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集▪P4

  ..续本文上一页决定不能有差等。对桌椅板凳怎么恭敬?摆得整齐、擦得干净,这是对它恭敬,不是叫你对桌椅板凳都顶礼三拜,那就大错特错。恭敬心!有一点点不干净不如法,就不恭敬,你才晓得这个好难做到。发大心,这是要求我们要修普贤行。

  我们再看看,古大德何以把《无量寿经》称为第一经?无量寿经仔细念一遍,你就恍然大悟。因为《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就是普贤行。经本一展开: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句话就说尽了。西方极乐世界,个个都是修普贤行的,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你不往生则已,你只要往生,即使下下品往生,你就是普贤菩萨,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普贤菩萨。依照我们这个地方,世尊在大乘经上所讲的,十信位菩萨是普贤菩萨,十住普贤菩萨、十行普贤菩萨、十回向普贤菩萨、十地普贤菩萨、等觉普贤菩萨,统统是普贤菩萨;所以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你要想证得普贤菩萨的果位,念佛往生净土,一到那里就证得。没去之前,要认真努力去做,做不到,勉强去做,做到一分、二分也好!不能说我做不到就算了,我就不做了,这个不可以。要认真努力勉励自己去做,往普贤道上去走。

  一切佛法包括大乘、小乘,包括各宗各派,包括无量法门,讲到修持的总原则、总纲领,就是观照。什么叫观照?观照就是思惟。为什么不说思惟,要换一个名词叫观照?诸位要晓得,思惟,我们很容易错会意思,落到第六识里去了,那就用的是妄心,错用了心。观照的意思?不用心意识了。不用心意识,名字也叫思惟修。这大乘经上常常有这个名词,思惟修,但是那个思惟修不用第六识,不用第七识。不用情识怎么思惟修?不用情识的思惟修,才叫做观照。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眼睛,睁开眼睛看到外面,问问你,是不是看得很清楚?竖起耳朵听听外面声音,也听得很清楚。没有分别,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起分别心,还没有起执著的念头,你是不是看得清楚,是不是听得清楚,这叫观照。我听声音,一听,这是冷气,这就落在第六意识,这就错了,这就把真的变成妄的。音声是真的,你在上起分别、起执著,就是虚妄的,为什么?真的是不变的,妄的是会变的。你们想想看,你听的声音是真的,你说它是冷气机的声音,别人说是另外一个声音,各人所说的都不一样,那是假的、妄的。你看到我这个人,真的;你说这是净空法师,假的,为什么?我可以换个名字。弘一大师就有一百多个名字,哪个名字是他?名字是假的。你要是起分别、起执著,就是假的;不起分别、执著,你看到是真的,真的是不变的;假的是会变的,名会变,相会变,它会变。你从这里体会到什么叫观照。

  观照,实在讲就是叫你用第一念,不要用第二念。但是问题是照不住,第二念它就变了,它自自然然就起分别、起执著,没有法子,这才知道用功的难处,太难太难了。第二念,妄念起来了,就变质了。诸位要晓得,第一念是佛知佛见,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但是第二念就掉到凡夫去了,就掉下来了,掉得好快。就是第一念保不住!保住了,那你就成佛、成菩萨,你这个分别执著永远断掉了,就没有了。保不住!保不住,所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赞叹净土法门,我们第二念换成阿弥陀佛,这容易太多了。守住第一念太难太难了,换成阿弥陀佛,这个事情不难!净宗法门妙就妙在此地,好就好在这里,成就也在这里。我们明白它的道理,晓得它的事实真相,你才会把所有一切法门舍弃掉,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有人问:净空法师晚年都在讲净土经典,为什么这次讲《金刚经》?你们懂得了吗?好多不相信净土法门,相信《金刚经》,今天到这里来了,我把净土告诉你了,要不然你怎么会听得到!这是讲真话,把你引诱诱到这里来,才给你讲真话。底下这一段讲得非常好,因为江味农老居士,他就是一个专修净土的人。

