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跟我们说得十分的明白周圆,我们自己不懂这个意思,日常生活当中不会用,还是这么苦,你那个佛是怎么学的?学佛的人是愈学愈自在。
往年李老师教学的时候给我们讲经 ,他举一个例子,听经 的人听到法喜充满,真正是言下悟入,忽然家里的人来找他,说他家房子烧掉了,真正入佛门的人,房子烧了,它烧它的,没事情,我还听经 ,这才叫真有受用。房子烧了就急得一身汗,赶快回去救火去了,你看看,在这里听经 的时候,小小的风一吹动,立刻就完了,心就乱了,就被境界转了,那怎么行!你的佛不就白学了?所以诸位,他学佛不晓得他是学「清净本然,如如不动」,他不是学这个,他学佛学什么?求佛菩萨保佑我升官发财,保佑我长命富贵,他学这一套,这个搞错了。长命富贵、升官发财,给诸位说,那是命。你没有成佛,没有大彻大悟,你这一生的受用是前生所修得的。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生的果报就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但是这个话是对凡夫说的,不是对开悟的人说的。开悟的人,他的心是「清净本然,如如不动」,对三世因果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我们要晓得学佛是学什么。你果真修的是「清净本然,如如不动」,你是真学佛,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如果你是求佛菩萨保佑你,那就错了。你要想在世间得福报,那你要修福,世间福报修得来的。你要得最究竟、最圆满的福报,那要开悟,悟了之后得的是真实的福报,才能得大自在,不悟不能得大自在,大自在是从如如不动当中来的,你在境界里还会起心动念,你不会有自在。
像这些事情我们常常会见到,会遭遇到,也许本身就遭遇到。你是一位很虔诚的佛弟子,平常在佛门当中也到处修福,到处出功德做好事情。你做生意做失败了,公司宣告倒闭。你看这个佛教徒到处烧香拜佛,哪个地方都出功德,应当佛菩萨保佑他的财源滚滚而来,没想到他生意做失败了,这是不是学佛所招的果报?与学佛不相干,这个事情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里面就讲得很清楚。还有出家人弘法利生,天天在做好事,他的财富也说不定一下就损失了,或者被人骗了,像从前道安老法师在世就被人骗了八百多万,难道诸佛菩萨不保佑他吗?道安老法师很慈悲,天天做好事,佛菩萨不保佑他吗?还会被人骗吗?这也不关佛菩萨的事情,我们要把这个搞清楚,这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
现在的出家人因为他有财,有财就会被人骗去,应不应该被人骗去?在我觉得应该被人骗去,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定的制度,出家人三衣一钵不能积财,你积财被人骗去,这理所当然应该的。如果被人骗去了,哈哈一笑,「我没听释迦牟尼佛的话,应当如此」,这个人就开悟了。如果被人骗去的时候,自己生烦恼,还要赌气「佛菩萨没有保佑我,我从今以后不烧香、不拜佛」,那就是罪上加罪。你们看看经 律论里面,哪一部经 论里面教给出家人,你们多多的赚钱,钱存在银行里去放利息,你们去买房子置产业?哪一部经 律论里教出家人这个做法?没有,你有钱不被人家骗去那做什么用?只有被别人骗去。所以你要存钱就得被人骗去,你要盖庙就得供人家争夺庙产,就干这些事情,在我看起来这是很自然,合情合理也合法,法是什么?经 律论的佛法,很合乎佛法。
出家人,人家布施供养来的,这个手拿来,那个手马上就布施出去,免得被人骗走,这个多自在,不可以积财。《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讲积财丧道,丧什么道?心里头挂念著「我还有好多钱在什么地方,现在钱贬值怎么办?我要怎么样叫它不贬值,还得要叫它生利息」,你的道就没有了,道就丧失了,还要别人来找麻烦吗?你的心不清净了,丧道就丧失了清净心,你的心在境界里头动摇了,这个叫丧道。
我要是没有钱,我怎么能生活?我要是没有庙,我到哪里去住?听起来满有道理,好像很有理由,其实不然。你如果是位出家人,你要是没有钱,自古以来,古今中外,你听说哪个出家人饿死?没听说过。我不要钱,我是个出家人,我饿死了,饿死也值得,为什么?历史上可以留名,居然在某个时代有一位出家人饿死了。不可能的事情,你担这个心干什么?你说别人的道场我不能住,没有这个道理,你住不下去怪你自己没有道心,你不能怪境界,境界是一真,境界里头没有是非利害得失,哪个地方不能住?住在这个地方,这里头的人天天欺负我,粗重的生活天天叫我做,他们自己逍遥自在,叫我受苦,做得不好还要挨骂,还要处罚我,给诸位说,那正是佛菩萨在炼你的心,教你在这个境界里修「清净本然,如如不动」。你如果能确定这个宗旨,这是我好修行的场所,这么多善知识来磨炼我,我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在短短的期间可以磨得干干净净,这道场到哪里去找?你在这个境界里头,那个人坏人,那个人不好,谁不好?是你自己心不好,外头人没有不好的。我看到人,各个都是佛,各个都是菩萨,没有一个不好,谁不好?自己不好,自己禁不起考验,自己在这个境界里头迷惑颠倒丧失清净心,在这个境界里头起心动念,自己错了。
