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90-78
问:请问佛菩萨的无念是什么?
答:这个你无法了解,因为你到不了那个境界。凡夫修到无念,是什么念头都没有了,果报在四禅的无想天。为什么?无明没有破。真正到无念,智慧开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通达。如果问你,你什么都不知道,这是堕在无明。所以,千万不要把无明当作无念。只要我们还有念头,肯定是凡夫。我们的无念其实还是有念,你还有个「无念」在。菩萨境界里面,无念是「有念」、「无念」都没有,这才是性德现前。21-90-80
问: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共同体变现出来的,诸佛如来实际也是一个佛性,请问这种体悟是否正确?
答:正确。一切诸佛如来就是自己自性变现的,所以佛法说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遍虚空法界,唯心净土也遍虚空法界,所以「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21-90-83
问:请问燃灯古佛与毗卢遮那佛的关系,以及卢舍那佛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
答:你不要分别、执着这些,经典里面讲得很清楚,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名号,名号的建立是恒顺众生,就是看众生的需要而建立的。
诸佛菩萨的示现,也是因众生的机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实在讲,一切诸佛菩萨没有名号,名号是假名。譬如我们大家都是人,若有人说你是狗,你就不高兴了。你想想,假如我们的老祖宗当年把我们称为狗,现在叫狗不就很正常吗?因此,名是假名,不是真的,所以「名可名,非常名」,不要执着在名号,执着名号是错误的。
《大乘起信论》教我们学佛,要用什么心态才能契入佛境界?有三个方法:第一、「离言说相」,听经不要执着言说,经本文字是言语的符号,既然言语不能执着,文字也不能执着,你要是执着文字就跟执着言语一样是错了。这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借着这个工具契入真实相。第二、「离名字相」,名词术语、佛菩萨名号都是名字相,你要懂得意思,但不要执着,执着就错了。第三、「离心缘相」。
「毗卢遮那」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处,就是自性遍一切处。所以,毗卢遮那是法身佛的名号,法身遍一切处,也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没有来去,没有生灭,真的是「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讲的「八不」,这是法身,所有一切万物都是这里变化出来的,它是根本。所以,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佛的法身是共同的,众生与佛也是同一个法身。
「卢舍那」是报身佛,是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报身是讲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证得法身,才能明了法身。没有智慧,迷惑颠倒,就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证得法身。
「释迦牟尼」是自性里面本具的德能相好。《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因此,一切众生与诸佛是一不是二。我们迷了,不知道是一体,分自分他,起无量无边的烦恼,嫉妒障碍。这就是迷惑颠倒,迷失了自性,宗门讲迷失了自己本来面目。
「释迦牟尼」这个名号,是专门对现前社会讲的,这是教学的宗旨与目标。因为现在世间人对人没有慈悲心,没有爱心,而「释迦」是仁慈,就是教导我们对待别人要仁慈;「牟尼」是清净,就是对待自己要清净。所以,佛没有名号,是用教学的宗旨与目标作为名号。
在佛法讲,这完全是一个,「毗卢遮那」是法身,「卢舍那」是报身,「释迦牟尼」是应化身,一体三身,三身一体。这个意思真懂得了,我们自己也是三身,与佛的三身也是一体。我们的法身与一切诸佛的法身一体,我们的报身与一切诸佛的报身一体,我们的应身与一切诸佛的应身也是一体。我们今天这个应身是业报的应身,佛菩萨是愿力的应身,不相同在此地,所以佛自在,我们不自在,因为我们受业力支配。
业力从何而来?自己变现出来的,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造出来的,是虚妄不实,本来没有的。所以,一念觉悟,业就变成智慧,众生与佛就是这一念的差别,众生一念觉就成佛了。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觉悟。21-90-83
问:有言「众生本来是佛」,何因缘故,复起一念无明,以致迷真起妄。所谓本来是佛,是指众生本具之佛性也,以合众生本已证得如来果地之佛果。又言「众生本来成佛」,此言又更甚难明了,所谓本来成佛,其关键出于「成」字,既已成佛,却又历经修证之功夫矣,又复起一念无明?《楞严经》之喻,所谓「木已成灰,不复为木矣」。请问「本来是佛」与「本来成佛」该如何解释?
