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菩萨戒本》讲记 第十九卷

  第十九卷

  《瑜伽菩萨戒本》,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七页,「己四、障精进度」。

  19 己四、障精进度三

  

  庚一、染心御众戒二

   辛一、有违犯

  这一科是讲到「摄善法戒」,就是菩萨在断除恶法以后,应该要广泛的修习六波罗蜜的善法,这个善法当中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精进」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修行法门,「精进」的定义是说:当我们在断恶、修善、度众生的时候,内心能够生起一种「勇悍」的功能,就是我们内心当中不生畏怯退缩之心,能够保持「勇猛强悍,绝不放弃」,这样的心生起的时候我们安立做「精进度」。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修习善法的时候,基本上我们不是成就圣道才来修波罗蜜的善法,我们是在凡夫的时候,就是具足这种有漏的身心果报时就开始要修习善法。凡夫的身心果报有什么障碍呢?他就是会有烦恼,你这一念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你就容易生起贪欲的烦恼、你就容易发发脾气、容易起高慢心起嫉妒心,这种负面的情绪就会对你修学善法产生种种的障碍,这叫做烦恼障。第二个是业障,我们过去造了一些罪业,现在在修行的时候就容易表现出来,使令你经常身不由己,这件事情你想怎么做,就是由不得你,就是由业力来牵引着你,对你产生障碍。第三个是报障,我们凡夫在修习善法有果报体的障碍,就是你这个果报体有老病死,衰老、病痛、死亡的障碍。修行基本上不是像短跑,说一百公尺跑完就算了,他是要几十年的修学,所以在长时间的障碍当中,我们就很容易产生退缩,「我干脆不修行,我把我今生的福报用来世间享受荣华富贵多好,修行来生再说」,就会产生这种退转的心。这怎么办呢?宗喀巴大师说:巴大师要我们思惟一件事情:你要退缩的时候,你就想一想:「已作地狱业,云何安稳住」。就是说我们先冷静一下想一想,我们无量劫的流转当中,虽然我们造了很多的善业,善业可以创造安乐的果报,我们可以把今生的善业全部拿出来,今生尽情的享受;但是你可别忘了,我们的内心深处也累积了很多很多五逆十恶的地狱业力,这些业力都还没有得果报。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选择放逸、选择享受福报,你这个善业受完的时候,你就要到地狱去受刀山油锅的痛苦。因为你内心当中,我们在凡位的阶位,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很多地狱的罪业,在地狱里面受完苦以后,你从地狱里面出来,你好不容易得到人身,你还是得乖乖的修学佛法,还是得走这条路,到那个时候还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还是跟以前那个障碍一样,只有增加没有减少。也就是说你现在遇到的障碍,你退缩了,你退转以后,你会经历到更多的痛苦,而受完痛苦以后,你来生再来还是一样走这一条路,没有其它的选择。就是说你这条路是迟早要走的,所以我们几乎是别无退路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告诉自己:修行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因为你修行很痛苦,但是你不修行更痛苦,而且不修行所产生的痛苦是白白浪费,这种痛苦是没有代价;而我们在修行当中,虽然早上起床起得早,睡眠减少、饮食减少,但是这样的痛苦是有代价的。所以我们透过思惟修行的功德、思惟不修行的过失,就使令自己重新振作,对于所有的障碍能够勇悍无所退怯,这个就是所谓的精进的体性。这当中有三条戒,先看第一条戒「庚一、染心御众戒」,就是以贪染心来调御伏众,这当中分二科,先看「辛一、有违犯」,我们看戒文: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贪着供事增上力故,以爱染心(sāmiṣeṇa)管御徒众,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一个「安住」在「菩萨」种性的「菩萨」,他内心当中「贪着供事增上力故」,「增上力」就是他的一个增上意乐,就是他做这件事情的动机。什么样的动机使令他愿意做这件事呢?就是「贪着供事」,他内心当中「贪着」弟子,「供」就是财物的供养,希望弟子提供他一些财物的供养,或者是「事」,就是身体的侍奉、身体的服劳役,这个菩萨为了贪着弟子的财物供养、或者是身体的侍奉,以这种意乐来摄受众生。换句话说,他是「以爱染心」来「管御徒众」,爱着供养、爱着徒弟的侍奉,依止这样的动机来摄受徒众,换句话说他摄受徒众,不是判断这个徒众根机的好坏、他是不是有学习佛法的意愿,这些所谓佛法的善根完全不加考虑,完全是以「这个徒众是不是能够提供财物的供养跟对他的侍奉」为他的判断标准,依止这样的因缘来「管御徒众」,这样子就「犯」到菩萨戒。

