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成時法師輯成流通。
那麼這部論是蕅益大師在一生當中的一些開示的語錄,包括他的法語、他的書信乃至于他的修學的經曆。你看他的發願文,他經過很多次的閉關,這個閉關的過程就把它記錄下來。蕅益大師在生的時候,這部論並沒有流通,它只是一個稿子。蕅益大師往生以後,他的弟子成時法師把它編輯,然後才正式流通。這跟《論語》很像。《論語》也是孔夫子滅度以後,由他的門下的弟子或者再傳弟子把它編輯、流通的。換句話說,這部《靈峰宗論》可以說是代表蕅祖一生的他的一些開示的法語跟他一些修學的心得。我們透過這部論的學習,能夠明白祖師的真實意。這個是解釋論題。
再看第二段,乙二、論主略史。以下我們把本論的論主也就是蕅益大師的生平事迹做一個簡單介紹。這以下我們是根據弘一大師所撰的蕅益大師的年譜所編輯而成,《蕅益大師年譜》。弘一大師這個年譜是根據年代來安排,學人把它稍微調整了一下。我是根據它的性質,分成七段,從他老人家的出生、整個修學過程到他滅度,把它分成七段,就不根據年譜的安排。
我們看第一段。第一段、名號。先解釋蕅益大師的名號。
大師俗姓鍾,名際明,字振之。二十四歲從憨山大師門人雪嶺法師剃度,命名智旭。別號西有,晚號蕅益老人。
蕅益大師的名號,我們分兩部分,一個是他世俗的名號,一個是他出家的名號。我們先看世俗的名號。大師俗姓鍾,他在世俗的時候姓鍾,他的名字叫際明,他的字是振之,這是他在世俗的一個姓名。
再看他出家的名號。二十四歲從憨山大師門人雪嶺法師剃度,命名智旭。這個智旭,旭就是早上的太陽。早上的太陽給我們一份的希望,光明和希望,表示他的師父對他的期許:希望蕅祖就像早上的太陽一樣,破除叁界的黑暗,能夠引導衆生一份光明,叫智旭——智慧就像太陽一樣的光明。這是他的字號。
別號西有,晚號蕅益老人。智旭是他的名號。名號是師父給的, 剃度的時候師父給你的,你不能更改的,不管你喜不喜歡你不能隨便更動。但是你可以自己安立別號,這個別號是可以自己個人的意願安立的。蕅祖安立一個西有、西有道人,晚年自號蕅益老人,這是他老人家的別號。這個別號表示一個祖師大德他當時的一個心境,西有、西有道人。
關于這個西有,我們看附表一,我們把它解釋一下。西有,第一個西指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有表示存在,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是真實存在的,不是天方夜譚,是真實存在的。那麼這個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真實存在,有沒有根據呢?這個地方我們引出它的根據:
《阿彌陀經》雲:“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這段經文,蕅益大師說,是整個《阿彌陀經》的正宗分的一個大綱。蕅益大師認爲,整個正宗分就是在發明這段經文。這段經文蕅益大師解釋得很多,在《彌陀要解》解釋得很多,我們可以約略地提出叁個重點來說明。這段經文我們在研究的時候,第一個重點,我們看爾時佛告長老舍利佛,這個佛字值得我們注意。這件事情是誰說的?說這件事情是阿羅漢說的,或者是某一個在因地的菩薩說的,當然值得我們參考,但是不一定圓滿正確,阿羅漢跟菩薩的智慧都還有所不足。那麼這件事情是佛說的,那就值得我們注意了。佛陀的大智慧的境界是完全沒有障礙的,“佛爲法王,于法自在”。所以說這以下的事情既然是從佛的金口所說,表示佛陀說的話都是真實語、如實語,完全沒有錯謬。所以這個佛字,就是這件事情是誰說的這件事情值得我們注意,佛告長老舍利弗,這第一點。第二點,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佛陀講出一個方向,在我們娑婆世界的西方,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土。那麼這當中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這個有字是第二個值得我們注意的,有,這兩個有。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發揮得很多了,我簡單講一下。這個有,這當中的有是兩個內涵,第一個、有世界名曰極樂,這是依報的存在,有一個依報的國土叫極樂世界;其次呢,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有一尊佛陀,這個正報的身心,在那裏說法。這個有,蕅益大師在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發揮得很多、很詳細。基本上,在《阿彌陀經》當中有四段的結示:“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講到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正報莊嚴以後有四段的結示。這個功德莊嚴,當然一切法的生起有它的因緣,蕅益大師就把它會歸到——叁種功德力所莊嚴:第一個是本願功德力,第二個是名號功德力,第叁個是自性功德力。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是有,是存在,阿彌陀佛也是有,那麼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是存在哪裏呢?