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灵峰宗论》导读讲记 第一卷▪P2

  ..续本文上一页成时法师辑成流通。

  那么这部论是蕅益大师在一生当中的一些开示的语录,包括他的法语、他的书信乃至于他的修学的经历。你看他的发愿文,他经过很多次的闭关,这个闭关的过程就把它记录下来。蕅益大师在生的时候,这部论并没有流通,它只是一个稿子。蕅益大师往生以后,他的弟子成时法师把它编辑,然后才正式流通。这跟《论语》很像。《论语》也是孔夫子灭度以后,由他的门下的弟子或者再传弟子把它编辑、流通的。换句话说,这部《灵峰宗论》可以说是代表蕅祖一生的他的一些开示的法语跟他一些修学的心得。我们透过这部论的学习,能够明白祖师的真实意。这个是解释论题。

  再看第二段,乙二、论主略史。以下我们把本论的论主也就是蕅益大师的生平事迹做一个简单介绍。这以下我们是根据弘一大师所撰的蕅益大师的年谱所编辑而成,《蕅益大师年谱》。弘一大师这个年谱是根据年代来安排,学人把它稍微调整了一下。我是根据它的性质,分成七段,从他老人家的出生、整个修学过程到他灭度,把它分成七段,就不根据年谱的安排。

  我们看第一段。第一段、名号。先解释蕅益大师的名号。

  大师俗姓钟,名际明,字振之。二十四岁从憨山大师门人雪岭法师剃度,命名智旭。别号西有,晚号蕅益老人。

  蕅益大师的名号,我们分两部分,一个是他世俗的名号,一个是他出家的名号。我们先看世俗的名号。大师俗姓钟,他在世俗的时候姓钟,他的名字叫际明,他的字是振之,这是他在世俗的一个姓名。

  再看他出家的名号。二十四岁从憨山大师门人雪岭法师剃度,命名智旭。这个智旭,旭就是早上的太阳。早上的太阳给我们一份的希望,光明和希望,表示他的师父对他的期许:希望蕅祖就像早上的太阳一样,破除三界的黑暗,能够引导众生一份光明,叫智旭——智慧就像太阳一样的光明。这是他的字号。

  别号西有,晚号蕅益老人。智旭是他的名号。名号是师父给的, 剃度的时候师父给你的,你不能更改的,不管你喜不喜欢你不能随便更动。但是你可以自己安立别号,这个别号是可以自己个人的意愿安立的。蕅祖安立一个西有、西有道人,晚年自号蕅益老人,这是他老人家的别号。这个别号表示一个祖师大德他当时的一个心境,西有、西有道人。

  关于这个西有,我们看附表一,我们把它解释一下。西有,第一个西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有表示存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天方夜谭,是真实存在的。那么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真实存在,有没有根据呢?这个地方我们引出它的根据:

  《阿弥陀经》云:“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段经文,蕅益大师说,是整个《阿弥陀经》的正宗分的一个大纲。蕅益大师认为,整个正宗分就是在发明这段经文。这段经文蕅益大师解释得很多,在《弥陀要解》解释得很多,我们可以约略地提出三个重点来说明。这段经文我们在研究的时候,第一个重点,我们看尔时佛告长老舍利佛,这个佛字值得我们注意。这件事情是谁说的?说这件事情是阿罗汉说的,或者是某一个在因地的菩萨说的,当然值得我们参考,但是不一定圆满正确,阿罗汉跟菩萨的智慧都还有所不足。那么这件事情是佛说的,那就值得我们注意了。佛陀的大智慧的境界是完全没有障碍的,“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说这以下的事情既然是从佛的金口所说,表示佛陀说的话都是真实语、如实语,完全没有错谬。所以这个佛字,就是这件事情是谁说的这件事情值得我们注意,佛告长老舍利弗,这第一点。第二点,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佛陀讲出一个方向,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西方,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土。那么这当中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个有字是第二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有,这两个有。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发挥得很多了,我简单讲一下。这个有,这当中的有是两个内涵,第一个、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依报的存在,有一个依报的国土叫极乐世界;其次呢,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有一尊佛陀,这个正报的身心,在那里说法。这个有,蕅益大师在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发挥得很多、很详细。基本上,在《阿弥陀经》当中有四段的结示:“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讲到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以后有四段的结示。这个功德庄严,当然一切法的生起有它的因缘,蕅益大师就把它会归到——三种功德力所庄严:第一个是本愿功德力,第二个是名号功德力,第三个是自性功德力。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有,是存在,阿弥陀佛也是有,那么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是存在哪里呢?存在三个地方:第一个,存在弥陀的本愿功德当中,存在名号当中,也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那么,这当中值得我们注意的,蕅益大师最后的关键,他以名号功德力来总持一切的功德,他说,所有的极乐世界无量无边的庄严是存在这句佛号当中——名以召德——以一句名号总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所有功德。所以我们这一念心与名号一接触的时候呢,我们内心当中“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这个时候我们心中就能够念念地存在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所以讲“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当然事相上说是“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这当然是正确的,佛说的话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的功德是存在于这句佛号当中,当然也存在我们的心中。所以,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号不可思议,所以,在忆佛、念佛的时候念念不可思议,百千万亿声、念念当中都不可思议。所以在研究这段经文的时候,第二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这个有字。就是存在,极乐世界存在哪里?我们把这个问题找出来。存在哪里你都找不到,你怎么能够成就这个功德呢?这是第二个,有。第三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今现在说法这个今字。这个今字蕅祖也是发挥得很多,他最后的结论就是说,这个极乐世界的存在,是存在于过去、还是存在于现在、还是存在于未来?这件事情也是很重要。有一个广大的佛土,但是消失了;有一个广大的佛土,对不起,还没有成就,还有一个菩萨,他才刚开始在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所以说呢,这个今现在说法,表示这个国土已经成就了,我们现在就马上成就、可以去受用的。这个今字,这个存在在时间上是属于现在式的一个存在。所以,蕅益大师他为了使令我们在生死流转的众生明白这一层道理,大悲心啊,安立别号为西有,意思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存在哪里呢?存在十万亿佛土外,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更重要是存在于这句佛号当中。蕅祖为了表达这样一个观念,所以他的悲心啊,就安立了西有道人这样一个名号,这是这一层意思。

  我们再看这段:晚号蕅益老人。蕅益老人这个地方也是有一段因缘,我们看年谱也可以看得出来。这个蕅益老人是这个样子的,蕅益大师的一生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个阶段,就是他老人家在二十四岁到三十一岁的时候,这将近有七年的时间,他很少著作,完全是在自己的修行时间,就是出家的前七年都是在修止观。这个止观主要还不是其它的止观,是禅宗的参禅的止观、圆顿止观。那么到了三十一岁到五十四岁这二十三年的时间,他开始注意戒律跟教理,戒教二门,甚至于他还希望能够真实地找到如法的五比丘来住世、如法地传戒、如法地来受持比丘戒法,使令清净庄严的比丘能够如法地住世。他有这样一个心情,在三十一岁到五十四岁有这样的理想,追求五比丘的如法住世。但是到五十五岁,他的心情有变化,他讲“卧北天目,万念俱灰。 ”。蕅益大师感觉到,当然这是示现,蕅益大师的示现,一个生死凡夫在这样一个众生的尘劳境界里面弘扬正法、续佛慧命,的确不容易,所以他抉择应该先往生净土去,所以他在五十五岁到五十七岁以后他就摆明了: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所以,他晚号的蕅益就是有这样的心情,蕅者莲花,益者真实利益。他最后的、晚年的心情就是说,不管研究戒律、不管研究教理,他的晚年的心情就是——最后的会归,就是往生净土,这个是真实的利益。这个事情是这样啊,当然,有些人的心情他愿意以凡夫的身份来众生的尘劳境界里面来弘扬正法、续佛慧命,这件事情啊,精神可嘉。但是蕅益大师的意思就是说,应该要先成就圣道,往生净土以后。他说:“非法身菩萨,何以力挽狂澜?”就是说,应该要先成就法身,以法身菩萨的身份来弘扬正法、续佛慧命,更有力量。所以,蕅益大师在晚年的时候就放弃了所谓的追求五比丘如法住世的心情,就一心念佛。所以他五十五岁上了灵峰山以后就不再下来,写了几个偈颂:卧北天目,万念俱灰,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那么蕅益大师到晚年,为了表达他的意境、他的心情,所以自号蕅益老人,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休息一下。

  

  

《《灵峰宗论》导读讲记 第一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