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断烦恼呢? 修心就是修自己的心啊,把心修清净啊!修行就是修自己的行为呀,把行为修端正,一切坏事不做。那么如果你不皈依法,不懂得佛法的道理,你就不会修行,你的心,你的行动始终是肮脏的,心里起烦恼,行动尽是做坏事,无论是哪一尊佛看见你都不会起欢喜心的。心里不清净,一直在起贪瞋痴的妄念,行为呢又经常去妨碍人家,做对人家不利的事情,即使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往生的品位也是很低的,上品就轮不着你啦!也许只够到下品下生。我们念佛想往生西方的人,都希望一个“上”字啊,“下”字总不太好,都知道“上”字比“下”字好,你上品上生拿不到嘛,来个中品上生,看见“上”字就欢喜嘛!中品上生拿不到嘛,来一个下品上生啊!好比有人求签,求得一个下下签,就往地上一丢啊,“谁要下下签!”另外一个求得上上签,哦!他高兴得就往口袋里塞。可见得人的心都希望上上,不希望下下。所以我们念佛希望往生的人,也要希望上上,不要下下。那就一定要断烦恼,止恶修善,使行为端正,心要清净,所以说成佛需要法,证果也要依法去断烦恼,往生彼岸净土也需要法,你们今天能够来听法,这是你们一个觉悟,你们都是有智慧有觉悟的居士,你们能够多听法,智慧增长,做事情不做错功德无量,将来你们往生品位就不断上升。
还有很多居士,或许因为平时家务比较忙,听法机会比较少。也有些人呢,有空也不喜欢听法。象那样的居士,是很可惜的,因为他们不懂得法的重要性,也就等于没有皈依法啊!你带着烦恼带着罪恶求往生,品位就不高了。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哎呀!这个人真糊涂啊!”那是指事情弄不清楚,糊里糊涂,事情常做错的人,我们称他叫糊涂。假如一个人懂得道理,明明白白事情没有弄错,我们不能说他是糊涂啊。应该说他“这个人一点儿不含糊”。这种道理,我们都明白,那么我们懂了佛法了,在佛门里边事情不做错,修行方法我们也全懂,所以我们不能叫糊涂人,我们叫一点儿不含糊。相反的,不肯听佛法,佛法道理不懂,进了佛门样样事情多数做错,两分功德八分罪过,问他,他还不知道事情怎么做错的,象那样的人才叫糊涂。
皈依了法以后,我们还要皈依僧。僧从广义来讲,四众弟子的团体叫僧团;从狭义来讲就是指的出家二众。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人习惯上一般称僧是指的出家二众,就是比丘、比丘尼。实际上这个僧团,我们优婆塞、优婆夷,就是男居士、女居士,也包括在里边。我们进了佛门要学好修好,就不要乱跑,我们应该要到三宝的地方,清净的寺庙,居士的团体里去。我们要依靠清净的伴侣,一起修行的同学,我们能够得到他们的指导,得到他们的帮助,所以说一个佛弟子就不应该常去吃喝玩乐的地方。因为我们已经皈依三宝了,就必须要亲近僧宝,亲近同学啊,这叫皈依僧。底下一句,要遵守皈依戒条。
其实,你们各位在皈依三宝的时候,就已经受戒了,受的是皈依戒,一共有三条。你皈依的时候,给你受皈依的师父念一遍,你跟一遍,师父说:“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你也说:“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这都是你在佛前,亲口所说的,这就叫戒条。说出话要做到,皈依佛以后永远不再皈依天魔外道了。如果你皈依佛后又去认天魔外道作师父,你就犯戒了,犯了皈依戒了。犯戒了以后怎么样? 释迦佛就不承认你是佛弟子了。因为戒给你破掉了,死后还要下三恶道。所以我们皈依佛的人不能再去拜天(例如太上老君或信别的神教);也不能够去认巫婆神汉为师;也不能够去学外道气功,如果你这么一做,你就已经不是佛弟子了,因为你破了皈依戒的第一条。
第二条,师父又叫你说"皈依法",你自己又说了“皈依法”,说出就要做到,以后就要皈依法了。“永不皈依”,永远也不皈依,“外道典籍”,象《道德经》、《圣经》以及一切封建迷信的外道的书,也不能听外道的录音磁带,带功报告等等。如果你皈依法后,还去听讲神道,听气功报告,听巫婆神汉的胡说八道,那你就犯了皈依法这条戒条了,你也不能称三宝弟子了。因为你没有做到“永不皈依,外道典籍”。师父又叫你念:“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你也自己说:“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你说完了,你就受了这条戒律了。所以皈依僧了以后,不可经常到外道的地方去,那些巫婆神汉,胡说八道的人,什么“他是菩萨转世”,什么“他身上有菩萨”啊,这些都是巫婆,其实不是菩萨,菩萨哪有附在人身上啊?是鬼附在他身上!你可再也不能听他的,也不能去喽!还有道教道士的地方,也不能去了啊!最多去参观参观,不要磕头,也不要在道观里住上两晚,那是不许可的。参观参观,游览游览,这还可以。那么话要说回来,如果你亲戚中,有个阿姨,她是练气功的,你有一天路上碰到阿姨,眼睛朝她瞪瞪,理也不理叫也不叫,意思就是说“你是外道!我皈依僧了,跟你一刀两断!”那个不行,亲戚还是亲戚,阿姨还是阿姨,亲戚关系还是要保持。不过她叫你练气功,你不要练,她拖你去听气功报告,你不要去,那就可以了。现在补充一句,我们佛弟子不学天魔外道,可是我们中国也有很多宗教,我们各个宗教之间,要互相恭敬、互相尊重、互相团结,这是礼貌,正好象基督教、耶稣教、道教对我们佛教也是尊重也讲礼貌的,所以我们也要礼貌,最要紧的,不能够拜他为师,更不能够去向神庙教堂作祷告,这是要跟大家补充的。
