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緣是普遍涵蓋衆生的境界。所以《在家備覽》說,即使你今天不小心犯了一個殺戒,殺了一只螞蟻,或者殺了一只蚊子,其實你毀壞的是你其中的一個戒體而已,于其他的衆生都還是清淨的,因爲你因地的時候你成就的戒體是法界塵沙、二谛等法,是無量無邊的有情無情的境界而發起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衆生,所以說你這個量是廣大的。所以持戒的功德跟修善是不一樣的,因爲你修善的境界是單一的所緣境。在經典上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布施滿四天下的衆生,這個是很大的功德,四天下的衆生,布施什麼呢?四事的供養近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的功德。你布施四天下的衆生,供養一百年,你不如一日一夜的持戒功德。因爲你持戒有本期誓,從本質上它是有聖道的力量,從它的量來說它普遍涵蓋衆生的境界,所以這個地方就不太一樣。
那麼這段是一個總標,蕅益大師先贊歎持戒的功德。
我們看第二段的別明。丙二、別明。這以下我們說明毀犯戒法的過失,看別明第一篇。大家請合掌。
(一)大般若雲:叁十二相無別因,皆由持戒所得。若不持戒,尚不能得野幹之身,況複佛身。《大佛頂》雲,“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爲叁無漏學。”“縱有多智,禅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若不斷殺,必落神道。若不斷偷,必落邪道。若不斷大妄語,如刻糞爲栴檀,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戒之關系大矣。[C1]
我們看論文的第一段,第一段是一個總標:《大般若》雲:叁十二相無別因,皆由持戒所得。蕅益大師先引用《大般若經》的經文來說明持戒的殊勝。說佛陀的正報當中有叁十二相,當然這種功德相貌一定是善業,是什麼樣的善業呢?沒有其他的原因,只有一個原因,什麼原因呢?都是由于持戒所莊嚴。所以《大般若經》說,佛的肉髻相是他因地持什麼戒,佛陀是什麼樣的情況,他的其中的一個相貌是一個什麼因地,他都一一地列出來。總之這個叁十二相,都是一個他持戒的因緣所莊嚴成就的。反過來說呢,若不持戒,尚不能得野幹之身,況複佛身?假設我們今天發了菩提心,結果你不持戒,別說成佛,連野幹都做不到。野幹是動物當中一種很卑劣的動物,樣子很像狐狸,但是它的性情非常膽怯。就是說,你不持戒,你不要說成佛那種莊嚴的色身,你連野幹之身都得不到,你就到地獄去了。況複佛身?
佛的叁十二相是佛陀不共于其他的叁乘聖人的一個特殊的功德。我們從一個小故事可以體會佛的叁十二相是什麼境界。佛陀滅度以後一百年,在罽(音:機)賓國有一個大阿羅漢叫優婆居多尊者。這位尊者,他的一個特色他善于教化衆生。他到一個地方以後,他就入定觀察這個衆生的根基,然後他就能夠知道應該說什麼法。這一天他爲很多的優婆塞、優波夷說法,他估計這當中很多人能夠成就聖道,但是正當他講到很重要的地方的時候,外面虛空當中下了很多的花,天雨曼陀羅花,很多很多的花降下來,那些優婆塞、優婆夷就跑出去欣賞那些花去了,這個法會就失敗了。這個尊者優婆居多就入定觀察,哦,是魔王波旬來搗亂了,他就默然離開了。第二次他又把這些人召集起來,他又觀察,有些人善根准備要成熟,他又開始說法。說到正精彩,有些人要成就聖果的時候,外面魔王帶著很多的女衆在唱歌跳舞,那些優婆塞、優婆夷又跑去看唱歌跳舞了,這個法會又失敗了。尊者優婆居多又入定觀察,哦是魔王來搗亂,他第二次又沒有采取行動。第叁次又把這些優婆塞、優婆夷召集起來,又開始說法,正精彩的時候,不得了了,天上降下七寶,珍寶璎珞,那些優婆塞就去搶那些七寶,這次又沒成就聖道。這個尊者優婆居多一看,哦,又是魔王搗亂,他這個時候下定決心要對治魔王。他從禅定出來以後就到很髒很髒的垃圾堆去,找了很多屍體,蛇、狗的屍體,找了一大堆屍體,把它串成一個圈圈,一個花圈的樣子,以神通力把它變成一個花圈,拿著這個花圈以神通力到六欲天去找波旬去了。看到波旬以後說,我前幾天說法,承蒙你老人家降了很多的香花璎珞,我現在應該禮尚往來送你這個花圈。魔王聽了很高興,就接受了,就把頭伸出來,優婆居多尊者就把花圈挂在他的頭上,挂上去以後一下子就變成一個臭穢的屍體。這魔王雖然是壞,但是他好歹是欲界天人,身心非常幹淨,他挂了欲界的屍體很生氣,你這個阿羅漢怎麼這麼壞呢?挂這個屍體在我身上呢?優婆居多尊者挂完就走了,走了以後魔王就驚怖了。他要拿,拿不下來,他去找四天王,四天王說,你這個屍體是誰給你放上去的呢?說是優婆居多尊者。四天王說,沒有辦法,他是大阿羅漢,神通力挂上去誰也沒有辦法。他沒辦法去找釋提桓因,找夜摩天、忉利天,找到他化自在天的天王,沒有一個說可以。大阿羅漢挂上去的,誰也沒有辦法。這個時候魔王沒辦法了,只好起慚愧心,乖乖地去向優婆居多尊者忏悔,說我不應該搗亂你說法,請你原諒我。魔王他就提出一個問題,說:尊者,我有一個疑問,佛在世的時候,佛陀也是說法,我去搗亂他,佛陀說什麼我去障礙他,佛陀生病的時候我請他滅度,我種種話刺激他,佛陀都沒有對治我,你爲什麼我搗亂你幾次你就對治我呢?