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之功。虽然你看不出你在变化,譬如草里的冬瓜,不见其大,但是每天在长。冬瓜你今天看它这样,明天看它还是一样,但是它每天在长。所以我们一定要透过如理思惟,因为我们如果不如理思惟,根据我们过去的生命经验,我们今生念佛的因缘肯定在三界里得果报,因为我们心中是有很坚固强烈的三界的爱取,从我们的生命经验累积很多的爱取,所以我们要透过思惟——极乐世界是安乐道、是解脱道,而整个安乐当中它是自在的、它是增上的,而且更重要它是永恒的,它不会退失掉。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成就这样一个安乐解脱,我们是一劳永逸。拼个今生,永做闲汉。好过你去天上。我们到了天上,天福享尽的时候回到娑婆世界,什么都没有。但是你到了极乐世界,你从今以后你就走上了一个坚定的菩萨道。也就是说,只要你成功一次,你以后永恒成功了,你不可能再退转回凡夫,不可能。
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事,也就是说你必须在你临命终之前做好你往生心态的准备,而不是等到临命终别人再给你开示,来不及了,因为你来不及思惟。我们必须把一个念念贪恋娑婆世界的这棵树往西方慢慢地慢慢地把它扳过来,变成欣求极乐,而这个只有透过智慧的观察才可以做到,因为我们不可能从现实的经验里面得到欣求极乐的愿望,不可能。所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调整我们的心态比你念佛的多少还重要。如果你的心态没有调整,你念的佛变成有漏福报,因为你的心是造业之主嘛,心为业主嘛。你心染污,一切法染污。那个佛号本来是无漏的功德,被你染污了。心净一切法净,心染一切法染。不是说佛号功德救不了你,而是你那个能念的心、那个推动佛号那个心有问题。你以有漏心来念佛,变成有漏福报,很可惜。所以我们在观察极乐世界的时候,这件事情是很重要,你平常要慢慢点点滴滴地告诉你自己,你要试着很平静地用佛法的道理跟你自己的妄想沟通。也就是说,现在的你跟过去的你要做沟通。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打滚,我们产生一个很坚固的妄想,我们一定要面对它。第二个,我们在佛法当中产生一个强大的如理作意智慧。你要用你现在的智慧跟你过去的妄想沟通,好好跟它沟通,用道理来开化。我们不一定要去改变别人,但是你用你的智慧好好跟你心中坚固的妄想跟你自己开导,慢慢慢慢地当你心中的妄想跟你的智慧统一的时候,妄想跟着智慧走的时候,你就成功了。用智慧来化解你的妄想,这个是我们在学习这个课程主要的目的。
我们看最后一段,乙三、依摄心专注以立行持。前面的思维名号的功德产生信心、思维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产生愿力,都是心态的准备。当我们信愿准备好以后,我们就开始念佛了,开始摄心专注来念佛。那怎么念佛呢?我们看经文,请合掌。
佛问圆通,我五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念佛法门它的目的是一心不乱,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但是一心不乱的前方便就是摄心专注。为成一心,先求成片;为求成片,先求点状的专注。专注力一定有一个所缘境。诸位知道念佛法门的所缘境是什么吗?音声!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里面音声闻。我们念佛不能够看“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不能以色尘为所缘境,极乐世界法门是以音声表达弥陀的功德,是音声佛事。以音声来代表弥陀。“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谁代表阿弥陀佛呢?就是你自己创造的音声。佛在哪里?佛就在你的音声当中。我们怎么去忆持这个佛号呢?我们看这段经文。
首先,都摄六根产生专注力,净念相续产生相续力。一句弥陀念诵听。这个音声首先要念。念从心起。念佛的人,第一个,你自己要创造音声。不管你用念佛机或者你跟别人打佛七也好,你自己要出声。你是跟着你的声音走,你不创造声音,你要怎么跟啊?我们不能听别人的音声,听别人的音声你越听越散乱,六根无主,没有主人。六根没有主人,盗贼就做主了,烦恼就活动。所以,第一个,念从心起。第二个,声从口出。你嘴巴要震动,创造音声。第三个,音从耳入。你要把你自己创造的音声再听回去。自己念自己听,自念自听。一句弥陀念、诵、听。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一念相应,你跟阿弥陀佛的功德产生相应。当你听到佛陀的声音的时候,表示你跟弥陀的本愿功德相应,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式。当你听不到声音的时候,表示你跟妄想相应。所以它完全以音声在不在来判定相应部相应。
