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三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大菩萨走的路径,这个是没错的。

  【发心要广大,非广大不能化我见。】

  这前面已经说得很多,心量愈大,我执自然就化解,我执不要破,自己就没有了。为什么没有?心量大。心量狭小那就是坚固的执著,那才叫做真正的病根,佛这个方法是把我们的毛病习气从根拔除。

  【修行则要细密】

  要细心、要绵绵密密。

  【先观一切众生是缘生、同体、本寂。】

  这些话前面都说过,能这样去想、这样去观察,这是智慧,是大智慧。观察外面境界比较容易,人要反省找自己的毛病,不太容易,这很难!想想自己没有毛病,找不到,看别人的时候都是毛病,看别人的毛病,再回来反省自己,那就容易多了,不看别人,单找自己,找不到!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观察外面境界,然后回来反省自己,教给我们用这个方法。

  【知道自己习气之重而潜移之,方能修行。修行先除病根,此佛说行於布施之精意也。】

  般若 经上教给我们,的的确确是从根本修,不从枝叶,枝枝叶叶太难了,太繁、太琐碎了,直截了当从根本修。枝叶上修,从事上修是枝叶上修;从理上修还算是比枝叶强一点,还不是根本;从心性上修,那才是根本。《金刚经》是直截了当教我们从心性上去修,虽然说的事,虽然说的境,到后来都归到心性上,决定是以心性作主。

  但是一定要先知道自己习气之重,怎么知道?常常想著佛在大乘经上说,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我们不想别的,只想佛说我们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你只想这个,这个话《无量寿经》上讲得很详细,《金刚经》上也讲得很明显,这不是假的。多生多劫这个因缘我们都错过了,佛不是不慈悲,不是不教导我们,我们怎样错过了因缘?没放下!虽然跟著佛学,依旧执著、依旧分别,这就是习气之重,这是根本的习气,要在根本上著手。这一生因为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我们这个殊胜的因缘又现前,绝非偶然,一定要珍重,一定要重视,这才能潜移,才能够修行。修行先除病根,病根就是在分别、执著。所以佛教给我们无住,布施要放下、要舍。佛说法的真正的用意在此地,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

  【吾人事事依照佛说去行】

  照佛讲的方法去行,就是而行布施。

  【心中却一无其事,方是不住法相。心中虽无其事,依旧精进去行,方是不住非法相。】

  《金刚经》上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这几句已经说得很透彻、很清楚。佛教给我们的,应当要做的,同学们当中有不少念过《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当中,特别是第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六品经里面所说的就是五戒十善,佛讲得很详细,事理、因果都说到了,说得好!哪些我们要断的,哪些我们要修的、要做的,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去做,这都是讲的事,非常具体。

  而在行法的大根大本,无过於《观经》上讲的三福,世尊说得很好,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净业就是清净心。如何能够在事修上得清净?还是《金刚经》上讲的原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此地讲的「心中虽无其事,依旧精进去行」,这才是。三福里面第一条「孝养父母」,不仅是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身,许多畜生都会养父母。人为万物之灵,除养父母身之外,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心,这个重要!养父母什么心?清净心、欢喜心,让他一生当中没有忧虑、没有烦恼,生活过得欢欢喜喜。这样是不是就能尽孝了?没有。一定要帮助父母,了生死出轮回,不要再搞生死轮回,那才行!这个事情太大,这不是我能办得到的。其实不然,你可以做得到,劝父母念佛求生净土,父母真的往生极乐世界了,你才算是尽了孝道,孝养父母算是你有了成就,你要是没有把父母真的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孝养父母没做到,这是真的。第二,我自己这一生当中,决定要脱离三界,决定要超越轮回,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我自己做不到,不孝!我父母希望我也脱离轮回,他到西方,你怎么还在轮回当中,你这怎么能算孝?你才晓得,你要真正懂得孝道,那个人怎么不作好人?怎么他不作菩萨?他一定要作好人,要作菩萨,他才算是尽孝。他要不作好人、要不作菩萨,他就不孝。所以孝这一个字,不可思议,在佛法里面讲,可以说这个字是整个佛法的大总持法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在佛法里面说,整个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就是建立在孝道基础上。菩萨戒、大乘戒,「孝名为戒」,世尊讲得这么清楚。什么是菩萨戒?孝就是菩萨戒,菩萨的戒条都是根据孝道建立的。我们要问,什么人把这个孝字做得圆满?成佛,成佛才做得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父母看起来还有忧虑。你还有一品无明没断,还让父母忧心,你还是不孝!成了佛,父母没话说了,一点忧虑都没有了,孝道才做到圆满。所以诸位要晓得,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我们要想做佛的学生,你要不依教奉行,那哪里是佛弟子。在孝道上讲,样样都做得圆满,样样都做得没有遗憾。

