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观修法要
问:请上师开示,助念时最重要而精简之观想方式。
师:观想阿弥陀佛及坛城一切诸佛菩萨,都放光加持亡者,一一光端,都有光明的钩,由亡者梵穴进入,勾摄亡者心中之明点。收光时,明点即随光摄入阿弥陀佛身中,融入弥陀心中之光明。须知阿弥陀佛之身,即是阿弥陀佛之剎土,身土无二无别,不同于众生所见,身是身、土是土。究竟而言,弥陀之剎土即弥陀之心,明点进入弥陀心中安住,即已往生。如不能相信弥陀之身、之心、之剎土一如,亦可多加一念,即剎那犹如闪电般迅速,弥陀即已返回极乐剎土,亡者亦随之往生。
若曾修颇哇开顶法,即可观亡者心中明点冲出梵穴,汇归法界,或观明点冲入他顶上之阿弥陀佛心中。这是最直接了当的观想方式,助念时无论持任何咒或是佛号,皆可依此观想。另一个方法,可使自己和亡者同蒙利益,即观想自己化为一明点,由亡者梵穴进入其心中,与他合一,再「吓!」一声,即冲入阿弥陀佛心中。如此不仅可以度他,同时也练习自己临终时可以汇归法界,或是融入阿弥陀佛心中。
层次更高者,则直接安住法界明空大定,临终剎那契入法界体性││自性剎土。深住于体性而助念,才是最快、功德最大的观修方式。因为体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即是阿弥陀佛之「无量寿」,横遍十方即是阿弥陀佛之「无量光」。深住体性大定,持一遍咒,或不持咒、不作意
,即能契入亡者之心,即以此体性法流显发亡者之真心,当下契入此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法性,而证诸佛的法身、报身,乃至究竟圆成佛果。唯此须有甚深的修持,方达此愿。
问:助念时自成本尊,是否更容易助亡者往生?
师:助念时自成本尊很重要,与本尊之悲愿及三密相应,则愈有力量帮助亡者往生。
问:刚入门修四皈依的弟子,尚未修到本尊法,助念时不能自成本尊,应如何观修?
师:尚未修到本尊法的弟子,应观本尊或上师安住自己的顶上。修本尊简修法的弟子,应观本尊恒住心中。等修到本尊专修法,再自成本尊。
问:最近师父传了颇哇法,但颇哇法是要专修才能修。若还未修到专修的弟子,在助念时,是否可以依颇哇法观修,或者目前还不适宜如此观修?
师:以颇哇法度亡者往生,要自己本身已经有实际的功力,自己修此法而开梵穴,方能度亡者往生。如自己尚在训练阶段,则不如请佛加被、请佛放光接引,让亡者看到的是佛、想到的是佛、听到的是佛,自然往生。
问:若为临终者修颇哇法,应于未舍报时修,或在舍报后八小时之内修较为适当?
师:应在亡者即将舍报时修。若尚未舍报,可观想临终者之明点,上下往返弥陀心中,并在他舍报时,大呼「赫」一声,令他明点上冲,安住弥陀心中,与佛合体,往生净土,究竟解脱。
问:能否教亡者观想由顶门出去?
师:此观想,修过密法者会观,未修密法者却不会观修。所以教他观想,不如教他生起切愿。只要他心里想往生,就能往生。
问:修颇哇法助念,临终者如在昏迷状态,是否亦可藉修观之力,强令亡者往生?
师:即使是佛住世,亦不能度无缘不善之众生成佛。修颇哇法,能否令临终者往生,除助念者的修持愿力外,亦与亡者之深信切愿、以及此生与多生之业力深浅有关。但是,无论他信愿深浅,业力如何,助念时都可以引导他发菩提心,发愿往生,尽助念者所有的力量,帮助他往生。
问:显教助念是观西方三圣,为何我们的法本要将大势至菩萨改为莲师?
答:以密法来说,阿弥陀佛为法身、观世音菩萨为报身、莲师为化身,是为净土法报化三圣尊,故修密宗净土法门者,乃以此三尊为主尊。再者,大势至菩萨即金刚手菩萨之寂静相,此菩萨甚为威猛,《观无量寿佛经》云:「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其威猛由此可知,是故不宜于为亡者助念时观修。若已熟习显教西方三圣之观想者,则观莲师与大势至菩萨无二即可。
问:助念的师兄,各有修持的不同次第,同样是持弥陀圣号,在观想方法上,是否也有层次上的差异?
师:虽然所修次第不同,观想阿弥陀佛放光接引亡者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助念者对体性的体认与修持境界不同,亡者所承受的助念功德力也有差别。净土分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四种净土。彻证心要者助念,就能帮助亡者一超直入常寂光土;实证专修者,可帮助亡者往生实报庄严土,其次则为方便有余土或凡圣同居土。亡者往生哪一种净土,一方面是依助念者修持的功德力,另一方面,则要视亡者本身罪业的深浅、是否具足深信切愿、以及信念之强弱而决定。
问:助念时,持阿弥陀佛圣号,可否直接观想自己的本尊,而不观想阿弥陀佛?
师:刚起修时,要观想上师阿弥陀佛现前,放光加持。开始持念佛号时,即可直接观想自己的本尊,依各人修持层次,而作观修。
问:持六字大明咒,或其他本尊咒,应观想如何加持亡者?