下面讲除了要遵守皈依戒,还要修好皈依愿,也有三条,我们早晚功课上也有,天天在发愿,发了愿不做到。很使佛菩萨对我们失望啊!“你老是在我面前发愿,可是十年来没有做到过!”佛菩萨心里也要难过啊!也不会欢喜的呢。
第一条:“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发愿要发大,为自己叫“小”,为众生叫“大”。我们自己皈依了佛,还要发愿,要使众生都能够皈依佛,使众生都能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能够明白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指的道路,是一条最最大的光明大道,就是成佛的路,愿每个众生都能够发无上菩提心。什么心最无上?再也没有比这个心更高了,就是菩提心。所以自己皈依佛了,还要发愿,当愿众生,也发菩提心,也走上一条菩提大道。第二条:“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自己皈依法喽,我在听经学法,我还要发大心,但愿一切众生啊,也都能够深入经藏,智慧象海那样大,象海那样深,所以这是第二条。如果一个佛弟子,不肯听佛法,不肯念经,念了经也不懂,也不学,也不劝导众生要听法要深人经藏,那就等于他自己就没有皈依法,也没有做到“当愿众生,深入经藏”啊!那样子这第二条皈依法都错喽!既犯了皈依戒,又破了皈依愿。第三条:“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我们皈依了僧以后,我们在僧团里边也是一份子,四众弟子是一家,我们要和合团结,要过六和生活。僧众团体里的领导,应该把大众领导得很好,要不起烦恼,没有阻碍,“一切无碍”啊!要照佛制定的戒律规矩去做。同时我们还要发愿,希望众生进了佛门,也能够学习六和生活,将来他们弘法利生组织僧团时,也能够把他领导的团体做到六和相处一切无碍,没有烦恼,也没有矛盾,不吵架,也不闹事,有错必改。懂得恭敬,天天忏悔,过这样清净的和合的僧团生活。
我刚才讲的三条皈依戒,三条皈依愿,我们佛弟子应该要牢记。皈依佛了要发菩提心;皈依法了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要多听多学,天天增长智慧;皈依僧了,我们在佛门里边,要和大家欢欢喜喜,和合团结,比亲兄弟亲姐妹还亲,有句话说“亲,亲不过道亲”,在一起修行修道的同学最亲了,同学稍微有点差错,自己不要起烦恼,舌头跟牙齿也经常会碰到,要有原谅别人的崇高品德,对自己要严,对别人要宽。没有烦恼的生活,才是安乐的生活。如果在佛门里经常怄气、斗争、排挤、吵闹等于把皈依戒也破了,皈依愿也破了,就不大象一个佛弟子了,要背罪过。
2、佛前应供香花灯,表戒定慧,不能象供神那样供佛。
我们再讲第二条,佛前应供香花灯,表戒定慧,不能象供神那样供佛。现在我们居士家里有条件的、地方宽大的都有佛堂,小佛堂里也供了佛,那么佛前要供些什么呢?首先讲一讲,你们供佛要照寺院大殿里那样供,寺院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大雄宝殿里,中间是供释迦佛,一边是供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一边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要照那样供啊。或者释迦佛两边,一边供文殊菩萨,一边供普贤菩萨。你专门念阿弥陀佛的,可以把阿弥陀佛也供在当中,供在释迦尼佛的前面,这样观想阿弥陀佛比较观想得清楚。如果你没有照大雄宝殿的那样供佛,就叫不如法。供佛像也要如法啊!有的居士呢,家里不供释迦佛,那就忘了自己的师父喽!师恩难忘啊,你怎么把师父也忘了呢?咱们皈依是皈依释迦佛呀!还有的居士呢,释迦佛供是供的,嗯,供在旁边,那就不对喽。娑婆世界的佛就是释迦佛,我们这个地方是娑婆世界,我们是娑婆世界众生,我们的师父是释迦牟尼佛,所以不能供在旁边。有的供了释迦佛却很难找到,仔细一看,原来他把释迦佛靠在边边上,这对释迦佛很不恭敬,等于叫释迦佛靠边站啦!那就不好了。
佛像供好了,佛面前该供些什么呢?一般都知道,要烧香啊。除了烧香以外呢?有的也知道却不重视,有的不知道。所以如今人们把佛教越搞越简单了,只知道烧香、拜佛两件事情,懂得那么少,岂不可怜呢?应该供香、花、灯,这三样东西都要供,如果不供功德就不圆满,是吧!所以呢,跟大家讲一讲,供香供多少?或者烧一支香,或者烧三支香。如果你烧多了,佛门里没有这个规矩。刚才所讲的供香是实物供,可…
《怎样念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