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六集▪P4

  ..续本文上一页胜,用这个方法完全靠自己功夫,自己功夫达不到这个标准,要成就就很难。念佛有佛力加持,那个不一样,功夫达不到,佛力还是加持,不但阿弥陀佛加持我们,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统统加持,所以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念佛要得到感应,要诚心念、一心念,不能有怀疑,不能有夹杂,那个功德就很殊胜。如果念佛当中生了疑惑,像平常我们生病了,念阿弥陀佛念了几天没效果,大概要念药师佛,药师佛是管治病的,观音菩萨管消灾的,一个人分配一个职务,这就是什么?你的心有疑惑、有怀疑,所以念的没有感应,夹杂,没有感应。一定要专心念、一心念,诚诚恳恳的念,一定得感应,而且感应很快,很显著。前面实在讲得很多,我们身体有病痛,不健康,毛病很多,如何把它去掉?修清净心,只要清净心得到了,什么病痛都没有了,什么毛病也没有了,这实在!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真的很可怜,我们所吃的东西、喝的东西都有毒,蔬菜都有农药。从前李老师讲,现在人生活跟从前人不能比,从前人吃的真的有色香味,现在三餐服毒。天天服毒,大概肠胃有了抗生素,有了抗体,还能应付,但是诸位要晓得,日久天长,毒素累积在那里就变成病毒,慢慢累积就变成病毒,病毒一发作这就没救。什么方法解毒?大慈悲心。你真的有大慈悲心,什么样的毒到这儿来都化解掉,不要去找解毒药。清净心、大慈悲心是最好的解毒药。我们看诸佛菩萨吃毒药他都不怕,他也没有去找解毒药,到他那里自然就化解,就是慈悲、清净、慈悲,我们要养这个心。

  【发大悲心,广修六度,利益众生。】

  这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统统都是。「多读大乘,解慧增明」,多读大乘经,开智慧,「增长戒定」。夏莲老净语教人,夏莲居老居士他自己编了一个小册子叫《净语》,实在上就是莲老的法语,这个小册子我们都印出来了,流通很广。

  【教人持戒、念佛、看经论,察过去习毋自欺。正是此意。】

  教我们要持戒念佛、要看经,要知道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的毛病习气,知道之后一定把它改正过来,这叫真正的修行。

  【本性活活泼泼地,无相无不相。】

  无相是从体上说的,本性之体没有相,本来无一物。它能够现相,现相是清净性体起作用,起作用能现相,所以无不相,无不相就是有相。

  【经云不住色等,又云生心,以示发菩提心者,不应住於尘相,非令心如死水也。】

  这一段的开示很重要,有很多修定的人错了,认为什么?定中的境界,一念不生了,那就叫定,那个错了。佛法里面讲一念不生,是讲妄念,妄念不生,他有正念。一念不生的时候,一个妄念都不生,他还有正念,可见得他不是没有念,他有正念,正念不是妄念。正念是什么?正念是无念,无念就是不执著的念,一切都不执著,那个叫正念,不是没有念;没有念,外面相就没有了。相从哪来的?相从念头生的。佛在大经里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没有想,哪来的相?十法界都是从心想生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从心想生的,想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现前,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不可以叫心如死水,心如死水那叫无想定,无想定实在讲也很难修,修成了之后,他的果报在四禅,四禅有个无想天,专收无想定的人,无想定成功就都到那里去报到去了,那个天我们佛法叫做外道天。学佛,好心学佛了,最后学成外道,真冤枉!真的好不容易!如果拿那个定、那个心来念佛,给诸位说,上上品往生,马上就花开见佛。一念之差,就是前面所讲的道心惟微,你看那么一点点,果报相差太远太远了。所以这是无住又说生心,道理在此地。是教我们要活活泼泼的去做,决不是死呆板的,虽然去做,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个快乐。心里染著就是六道轮回,心地不染著,超越六道轮回。如果超越六道轮回,什么都不做是小乘,堕到空里面去了;一切都做,大乘菩萨,广度众生。所以说穿衣吃饭,点点滴滴,统统都是广度众生,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你看这个范围多广多大。