在修行过程中,第一个阶段是以逆境来磨炼你,这是一定的。在佛法里表法,像《金刚经 》里面的须菩提尊者就代表一位初学,他修头陀行,苦行,先要受苦受难。你们每一个人自己觉得「我业障深重」,业障从哪里消除?业障要从磨炼当中消除。你自己没有瞋恚心了,业障就没有了,就去掉一大半。小小不如意,心里动忿恨之心,你的业障天天在增长,你那个忏悔有什么用?天天拜佛礼忏,遇到一个人面孔给你一板,瞋恚心就生起来了,你想想你这个忏悔有什么用处?一点用都没有。逆境里头锻炼之后,在一切不称心、不如意的境界里面决定不生瞋恚心。第二个阶段锻炼,就是欢乐场合当中去锻炼,一切顺境里面不起贪染心,你就成功了,这是在《华严经 》上善财童子代表。
须菩提尊者代表的是逆境当中修行,善财童子代表的是顺境当中修行。你看这个相,须菩提尊者出生的时候,叫「空生」,他是个大富人家,家里面金银七宝统统没有了,忽然不见了,一切财富统统失掉了,示现逆境的相。善财童子出生的时候,他家里面花园的那些草木都变成金芽、银芽,这是代表顺境。逆境里面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不起瞋恚之心,不起瞋恚之念;顺境里面没有贪爱之心,没有贪爱之念,你才是清净本然、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说你的内心,「清净本然」是指外面境界。这是大经 里面常讲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在《楞严经 》上大家都很熟悉,「物」是境界,若能转物,就是你自己心不动了,外面境界转了,十法界转变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相就是清净本然。我们凡夫不善於用心,不会用心,把本来清净本然的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在这里面起惑造业受报,实在讲,冤枉!
刚才我举的这个比喻,你们大家好好去想想,所有的毛病都是产生在妄心,妄心好比眼镜一样,毛病都在那个东西,这个东西一拿掉,什么事都没有了。妄心是什么?分别心、执著心。分别是第六意识,执著是第七末那识。离开分别执著,你的真心,就是如如不动的心,现前了,外面一真法界清净本然也现前了,会用的就叫佛菩萨,不会用的就叫凡夫,「如」的意思就是说的这个。千经 万论就是说这么一桩事,希望你把这个事实真相彻底明了真正觉悟,觉悟之后就放下了,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分别执著,是放下这个。一切分别执著放下了,就得大自在(解脱就是自在,自由自在);大自在现前,智慧现前了,法身现前了,法身、般若、解脱你统统证得了,这叫学佛。
「是」是什么意思?『心即是佛,与佛无二』。佛是什么?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你自己的心与十方诸佛的心无二无别,自性佛与诸佛也无二无别,是一不是二,这就叫「是」。所以这个「是」,心即是佛,是这个「是」,佛即是心。
讲义【佛说此经 ,即说如是圆觉心法;虽说心法,具足佛法,及众生法。】
『佛说此经 』,就说这个『圆觉心法』,虽然说『心法』,『具足佛法,及众生法』,这两句话就是讲的十法界。「佛法」是讲四圣法界,「众生法」是讲六凡法界,四圣六凡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包括在里面。心是能造,四圣六凡是所造,能所不二、能所一如就叫做「如是」。
讲义【清净慧章,随顺觉性,乃有五性之分。众生法、佛法,皆不离圆觉一心故。】
『清净慧章』,这是本经 里面的一章,是清净慧菩萨所说的。『随顺觉性,乃有五性之分。众生法、佛法,皆不离圆觉一心故』,这几句将来到「清净慧章」会详细跟诸位说明。在这个地方,大家特别注重最后一句「皆不离圆觉一心」,「圆觉一心」这四个字很有味道。圆觉就是一心,一心就是圆觉,二心,圆觉就没有了,二心就不觉了,你看跟《六祖坛经 》里面所讲的是不是一个意思?六祖跟我们说的,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所以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最直截了当的修法就是念佛法门,因为念佛法门直接修一心不乱,一心就是圆觉,圆觉就是一心。我要修圆觉,怎么修法?念阿弥陀佛就是修圆觉法。你别在这部经 里头看到有二十五轮,看到有文殊、普贤种种说的那些法门,那你的心又乱掉了,所以这些地方要会。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诸位要真正学佛,学什么?一心待人,不要有二心待人,你就很容易开悟,很容易入道。二心待人是什么?分别心。一心待人是什么?至诚恭敬,对待什么人都一样。善人,我对待他诚心诚意恭恭敬敬;恶人,我也对待他诚心诚意恭恭敬敬。他对我好,我对待他诚敬;他对待我恶,处处想谋害我,我对他还是诚敬,只是一个心,一心就成佛了。一心,那个恶人渐渐会受感动,他会被你感化,他被你感化就是你度了他。如果我们是防人,防不胜防,你防我,我防他,彼此互相防的时候,这个世界怎么不打仗?怎么不斗争?
