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把整个净土的道次第全部诠释。或者你根据哪一科,其中有一科你特别有心得,就着这一科来发挥也可以。但是你把你的大科先列出来,你这次有几个大科、你要发明几个大科,大科里面有几个小科,先把大科科判做出来,我看一下,尽量在礼拜二之前交到我这里,我先看一下。我们规定一下好了,就是在礼拜一中午午餐之前,交到我这边来。
这个禅,就是我们讲真如佛性,或者本来面目,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净土就是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如果说我们平常修净土的人,完全没有读大乘经典,我们很容易以这种妄想心去修行。妄想心修行,你平常不感觉有什么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内心当中,会坚固的执着我们这个五蕴身心。痛苦出现,我们的心就跟着痛苦;顺境的时候,我们就跟着快乐。我们的心就随着境界转,对不对?这样子也就罢了。到临命终的时候,这件事就有问题了,到临命终的时候,你的身心要完全败坏掉,你内心的恐怖,那个时候恐怖很大的。譬如说,我们今天好不容易存一万块,对不对?你丢掉一万块,你内心当中不舍得,对不对?但是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所有东西都必须要被破坏,那个内心的感觉,你看看是什么境界,可能你要念佛就提不起来。因为你平常的心,就住在这种外境上。就是你这一念心,平常随境界这样子波动,风吹,这心就跟着动,境界往东边吹,你心就往东。你的心是整天就是在色声香味触法境界里面这样子流动,这个人当然就是很可怜。
我们讲禅净双修,就是他在这整个风雨当中,他找到一个房子住。这个洞山禅师,他有一次的结夏安居,他都没讲话,三个月都没讲话,这个也是不可思议,这善知识三个月都不开示。到
。说我们现在,或者我们讲身体,你现在东去西去,到处去参学,你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万里无寸草」是什么境界?就是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境界。你经常能够把这个心,不要在外面流动,把它抓回来,安住在不生不灭的境界,就是经常这样子。你临命终的时候,你的痛苦的感觉会降到最低。会有痛苦,但是因为你平常就把这个心…,住在外面的境界的势力比较薄弱,所以外面的境界破坏,对你感觉影响不大。 要结束以后,就是大家要告假,他讲一句话,他说:东去西去,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6
其实我们这个痛苦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为什么会有痛苦?你想想看,我们其实对这个痛苦的根的生起,我们不了解,什么叫痛苦?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会有痛苦。我们不知道痛苦怎么生起,我们不能把痛苦消灭,不可以。我们看《百法明门论》这个贪烦恼,什么叫贪呢?以染着为性、生苦为业。贪能够生起痛苦。譬如说,你现在看到有人去砍树,你没有痛苦的感觉,是不是?这个树我对它没有贪着心。但是有些人讲一句话,对你讲一句话,你马上痛苦,因为你对自己有执着,「你伤害我」。有些人把你的小东西拿走你有痛苦,为什么?你对它有执着。所以痛苦的根源是我们的执着。你的心对它有所住,这件事情一变化,你就痛苦,这样懂吗?所以痛苦其实是我们自己产生,你自己要执着的,是不是?
但问题是,假设我们今天所执着的,是一个恒常不会破坏的东西,那还好。譬如说,我们今天追求一个美好的生命,人家对我的尊重,或者我爱我的色身,假设这些事情都是「常」的,那还好。但是问题是,这些事情本来就是会有变化的,世间上的事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卷1:「师示众云。兄弟。秋初夏末。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始得。」
情,没有什么「常」的。你说,我跟你感情很好,是吗?在某一个因缘上感情很好,因缘一变化,这个事情就会变化,诸行无常嘛。我们就想:我们这一念心,把我们的心寄托在这种变化的事情上,是不是很危险?是不是?你把你的心寄托在一个会变化的境界上,你把你的心付诸在一个会变化的境界上,这件事是不是很危险?是不是?那怎么办呢?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我这个心应该放在哪里最安全?放在哪里?念佛,也很好,念佛也是不错,那也是一个安住处,是的。你能够观察到这个万里无寸草、不生不灭的境界也不错,这也是一个安住处,这是我们的落脚处,就找到一个房子住。
就是说,这个世间上怎么变化,你的心不变化,因为你的心不住在这个境界上,这个地方不是我的依止处。不是我的依止处,这个世间上一变化的时候,你的心不动,你内心当中,有一个房子住,你的心安。你经常摄心在毕竟空的般若波罗蜜,这个禅的境界,临命终的时候,你那个四大败坏,眷属也离开你了,带不走。我们人来到这个世间,是一个人来,离开也是一个人,没有一个人带走一块钱。你家财万贯,跟一个乞丐离开,两个都是一样,乞丐离开一块钱也没带,王永庆离开,他带走一块吗?没有带走一块钱。这个痛苦就是你是不是执着。所以我们经常有这个禅的般若波罗蜜,我们内心经常安住在清净心,可以减少很多痛苦。
所以佛陀要我们消灭痛苦,并不是说我在改变别人,不是说你从今以后,不准对我讲不客气的话,不是这样,不是改变别人。你的心向外追求。我们的追求欲望是无穷尽的,没有一个人说他满足了,我的钱够了,我现在的生命也够了,没有,是不是?有钱人也是很多痛苦。就是我们要把这一念心收回来,安住在一个不生不灭的心,这个快乐是不可破坏,现在安住,临命终也安住。
所以这个禅净双修很需要的。当然这都是你平常要用功,你就是要熟,这个串习,你平常的心念,经常这样子的摄心,就是要熟,所以这个「修」,就是你要经常调整你的心念,调整自己,使令它找到一个最好的安住处,所以这个禅净双修,也是非常重要的。好,我们的课程就到这个地方。回向。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净界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