這個時候優婆居多尊者就呵斥他:你這個癡人,你怎麼能拿我和佛陀比呢?優婆居多尊者贊歎佛的功德,說佛陀就像太陽,我就像螢火蟲,最後結論就是“佛陀大悲二乘所無”,佛陀的大悲心哪是我們二乘人的心所比得上,你怎麼能夠用我跟佛陀比呢?!呵責以後,他提出兩個條件,你答應我,我就把這個屍體拿起來。第一個,你從今以後皈依叁寶,不能再搗亂修行人。魔王只好同意了。第二個條件:我出世的時候佛陀滅度了,“佛在世時我沈淪,今得人身佛滅度,忏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我沒有能夠親眼看到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什麼境界。佛在世的時候,你處處搗亂佛陀,你看到佛陀的身相。我希望你能夠變現佛陀的身相,讓我一睹聖相,這樣子我就把它拿起來。魔王說可以,沒問題。魔王就跑到森林裏面去了,一下子就出現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放大光明,身披袈裟,拿著缽,從森林當中威儀具足地走出來,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放大光明。這個時候,那不得了,優婆居多尊者那個大阿羅漢、我空法空智慧的聖人,他看到這個佛的身相,他明明知道這是魔變現的,但是他還是情不自禁地頂禮下去。開玩笑,魔王怎麼禁得起阿羅漢頂禮呢?他馬上跳到虛空去了。我們看,一個阿羅漢他看到佛的叁十二相,他受不了,超越他的我空的境界,我空法空的境界。在《大智度論》上說,一個人看到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他會有什麼反應,你知道嗎?佛要他去死,他沒有第二句話,他馬上會去死。這個叁十二相、這個八十種好,這種境界,那種威德力,要你去死你就會去死。龍樹菩薩說,佛陀爲什麼要持戒、修種種的善法來莊嚴這叁十二相呢?龍樹菩薩說,佛法甚深甚深,這個我空法空的真理違背我們的習氣,如果佛陀不現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沒有威德力來攝受衆生,就不能講甚深法。
所以說,持戒它能夠産生尊貴身,這個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在我們流轉當中要得到尊貴的果報,你還得靠持戒。在《在家備覽》說,有一個人他做廣大的慈善事業,種種的布施修善,但是他就是不持戒,他習氣很重,這個人的果報是怎麼回事?《在家備覽》說,這個人會墮落到畜牲道去,在畜牲道享受粗惡的衣食。就是說你雖然能夠布施修善,但是你不持戒,你就不能得尊貴身,這個尊貴身就是兩只腳的,或者人或者天,你只能做四只腳的動物。你布施的善法還是有可樂的果報,但是這個可樂的果報,在卑賤的果報裏面得可樂的果報,做一只狗,一只哈巴狗,被人家保護得好好的,吃美好的食物,但是你不是尊貴身,你是卑賤的果報。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修善並不表示你能夠持戒。修善是成就福報力,但是持戒是成就尊貴身,這個地方我們要簡別出來,所以講,“叁十二相無別因,皆由持戒所得,若不持戒,尚不能得野幹之身,況複佛身。”我們發了菩提心,你不持戒,那你不可能成就佛身的,你的目的跟你的因地不相隨順。
這以下把破戒的過患再引《楞嚴經》詳細地說明:《大佛頂》雲:“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爲叁無漏學。”說我們修學佛法的次第,第一個,持戒。這句經文一開始有一句“攝心爲戒”這四個字,先講“攝心爲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就是這個持戒,佛陀的智慧,他靠著這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他能夠收攝你的煩惱,收攝你的妄想。你持戒能夠收攝身心以後,你就容易修定,由這個寂靜的力量,你去聽聞正法就容易理解。所以戒是成就禅定的增上緣,禅定也是引發智慧的增上緣,它是前前引申後後,這個是叁無漏學,叁種無漏的法門。
那麼如果我們不持戒會有什麼過失呢?我們只是修禅定、修智慧,有什麼過失呢?在《楞嚴經》講出它的過失: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假設你今天博學多聞,有廣大的抉擇智慧,而且或者是你修習禅定,初禅、二禅、叁禅、四禅,但是你不持戒,你放縱你的煩惱,這當中有什麼過失呢?這以下講出它的過失:
若不斷淫,必落魔道。如果你的淫心很重,你的法界是跟魔法界相應,這個魔,他的根本的習氣就是淫心特別重。假設你是智慧跟禅定很高深的,上品的資糧,就做魔王;中品的做魔軍,做魔王旁邊的大將軍;下品的做魔女。總之,你今天不斷淫,你的多智、你的禅定就加持在魔道境界去了。
若不斷殺,必落神道。你這個多智禅定的力量,但是你的嗔心很重,動不動就發脾氣,你可…
《《靈峰宗論》導讀講記 第十四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