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每个人就自己的思想,自身对照一下:我们用功修行念佛,最愁最怕的就是妄想太多,但是大圆满见教我们,一切思想无论是好是坏都是佛的思想。这怎么理解呢?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想法都是空性。你试试看,现在我们想一样的东西,或者想飞云江大桥,或者想国道,或者想家里的汽车。无论想什么,想的时候,所想到的相如同影子一样就从头脑里出来了。没有想的时候,影子就没了。我们知道想的是什么,想的影子的本身皆是缘起法,不生不灭。
因此有想或是没想,我们的头脑、我们的心,实际是平等、没差别。好比房间一样,你们进来房间是如此,你们走出去房间也是如此,我们人走来走去,客人来了又会走。我们所有的妄想都是如此,打妄想的时候,妄想就来了,实际你别理它,它又会走掉,妄想自己来了又会走,动也不要动,想也不要想,一切妄想也皆是空性。但是我们妄想怎么打呢?有时打妄想会烦恼,有时妄想打起来会欢喜、会高兴,有时打妄想会自私自利,有时打妄想会为别人好,妄想的本身还有烦恼。所以,我们对妄想要生起同等的慈悲心,对我们的身口意三业,皆同样生起空性见和慈悲心,这叫做三密相应。
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感受大圆满)
大圆满见实际是一种感觉。我们现在坐这里可以观想:眼睛看到的这一切都与佛一样,皆是佛的身体;我所说的一切语言,或者听见一切的声音都是佛的声音,如机器的声音、杂音,听见的也是佛的声音,因为声音也是空性,也是缘起的空性;我们心里所有的想法也是佛的想法,因为佛要晓得我们凡夫想什么,凡夫有痛苦佛就有感应。我们心里想到痛苦的事情就会知道,“哦,凡夫有这样的痛苦”,对这种痛苦的想法要生起慈悲的心,佛的想法跟我们想法本身相同,本质没有差别,皆是空性。
但是,我们不知道想法中有慈悲、有空性,佛菩萨知道所有想法皆是空性、皆是慈悲,想法都是一样。我们说茶杯可以喝茶,佛也晓得茶杯可以喝茶;我们拜佛求佛有功德,佛也这样说;我们吃饭会饱,佛在那吃饭也一样会饱。对所有的想法都相同,但这种空性慈悲的见解我们没有,所以我们不够圆满。学习大圆满法的人,必须要具有这种圆满见。有了这种圆满见以后,修行上就非常简单,无论你吃饭也好、走路也好,睡觉也好、拜佛也好,行住坐卧所作的一切事情,都要感觉到我们内心世界、身体整个是一个圆满的感觉,一点缺陷也没有,内心感觉到身体与佛平等,语言与佛平等,声音与佛平等,想法与佛平等。坐这里要有这种感觉,感觉到以后不要高兴起来,去外面到处说自己跟佛一样了,这里说、那里说,毕竟还是凡夫。凡夫空性是与佛平等,佛性是与佛平等,想到佛性、空性我们内心就安起来,安住到圆满的感觉当中,无所求、无所得、无所失,每走一步,每念一句佛都是圆满。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净土法门的“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与《观无量寿经》告诉我们的“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以及大圆满的“一切色相皆为佛身”完全一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界身是什么?十方法界,我们大家都是在法界当中,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人道的法界,还有三恶道的法界和四圣的法界。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佛的法身、佛的身体是遍一切处、遍一切相、入一切众生心想中的。佛在我们一切众生心想里面,我们的妄想、一切思想皆为佛意。“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在想佛的时候,你的心已经是佛了,这是《观无量寿经》和《无量寿经》告诉我们的道理。
当我们清楚地理解教理之后,就需要凭自己对佛菩萨、对圆满教法的信心,用心去感受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佛菩萨的示现,你所听到的一切都是圆满的佛的音声,你内心所想的一切都是佛的想法。那种感觉是什么?就是你的身口意这三业,你的外在的种种庄严依报,跟佛是无二无别的。所以《梵网经》里讲:“汝是未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也就是说,佛是已成之佛,我们是未成之佛,我们也是佛,佛也是佛,佛佛平等,无有高下。当你生起这种信心和感觉以后,你才能真正得到菩萨戒的戒体。
修大圆满见先要修加行,加到你人品道德起码要非常好,也就是说做人道德圆满了,非常善良,不可能伤害别人,贪嗔痴的心没有,心里不贪世间的五欲六尘。以这种心态来用功修行,他感觉到与佛一样平等,可是他的所作还是非常谦虚、非常平常。平常心是道,跟平常人一样,没感觉比别人差或者比别人好,因为他看到一切色相都是佛身,自己与其他众生也跟佛平等。所以《华严经》中说:“於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就是无尽法界所有的灰尘,每个尘都与佛圆满平等,这就是大圆满见。依照大圆满见来看,我们汉传佛法的净土法门,具足“真、正、大、圆、满”五个字,因此,这就归结到今天对大家说的中心思想,即净土法门是真正大圆满。