  【清净心是真心,住尘攀缘心,即是妄心。】

  尘就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你住就错了,住就是攀缘,那就是妄心。

  【楞严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外道等。】

  这就是修行修错了,好心发的心,想学菩萨、想学佛,结果学错了,学错了如果学成声闻、缘觉还算不错,路是走岔了,但是还可以回头。如果搞成外道,那可麻烦大,回不了头!那就错得太离谱,像刚才讲修定,你修成无想定,这就太离谱,完全错了。

  「皆由不知二种根本」,这是世尊在《楞严经》上讲的「错乱修习」,不晓得二种根本。

  【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误会了,把妄心当作真心,攀缘心就是生灭心,妄念。妄想杂念这个心当作自己的真心,用这个心来修行错了,用这个心修六度万行都不行。这前面说过,用这种心修六度,还是六道轮回业,戒定慧、六度、十大愿王,好事情、善事,果报在三善道,不能出轮回。原因在哪里?你是用的攀缘心,你是用的妄想心,用这个心修行,出不了轮回。可是诸位要知道,不用这个心,难!真的比登天还难,我们没办法,这才知道非念佛不可。用这种心念佛可以往生,往生就超越轮回,这叫第一方便。用这种心修别的法门,不行,只能修三善道,不能出轮回。用这个心念佛叫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生方便有余土,西方极乐世界四土,底下这二层就是这样的人去往生的。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这是真心。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这几句话意思很深,如果要讲的话,这四句两个小时讲不完,这《楞严经》上的,我们不说了。这是真心,就是此地讲的清净心。如果我们用清净心念佛往生,给诸位说,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那个不一样,那完全不相同。可是要跟一般人比较起来,念佛的功德是无比殊胜;一般人除念佛法门以外,用清净心来修六度万行,可以超越六道轮回,可以明心见性,证到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菩萨,能证到这个果位,不能跟往生的人比。往生的人,你们诸位想想看,实报庄严土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换句话说,他是真正的八地菩萨。你自己要修行修到八地,《华严经》上跟我们讲老实话,证到圆教初住,明心见性,要修到八地,要修二个多阿僧只劫。二大阿僧只劫修到第七地,再往上进入到八地的时候,已经入第三个阿僧只劫,你说这个时间多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马上就得到,不能比!所以,这些佛菩萨都教我们多读大乘,你多读你才知道,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才晓得这个道理。我们对於这一切法门,才知道如何去选择。世尊在《楞严经》上教给我们,跟此地所讲这个意思相同,特别引用到此地来。

  【须知住尘之心是识】

  就是八识,八识是妄心,不是真心。

  【因其攀缘,名之曰妄。而此妄心,原是真心之所变现。云何变,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分别人我故也。】

  他不知道法界原本是一体,在这里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具足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具足了,这样变成凡夫。

  【无所住,含有不执著亦不断灭二义。而生其心,而有而又、而后二义。其字指菩提、六度等。】

  也就是指一切佛法。

  【如是则所发修行六度之心,方为菩提心。以其与自性清净心相应故。】

  真的到这个地方,把这个中心给我们说出来了。中心就是「无住」,无住就是清净心,无住是空有两边都不住。所以不执著、不断灭,不执著是不住有,不断灭是不住空,空有两边不住。无所住里头是两个意思。而生其心这个而,也是两个意思。虽然一切不住,他又生心。也许有人会问:我既然一切都放下了,我一切都无所得了,我为什么还拼命工作,做得那么辛苦。这个人不糊涂吗?不是自找苦吃吗?这个念头这叫妄念,这叫妄想,他不晓得自己错了。如果清净心现前,一切都放下了,你每天工作二十四个小时,累不累?一点也不累。为什么不累?没做,心干净,一点分别执著没有,就这个道理,只有快乐,只有欢喜,法喜充满。一般人心地污染,用妄心,工作几个小时就累得不得了,妄心会累。真心不累,真心里头空空洞洞,真心不累,愈用愈自在,愈用智慧愈增长。妄心愈用烦恼愈增长,烦恼增长怎么不累?累死人了。佛菩萨工作,他智慧增长,他不是烦恼增长,所以他不会累,这是我们一般人不知道这里面真正的状况,愈做愈欢喜,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而又不著相。

  【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这两句贯彻全经。此中之应生清净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是不应取法两句之点睛处。应无所住,不应取法也。而生其心,不应取非法也。】

  我们可以看到经文前后的照应,意思非常的精细、微妙!

