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二既转,则五、八亦随转。】
前五识变成「成所作智」,成是成就,所作就是你所做的,这个智慧。穿衣吃饭,穿衣吃饭的智慧,那是成所作智。你每天生活,每天工作,每天交际应酬,充满了智慧,这个智慧就是对事的智慧。对人、对事都应付得很圆满、恰到好处,这个智慧叫成所作智,成就你所做的智慧,不会生烦恼。第八识转变成「大圆镜智」,圆是圆满,无所不知,像大圆镜照虚空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转八识成四智。
【修行要在转识成智】
这个要是重要、殊要,是关键的所在。你要不能转识成智,那你修个什么行?纵然这一句佛号念得很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过是凡圣同居土而已。凡圣同居土修行,在西方世界证果,刚才讲了,要三、四劫,三、四劫时间就长了;如果你转识成智,到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经上讲的一去就华开见佛,这才是一生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才叫真正不可思议。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佩服的,礼赞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种赞叹不是没有道理,真有道理!
所以真正会修行,实在讲,念佛堂堂主常常挂在口边的口头禅,大家听多了也就无所谓,这是真话:「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常说的一句话;放下身心世界就是放下分别、执著,提起正念就是这一句佛号,马上就转识成智了。你之所以转不过来,没放下,那就转不过来。分别障碍了妙观察智,执著障碍了平等性智;放下分别、执著,自性里面的智慧就现前。这两样东西,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都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你有妄想、执著,你沈沦堕落变成这个样子,你不能恢复自性。妄想是什么?分别,执著就是第七识,就是这个东西作祟。所以叫你妄想舍掉,分别舍掉,不分别了,执著也舍掉。难舍!想舍舍不掉。为什么舍不掉?认为身心世界都是真的,就因为这个舍不掉,这就叫做没看破,事实真相没搞清楚。佛在此地跟你讲,当体皆空。如果你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试问问,你能不能放下?能不能不执著?能不能不分别?自然就不分别、不执著了,因为分别、执著毫无意义,假的、空的,一场空,如梦!有什么好执著的。这样就转识成智,不难!真的,放下之难因为没看破。《金刚经》是开智慧,智慧是教你看破,念佛教你放下,只取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统统都不要了。
【佛法看似广大无边】
广大无边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
【实则亲切有味】
我想这几天诸位能体会到,它真亲切、真有味。佛法,你要是能够体会到亲切有味,就欲罢不能!可是这个地方又怕麻烦,你又贪著佛法,那就又糟糕了,又坏了。其他的不分别了,分别佛法;其他的不执著了,又执著佛法。这就是《金刚经》后半部,须菩提尊者再发问,就是因为怕有这个毛病,所以后半部不是没有道理!怕的是前半部明白了,什么都不执著,执著佛法,所以后半部是彻底把我们破得干干净净。后半部讲的是三心不可得,能执著的心没有,所执著的法已经讲清楚了,一切法是空的,当体皆空。你能执著的、所执著的都没有,你还搞什么?就没得搞了。那个心才叫真的空了,真正叫究竟圆满,一丝毫都不能够有的,不可以有的。「看似高深,本是平实。」平是平常,「实」是实实在在,这是佛法。
底下第十二段,明不住相即是正住。 上面这一大段,都是为我们解释为什么要无住。佛给我们讲,从胎卵湿化、十二类生说起,把这些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说出之后,才能够像他那样,像他那个样子,无住生心。这一段证明无住。
经【复次,须菩提。】
前面说过,经文上有这一句,底下就是重要的开示,叫著他的名字提醒他。
经【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
这句话非常重要,「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换句话说,你不能不做,做不得,但是不做也不行,不做就落空了,要积极去做。做就是无住,做是有,无住是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假如色没有了,空也没有了,行於布施也没有了,应无所住也没有了,这个道理很难懂。真正的无住,是在行上证得的。也就是我们讲,无住像圆里面圆心,行动就像圆周一样,圆周没有了,心也没有了;圆心没有了,周也没有了,它是一体,一个东西。所以诸佛菩萨度众生,从来没有一天休息过,不疲不厌。
【布施赅一切法,佛法要行不要住。应当无所住而行一切法。】
布施包括一切法,布施里面有三大类:第一个是财布施,财里面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我们身外之物,布施就是放下、就是舍,你要能舍;也就是说,说老实话,布施就是没有执著,我对於身外之物,心里头不执著,没有牵挂。什么是内财?内财是身体,内财怎么布施?譬如这个佛堂今天有事,许多同修发心来作义工,作义工帮忙做事,内财布施,我出力!力不是外财,不是我的金钱,你出力是内财布施,你帮忙策划在用头脑,也是内财布施。虽然布施,不著布施之相,能舍!这都是属於财布施。第二种,法布施,凡是属於智慧、技能的,都是属於法,包罗万象!不一定指的是佛法,所有一切世间法都包括在其中。第三种叫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是保障一切众生安全,这是属於无畏布施。国家对老百姓有什么功德?保障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国家的功德,国家对国民无畏布施,何况里面也有财法布施,但是无畏布施是最重要的。