存在叁個地方:第一個,存在彌陀的本願功德當中,存在名號當中,也存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那麼,這當中值得我們注意的,蕅益大師最後的關鍵,他以名號功德力來總持一切的功德,他說,所有的極樂世界無量無邊的莊嚴是存在這句佛號當中——名以召德——以一句名號總持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所有功德。所以我們這一念心與名號一接觸的時候呢,我們內心當中“如染香人,身有香氣”,這個時候我們心中就能夠念念地存在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所以講“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當然事相上說是“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這當然是正確的,佛說的話是正確的,但是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的功德是存在于這句佛號當中,當然也存在我們的心中。所以,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所以,在憶佛、念佛的時候念念不可思議,百千萬億聲、念念當中都不可思議。所以在研究這段經文的時候,第二個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這個有字。就是存在,極樂世界存在哪裏?我們把這個問題找出來。存在哪裏你都找不到,你怎麼能夠成就這個功德呢?這是第二個,有。第叁個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今現在說法這個今字。這個今字蕅祖也是發揮得很多,他最後的結論就是說,這個極樂世界的存在,是存在于過去、還是存在于現在、還是存在于未來?這件事情也是很重要。有一個廣大的佛土,但是消失了;有一個廣大的佛土,對不起,還沒有成就,還有一個菩薩,他才剛開始在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所以說呢,這個今現在說法,表示這個國土已經成就了,我們現在就馬上成就、可以去受用的。這個今字,這個存在在時間上是屬于現在式的一個存在。所以,蕅益大師他爲了使令我們在生死流轉的衆生明白這一層道理,大悲心啊,安立別號爲西有,意思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存在哪裏呢?存在十萬億佛土外,存在于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更重要是存在于這句佛號當中。蕅祖爲了表達這樣一個觀念,所以他的悲心啊,就安立了西有道人這樣一個名號,這是這一層意思。
我們再看這段:晚號蕅益老人。蕅益老人這個地方也是有一段因緣,我們看年譜也可以看得出來。這個蕅益老人是這個樣子的,蕅益大師的一生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叁個階段,就是他老人家在二十四歲到叁十一歲的時候,這將近有七年的時間,他很少著作,完全是在自己的修行時間,就是出家的前七年都是在修止觀。這個止觀主要還不是其它的止觀,是禅宗的參禅的止觀、圓頓止觀。那麼到了叁十一歲到五十四歲這二十叁年的時間,他開始注意戒律跟教理,戒教二門,甚至于他還希望能夠真實地找到如法的五比丘來住世、如法地傳戒、如法地來受持比丘戒法,使令清淨莊嚴的比丘能夠如法地住世。他有這樣一個心情,在叁十一歲到五十四歲有這樣的理想,追求五比丘的如法住世。但是到五十五歲,他的心情有變化,他講“臥北天目,萬念俱灰。 ”。蕅益大師感覺到,當然這是示現,蕅益大師的示現,一個生死凡夫在這樣一個衆生的塵勞境界裏面弘揚正法、續佛慧命,的確不容易,所以他抉擇應該先往生淨土去,所以他在五十五歲到五十七歲以後他就擺明了: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所以,他晚號的蕅益就是有這樣的心情,蕅者蓮花,益者真實利益。他最後的、晚年的心情就是說,不管研究戒律、不管研究教理,他的晚年的心情就是——最後的會歸,就是往生淨土,這個是真實的利益。這個事情是這樣啊,當然,有些人的心情他願意以凡夫的身份來衆生的塵勞境界裏面來弘揚正法、續佛慧命,這件事情啊,精神可嘉。但是蕅益大師的意思就是說,應該要先成就聖道,往生淨土以後。他說:“非法身菩薩,何以力挽狂瀾?”就是說,應該要先成就法身,以法身菩薩的身份來弘揚正法、續佛慧命,更有力量。所以,蕅益大師在晚年的時候就放棄了所謂的追求五比丘如法住世的心情,就一心念佛。所以他五十五歲上了靈峰山以後就不再下來,寫了幾個偈頌:臥北天目,萬念俱灰,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那麼蕅益大師到晚年,爲了表達他的意境、他的心情,所以自號蕅益老人,是這個意思。
好,我們休息一下。
《《靈峰宗論》導讀講記 第一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