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缘,应该知道怎么取舍
世间上我看没有一个人会做人,不过有点差别罢了。真正会做人,他就没有痛苦,他知道对缘应该怎么取舍,可是今天有几个人能离开痛苦?宗喀巴大师的三士道,首先要学好下士道,士就是人,下不是下等,而是第一步、基础的意思。首先要学会做人,是要按照下士道修法做人。从前的法师也讲,“学佛首先要学好做人。”后来我补充了一句,怎么学好做人?就要学佛法。千万不能说,先不要学佛法,先去学儒教的东西,用儒教的学问来学做好人,然后再来学佛法。佛难道连怎么做好人的道理也不懂啊?佛法里没有儒教,可是那些儒教思想的人,硬想把儒教思想塞进佛门来,把佛法搞得乱七八糟。封建社会的人,满脑子儒教思想,可是封建社会是吃人的社会,是人压迫人的社会,能学吗?
从空缘生,缘生本性就是空
学佛就是学法。在人生道路上也好,在修行道路上也好,首先要学会一切法都是缘生的。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空,佛性如如不动,缘生怎么来的?从空而缘生,缘生本性就空,所以叫性空缘起。
我们称佛道外面的道为“外道”,以便区别
当初舍利弗、目犍连是印度两个极其有名望的外道。我们称别的宗教为外道是根据事实说话,不是带着傲慢心去鄙视人家。因为佛道旁边这条路也是一条路,为了区别说话,那么称为外道。有很多外道对我恨死了,说我骂他们是外道。你明明是外道嘛,生什么气啊?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美国人,我们说这是外国人。照你的观点,美国人也要生气了。要生气的话,外公外婆都要生气了。可见得外道很愚蠢啊,烦恼很重啊。
外道也有佛性,只是知见错误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外道也有佛性,佛法修平等心,咱们绝不会把他们佛性贬低。可是要说清楚,他们这种错误的知见、愚蠢、烦恼、嫉妒、捣乱、破坏,他们一有这些东西,随便他们功夫多好,神通多大,在我们的眼光里是看不起他们这种心态和行为的,并不是看不起他们这个人。
听到一个“缘起偈”使舍利弗皈依了佛陀
舍利弗很聪明,8岁的时候跟印度的大论师辩论,很多大论师都辩论不过他,后来舍利弗在路上碰到一个佛弟子,叫马胜,威仪非常好,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舍利弗就问马胜尊者:你的老师是谁,他讲了什么话。马胜尊者就讲了一个“缘起偈”。第一句,“诸法从缘生”,舍利弗想我一直在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理,研究这么久了还没有研究出来,佛一句话就说明白了,所以他就皈依佛了。像这样的外道就有希望,他能实事求是,打破面子观念,谁智慧最圆满,我就拜谁为师。舍利弗又对自己的徒弟们说:你们愿意回去就回去,愿意跟我走就跟我走。结果徒弟一个也不肯离开,也全皈依佛了。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2002.2.15
切断了世俗缘,大家手拉手走在菩提大道上
提要:
·“诸法从缘生”,世界是缘起,一切事物也是缘起
·水面丢小石,石多波亦多,结果圈圈套圈圈
·注意周围的人给了你什么缘,别“一失足成千古恨”
·切断了世俗缘,大家手拉手走在菩提大道上
·谁也绑不住你,绑住你的是你自己的情
“诸法从缘生”,世界是缘起,一切事物也是缘起
“诸法从缘生”,舍利弗智慧大,所以能对这句话有所觉悟,今天的佛弟子有几个能有这样的觉悟。比如现在老年人唸佛,唸了十年了也不知道极乐世界怎么来,阿弥陀佛怎么来的,他什么也不懂。没有一个唸阿弥陀佛的人会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是“诸法从缘生”。”
一切事物都是从缘而起的。比如今天咱们在这个讲堂里,这么多同学坐好了,我这个老师也来了,嘴巴一开也出声音了,而且语言里还包含着智慧,这个法会也是从缘而起啊。缺一个条件就缘不起来了,如果我今天生病了,讲法就讲不成了,或者你们同学因为昨天演出晚了,睡到现在还醒不过来,那我一个人怎么讲啊?还有很多缘呢,你们外地同学来到这儿,很早就发心了,你们怎么会知道这儿天天有讲法啊?“我听一个好朋友说的”,也是缘啊。假如没有火车你能来吗?火车也是缘啊。这么分析起来,缘是多得不得了啊。
水面丢小石,石多波亦多,结果圈圈套圈圈
从前上海文学院请我去开讲座,我在黑板上写了28个题目,叫大学生点,我来讲,不是点唱,这是点讲。结果那些大学生多数都想听“什么叫缘份”,年轻人对缘份特别感兴趣。我就讲了一个比喻:有个人在河岸上,丢下去一块石子,水面上就起了圆水波,这个圆圈又引出第二个、第三个圆圈,一个比一个大,越来越多,如果在太平洋此岸丢一块石子,哪怕你眼睛看不见,它的波会波到太平洋彼岸。假如那边一个人,又丢了一块小石子,又是一圈圈的水波,或者10个人都丢小石子,结果圆圈套圆圈。