  【或云念佛不是观】

  这是很多很多人错会了意思,以为念佛不是观照,所以排斥念佛法门,小看念佛法门,没有把念佛看在眼里。此语不然,这个说法错了。实在讲,这是到后面会跟诸位讲,这个根本的原因:第一个、教理没有真正搞清楚,所以才有这个误会,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那怎么会有误会呢?不可能有误会;第二个是你修行功夫没有抓到要领,也就是你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的人,不会有分别执著,因为功夫得力,破分别执著了,这是一定的,不论哪一个行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一样的。他心清净、心平等,这是功夫得力了。

  【须知即念即观】

  我们念佛,这个念就是观,在净宗里面叫念、净念,你看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净念相继。宗门里面叫观,教下也叫观,我们这个法门里叫念,意思完全相同。

  【若妄想纷歧,散心念佛,不得受用。】

  这就不是用观,这个真的念佛不是观,与观的定义相违背。那个观,给诸位讲过,保持第一念,那是观。

  【必须口念佛号,心想弥陀,如在目前。如此念佛,则妄想无从起,即是观。】

  这就对了,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妄念一起,一句佛号提起,妄念没有了。观,或者是止观,作用就是降伏妄念。《金刚经》上讲的:云何降伏其心,要用观来降伏其心。我们念佛,妄念一起来,第二个念头转成阿弥陀佛,妄念没有了,这是观。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依旧打妄想,那就不是观,那个念佛不是观,这是一定要辨别清楚。

  念佛的时候,怕妄念习气太重,一面念佛一面还是会打妄想,所以初步入门,我都叫同修读经。妄念起来了就读经,读经比念佛有效。念佛,一句阿弥陀佛念滑了嘴,妄念照打,佛照念,妄念照起,一点都不得力。但是读经就不一样,读经一打妄念就念错,所以很容易发现妄念。专心一心去读经,我们读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没有妄念,念两个小时,两个小时没有妄念。哪一天妄念少了,真的没有了,不要念经了,念佛号,那个佛号就很有作用,念头一起来,一个佛号马上就压下去。所以最初妄念伏不住,用读经的方法好。读经的方法还有一个好处,读经帮助你开智慧,智慧现前,你的信心增长。为什么有人念佛,念到后来退心?没有智慧。没有智慧,这句佛号念久了,念得厌烦,不想再念,就退心了,没有智慧。念佛功夫真正得力的话,得定,不能开慧;但是读经能得定,专心读经,心里没有妄想就得定,而且又开智慧。这个经的意思一遍一遍读,自自然然领悟,不需要去研究,不需要去想经里什么意思。许多同修都有这个经验,确确实实没有去想它什么意思,意思自然现前,那个就叫悟处。虽然现前,不要去理它,也不要欢喜,我悟出来了,这一悟就迷了,一动念他就迷了,不要去理会它。不要去理会它,会不会忘掉?不要去理它,忘掉就忘掉,底下还会有悟处,愈悟愈深,愈悟愈广,这才是一个道理。总而言之,不能有分别,不能有执著,有丝毫分别执著是迷,不是悟。要有耐心,要能够坚持,永远不要改变,一直下去,才会得真正的受用。

  凡事起头难,起头不能坚持,那你就别想有成功。讲经是好事情,大家都晓得讲经很有功德,都想修,发心讲经的人很多。讲个一遍、两遍,以后不再想讲了,都退了心。我的同学不少人都退心,什么原因?不肯坚持,那一关突不破,开头讲经很苦,怎么可能讲得好?讲得不好,听众都跑掉了,跑掉自己难为情,算了,不讲了。这一关要突破!听众统统跑光了,桌椅板凳不会跑,我还要讲,这才能成功,要坚持这一点。所以我比别人皮厚,不在乎,你走没有关系。我还有一个聪明处,我讲经不宣传,决定不让人知道,我开头学讲经的时候就是这样,不像现在人到处撒广告,到处去拉人。你要晓得,你拉那么多人来,头一天来那么多人,你讲得不好,第二天人少一半,自己心里多难过,看到人一天一天少!所以这要有聪明,我一个人都不知道,头一天两个人听,第二天他又带两个人来听,增加一倍,我的信心就增长了。懂得这个,这是不给自己泄气。所以不要说听众愈多愈好,不是好事情,那对自己真是很大的打击,不是好事情。所以决定不要去登报纸,不要去撒广告,为什么?我讲得不好,你们来是你甘心情愿来的,我没找你来;我找你来,讲得不好,我对不起你。头一关你要能够突破,这非常重要;这一关要是不突破,以后成就就非常非常困难。

