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灵峰宗论》导读讲记 第十四卷▪P2

  ..续本文上一页因缘是普遍涵盖众生的境界。所以《在家备览》说,即使你今天不小心犯了一个杀戒,杀了一只蚂蚁,或者杀了一只蚊子,其实你毁坏的是你其中的一个戒体而已,于其他的众生都还是清净的,因为你因地的时候你成就的戒体是法界尘沙、二谛等法,是无量无边的有情无情的境界而发起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所以说你这个量是广大的。所以持戒的功德跟修善是不一样的,因为你修善的境界是单一的所缘境。在经典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布施满四天下的众生,这个是很大的功德,四天下的众生,布施什么呢?四事的供养近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的功德。你布施四天下的众生,供养一百年,你不如一日一夜的持戒功德。因为你持戒有本期誓,从本质上它是有圣道的力量,从它的量来说它普遍涵盖众生的境界,所以这个地方就不太一样。

  那么这段是一个总标,蕅益大师先赞叹持戒的功德。

  我们看第二段的别明。丙二、别明。这以下我们说明毁犯戒法的过失,看别明第一篇。大家请合掌。

  (一)大般若云:三十二相无别因,皆由持戒所得。若不持戒,尚不能得野干之身,况复佛身。《大佛顶》云,“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若不断杀,必落神道。若不断偷,必落邪道。若不断大妄语,如刻粪为栴檀,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戒之关系大矣。[C1]

  我们看论文的第一段,第一段是一个总标《大般若》云:三十二相无别因,皆由持戒所得。蕅益大师先引用《大般若经》的经文来说明持戒的殊胜。说佛陀的正报当中有三十二相,当然这种功德相貌一定是善业,是什么样的善业呢?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有一个原因,什么原因呢?都是由于持戒所庄严。所以《大般若经》说,佛的肉髻相是他因地持什么戒,佛陀是什么样的情况,他的其中的一个相貌是一个什么因地,他都一一地列出来。总之这个三十二相,都是一个他持戒的因缘所庄严成就的。反过来说呢,若不持戒,尚不能得野干之身,况复佛身?假设我们今天发了菩提心,结果你不持戒,别说成佛,连野干都做不到。野干是动物当中一种很卑劣的动物,样子很像狐狸,但是它的性情非常胆怯。就是说,你不持戒,你不要说成佛那种庄严的色身,你连野干之身都得不到,你就到地狱去了。况复佛身?

  佛的三十二相是佛陀不共于其他的三乘圣人的一个特殊的功德。我们从一个小故事可以体会佛的三十二相是什么境界。佛陀灭度以后一百年,在罽(音:机)宾国有一个大阿罗汉叫优婆居多尊者。这位尊者,他的一个特色他善于教化众生。他到一个地方以后,他就入定观察这个众生的根基,然后他就能够知道应该说什么法。这一天他为很多的优婆塞、优波夷说法,他估计这当中很多人能够成就圣道,但是正当他讲到很重要的地方的时候,外面虚空当中下了很多的花,天雨曼陀罗花,很多很多的花降下来,那些优婆塞、优婆夷就跑出去欣赏那些花去了,这个法会就失败了。这个尊者优婆居多就入定观察,哦,是魔王波旬来捣乱了,他就默然离开了。第二次他又把这些人召集起来,他又观察,有些人善根准备要成熟,他又开始说法。说到正精彩,有些人要成就圣果的时候,外面魔王带着很多的女众在唱歌跳舞,那些优婆塞、优婆夷又跑去看唱歌跳舞了,这个法会又失败了。尊者优婆居多又入定观察,哦是魔王来捣乱,他第二次又没有采取行动。第三次又把这些优婆塞、优婆夷召集起来,又开始说法,正精彩的时候,不得了了,天上降下七宝,珍宝璎珞,那些优婆塞就去抢那些七宝,这次又没成就圣道。这个尊者优婆居多一看,哦,又是魔王捣乱,他这个时候下定决心要对治魔王。他从禅定出来以后就到很脏很脏的垃圾堆去,找了很多尸体,蛇、狗的尸体,找了一大堆尸体,把它串成一个圈圈,一个花圈的样子,以神通力把它变成一个花圈,拿着这个花圈以神通力到六欲天去找波旬去了。看到波旬以后说,我前几天说法,承蒙你老人家降了很多的香花璎珞,我现在应该礼尚往来送你这个花圈。魔王听了很高兴,就接受了,就把头伸出来,优婆居多尊者就把花圈挂在他的头上,挂上去以后一下子就变成一个臭秽的尸体。这魔王虽然是坏,但是他好歹是欲界天人,身心非常干净,他挂了欲界的尸体很生气,你这个阿罗汉怎么这么坏呢?挂这个尸体在我身上呢?优婆居多尊者挂完就走了,走了以后魔王就惊怖了。他要拿,拿不下来,他去找四天王,四天王说,你这个尸体是谁给你放上去的呢?说是优婆居多尊者。四天王说,没有办法,他是大阿罗汉,神通力挂上去谁也没有办法。他没办法去找释提桓因,找夜摩天、忉利天,找到他化自在天的天王,没有一个说可以。大阿罗汉挂上去的,谁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魔王没办法了,只好起惭愧心,乖乖地去向优婆居多尊者忏悔,说我不应该捣乱你说法,请你原谅我。魔王他就提出一个问题,说:尊者,我有一个疑问,佛在世的时候,佛陀也是说法,我去捣乱他,佛陀说什么我去障碍他,佛陀生病的时候我请他灭度,我种种话刺激他,佛陀都没有对治我,你为什么我捣乱你几次你就对治我呢?这个时候优婆居多尊者就呵斥他:你这个痴人,你怎么能拿我和佛陀比呢?优婆居多尊者赞叹佛的功德,说佛陀就像太阳,我就像萤火虫,最后结论就是“佛陀大悲二乘所无”,佛陀的大悲心哪是我们二乘人的心所比得上,你怎么能够用我跟佛陀比呢?!呵责以后,他提出两个条件,你答应我,我就把这个尸体拿起来。第一个,你从今以后皈依三宝,不能再捣乱修行人。魔王只好同意了。第二个条件:我出世的时候佛陀灭度了,“佛在世时我沉沦,今得人身佛灭度,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我没有能够亲眼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什么境界。佛在世的时候,你处处捣乱佛陀,你看到佛陀的身相。我希望你能够变现佛陀的身相,让我一睹圣相,这样子我就把它拿起来。魔王说可以,没问题。魔王就跑到森林里面去了,一下子就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身披袈裟,拿着钵,从森林当中威仪具足地走出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这个时候,那不得了,优婆居多尊者那个大阿罗汉、我空法空智慧的圣人,他看到这个佛的身相,他明明知道这是魔变现的,但是他还是情不自禁地顶礼下去。开玩笑,魔王怎么禁得起阿罗汉顶礼呢?他马上跳到虚空去了。我们看,一个阿罗汉他看到佛的三十二相,他受不了,超越他的我空的境界,我空法空的境界。在《大智度论》上说,一个人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会有什么反应,你知道吗?佛要他去死,他没有第二句话,他马上会去死。这个三十二相、这个八十种好,这种境界,那种威德力,要你去死你就会去死。龙树菩萨说,佛陀为什么要持戒、修种种的善法来庄严这三十二相呢?龙树菩萨说,佛法甚深甚深,这个我空法空的真理违背我们的习气,如果佛陀不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没有威德力来摄受众生,就不能讲甚深法。