师:通常的观想,是观想所持之咒的本尊,放光加被亡者、自己、和一切的有情。或者观想本尊之光明,由梵穴进入自他一切有情的心间,消灾除障,加持自己、亡者、及一切有情,皆成本尊,同持本尊咒。
问:是否仅持六字大明咒,亦可令亡者往生?
师:对的。仅持六字大明咒,就能广度六道有情。《大乘庄严宝王经》中,对六字大明咒之功德,言之甚详。
其实,任何一尊佛菩萨的圣号、密咒,均为该尊佛菩萨悲心愿力之结晶。如配合行者发起大菩提心与愿力,如实观想,则能发挥佛号密咒的功德力用。故持任何圣号或密咒,都能令亡者往生,乃至广度法界亡者、中阴身往生。譬如弥陀圣号、与六字大明咒,其中蕴涵弥陀与观音无量度生之光明愿力,会修持者,即是无上密法。而对于不会修之人而言,即使无上法门,也成为事相仪轨。故知,真正重要的,是自心住于体性,而修一切法、持一切咒。安住体性而持,与仅仅口念的功德,后者不及前者万分之一。真能住于体性,即使无观,亦即是最殊胜的观。但是起用时,仍须作观,住于体性,如幻而观,令一切众生往生、或汇归法性。
其实,倘若能众人一心,口持密咒、身为本尊、境观圣境、心住空寂,进而观一切音声为咒音、一切有情为本尊、一切境界皆净土、一切心念悉空寂,如此助念,亦具有不可思议之功德。如是观修,所要彰显的,固然是带领自他同入净土,亦是培植、引导自他安住不动心。当一切音声为咒音、一切有情为本尊、一切境界为净土,心体空寂、境界如梦,还有什么可以分别的呢?密宗的任何一法门,若非引导行者进入平等大悲,即是令行者契入不动的体性,无不是要令自他同成
就,归于如如本体。
这些法门,师父几乎在每一个法会都讲,大家听得太多次,彷佛都已不重视了,往往在法会中,听师父开示时,心想:「是啊!体性如虚空,恒寂恒照,遍满而不动。」回去之后又忘了。因此,为师亦唯有不断地提醒各位,让各位从根本不认识体性,到认识、熟悉,进而如是安住,乃至恒住体性。这一段过程,需要几十年时间的精勤,才能达到。最快者,如六祖慧能大师,为再来人,从初悟到澈证,也尚须在猎人队中涵养十五载。各位如想即身解脱、乃至成证,岂能不掌握每一分、每一秒精勤不懈呢?
问:若持六道金刚咒,可否也观自己与亡者合一,冲入弥陀心中?
师:可以。只要是佛菩萨之名号、咒语皆可,况六道金刚中即有阿弥陀佛。
问:持六道金刚咒时,可否多加一个观想,观六道金刚咒之咒字光明,即一切中阴身所见之文武百尊之心光,遍照法界,令法界一切中阴身,皆被此光明摄受,回归净土或法界?
师:这样的观想很好。文武百尊即为五方佛所现。亦可以直接观六道金刚咒在虚空,一直放光,度法界一切中阴身,汇归法性。如是在法界中,依体性或报身光明而持咒,亦十分殊胜。
问:在助念时,如何修「金刚盔甲」?
师:金刚盔甲并非在助念时对亡者而修,而是用于自身遇到危险的情况时。如果在助念时有所恐怖而修金刚盔甲,应将原本「吽」字改为「啥」字,毛孔外亦不观忿怒金刚,而改观莲花瓣,坚固如金刚,柔软若莲花。因为亡者非魔,应怀慈悲心为他助念。如此观,既清净又柔和,对亡者无防卫心,亦可保护自己,更能导示他往生莲邦。
问:因中阴身已具神通,助念者若有妄念,反会障碍亡者往生,所以中阴身助念,是否要选择修持较
久的师兄来助念?
师:这一点很对。就因为中阴身已有神通,你心里一动念,他已了了知道。而他的憎恨心、嫉妒心,又比在生的人大得太多,些许之事,即生嫉妒心,丝毫杂念,即生憎恨心。但即使我们想心念很清净,却也总是不能十分如愿,反易导他们下堕。故欲参加中阴助念,就要发心,平时即须培养自己的定力,助念时要不断地持咒,把一切的念摄于咒上,切莫起妄念。最好是修至本尊专修以上,再参加中阴助念。
中阴身虽具神通,瞋嫉心重,但助念者亦有方便之法,即自己种子字不忘、持咒不断、自成本尊,或住于如幻、住于空、住于假,都能避免妄念障碍亡者。
问:助念时若有妄念,反会令亡者堕落。那在助念当中,妄念来时,要怎么办?
师:若是临终助念,此时亡者还没有神通,并不会因此令亡者堕落。
至于妄念来时该如何?从无始以来,修行的人都是为这两个字烦恼。我们就无上密法,每一个法、每一次法会的开示,都是引导大家离开心意识。最少也要摄万念为一念,这一念,无非是持咒、观种子字、咒鬘、观佛、观坛城、如幻、观空…
《第三篇:临终成就 贰、随机问答 五、观修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