注意周围的人给了你什么缘,别“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个小话筒掉在地上)这叫什么?(众答:小蜜蜂话筒。)小蜜蜂话筒掉下去,这也是缘生啊。一个人堕落了,就凭他自己不小心的缘,一失足成千古恨,没有这个缘,会掉下去吗?所以注意你周围的人,究竟给了你什么缘,小心一点,别掉下去了。
切断了世俗缘,大家手拉手走在菩提大道上
咱们再说回来,咱们这一生,可不止碰到10个人、20个人,碰到一个人就是一个缘,这个缘复杂得不得了,圈圈套圈圈,谁也闹不清了。何必在复杂里边翻跟头,去受苦受难啊?如果简单一点,只有一个人,只丢一块石子,这个波一直会波到彼岸,没有复杂,没有干扰,没有纠缠不清,那多好啊。这是个比方啊,咱们今天的法会,你们想学法想修行的人,切断了世俗的缘,来到这里,3年多了,都不肯回去,骂不走,打不走。当然我不会打你们,一打你们,即使不走,也要把我抓到派出所去,说我这个老师打人。(众笑)这儿就好比一个池塘,只有一个人,只丢一块石子,所有缘生的波,决定会到彼岸,不受干扰。现在有句话,叫同一条道路,同一个思想,有共同语言,路上没有砂子,大家手拉手迈上菩提大道,这个缘不要,你才傻瓜了。
谁也绑不住你,绑住你的是你自己的情
留在世间上的因缘,一会哭来一会笑,难怪解放前有个张恨水,写了本小说,叫《啼笑因缘》。啼就是哭,哭了又笑,笑了又哭,这就是世间上的缘。尤其是你们女孩子好哭,所以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看到你们哭得太苦了,就化成女身来度你们。哭跟笑都来自情,你成佛、成菩萨也靠一个情,下地狱、做畜生也靠一个情,没有谁把你绑住,只有一个“情”把你绑住。众生本来就是自在的,就看你怎么对待“情”。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2002.2.15
在性空的基础上,
要缘起慈悲心菩提心,处处为众生着想
提要:
·“脱牢犹如鸟出笼,解缚气壮千里驹”
·最好的缘是佛缘
·风动是因,幡动是果
·不论是风动幡动,有动全是有为法
·因为心动,才会感到幡动
·众生并不由于你境界高而没得苦了
·在性空的基础上,要缘起慈悲心菩提心,处处为众生着想
“脱牢犹如鸟出笼,解缚气壮千里驹”
我年轻时,有一次一个学生要走了,他报名去新疆。吃饭后,他们请我讲点法,我就讲了《金刚经》最后的四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又拿出本子来,叫我留言。我写了几句话“脱牢犹如鸟出笼”,一只鸟从笼子里飞出去,大自然就是它的家,这种欢乐自在的心情,世界上最好的诗人也无法描写。“解缚气壮千里驹”,千里马腿绑起来了,它还能走吗?把它腿上的绳索解开了,它气势雄壮,一日千里。所以这儿不是绑人的地方,这儿是解缚的地方。将来你们都要成为千里驹,个个都要讲经说法,学如来的好榜样,否则我白辛苦,这一切也靠缘起啊。
最好的缘是佛缘
你们今天到底跟我有缘没有缘?“有缘千里来相会”嘛,(众笑)好缘还是恶缘?看你们脸上都在笑,笑总是好缘了。好到什么程度啊?最好的缘是佛缘。这是给你们启发一下。
风动是因,幡动是果
再讲下去,风从哪里来?风从动来,比如这儿一个东西在动,肯定是空气在流动,如果是真空的话,这个东西不会动的。有人看见幡动了,就说,“幡动”,另一个人说,“不是幡动,是风动”。说风动的人比说幡动的人高一层,说幡动只是见到一个果,幡怎么会动啊?因为风吹了才动的。所以后一个说不是幡动,是风动,他看到的是因。这两个都没说错,不过说片面罢了。
不论是风动幡动,有动全是有为法
为什么说第二个人境界比第一个高?凡夫只看到果,菩萨能看到因。所以凡夫畏果,菩萨畏因。一个凡夫要受苦了,他才知道苦,有智慧的人看到自己起心动念,一举一动,他就知道我将来的结果不好,他看到因了,他就不做了。无论是风动,还是幡动,全是有为法。因为在动嘛。
因为心动,才会感到幡动
那个时候惠能就说,“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这在禅宗史上是很有名的公案,也就是说因为你心动,你才会感觉到幡动,才会感觉到有风在吹。如果你心不动呢?你就不会产生这种感觉,所以他说到根子里去了。
众生并不由于你境界高而没得苦了
但是我信佛是现实主义。六祖惠能把法说得很高,咱们现实一点,不要太高了,因为基础不够。哪怕你心不动,别人眼里,幡仍然在动,看到动…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