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生八苦(10~19)▪P4

  ..续本文上一页隶”。

  清定上师讲经时讲过:“别人请你吃一顿饭,你也要小心,这顿饭不会给你白吃的。”而且夫妻之间、男女之间这种要求往往是自然产生的,逃也逃不了。

  人生八苦(17)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3清晨

  人为的自私要求,会使彼此埋怨,

  彼此失望、痛苦、动恨心

  提要: 

  ■ 人为的自私要求,会使彼此埋怨,彼此失望、痛苦、动瞋恨心

  ■ 女人喜欢听“你是我的上帝”

  ■ 得寸进尺,会致成对方越来越苦恼

  ■ 男的自私,贤妻也会遭到家庭暴力

  ■ 吵完了,彼此不理睬,却都盼望着对方来安慰,形成家庭冷暴力

  ■ 离婚又懊恼,感情上的牵连也很痛苦

  ■ 离婚后再找,结局大都也不好

  人为的自私要求,会使彼此埋怨,彼此失望、痛苦、动瞋恨心

  好比肚子饿了,有吃饭的要求,这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这是自然的,避免不了的。在男女之间的这种感情过程中,这种自私的要求,避也避不了。慢慢就形成了彼此埋怨,彼此失望,彼此痛苦,彼此动瞋恨心。

  女人喜欢听“你是我的上帝”

  如果你对她好,照顾她,依顺她,体贴她,把她捧得高高的,女人最喜欢听一句“你是我的上帝。”这样是不是能完全成为一件好事呢?要她没有自私,没有烦恼,心地纯洁,可能会出现好结果。

  得寸进尺,会致成对方越来越苦恼

  要不然的话,另一个作用必然产生:她得寸进尺,要求越来越高,娇气越来越厉害,而且没有止境。必然造成当你满足不了她的时候,她失望,她苦恼,她怨恨。男的如果气量大一点,仍然依顺她,她再继续得寸进尺,必然致成这个男的越来越苦恼。

  男的自私,贤妻也会遭到家庭暴力

  相反也是如此。有些女的想做贤妻良母,一向对丈夫体贴,这个男的越来越像个公子少爷,假如男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一天女的自己心理上也有点气恼,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会产生家庭暴力,他骂打全来。

  吵完了,彼此不理睬,却都盼望着对方来安慰,形成家庭冷暴力

  还有一种奇怪现象,说奇怪,可在男女感情中没有不存在的地方。比如说夫妻吵架,彼此很痛苦,吵到后来也没劲了,气力也吵完了,大家自动休息。男的不理女的,女的不理男的,表面上看起来简直像冤家,其实彼此都存在着一种奇怪的心态。别看他气得要命,恨得要命,谁也不理谁,心里却都在想:“你怎么不来安慰安慰我啊?”男的不去安慰女的,但心里也在盼望:“你到底是我老婆啊,我气得这样子还不来安慰我,哪怕说两句好话也好嘛。”女的这种心态更加厉害,女的没有男的安慰,她简直过不了这一关。那么男的等女的,女的等男的,等一分钟,就增加一分钟仇恨。至少彼此心里在想:太不像话了,吵过了就算了,还要憋什么气啊?却不想一想,对方也在等你啊,大家抱着一个心态:应该你先动,你不动我也不动,结果大家憋气,发展得严重了,就形成了家庭冷暴力,这个日子真难过。摒了几天火气又来了,来个总爆发,干脆离婚。

  离婚也不容易啊,离婚首先要吵,再打,打得实在好不起来了,干脆离婚。

  离婚又懊恼,感情上的牵连也很痛苦

  真的离婚了,又懊恼了,本来旁边有这个人,即使冤家嘛也是个人啊,现在旁边连个冤家也没了,就觉得一时适应不了,孤单了,凄凉了。所以有很多人离婚后,形成了感情上的藕断丝连,这种是很痛苦的。

  离婚后再找,结局大都也不好

  还有的人呢,为了要把痛苦解决,赶快再去找别的男的,因为她痛苦得过不下去,只好把要求降低,找个阿猫阿狗都好,只要是男的就行了。所以等到第二次再结婚的时候,真能得到比第一次好的有几个?第一次还比较冷静,离婚了再赶紧去找的时候,往往没有第一次那样冷静了,因为她急需要别人的安慰来弥补自己的空虚,所以形成了越来越恶劣的命运。男的找女的也是如此,到后来差不多都是同样的规律。

  人生八苦(18)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3清晨

  小时候爱的是父母,长大了爱的是名利

  提要: 

  ■ 人心不满足,必然促使贪瞋痴发展

  ■ 人到老年,也不想离婚了,干脆就分开住

  ■ 老年离婚被儿女笑

  ■ 老头娶老太,反背上了照顾老太的包袱

  ■ 众生都在做愚痴感情上的奴隶

  ■ 夫妻间的感情破裂了,孩子的幸福也没了

  ■ 小时候爱的是父母,长大了爱的是名和利

  人心不满足,必然促使贪瞋痴发展

  自己没有给人家,却希望人家给我什么,这种矛盾从古以来就没有摆平过。夫妻关系中彼此相好,只是快乐一时,以后日子就难过了,因为人的自私心始终没有满足过。盼望他给你一点温暖,还要看什么时候,假如要你陪他去玩,或要问你拿钱,这个时候你稍微能得到一点,这是一个交换。盼不到呢?你内心在动瞋恨心,这样的生活过程,必然促使贪瞋痴发展。

