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宗略说 参、唯识宗的要义▪P2

  ..续本文上一页"老天又降杀人刀。"楼上的富家公子不了解穷人的困苦,依旧得意洋洋地继续吟着:"再下三尺方为景。"认为雪再下厚一点,风景就更好了;老乞丐一听,更觉得凄惨,含悲作结:"我辈怎得到明朝?"这富家公子和老叫化子因为心境不同,虽是同样的雪,却有天壤之别的不同感受。

  

  心识的力量可以穿透时空,造成无缚无执的感应,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来解释,这种心识的力量就是脑波,可远可近。五代时候的僧智禅师,才深德大,有一天,忽然急急召唤全寺僧众说:"大家立刻准备香火做法事,全体一律持诵观音圣号,来解救江南某寺即将面临崩塌的噩运。"众僧听了,觉得十分突兀,一个个茫然不知所以,在僧智禅师再三催迫之下,只得遵命行事。一场法事声如雷鸣的做完,什么事也没有

  发生。后来从南方传来消息说:"江南的扬都讲堂,在那一天正聚集几百个僧侣做法会的时候,忽然闻到外面异香浓郁,空中又传来阵阵诵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声音,事出突然,吸引了全堂的人跑出去观看,做法会的人因此走得一个都不剩,忽然之间,真是好险,说时迟,那时快,扬都讲堂轰然一声崩坍倒了下来,连一个人都没有伤到,真是奇迹。"这就是心识无远弗届的例子。

  

  有一个医生想了解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于是他做了一个实验:在监狱里找到一名死刑犯,对他说:"你已经被判处死刑了,砍头或枪毙的死法都非常痛苦,现在如果我为你打一针慢慢地抽血,血抽完你就会自然安乐地死去,你愿意吗?"

  

  死囚一听,马上应诺,躺上床,接受医生的安排。两眼先被幪起,手臂上扎了一针后,立刻就听到血一滴滴地滴在桶子的声音。医生凑近死囚耳畔,不时地告诉他:"唉呀!你的血已经抽出五分之一了,你的脸上已经失去血色了。""唉!现在你的血已经抽出五分之四了,你的脸色完全惨白,你快要死了。”

  

  死囚紧闭双眼,听着医生的描述,心想:"我的血快要流干了,我就要死了。"忽然觉得自己头晕目眩,身体渐渐虚弱起来。死囚就在自己那殷红的血液慢慢干竭,生命渐渐枯萎的想象中,无疾地死了。事实上,医生并没有抽出死囚的血液,只是在死囚的耳朵旁边放置一个水桶,并且接了一条水管,水流入桶中,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彷佛血液答答的滴落声,而他自己把听到的一切"暗示",在心中造成一幅宛若真实的景象,他完全被自己心识的作用吓死了。

  

  有一位旅人出外行商,跋涉于崇山峻岭之中,一不小心,掉入黑暗的洞窟里,荒山僻野,人烟罕至,眼看自己将埋骨在这里,商人心急如焚,两眼拼命望着洞口,直想:"要是我能飞就好了!要是我能飞就好了!"想着想着,心中无一杂念,忽然身子果真飞升到洞口外了。心的力量有时就是这么大,心能左右一切,不由得叫人不相信。

  

  从前有个老太婆,由于整天哭丧着脸,从来就不曾笑过,因此人们就称她为哭婆。有一天,有个老禅师路过,借宿老太婆家,看到她愁眉不展,泪流满面,就问她说:"老婆婆,你为何天天哭泣呢?"

  

  "你不知道我内心的痛苦。"

  老禅师一听,正起脸色,细听她娓娓道来:"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一个卖 伞的青年,二女儿嫁给做面条的人家。每次一出太阳,我就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一看到天下雨,心情就难过,害怕二女儿家的面条没有阳光曝晒,就没有生意了。所以,我无时无刻不伤心难过,不得不天天啼哭。"

  

  原来为了这个缘故,老禅师于是委婉地告诉她:"我教你一个快乐的方法,以后你看见太阳出来了,就想着二女儿家的面条有了日晒,生意兴隆;天一下雨,你就想起大女儿家的伞生意上门了。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每天笑嘻嘻地过日子了。"

  

  老太婆接受了老禅师的意见,从此哭婆变成了笑婆,整天笑呵呵,不再哭丧着脸了。由此可知,心的力量是多么大啊!心念一转,海阔天空,人生何其快乐!心境一变,烦恼就是菩提。身心愉快,解脱的涅槃就在眼前了。

  

  我们的心蕴藏无限的宝藏,能够变现种种的东西,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世间一切的现象,不外是我们心灵活动的一种影像,一种投射。心彷佛善画的绘画家一样,一管彩笔在握,能够画出种种缤纷美丽的图案,如《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我们看看有些动物昆虫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命,随着生存环境的不同,而将自己的身体绘成和环境相同的颜色,借着这层保护色,以避免外境的伤害。所以即使动物鸟兽,为了延续生命,他们的相便能随心转,随心变化,心的功用变化,征诸于自然万物的事例,也可以略知一二。

  

  山河大地乃至一切万法都是唯心所变,唯识所现,这个道理有时却很难为一般人所信服,然而佛教之所以胜于世法,便在于佛教的使用"心力",是超科学的,是出世的。像明代莲池大师,便以善用"心力"闻名,据高僧传记载: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夏秋之间,杭州府城及其附近村廓发生了大瘟疫,人畜死亡枕藉,日毙千人。杭州太守余良枢召集了全州医生急救,都无法遏制疫疠流行,不但处处尸陈,连医生都一

  个个倒了下去,令官府束手无策。就在满城哀号呻吟时,有人献策:"只有请云栖寺的莲池大师,用念佛诵经来禳除灾凶了。"

  

  话一出,立刻有人附和:"是啊!他曾以愿力驱虎、求雨,都能实现,那么,以愿力来禳疫,或许能救满城生灵呢?"