这三种布施,就包括所有的行法、行为。菩萨修六度万行,也就是菩萨的行门真的是无量无边,就在这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哪能说得尽?佛把无量的行法,归纳为六大类,叫六度、六波罗蜜。六度就是无量无边行法的归类,六大类。虽然说六大类,实在讲一个布施全都包括了,为什么?持戒、忍辱,在布施里头属於无畏布施。诸位想想看,无畏是叫别人心理得到安全感,没有恐怖!我们举一个最浅显的例子,现在一般社会风气很不好,新加坡比较起来是最好的,很难得!社会治安相当之好。在外面旅行最怕的是钱财露白,就怕人来抢劫,你是一个持戒的,我钱再多,你看到了,不要紧,他不偷盗,他持不偷盗戒。不要说我钱财被他看到,我放在这里不动,人走远了,他也不会拿,他不偷盗。持戒叫人心理得安全感,所以持戒是无畏布施。忍辱也是无畏布施,平常交际应酬,喜欢说话的,开开玩笑,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那麻烦大了,引起很多误会!如果这个人是学佛的,修忍辱波罗蜜,没关系,我说话得罪他,他不会报复,他不会介意,他忍辱!这叫人得安全感,所以属於无畏布施。后面,精进、禅定、般若 是法布施。由此可知,六波罗蜜,一个布施包括尽了。六度包括一切的菩萨行门,布施包括六度,岂不是布施赅一切法,包括一切法,说一个就够了。《金刚经》上布施说得多,不是偏重在布施上,是用它来代表一切法。
一切法要行不要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要行;换句话说,要做出来。这是在前面说了很多遍。佛菩萨做什么?就是为一切众生做一个大彻大悟的榜样。我们学佛也要学佛这一招,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一切众生大彻大悟的好榜样、好样子,这叫做学佛。无论你是哪一种生活方式,无论你做什么工作,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都一样,就在你自己本分之中,做出一个好样子来,这个好样子是与彻底觉悟相应,这叫做学佛,佛是这个学法的。如果我们表现的,还是分别、还是妄想、还是执著,你就是把大乘经说得天花乱坠,也与佛法不相干,不是佛法,这我们要懂得。
【前发大愿,此起大行。】
大愿是什么?要记住不能忘记,「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发这个大愿。这个愿跟一切诸佛的愿一样,实在讲这个大愿就是地藏菩萨所讲的,地藏菩萨讲的好懂,「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举一个例子,地狱。世尊这个讲法,叫我们一看就晓得,涵盖九法界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发这样的大愿。你怎么样去度这些众生?起大行,大行就是转识成智,换句话说,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当中,离一切分别、执著,现起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智慧显现在生活当中,智慧显现在工作里面,离开工作,你的智慧从哪里表现?智慧表现在生活,表现在工作,表现在应酬,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菩萨。所以不能离开这些事,离开事,你的智慧落空了,你从哪里显示出来!这就是佛法要行不要住,这就是起大行。大行就在穿衣吃饭上,不是离开我们生活,到哪里去找一个大行,那到哪里去找?你就弄错了。离开分别、执著就大,为什么?与心性、与如来果地上的四智菩提相应,叫大行。我穿衣不分别穿衣的相,不执著穿衣的相;吃饭不执著吃饭的相,不分别吃饭的相,这是大行!穿衣天天挑剔这个款式、那个样子,怎么配色?那就完了,那就是六道凡夫。吃饭挑口味,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那就不会吃饭了。佛菩萨穿衣吃饭跟我们不一样,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佛菩萨心清净。我们吃饭心不清净,穿衣服心不清净,睡觉心不清净,干什么都不清净,糟透了!里面是贪瞋痴慢,搞这个东西,你说你怎么能离开六道轮回?你怎么不可怜?你怎么不苦?打扮得再漂亮,可怜人!苦,苦不堪言!读了《金刚经》要开悟,读了《金刚经》知道怎么过好日子,这个真的是非常现实。
【愿与行不能相离,有愿必有行,有行必有愿。】
这是告诉我们,前面发的愿一定要兑现,一定要认真努力去把它做到。如果有愿没有行,愿会落空;有行没有愿,凡夫行,刚才讲,你这个行是搞六道轮回,增长贪瞋痴慢。所以愿跟行永远不能分离,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我们时时刻刻、念念之中,有这个愿,有这个行;行是什么?念念都在行,就是一个不分别、不执著。
【菩萨行六度,不外戒、定、慧三学,对治贪、瞋、痴三毒病根。】
这个大家都晓得,稍稍有一点佛学常识的人都懂得,佛法就像药一样,药是治病的。凡夫的病根就是贪、瞋、痴,佛开了三付药,专门对治贪瞋痴。用戒学对治贪,对治贪病,用定学对治瞋恚的病,用般若 智慧对治愚痴的病,这就是佛法,这就是佛所以出现在世间。我们凡夫不能解决的问题,不知道这三个东西是病根,不晓得,都认为贪瞋痴好像是很正常的,这不是坏事,好像是理所当然,人没有贪瞋痴还行吗?好像是当然的,不知道这是病根、祸根。不但是我们一身病痛的根源,前面讲过了,生死轮回的根源,障碍我们明心见性的根源,这个东西多可怕!佛要不详细为我们开导,我们怎么会认识?怎么会晓得?
【布施有财、法、无畏三类,这刚才说过。是对治无始根本的悭贪毒害。】
财、法、无畏这三种布施,就是对治贪瞋痴的良药。财施对治贪。如果我们贪心很重,怎样把贪心治掉?修财布施。我有财富让大家共享,不要一个人独享,甚至於我一个人不享,我不享福,我的福让大家享,给诸位说,那个人叫真正会享福,他的心情之快乐,没有人能知道。他穿破衣服,吃很简单的食物,他的福让别人享,最快乐了,世间没有比他更快乐的,那个快乐叫真享福。这个不是高等智慧的人,他不知道,他不会享。真正高等智慧的人,他是真正在享福,他真的是很快乐。法布施对治贪瞋痴,法里头对治贪瞋痴的东西都有,无畏布施也是对治瞋恚的。三种施里面,法布施最广,法布施的力量最深。因此,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而世尊在本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布施当中,法布施为最」。大千世界无量七宝布施,比不上为人演说四句偈的福报大,四句偈是法布施,法布施功德不是财布施能够比较的。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一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