  自己做人品德要紧,生活不必求奢侈,也不必求丰厚,能过得去就行了。职业一定要正当,不能够做伤天害理之事。譬如佛法里面讲杀生的事业决定不做,纵然赚钱,但是你要晓得,你要残害多少生命,违背理的事情,妨害众生的事业,决定不做,这是选择职业不可以不顾虑的,不能不知道的。在家庭当中,一家要和睦。我们举很简单的,现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所看到的,夫妻不和,父母忧虑操心,不孝!兄弟不和,不孝!如果你家族大,堂兄弟、表兄弟当中不和,不孝!朋友无信,不孝!你踏进社会,无论是公家机构、私人公司,办事不力,不孝!不能处众,不孝!不敬你的上司,不孝!你看这一个字,世出世间法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你在学校念书成绩不好,不孝!身体不好,不孝!哪一桩事情最后都归结到孝道。谁来教孝?老师,所以老师的恩德跟父母是一样大。父母,小孩小还好,长大就不行,长大你就不能教了,你要对我孝顺,说不出口。谁说?老师说,第三者教。老师对学生也不能要求,你是我的学生,你应该尊师重道,这个话也说不出口。谁教?父母教。父母教儿女要尊敬老师、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要孝顺父母,所以那一个小孩是两方面把他教成的。

  现在这个社会麻烦了,老师不教孝,父母不教尊师重道,你说那怎么办?这天下怎么不乱?佛门里头要不从这上认真著手去修行,佛道就衰微了,佛法不但不能跟佛住世那个时候相比,跟古时候的佛教也比不上,原因在哪里?教育丧失掉了,连孝字都不认识,这才是严重的问题。中国的文字,我常说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里都没有的,我们的祖先造这些文字,高度的智慧,教导后世的子孙,文字是符号,符号里面充满了智慧。这个孝字是会意,叫你看到这个符号,体会其中的道理,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合起来的,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上一代跟底下一代是一体的,不能分。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整体,这是孝的意义。所以我们中国人在外国,还有一些过年的时候祭祖先,外国人感觉到奇怪,祖先几百年、几千年了,你根本认都不认识,你为什么还要纪念他?这是孝道。这就是要念著是一个整体。诸位想想,古代远祖我们还念念不忘,还要纪念他,眼前父母哪有不孝顺的道理。夫子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你能够纪念远祖,现前这个父母尊长,一定是尊敬,一定是孝顺。你能够纪念孔子,这是古代的老师,你对他都尊敬,对他都纪念,现在教导你的老师,你怎么会忘掉,不可能的,你会念著老师的恩德,会记住老师的教诲,会认真去做。这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中国儒家、道家,可以说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学术,都是建立在孝道、师道的基础上。佛法传到中国,为什么被中国朝野这样热烈的接受、欢迎,正因为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师道的基础上,而比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讲得更详细、更明白。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来这些典籍,我们展开来读一读,他只讲的纲领、原理原则,没有佛经讲得那么细密,两个合起来,真的是相辅相成。从这个基础上,把我们的心量扩大。孝字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心量就扩大了。

  从这里面生慈悲心,这个慈悲,佛法里面讲大慈大悲,为什么?没有分别、没有界限,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个整体。佛法里面讲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是一个自性,从这里面生起慈悲。「慈心不杀」,不杀,举一条事来说明,慈心是从心上讲的、从理上讲的,不杀是从事上讲的,有理有事。「修十善业」,十善,理事具体为我们说出来了。这是第一福,四句。

  从这个基础上再建立佛法,佛法是超越世间。第二福里面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三句就是我在此地常常讲的,为一切众生做一个好榜样,三句话总而言之,就是这一个意思。然后再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的大愿大行,这样建立的,这样圆满的,这就是我们应当事事依照佛说去行,这是佛给我们讲的根本法。

  【境与心,法与非法,对待之见未忘,尚未能出世间。】

  对待就是相对的,境跟心相对,法跟非法相对。像《心经》里面讲的,我们一般人把色跟空相对。本经里面四相也都是相对建立的,我跟人相对,人跟众生相对,只要这个观念还存在,还没有忘掉,就不能超越世间。诸位想想,这个道理在哪里?因为他还有分别、还有执著,所有一切相对的,都是从分别执著里面产生的;离开分别执著,相对就没有了,才是一个整体。离开一切分别执著,诸位要知道,法界原本是一真,一真法界;才有分别执著,一真法界就变成了十法界。我们的执著特别重,堕在十法界里面的六道;十法界分染净,四圣是清净法界,六道是污染的法界。我们的执著非常非常的严重,堕落在六…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