佛法,第一个是信成就。我们要信人!那个人可不可以相信?不能相信,我也信他。他骗我,骗我还信他,骗了几次,「某人以后我们不能骗他,这人太好了,骗他良心过不去」,他就觉悟了。人家不信我,我信人家,人家对我不诚,我以诚对待他,最后的便宜谁占?我占了,我心清净,我得一心,我证圆觉,自己成佛成菩萨得大自在,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你永远超越了,这个大便宜谁能想得到?学佛要在这个地方学。此地这个「圆觉一心」,你能看重这四个字,你才晓得念佛法门了不起,念佛法门不可思议,你才会死心塌地老实念佛。下面「我闻」这两个字比较容易懂:
讲义【我闻者:授受之义。】
释迦牟尼佛教授他,阿难尊者自己能接受。老师能够教,学生能够接受。
讲义【佛与阿难,一堂晤对。】
『堂』是讲堂,『晤』是见面,『对』是问答。
讲义【佛教授,而阿难领受,面命耳提,亲从佛闻也。】
『我闻』,「我」是阿难尊者自称,是阿难尊者亲自听佛所说的。
讲义【闻法必从耳根发识,闻佛声教,不曰耳闻,而曰我闻者,废耳根之别,从一身之总,故称我闻。】
这几句话很容易明了。
讲义【阿难乃随顺世间,假称为我,不同凡夫妄执之我,亦非外道妄计之我。】
这两句话非常要紧。圆觉心,就是「清净本然,如如不动」,你不能证得是两大障碍,烦恼障跟所知障,这两种障碍的根本就是二种执著,一种是我执,我执是烦恼障的根本,没有我执,烦恼障就没有了;法执是所知障的根本,破了法执,所知障就没有了,圆觉心才能现前。那么阿难怎么称「我」?这个称「我」,这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佛与阿难要为我们说法,所以他自称为「我」,自称为「我」是随顺众生说的,决不是他自己有我执,他还执著这身心是我,那他也是凡夫,那他还是迷惑颠倒。换句话说,你怎么用功夫?用功夫头一个是破我执。诸位要晓得,破了我执在佛法里面才入门,小乘须陀洹位才入门,小乘入门,大乘没入门。大乘怎么样?破了法执,大乘才入门。你们想想,这两种执著你天天在增长,我执增长,烦恼增长;法执增长,邪见增长,那么你修的是什么行?你整个都搞错了,一开端就错了,一错到底,真可以说无有是处,你不造罪业谁造罪业?这一点要搞清楚。
我建这个小道场在此地,我自己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造罪业了,你们在这里败坏这个道场,在这里造罪业,你们自己负责任,到时候不要把责任推到我身上来,你推不上来,为什么?我已经 没有我了,我还有我,你可以推得上,我没有我了,你往哪里推?推不上了,最后还落在你自己身上。你才晓得没有「我」的好处!有「我」,就麻烦了。没有「我」,什么麻烦都找不到,为什么不学无我?此地所称的「我」,是从意识心里头变现出我相,为他受用不是自受用。
『不同凡夫妄执之我』,凡夫我执,他把「五蕴身心」当作是「我」,所以他才起惑造业,才轮回受报。也不同『外道妄计之我』,外道妄计是什么?印度一般外道他不执著这个身是我,比我们一般凡夫要高明一点,他晓得这个身不是「我」,他执著灵魂是「我」。我们中国人叫「灵魂」,外道叫「神我」,就是在六道投胎舍身受身的,他认为那个是「我」。他晓得身不是「我」,身是什么?寿命很短,有生有灭;认为投胎的灵魂不生不灭,在六道里头无论在哪一道去舍身受身都是它,他认为那个是「我」,那也是错误的。那个不是「我」,那个在佛法里面讲是「阿赖耶识」,是自己的本识,外道称神我,我们世间一般人讲灵魂,这个也是错误。底下几句话是把实在的话说出来:
讲义【若约本经 旨趣,传法菩萨,以无我之真我,闻无碍之法门也。】
『若约本经 旨趣』,「约」是「就」,如果就本经 的宗旨趣向来说,『传法菩萨』,这是讲的阿难尊者,是『以无我之真我』,无妄我,真我就现前,不是没有真我。「法身、般若、解脱」里面,各具「常、乐、我、净」四净德,法身里有真我,般若里有真我,解脱里有真我,有真的。破我法二执,真我就现前。这个真我,诸位要晓得,破了我执,真我都不能现前,必须破法执,真我才能现前。对於一切万法也不执著了,身心世界真正放得下,这个时候真我现前了。『闻无碍之法门也』,一乘了义的圆觉心法不但是理事无碍,而且是事事无碍,跟《华严经 》的境界完全相同,无障碍的法界,这才叫一真法界,才叫常寂光净土。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