第二个,我们必须有一个节奏,以三三四的节奏来创造这个韵调。念佛是要有韵调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停顿一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停顿一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三、三、四,三、三、四,三、三、四……你要以这个十句佛号当作一个循环,透过这个循环你在你的音声当中创造一个三三四的韵调,这样产生一种摄心的力量,把点状的佛号拉成一个成片的佛号。这个就是念佛的方法,先求专注,再求成片,慢慢地一心不乱。
念佛要带一点气势。你要把信心放进去。以前我们在讲唯识的时候经过,你要把念佛变成一种增长业。当然这个地方跟我们前面讲的道前基础——你的心态的准备,包括你对弥陀的信仰、对净土的愿力有关系。念佛的人你不一定要念得很多,但是,以前我们老法师常说,要把佛号的味道念出来,要带一点气势。如果你念佛是越念越没有气势,你去年念一千声,今年念八百声,明年变成五百声,那个气势越念越糟糕,这样不好。我们念佛的因缘要保持增长,越来越大比较好。念佛是要有气势的,那种意乐要经常在。我们不一定要说念得很多,但是你佛号在念的时候,你是有很明确的意乐。你佛号是今年念得比去年多,明年念得比今年多,它必须要保持增加。这个地方很重要。所以这个地方,在修行的时候,你怎么调心?如果你念佛念得比较没有味道,表示你的道前基础有问题,可能是信心出了差错或者愿力有问题,你要重新地再加以思惟观察,调整你的心态。
总而言之,念佛人他必须是有一种坚定的信仰和坚定的愿力而带有气势地念佛,就是以观照力来带动专注力。
我们看最后的甲三、结劝。我们把这个课程——《净心与净土》分两部分来做结劝。
乙一、具足皈依之心。这个是我们花很多时间在讲的信愿——道前基础。所以我们在念佛之前就应该要深深地相信一句佛号具足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所以它具足智慧的庄严,它能够成就我们未来的出世的解脱;因为无量寿的缘故,它具足无量的福德庄严,能够创造我们在极乐世界种种安乐的功德。比方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请;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浊水就是我们的颠倒妄想,佛号进去以后,它就可以把颠倒妄想转成极乐世界的安乐的功德、解脱的功德。就靠一念的信愿持名,转妄想成功德。
我们看乙二、培养专注之念。当我们具足了皈依的心以后,我们念佛——一句弥陀法中王,无边妙义广含藏;十念往生成正觉,不在世间论短长。”念佛人一定要把佛号的味道念出来。所以在念佛的时候,它有无量无边的无量光、无量寿、福德安乐的资粮,你要把那个资粮念出来。什么叫把味道念出来,诸位知道吗?我们在念佛之前是培养缘故信愿,对不对?你用信愿来念佛,但念完佛以后,你又增长你的信愿;信愿又想念佛,又去念佛,念完佛以后又产生另外一层信愿。所以,信愿跟持名是互相辗转增胜。依止信愿来念佛,念完佛以后更有信愿。以愿导行,行又来引导这个愿,所以产生一种辗转增胜、相辅相成的力量,所以“无边妙义广含藏”。你要把那里面的安乐道、解脱道念出来。临终的时候,“十念往生成正觉,不在世间论短长”。我们念完佛以后,正常的念佛人你要是方法正确、心态准备做得对,你要对娑婆世界越来越淡薄才对,正常人。如果你念完佛,你对娑婆世界还是很贪爱,表示你的信愿的资料不具足,你没有正确地念。“不在世间论短长”就是说你知道人世间是暂时的、如梦如幻的,你只是在应付当下的因缘。所以念佛人如果你真实地照着我们前面所说的,有名号功德的信仰、有净土庄严的愿力来念佛的话,慢慢慢慢产生一定的力量的时候,你应该念佛人对娑婆世界的名闻利养、各式各样的五欲的快乐会慢慢淡薄,就算不断,也应该慢慢地淡薄下来,这才是正确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往生的信仰跟愿力。这个是一个判定标准。所以我们修行,我们可以从因来推出果,我们也可以从果来推出因。从果证来判断、检查因地的方法对不对。如果你念佛到现在你还没有产生一种对娑婆世界看破、放下的功德相,表示你的因地方法有问题,否则这个功德相不可能没有出现。如是因,一定有如是果。如果你念完佛以后,你的心态还是跟以前一样,看到什么事情都很当真,该贪爱的你还是贪爱,该发脾气的你还是发脾气,那这个佛号它的方向就表示往净土去了,就是人天福报。所以我们其实可以从每一年当中的内心状态来检查你的方法对不对,因地可以推出果报,果地功德可以判定你的因地对不对。所以讲,“十念往生成正觉,不在世间论短长”,这是一个果地的判断。念佛以后,你一定要对娑婆世界的所有因缘淡薄,对极乐世界的往生更有希望、更有愿力,这个就是修行上路了。
我们这堂课跟大家研究到这里。阿弥陀佛!谢谢大家!
我们把这三天听经的功德回向法界众生离苦得乐、回向无上菩提。回向!
讲经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净心与净土(净界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