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我们念佛看佛像,念阿弥陀佛看阿弥陀佛的佛像,这里面有观想、有观像。这个地方讲观像,观想佛像,确确实实我们塑造一尊佛像,或者是彩画的佛像都行。我平常也贡献给诸位同修,选择我们最喜欢的佛像,因为你最喜欢的,就与自己有缘,有缘成就就比较容易。我喜欢这尊佛像,我供养他,我常常看他,常常想他,因为你常常看就不看别的,常常想就不打妄想了,这是很好的方法,对於初学来讲,能帮很大的忙。这是色境。
【天乐水鸟,声境也。】
修净土的人,一般读《弥陀经》的比较多,《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讲得都很详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世尊在经上给我们描绘著,西方世界天乐盈空,水鸟都说法,我们读经想这个境界,放下经本,我们看到水,就想到西方世界的水会往上面流,流水的音声会说法。我们看到小鸟飞,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些禽鸟,都能够说法,我们想听什么法门,它就给我们宣说什么法门。这是声境。
【莲花香洁,香境也。饭食经行,味境也。但受诸乐,触境也。忆念弥陀,法境也。】
可见得净宗的修学,六尘境界全都用上,一样也没有把它舍弃,一样都没有把它断灭,样样都用上。净宗跟其他法门不一样,其他法门一定要做到不住才能成就,这个成就就是超越六道轮回。如果不能超越六道轮回,纵然你有甚深的禅定,都不能算成就,这是我们同修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为什么?实在讲我们每一个人,无量劫到今天没出轮回,我们决不是这一生才修行,这一生才闻到佛法,不是的。要查查我们修行的经历,无量劫之前,我们就闻到佛法,就在修行了,生生世世,这中间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所以善根、福德、因缘无比的深厚,到今天还落到如此地步,成就在哪里?这就是说明,不出轮回,来生来世顶多还跟现在一样,这个问题严重。明了事实真相,我们才知道非超越不可。有没有办法超越?有!净宗这个方法,叫我们在一生当中决定超越,好处在此地。所以这个法门,一切诸佛都赞叹。诸佛为什么赞叹?诸佛希望我们早一天超越六道轮回,早一天得到成就。
【不住二字须认清,决非断灭。】
不是舍弃这些境界,就在境界里面去修行,就在境界里面去超越,方法就是不执著就超越了。我们一般常说,不要把它放在心上,这就超越了,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心上没有这个东西。为什么没有?它本来没有。
【断灭即空,亦即非法。布施摄一切法相,亦摄非法相。】
我们讲布施、讲舍,一切法我们要舍,要不执著;非法也不能够执著、也要舍,非法是空,法相是有,空有都要舍,这叫两边都不执著,两边都舍,是这个意思。
【修行不得受用,不外二病。】
这一条也很要紧,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知道的,正是说的我们自己的毛病。我们修行为什么不得受用?我们先要了解,修行怎样才叫得受用,受用什么,这个不能不清楚。修行最要紧的清净心第一,我们的心有没有清净?果然妄念少了、烦恼少了、忧虑牵挂少了,你就得受用。你的心清净,心清净一定智慧增长,烦恼轻、智慧长,这是受用。烦恼轻、智慧长了,这是说你里面的,里面一定会表现在外面,表里是一致的。外面怎么样?看相算命的都会说相随心转,现在人时髦话叫改变体质,你的体质改变了,心清净了,生理一切的组织恢复到正常,正常就是没毛病。所以诸位要晓得,我们身体常常有病痛,所有一切病痛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烦恼里面生的,这是病根。修行人得受用就是这病根拿掉了、没有了,所以他的生理恢复正常,恢复到自然。今天科学家说我们现在地球病了,地球怎么病了?自然生态被破坏了,不自然、不平衡了,所以许许多多的自然灾害我们常常看到。我们身体是一个小型的宇宙,这个宇宙里面的复杂状况,跟太空、太虚空、大宇宙一模一样,不要看这个小身体,就是大宇宙的缩小,大宇宙怎么复杂,我们身体里面小宇宙同样复杂,真的是不增不减。我们今天晓得大的环境里面,自然生态破坏,后果严重不堪设想;你就晓得,我们自己的烦恼、忧虑、牵挂,破坏我们自己生理的组织,让它也不平衡了,那个后果也是严重不堪设想。这就是你要得病,严重的病,命就保不住了,一样道理。真正你修行得受用,心清净、身体健康、法喜充满。
一般人的生活,活得很苦,学佛得受用,生活很快乐。无论什么环境,你的环境好很快乐,物质环境不好也很快乐,确实是法喜充满。换句话说,与我们物质环境不相干,再贫穷他也快乐。我们读儒家的书,孔老夫子有一个学生颜回,家境清寒、贫苦,吃饭一个饭碗都没有,喝水连茶杯都没有,你看夫子说的,他喝水用瓢,舀水的瓢,一瓢饮;吃饭用竹子编的篓子。一箪食、一瓢饮,别的人过这个生活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快乐得不得了。什么原因?他修行得受用,身心清净。对於人生,人生是自己,宇宙是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迷、不邪、不染,他怎么不快乐!这是我们一定要认清楚的。