  所以说,持戒它能够产生尊贵身,这个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在我们流转当中要得到尊贵的果报,你还得靠持戒。在《在家备览》说,有一个人他做广大的慈善事业,种种的布施修善,但是他就是不持戒,他习气很重,这个人的果报是怎么回事?《在家备览》说,这个人会堕落到畜牲道去,在畜牲道享受粗恶的衣食。就是说你虽然能够布施修善,但是你不持戒,你就不能得尊贵身,这个尊贵身就是两只脚的,或者人或者天,你只能做四只脚的动物。你布施的善法还是有可乐的果报,但是这个可乐的果报,在卑贱的果报里面得可乐的果报,做一只狗,一只哈巴狗,被人家保护得好好的,吃美好的食物,但是你不是尊贵身,你是卑贱的果报。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修善并不表示你能够持戒。修善是成就福报力,但是持戒是成就尊贵身,这个地方我们要简别出来,所以讲,“三十二相无别因,皆由持戒所得,若不持戒,尚不能得野干之身,况复佛身。”我们发了菩提心,你不持戒,那你不可能成就佛身的,你的目的跟你的因地不相随顺。

  这以下把破戒的过患再引《楞严经》详细地说明:《大佛顶》云:“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说我们修学佛法的次第,第一个,持戒。这句经文一开始有一句“摄心为戒”这四个字,先讲“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这个持戒,佛陀的智慧,他靠着这个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他能够收摄你的烦恼,收摄你的妄想。你持戒能够收摄身心以后,你就容易修定,由这个寂静的力量,你去听闻正法就容易理解。所以戒是成就禅定的增上缘,禅定也是引发智慧的增上缘,它是前前引申后后,这个是三无漏学,三种无漏的法门。

  那么如果我们不持戒会有什么过失呢?我们只是修禅定、修智慧,有什么过失呢?在《楞严经》讲出它的过失: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假设你今天博学多闻,有广大的抉择智慧,而且或者是你修习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但是你不持戒,你放纵你的烦恼,这当中有什么过失呢?这以下讲出它的过失:

  若不断淫,必落魔道。如果你的淫心很重,你的法界是跟魔法界相应,这个魔,他的根本的习气就是淫心特别重。假设你是智慧跟禅定很高深的,上品的资粮,就做魔王;中品的做魔军,做魔王旁边的大将军;下品的做魔女。总之,你今天不断淫,你的多智、你的禅定就加持在魔道境界去了。

  若不断杀,必落神道。你这个多智禅定的力量,但是你的嗔心很重,动不动就发脾气,你可…

《《灵峰宗论》导读讲记 第十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