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汉传佛教中的大圆满思想)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华严经》是佛陀成道后最初说的一部经典,代表了如来修证的最高境界。释迦佛把开悟的第一句话,就在经中和盘托出。我们大家看经书经常可以看得到的,所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自得现前。”意思是我们大家现在的相貌,这个德相就是佛的德相,现在的智慧就是佛的智慧,但由于我们的妄想和执着把这个智慧德相给盖住了,故而就看不出你有什么智慧了。事实上,每个人都拥有无比巨大的智慧,你想要的东西一定会得到,你想得再多一点那它就能提前实现。
比如说你念佛念了十句,你打妄想只打了九个,你念佛先成就,妄想后成就;如果你打妄想打了十个,念佛只念了九个,那你就妄想先成就,念佛后成就。这个心的力量都是因即是果、果即是因。你种下多少因,它就得到多少果。一个非常希望善良的人,每天都想着善意的事情,白天想、晚上想,他一定会成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一个想自己家庭美满的人,他每天想的是家庭美满的感觉,他一定会很美满,除非他想到美满后又立马去抱怨别人,说:都是他害的,都是这个人不听话,都是这个儿子怎么样怎么样。如果你每天想到的都是不听话,都是不圆满,都是那些让你生气的事情,那你的家庭就很难圆满了。所以,一个有嫉妒心的人,一个有嗔恨心的人,一个贪欲不满的人,他的世界就不可能圆满。
心是没有自我的
所以,我们大家要明白:你自己的想法有决定性的作用!佛一开始在《华严经》中就把他所成就的最高境界告诉了我们:一切众生都有跟佛完全平等的德性。我们大家的身心内在、我们的本质跟佛是没有差别的,只是我们有过多的想法——过多偏激的想法!你的一切想法、一切思想都是跟佛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奇怪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们执着了我们不好的感觉。
我们执着地感觉这是“我”,那是“他”,“这个东西我要,他不能要”,这种人我是非的心一旦生起来,就会牢牢地抓住,在那里斗争不已。你的烦恼就都是以“我”为中心,围绕人我是非,与父母兄弟姊妹、甚至与自己的丈夫(妻子)之间都有矛盾,总想着把自我保护好。你若不能把这颗心给化解掉,那你跟这个世界永远都是隔离的,你永远都会是孤独的一个!
佛告诉我们:“我们大家这颗心是没有自我的。”若你没有自我了,那你的生命就会看见一切众生都在这里。大家都是没有自我的,我们在一起结合成一个整体,一个是右手,一个是左手,一个是眼睛,一个是眉毛,大家都和谐在一起。既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整体,那又何必要争来争去呢?就像有一条蛇,它的尾巴因为总是要跟着蛇头走,因此跟在后面就越来越生气。于是就说:“我跟你是一样的材料,可你却总在前面,而我永远跟在你后面跑,凭什么由你来带头而不能我来带头呢?”蛇尾巴闹个不停,吵得蛇头实在受不了了,就说:“行!行!那就让你来带路,我跟在后面。”这下蛇尾巴高兴了,终于轮到它来带头了。可因为它不长眼睛啊,一带头就带到悬崖下面摔死了。一个没有智慧的人却老要别人听自己的话,听他的话就完蛋了,因为我们自己都有我执,都有贪嗔痴烦恼。你带着贪嗔痴烦恼的这种心态去完成人生的使命,你的人生就越来越完蛋!
但是,佛菩萨说我们每个人本来都是圆满的,就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我”的固执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你不应该这么固执,应该明白什么是无我。就像那条蛇的尾巴一样,它应该想到没有自己,蛇头该怎么走就怎么走,蛇头到哪里其实蛇尾巴也就到哪里,蛇头吃进去的营养蛇尾巴也同样得到了。这个世界如果有人有成就了,那我们大家同样也会得到幸福、快乐、安心和加持。
《华严经》的两大思想
在《华严经》里,佛给我们开示了一切众生都跟佛平等的这种最究竟的法门,整个《华严经》里有两大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1.心佛众生三无别
第一个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我们这颗心与外在的众生,与圆满成就的佛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很多人都觉得这是教理,按理说是没有差别的。可事实上,佛讲的话都是诸法实相。佛没有诳语,没有虚妄的语言,他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那心、佛、众生一定是没有差别的。众生跟佛本质上确实没有差别,从相上看也没有差别。只因我们执着,没有开发出佛的智慧,我们的感觉就会有千差万别。
若我们现在能确信自己的这颗心跟一切众生、跟圆满成就的佛已经完全平等,没有差别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非常殊胜圆满的。你完全相信并且你去感觉,最关键的地方…
《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