我们学佛,不是求佛菩萨保佑我们升官发财,不是,那个错了。升官发财不能断你的烦恼,不能破你的执著,那有什么用处!地位再高、财富再多,你的心态、你的生理一样被破坏,一样要受痛苦,那个富贵没有用处,不能解决问题。这是说真实话,富贵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唯有不住相,能解决我们真正的问题,能带给我们这一生真实的幸福。不得受用,不外二病,这是江居士他老人家说的。一、不得扼要,也就是说你修行不如法,你不懂得方法。二、道理不明,理论不清楚。这也就是平常讲的,你的修行不如法、不如理,不合理、不合法;如理如法的修行,一定得受用,而且得受用还非常快、非常明显。
【离修说性则空谈,离性而修则盲进。】
性是讲的理,修是讲的事,要用本经世尊的话来说,性就是不住,修就是布施,修在事上讲的。「离修」,我不肯在事上做,单单讲理论,诸位要晓得,这个理论会落空,所谓是谈玄说妙,无济於事,讲得再好你自己不得受用;换句话说,你的业障消不了,你的烦恼断不了,你的生死不能解决,空洞的理论没有用处。「离性而修」,在事相上肯修,不明道理,也就是讲著相而修;进是讲进步,著相去修,盲进!盲目在走,虽有进步,他依旧迷惑颠倒,所修的只是福报而已,所谓是六道里面的福报,修的有漏的福报,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所以叫它做盲进。由此可知,理一定要明了,事上一定要认真去做,这样才能够解决问题。
【发大愿行大行,方能入佛门。】
一般的同修,尤其是初学的同修们,一看到经上讲的大愿、大行,他就莫名奇妙,什么叫大?我发的这个愿够不够大,我修的这个行大不大,大的标准到底在哪里?这要是搞不清楚,就是前面讲的盲进,纵然认真努力在修行,自己以为是精进,其实是盲进,没搞清楚。什么叫做大?给诸位说,无住就大,不执著就大。你要问为什么?你想想看,你一有分别就有界限,就画圈圈了,一有执著这个圈圈就牢固,就不大了;离开分别、执著就大了,没有界限了,那个大是这个意思。
大愿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度众生要度无量无边无数众生,尽虚空遍法界这就大了,真能做得到吗?真做到,现在就做到,没有分别执著就做到了。起一点点分别执著,小了,就做不到。口里说发大愿,我要像佛一样灭度无量无边无数众生,实际上自己有分别、有执著,心量很窄小,那个不是大愿。离相、离一切相,愿就大;一切不执著,行就大了。
什么行?释迦牟尼佛在此地表现给我们看的,穿衣吃饭这是大行,穿衣没有分别执著,大行!普度一切众生,做出这个样子叫一切众生看,给一切众生做示范,不要分别、不要执著。吃饭也没有分别执著,吃饭是大行!修大行。你以为大愿、大行是什么?就是这个。由此可知,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你要明道理,你要得法,桩桩件件都是大愿、大行。诸佛如来之行,法身大士之行,就在此地,这个道理不能不明,不明,你的修行无下手之处。这也是我们在前面,不断的提醒同修们,必须念念都要想著,我们要为一切众生做一个好样子,好样子事上固然重要,理上更重要。理是实质,事是外表,实质重於外表,实质是什么?实质就是不分别、不执著,这个真的是大愿、大行。这就是入佛门了,入大乘之门。
【前云,降伏即发大愿。此云,行於布施即行大行。】
这个地方的布施,我刚才跟诸位说了,布施是舍、是放下,把一切分别放下,把一切执著放下,这叫真的放下了。
【必无所住行於布施,方是大行。】
这个话的意思细心去体会,这句话里面意义深广无量无边,无限的深广,包括我们起心动念,一切的行为,都在其中。
【能不执著即大智,行於布施即大悲。悲智愿行无不大,方是菩萨摩诃萨。】
小乘人对於世间法不执著了,对於佛法还执著,所以他没有大智。大乘菩萨不但我执他破了,不执著了,於一切法他也不执著了,法执也放下,这叫做大菩萨,大智慧!「行於布施」,在事上说,就是我们一举一动,一切的作为,都给众生做一个好榜样,这是大悲,这样度众生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言教,说法是言教,身体做出来的是身教,念念要帮助一切众生是意教,身语意三业都在那里教化众生,度脱一切众生,这跟诸佛如来有什么两样,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习。「悲智愿行无不大」,样样都大,这不但是菩萨,大菩萨!大菩萨我们称为摩诃萨,摩诃萨是梵语,摩诃是大的意思,大菩萨。世尊说《金刚经》的对象就是大菩萨,为大菩萨所说的。那我们现在是什么人?凡夫。如果我们念头一转过来,想学菩萨,依照《金刚经》上所讲的原则真的去做,那就恭喜你,你不但是菩萨,你已经是大菩萨,虽然你还没见性,但是你的的确确走的是…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