  

  余良枢太守于是诚心诚意斋戒沐浴,恭请莲池大师移驾杭州灵芝寺,将一切苦境相陈。莲池听说后,颔首道:"这是仁心仁术,心宏愿大,疫疠是可以禳除的,因为誓愿和修行并作,在太守方面发誓愿,在我个人方面作修行,两种心力合而行之,自然可以成事。"

  

  于是立刻搭盖法坛,以莲池大师为主坛,领导云栖、灵芝两寺法侣及许多善信,进行禳疫袪疠的法会。说也奇怪,法会举行不过片刻工夫,回城来报死而复苏的病人已有多起;又一会儿,一些辗转床第奄奄一息的人,忽然呕泻俱止;不数日而杭州府城疫疠全消,四境哭声俱息,成就了"以心转境"的无上妙法。

  

  宇宙万法本来是如如不变的,但是心识一起了分别,一切山河大地在识藏里的变现就不一样了。心情愉快的时候,天上一轮皎月真是诗情画意;行窃的小偷看到天上的明月,非常的讨厌,反而怪月儿不作美,破坏他的好事。假如一个是你心爱的对象,会觉得她比西施还要美貌多情;假如是你不喜欢的人,彷佛母夜叉般地面目可憎。

  

  同样一个人,有了爱意,就觉得对方美如天仙;没有爱意,甚至由爱生恨时,觉得对方奇丑无比;既无爱意,也无恨意,觉得对方只不过是个相貌平庸的普通人罢了。因此,一切的境界由于心识的分别作用,而有美丑、好坏、优劣的种种差别。如果我们能善于调伏自己的心识,再痛苦的事,也能逆来顺受,甘之如饴。譬如站立良久,两腿酸麻,没有座位可坐,原本是很辛苦的事,但是只要我们心甘情愿,一切也就不以为忤了。因此,如何转妄识为智能,是解脱的重要途径。

  二、五位百法

  

  法与物体、事物同义,是一切万有的总称“百法"是万有的分类,将一切有为、无为诸法,总括为百种。这是印度世亲论师的归纳分类法。

  

  五位百法并不是唯识学派的独创,它是从小乘佛教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瑜伽师地论》将万法归为六百六十种法。世亲早年作《俱舍论》时,曾将六百六十种法归略为七十五种。与世亲同一时代的诃梨跋摩,造《成实论》时,又将万法归纳为八十四法。后来世亲"回小向大",从兄无着学习大乘法相教义,为说明"法相之学",造《百法明门论》,将万法归纳为百种,略为五位百法。五位是:一、心法;二

  、心所有法;三、色法;四、心不相应行法;五、无为法。其中”心"有八法,"心所"有五十一法,"色"有十一法、"心不相应行"有二十四法、"无为"有六法,是为百法。

  

  研究唯识学,必须先了解诸法名相,这是进入唯识之门。《百法明门论》是唯识"一本十支之学"中,专门介绍诸法名相的书,是唯识学入门的基础学问。

  

   (一)心法八种

  

  五识眼耳鼻舌身,心识能合又能分,

  末那传达作使者,赖耶如山似海深。

  赖耶幕后主人翁,指派末那作先锋,

  心居中枢总指挥,五识活动如追风。

  兄弟八人共一村,村中诸事各持分,

  五个出外作买卖,心识居家独自尊。

  眼观耳闻鼻作探,舌味身触心难安,

  末那执我作传达,赖耶罪福怎能堪。

  

  在宇宙万法中,心识的作用最殊胜,因此,在五位百法中首述心法,以心是作用的主体、一切万法的根本。所以心识又称"心王",心法又称"心王法"。在心王法中,其数有八,叫做八识,又称作八识心王。

  

  对于心识的探索,在主体上有八个,在作用上则有五十一种的"心所有法"。心所,是从属于心王的作用。心王和心所并不是在一个实体上截然划分,而是一种名言施设,为了建立我人的分析概念而已。

  

  心识主体有八个,前五个是:眼、耳、鼻、舌、身,也就是前五识,具有了知外境的作用。

  

  前五识是以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为所依,而以五境: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为所缘,这是人体五种感觉器官的基本作用。这五识之中的任何一识发生作用,都必须有"意识"与之同时俱起,由意识来帮助前五识发生认识了别的功能。意识,是我人心理活动的中心,不但随时与前五识同时俱起,并且在前五识休息的时候,还独自在思索、回忆、想象,甚至睡觉时亦发生作用。意识与前五识共起时,叫做五俱意识;单独发生作用时,叫做独头意识。意识是以第七末那识为所依,以法境(一切诸法)为所缘,并且能攀缘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诸法。

  

  心识的第七个是末那识,这是自我意识的中心,吾人一切自私的想法,与贪婪、倨傲、固执…

《唯识宗略说 参、唯识宗的要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