  凡事起头难!起头,我那个时候发心学讲经,讲台上一个小时,不像现在两个小时,一个小时,我要花多少时间去准备?花四十个小时。四十个小时准备一小时的东西,充分准备,这才能够应付得了,否则的话下不了台,那个很难过。认真努力,我到十年才不要准备。你们今天看到我的本子跟你们的本子一样,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准备,十年以后才到这地步。我十年几乎一个星期至少要讲三次,没有少过三次,多的话一个星期十几次,上午讲、晚上讲、下午讲,讲十几次,三十八年没有中断过,我很有经验。同修们大家要发心,我常常鼓励大家发心,你有方法、有善巧,减少打击,你就不至於退心。

  这是想佛,念佛想佛,想哪一尊佛?诸位要知道,阿弥陀佛,我们画的阿弥陀佛像,塑的阿弥陀佛像,都不一样,哪一个像是阿弥陀佛?给诸位说,阿弥陀佛没有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看到哪一尊佛像庄严,你就供养那一尊佛像。你天天拜他,天天看他,天天想他,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就现那个像给你看,一定不错。不要供好多像,供好多像那就不晓得哪个像是真的,那就比较麻烦。一尊,一心忆念,这个好,不要三心二意。选择一个佛像,一生供养他,不要再改变,这个样子最好。你的心是定的,你很容易观想,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像就在面前。这样念佛,妄念就会少,他心专、心一了,这跟宗门教下修观完全一样。这样念佛就是观。

  【修观是收摄意根】

  意根就是执著,就是第七识。

  【净宗心想佛,口念佛,手持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实为最上乘之妙法。】

  这个方法是大势至菩萨传给我们的。大势至,在一切菩萨当中,大概他老人家的缘分比观世音菩萨差一等;我们大家对观世音菩萨很熟悉,知名度第一,「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知道大势至菩萨的人不多。实际上大势至菩萨真的是第一智慧,他的智慧在文殊、普贤之上,为什么?因为他专修念佛法门,专弘念佛法门,这才是专家。我们看到夏莲居老居士编的《净修捷要》,他老人家写的,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这是夏莲居第一个写的,以前没人说过。我看到这一句,佩服得五体投地,一点都不错。在尽虚空遍法界专修专弘,大势至菩萨第一。在我们娑婆世界专修专弘,普贤菩萨第一。释迦牟尼佛第一部讲《华严经》,《华严经》讲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是第一个提倡净土的。所以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净宗的初祖,大势至菩萨是法界初祖,中国初祖是慧远大师。讲到初祖,三个初祖,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

  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跟禅宗的观照、教下的止观,无二无别。不但无二无别,实在讲比他们那个高明太多了。他们修行要具足很多条件,如果不是那个根性,根本无法起修。净宗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人人都能修,这就高!有的人可以修,有的人不能修,不算高!人人都能修的,这才叫高明。等觉菩萨,文殊、普贤他能修,再愚钝的众生他也能修;不但人人能修,我们看到有个小册子《物犹如此》,那个小册子里面记载的是畜生念佛往生的,畜生也能修。畜生往生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在台湾我们都见过,畜生念佛往生。所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最上乘的妙法。哪有在一般观照之下!没有这个说法。凡是有这个说法,念佛不是观照,那都没搞清楚,对净宗理论方法境界都没有搞清楚,才有这样的误会。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