另外一个人产生比较深远影响的改变,一定要引导他明白生命的道理。
弟子在睡觉的时候曾经梦见阿弥陀佛,也曾经口念阿弥陀佛圣号,请问这会造成往生的障碍吗?
你梦到阿弥陀佛,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不过我们平常梦到阿弥陀佛,这个表示你这个人烦恼淡薄、业障也淡薄,跟阿弥陀佛的因缘也深。但是你真正往生的时候,是要你临命终的时候,临命终见佛最重要。平常见阿弥陀佛有消灾的作用,但是临终见佛是有接引的作用。还有一点,你平常修行有什么特殊的境界,不要随便跟别人讲,否则你这个功德就很容易失掉。自己修行,自己知道就好,增加一些信心就好。
其它的我看都不是什么重要问题。因为你听完课,有些问题应该可以理解。好,大家对今天的课有没有什么相关的问题?你是不是有问题?好,你请说。
法师!新加坡的因缘福报好像不具足啊,没有什么临终助念团,跟你们台湾比起来好像是差得很多。
我想,一切法因缘生。就是所谓的福报,就是大家愿不愿意做,大家愿意发心这个事情就……的确,台湾的佛教是非常鼎盛。我可以讲一句话,台湾只要有人往生,至少可以找到三个单位的助念团,三个,至少!而且跟他(亡者)没有关系,(助念团)他自然会来给你助念。那当然这个助念,大家知道一点,这个临终助念啊……我刚刚还忘了,所以我说提问题会给我一些灵感,我忘了交待一件重要的事情:临终助念是在什么时候做,大家知道吗?有些人等到那个亡者躺在那个地方,已经没有办法呼吸了,你请法师来助念,那助什么念呢?那就是念佛、诵经回向给他而已,那不叫助念!临终助念就是说,这个人已经在医生宣布生命只有三个月了或者半年,这个时候就要做心理建设了。让他慢慢地接受死亡即将到来,而且死亡不必去害怕,就是你如何能够生起正念,这是关键点。所以就是说,真正的临终助念,应该在往生前就要做好,做一些心理的辅导跟建设,让他能够以一种很清净的念头来面临死亡。其实你临命终的时候,恐怖忧虑对自己只有伤害。可能你本来有善业都不能表达出来,所以你平常的点点滴滴的观照,你到临命终的时候,人家稍微提醒你一下,你就能够生起正念。如果一个人平常颠倒得很厉害,我看很难在临终的时候三两句话开导你,很难!你那个执取很重。我们想说一件事,就是“生龟脱壳”,为什么临命终的时候他离开他的果报体是如此痛苦呢?就是这个人对三界果报咬得很死,咬得很死,你如果突然间把他拔开来,这怎么拔呢?那你在平常的时候,在修止观的时候,观察三界是无常的,我今生决定要死的,有生就有死,这个死亡是佛陀都不能避免。那么死亡到来的时候,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那么你平常在修无常观的时候,你对三界果报那个执取的力量,其实你点点滴滴就在慢慢松脱、慢慢松脱、慢慢松脱。你不能等到临命终的时候才来放下,你根本放不下!是不是?你平常做功课的时候,今天放下一点,明天放下一点,好,到那时候执取的势力就剩下一点点,临终的时候,简单几句话开导,就放下了。你平常到时候,颠倒的势力很强烈啊,我看很难到临命终的时候,三两句话就让你放下,我看很难。所以今天的课程其实跟前面几天有关系,你前面几天要是修行修得好,你平常对三界的果报就慢慢松脱,到临终的时候就容易做,成功的机率就大。
好,那么这次的净土课程,学人就跟大家报告到这个地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阿弥陀佛!
《临终关怀(净界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