  【但清净不生心,便是死水,佛法所不许。】

  心清净,什么事情不干,我们讲学佛消极,不但世间人不欢迎,佛也不要你,佛要的是积极为大众去服务。

  【清净要在生心中显现】

  清净心在什么地方显现?在一切工作里面显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显现,愈是繁忙,愈是繁杂当中,愈显示出清净平等,这是真功夫。那个刀一样,愈磨愈快,离开磨刀石,那个刀怎么能说锋利?要在事上去磨炼,叫历事炼心,绝对不离开众生,绝对不离开社会,这就是正确的,这就没有错误了,是佛法对我们要求的、希求的。

  【生者,任运而生。】

  生是自然的,任运是自然的,不是勉强的,不是我们有意取的,有意思取的就错了,那叫妄心。只要老老实实依照佛的教训去做。不会做呢?老实念佛,念到功夫成熟了,什么是功夫成熟?心清净了。还是这一句话,念到心清净就是功夫成熟了。清净心现前,就叫做一心不乱。只要这样老实去念,就生心,就生了。

  【无住,无妨随缘而住。】

  生活随缘就快乐,攀缘就不快乐。攀缘是什么?心里头有妄想,我们讲有忧虑、有牵挂、有烦恼。随缘,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得失心,样样都自在!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没有一样不好,一切都随缘。随缘而住,就是无住。

  【虽住而实无所住】

  随缘就是无住,攀缘就是真的他有住。

  【任运而生者,法尔显现。】

  法尔是自然的意思,比自然来得还自然,就叫法尔,这是佛学名词,自自然然的,自然显现,没有一丝毫勉强,没有一丝毫的做作。

  【生而实无所生】

  连那个生的相也不分别、也不执著,这就是生而无生,不是它真的无生,它真的有生,不执著,心里头若无其事。

  【果能如是,则法法都显无住生心,物物莫非般若 实相。】

  这个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像穿衣吃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具足圆满六波罗蜜。法法是一切法,不仅是佛法,包括世间法,包括我们生活当中,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都是无住生心,都是实相般若 。大道在哪里?眼底全是。我们读了《金刚经》,这些真实的事相要是没有看清楚的话,这个经叫白看了、白读了。果然看清楚,果然看明白,这个心念头一转就回头,一回头,恭喜你!你转凡成圣,你本来是六道凡夫,现在一转变,你就是佛菩萨。如果一心念阿弥陀佛,你笃定是菩萨,绝对不是凡夫。这一转变的时候,求生净土毫无障碍,什么障碍都没有了,这都是真实话。所以说,实相般若 就现前。

  「学佛必须依教奉行,教义幽深」,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教义真的是深,「必应得其纲领所在」,深不怕,抓到纲领就有办法了,《金刚经》是纲领。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这两句话是《金刚经》的总纲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两句话的总结。无论修何法,参禅也好、学教也好、持咒也好、念佛也好,不管你修哪个法门,这是说的佛法,这个法里头还包括世间法。世间法里面,不管你学哪一种学科,你在大学里面所选的学系不一样,你在社会上工作行业不一样,都是法,也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无论你是哪一种生活方式,无论你是从事於哪一种行业,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才有入处。入什么?入佛菩萨的行列,入幸福快乐圆满生活的系列,你入这个进去了,真的得大自在!而自性清净心,才能透露出些消息。无论是佛法、世法,总而言之一句话,一定要把清净心露出来,就在你生活当中,就在你工作当中,就在你事业当中,透出你的清净心,你就不是凡夫了。换句话说,你就离开苦恼,离开烦恼,清净心里头没有烦恼,你就生智慧,你就超越六道轮回,所以我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上品往生。所修之法,亦可望有成就之期。你所修的佛法有成就,你能得禅定,你能开智慧,你能修行证果,在世间法里面,你能够建功立业,成就你辉煌的事业,统统有帮助,你这才晓得《金刚经》的价值,才知道大乘佛法是无价之宝!我们称它作法宝,这个是名副其实。今天我们到这里告一个段落。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六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