   辛二、无违犯

  无违犯者:不贪供侍,无爱染心管御徒众。

  佛法的弘传必须要靠师生互相的摄受,师父他摄受徒弟,内心是「不贪」着「供」养「侍」奉,没有「爱染心」,完全是为了佛法得以久住,这样子是开缘的情况。

  这条戒的意思就是说,师长来管御徒众、徒弟来供养侍奉师长,其实这个是应该的事情,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师父刚开始在摄受徒弟的时候,他内心不能以这个当做动机,因为以这个为动机,以后在管教徒众的时候就会有所偏差。蕅益大师倒是满强调这条戒,他说:染心御众戒,法门之衰即在于此。就是说佛法在人世间的流传为什么会衰败呢?就是这个师父在摄受徒众的动机有问题。为什么这样讲呢?师父如果以爱染心来摄受徒弟,这样子师父跟徒弟之间就建立在一种私人的感情,久了以后,在佛教界就容易结党营私,大家在事情的判断上不以佛法作依归,就是归依三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就是三宝当中正式归依的是法,因为佛陀有说法之恩,僧宝有住持正法之恩,就着说法跟住持正法,所以我们顺便归依佛跟僧。事实上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我们所归依的是正法,也就是包括涅槃,所谓的法跟随法行,随顺涅槃修行的法门,包括涅槃跟随顺涅槃的修行法门都是我们所归依的。如果师父跟徒弟的关系不是建立在一种清净的道情,而是世间的感情,这样子的结党营私,就使令佛法的清净传承因此而断灭,这个地方就是会在佛教界造成很多的过失。这一条戒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以染心来管御徒众,就着菩萨本身来说是你障碍自己的道业;在整个利他的因缘来说,你使令佛法提前衰败:障碍自己,也障碍了众生的得度。所以这一条戒等于是在障碍精进当中最为严重的。这是讲到「障精进度」的第一个情况。

  20 庚二、耽着睡眠戒二

   辛一、有违犯

  对精进障碍的第二个因缘是「耽着睡眠」,就是对非时非量的睡眠产生爱着,这当中分二科,我们先看「辛一、有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懒惰懈怠,耽睡眠乐、卧乐、倚乐,非时非量,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一个发了菩提心「安住」在大乘正见「菩萨」种性的「菩萨」,内心当中依止「懒惰懈怠」。「懒惰」跟「懈怠」在唯识学来说是非常相似,不过如果要详细的分判,「懈怠」是比较轻微的,就是说你平常是很用功,偶尔一次的懒惰叫「懈怠」,所以「懈怠」是一时的因缘;那你这个懈怠养成习惯了以后,就变成「懒惰」了,因为「懒惰」变成一种相续的等流性。总之就是说这个菩萨内心当中等于是得少为足、不思进取,整天就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整天没有目标就「耽睡眠乐、卧乐、倚乐」,就爱着「睡」眠的安「乐」,就是菩萨他内心当中只要跟睡眠的法接触的时候,他就产生种种的快乐,以这种快乐来滋养自己,爱着不舍。睡眠的快乐这当中讲出二种:第一个是「卧乐」,就是身体全部的平躺在床上;第二个是「倚乐」,「倚乐」就是半躺、斜躺,把床铺用成斜的样子。对于睡眠的法「非时非量」,就是「时」间超过了,时间不是睡眠的时间,数「量」也是超过正常的数量,这样子的耽着睡眠就「违」犯了菩萨戒,「是染违犯」。

   辛二、无违犯

  无违犯者:若遭疾病;若无气力;行路疲弊;若为断彼生起乐欲,广说一切如前应知。

  对于这条戒的开缘有四个情况:第一个是「若遭疾病」,就是你生病了,因为生病的因缘你必须多休息;第二个是「若无气力」;「行路疲弊」,你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有遇到一些因缘外出办事,外出办事回来以后就非常的「疲」惫,虽然遇到你做定课的时间,但是这个时候你须要暂时的休息。

  这个地方虽然列入开缘,但是这个地方倒满重要,我们说明一下。就是说修行,修学佛法跟做世间法不一样,佛法的修学是一个心地法门,所以很强调你内心对法的归依跟意乐的心情。世间法,你说我一天上班八个小时,我虽然不愿意做,但是我为了赚钱,不管怎么样我这个八小时就在那个地方,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只要把工作做完了,这个卡打完了我就回去了,那也就能够过关了。但是你在修学佛法的时候,虽然每天别人上殿念「大悲咒」你也念「大悲咒」,拜《八十八佛》你也拜《八十八佛》,但是你内心当中对于所修的法门完全没有好乐心,这个法门对你来说没有什么受益,就是说你内心当中对三宝没有强烈的归依,你不认为这个法门对你有多大的益处,你不认为这个法在你生命当中能够扮演着离苦得乐的一个角色,这样子修学佛法就没有帮助了。所以说当我们疲惫的时候,你身心已经极度疲惫,你勉强的去拜佛、念佛,虽然你也可以把这个佛拜完、把佛号数目念完,但是这当中会产生一个严重的后遗症,就是说你对于佛号的境界,就冥冥当中产生排斥的心里。就是本来你好不容易跟阿弥陀佛建立一个很深厚的感情,你平常经常思惟「我是业障凡夫,阿弥陀佛是万德庄严,这个世界上只有阿弥陀佛可以救拔我,对弥陀通身依靠」,哦,这是很好的一个因缘,这是对弥陀一心的归命,一心归命极…

《《瑜伽菩萨戒本》讲记 第十九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