答:这个问题是富楼那尊者提出来的,释迦牟尼佛有详细的解答,在《楞严经》第四卷。我们今天难在哪里?我们没有把妄想、分别、执着打掉。这件事情纵然辩论一千年,辩论无量劫,都辩不清楚,而且这些辩论全是多余,为什么?本来没有。
我们今天的问题产生在哪里?执着一个「佛」、一个「众生」。这问题怎么解决?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事实真相立刻现前。还是六祖这一句老话,「佛与众生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要从这里入门。印宗法师是从这里大彻大悟的,印宗问六祖「禅定与解脱」,六祖的答复是:「禅定与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众生、凡夫都是假名而已,这一关要是参不透,《楞严经》这一段经文,你也无法体会。佛说法四十九年,为什么要说他一个字都没有说,谁要是说佛说法,就是谤佛。那是真的谤佛,不是假的谤佛,因为佛确实没有说过一句法。为什么?本来没有法,本来没有佛,本来没有众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这几句话很值得参究。
言语是有限的,思惟是有限的,事实真相是无限的,所以最高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时真相全体现前。今天就是佛来当面跟我们讲,我们知道佛句句话都讲得很清楚,但是我们的疑惑不能断。原因何在?还是在我们自己有无明、见思、尘沙烦恼,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不断,麻烦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不在佛那一边。如果我们本身妄想、分别、执着淡一分,跟佛的教诲必定就接近一分;妄想、分别、执着完全断了,跟佛就完全融成一体,然后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希望大家在这当中参究。21-90-85
问:「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请问菩提指的是自性吗?这些花草在无明状况下,沾上恶习气的恶念,造的恶业,请问如何才能去除?
答:花草树木也有灵性,《华严经》讲树神、花神、草木都有灵,但是要晓得花草树木的神灵不是花草树木本身,花草树木成不了神,而是有神识附托在花草树木上。好象房子一样,房子不灵,什么人灵?住在房子里面的人灵。有些灵鬼没有地方住,于是依附花草树木,花草树木是他居住的所在,所以我们就称他为树神、花神、草木神。灵性高的也有修行!佛法不可思议,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身,只要他有心求解脱,佛菩萨就会化身。他是树神,佛菩萨也化成树神为他们讲经说法;他是花神,佛菩萨也能变成花神为他们讲经说法,所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不可思议。
至于花草树木成佛,《华严经》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那是如何成就的?有情众生证得无上菩提,所谓是依报随着正报转。有情的菩萨成佛了,山河大地、草木砂石也跟着一起转变成一真法界,是这个意思。这是大乘经里面讲的深义,也可以说为密义,一般初学很不容易理解,这确实是事实真相。21-90-88
问:佛入大涅槃,请问是否还能回来度化众生?观世音菩萨是久远成就的古佛,他是正法明如来,为什么还要倒驾慈航,不以佛的身分回来度化更广大的众生?
答:你不了解事实真相,如果深入经藏就会明白了。诸佛菩萨现身不是有心的,如果想「我想现什么身」,他还有妄想、分别、执着,就是凡夫。佛菩萨从来没有起心动念,他凭什么现身?凭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因此,我们希望他用什么身来度我们,他就现什么身来度,是这个道理。
观世音菩萨何尝不现佛身?《普门品》云:「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我们怎么见不到佛现身?佛常常现身,无时不现身,无处不现身,只要把心静下来,心与佛的教诲相应,就能体会到,也就是说心要静到相当的程度,就能见到佛菩萨现身。最明显的例子,过去有很多人入定,在定中见到佛菩萨的境界,也有人梦中见到佛菩萨的境界,但现在愈来愈少了。定中是现量境界,梦中是意识变的境界,都能见到佛。所以,你有这些疑惑是对经论理解得太少了。21-90-89
问:请问阿罗汉与菩萨的慈悲平等心有何分别…
《净空法师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