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灵峰宗论》导读讲记 第九卷▪P3

  ..续本文上一页么也没有得到,倒不如把我的色身供养他,得到佛法的智慧的光明。他决定以后就跟罗刹鬼商量说,这样子好了,我把我的身体舍给你,这个肉给你吃,你把那半句偈告诉我。罗刹鬼说那我怎么敢相信你呢?那这样子好了,我爬到山顶上去,你讲偈颂我就往下跳,我在空中听到这个偈颂,然后我摔死就把这个肉送给你。罗刹鬼说好,这样子很公平。那么这个修道仙人就跑到山上去了,罗刹鬼就讲下面半句,“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个生命是有希望的,当我们不再取着生灭法的时候,这个寂灭的境界随时就会现前。这个修行人听了大欢喜,从空中掉下来。罗刹鬼当然他是释提桓因变现的,深受感动,变成一个床座就把修行人就给接下来。接下来以后就顶礼这个修行人说,你这个求法精神这么精进,你一定能够成就道果,希望你以后不要忘了我,能够度化我,讲完以后,释提桓因就消失掉了。这个是释迦牟尼佛一个真实的因地,这个是出自《涅槃经》。蕅益大师引用释迦牟尼佛因地为了求法,“舍全身而求半句偈”,对法的那种希求之心。

  今佛法流布,赖迦叶阿难二祖,彻底悲心,人皆视作等闲。佛陀出世了以后,正法时代消失了,像法时代消失了,到了末法时代,我们在末法时代还能够得到这样一个清净的传承,《楞严经》、《法华经》的传承,这个是谁的功劳呢?迦叶、阿难二祖的悲心。迦叶尊者是苦行第一的,佛陀灭度以后,整个经典的结集是由迦叶尊者完成的,第一次的五百结集。迦叶尊者往生以后,就把初祖的阶位交给阿难尊者。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阿难尊者的记忆力特别好,“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那么因为两位祖师的辗转相传,住持正法,才能够把正法时代的法辗转地流通到末世,使令我们能够见闻。我们不应该把它视作等闲的,为什么呢?殊不知恒沙世界,无量劫中,妙法名字不可得而闻也。我们应该想想看,在无量无边的有情世界当中,空间有恒河沙的世界,他们的世界当中,经过无量劫的时间的生命当中都不能听到妙法的文字,连语言文字的佛法都不可得而闻也。我们今天得到人身,遇到法宝的文字的住世,这个太可贵了,这个的确是有解脱的机会,应该要珍惜的。

  玄奘大师他到印度取经回来以后,唐太宗办了一个很隆重的欢迎会,来欢迎他。欢迎了以后,唐太宗的意思(唐太宗这个人是学道教的,他一直到晚年才开始真实相信佛法),他表达他的心意说,希望玄奘大师还俗,来做他的宰相,帮助他辅导国政。但是玄奘大师表达他的心情说,“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教”,我希望能够保持出家人来弘扬佛陀的教法,这是我的心情。唐太宗劝他劝了三次,后来就随顺他了,等于是跟玄奘大师合作,弘扬佛法。这个人当皇帝的心情跟我们老百姓的心情不同: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心转烦,就是要统一天下。唐太宗一生当中三征高丽,都失败了。最后一次在跟高丽打仗的时候,被高丽射了一支毒箭,胸口被射了一箭,这一箭就永远没有好过来。他到晚年的时候箭伤非常痛,痛到晚上睡不着觉,睡不着觉,经常讲“心不安”。他就把玄奘大师的房间安排在他的寮房隔壁,就是随时希望玄奘大师来安慰他,安慰他烦躁恼动的心情。到最后快要临终的前几个月,他突然间好像有所领悟,他就跟玄奘大师说,朕想广修功德,佛法当中以何为最?说我现在是一个将死之人,身为一个皇帝当然他相信佛法也就相信有来生,希望为来生积聚广大的资粮,我现在时间不多了,请你告诉我一个最大的功德方法。玄奘大师说,最大的功德莫若弘护正法、开人智慧,这个时候唐太宗才真心地帮助玄奘大师广泛地流通佛宝。这句话怎么说呢?一个人没有饭吃,我们给他一碗饭,能够暂时地使令他的身心的痛苦暂时地减少,但是他心中的颠倒、心中的愚痴没有改变,他还会不断地不断地造业,他来生还是会造业,所以对他的生命来说没有一个大方向的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能够弘护正法、开人智慧,引导他一种正确的决择,告诉他一个生命的真相,他从今以后他的生命就有一个大方向的改变,那个影响是生生世世的影响。所以说,开人智慧、弘护正法这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这一段主要的,蕅益大师主要就是讲这个观点,就是学习佛法的重要性。大家有没有问题?

  我们这个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是一个总相,这当中法是真实的归依处。当然这个法有两个,一个是涅槃,涅槃这个法当然是离文字相的,第二个是等流正法,就是随顺于涅槃的这些文字、这些经论,它也是法。清净法界,等流正法。所以法有两个。《起信论》说一个是离言真如,一个是依言真如。一个是没有文字的真如,没有文字的真如那当然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我们真实的归依处。但是我们刚开始依止的应该是依言真如,就是假借文字去诠释真如的这些文字的法宝。刚开始是这样子,因为我们的内心只能够在有相境界活动,凡夫就是这样子。所以我们不能够说你这个佛法是在文字上的用功。那我们试问,一个凡夫的心识,我们离开了文字的佛法,那是一个什么境界?我们内心当中没有文字的佛法,那是什么境界?那这个境界跟外道完全一样,跟外道没有差别。所以刚开始一定是从有相的文字,然后趋向于无相的真理。

  好, 我们休息十分钟。

  

  


  

   [C1]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一

   法语一

  示韫之

  

  

《《灵峰宗论》导读讲记 第九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