  人到老年,也不想离婚了,干脆就分开住

  到了老年,脾气也没变好,往往比年轻时脾气更坏,所谓老气横秋。老夫老妻变成老冤家了,年轻时骂不出来的话,什么“老不死的”,“杀千刀”(众笑),全会骂出来。到了老年,也不想离婚了,就分开住吧,或者老婆住到女儿家去了,老头子住到儿子家去了。

  老年离婚被儿女笑

  现在女儿儿子也靠不住,所以老夫老妻离婚的也很多,还会被儿女取笑:“爸爸妈妈这么老了,七十几岁了,还离婚。”更大的笑话是,离婚了以后还到老年婚姻介绍所去。

  老头娶老太,反背上了照顾老太的包袱

  到老年婚姻介绍所去有两个目的,一个,夫妻生活几十年了,现在成了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感觉自己很可怜,儿子女儿又都成家了,就想找一个老伴,精神上有点寄托。另一个目的,想有个老伴照顾照顾我,将来生病了可以服侍我。他不想一想,这个老太婆肯嫁给你,她也想弄个老头子来服侍自己。真的你生病了,她就怨气冲天:“我嫁给你,是想你服侍我,现在我倒了霉了,我没生病,你倒生病了,我这么老了还要来服侍你。”

  而且老年人结婚,样子也不好看,老得像老猴子那样,还要再重新举行婚礼,这个黑脸上扑一点白粉(众笑)。

  众生都在做愚痴感情上的奴隶

  夫妻共同生活了几十年,有的已经不习惯旁边没人。我每次讲法,来听法的老太太居多,她们即使觉悟到人生都是苦,看穿了,信佛了,想修行,可是仍然忘不了家里的老头子,一开口就是“哎呀,我实在没空啊,家里老头子……”所以众生为什么这么苦?众生都在做愚痴的感情上的奴隶,而所有这种习气,都是在世俗生活里养成的。

  夫妻间的感情破裂了,孩子的幸福也没了

  一个家庭生了孩子,产生了一时的欢乐,有了孩子也可以促使夫妻之间感情牢固,因为孩子是我的也是你的,总有一个良知,希望让孩子过幸福的生活。可是事情并没有这样称心如意,当烦恼起来了,夫妻之间感情破裂了,孩子的幸福也没了。虽然做父母的并不希望这样,可是这样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虽然父母的爱是伟大的,可是父母自己本身掉在烦恼里的时候,就是另一回事了。

  小时候爱的是父母,长大了爱的是名和利

  世俗上人认为,有了孩子,心里就踏实了,好像有了这么一个私有财产,能够作为依靠,结果怎么样呢?在你老年的时候,孩子在不在你身边呢?现在的年轻一代,都喜欢为了自己的前途好好干一番事业,即使是名,即使是利,在世俗上来看,这也是事业。父母本身也在鼓励孩子,你将来要出人头地,光耀门庭啊,孩子出国了,当老板、董事长了,父母也感到自己很荣耀。可是在另外一方面呢,父母又感到孤独,因为孩子没有时间再去照顾他了,心态也变了,小时候他爱的是父亲母亲,长大了,他爱的是名和利。

  人生八苦(19)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3清晨

  养儿不防老,老人心灵空虚,只得自找寄托

  提要: 

  ■ 养儿不防老,老人心灵空虚,只得自找寄托

  ■ 劳动、锻炼身体、打牌,这就是俗世生活中老人的精神寄托

  ■ 儿女都飞走了,孤单的生活只好东荡西说

  ■ 修行人不离开世俗,怎么离得开苦呢?

  ■ 在现实生活中修苦谛

  ■ 因为不肯改变,就把原有的苦保留下来了

  养儿不防老,老人心灵空虚,只得自找寄托

  所谓“养儿防老”,现在有吗?父母有劳保工资,子女还要问父母拿钱,因为他家庭开支大。

  假如老年人在心理上有点寄托,日子还好过一点,因为老年的生活实在很难过得下去,所以老年人就不得不自己去找寄托。

  劳动、锻炼身体、打牌,这就是俗世生活中老人的精神寄托

  怎么找寄托?已经退休了,他仍然愿意天天到厂里去义务劳动,没工资他也干,这就是精神寄托。还有的被不好的环境影响,整天地搓麻将打牌作为精神寄托。一般都在公园里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在精神上也是一种寄托。一到公园,跟熟人打打招呼:“阿猫,你今天也来了?”摆摆家常,海阔天空吹一番,老年人就靠这一点安慰自己。

  儿女都飞走了,孤单的生活只好东荡西说

  前两年我在苏州养病,天天到东园去。那个时候刚刚发生了“9·11”事件,在山坡上,经常看见四五个老头子坐着,其中总有一个老头子讲得特别起劲,从时事新闻讲到家庭琐事,实在没话好讲了,把我也扯进讲话的题材里。我走路的时候,旁边总有学生扶着我走,老头老太总是对我身边的年轻人说:“你好的。”就是说你很好,能这样照顾老人。又来问我:“旁边那个是不是你儿子?你好福气啊。”所以老人的生活我看真是无聊。儿女都飞走了,孤单的生活只好东荡西说,人到了老年了就是这个样子,这是讲世俗的话。

  修行人不离开世俗,怎么离得开苦呢?

  讲修行的话呢,我老了还在修行,你不离开世俗怎么离得开痛苦呢?这几天给你们讲的,就是讲的苦谛,人生八苦,全给你们讲完了。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最后是流转生死的行苦。

  在现实生活中修苦谛

  这次讲人生八苦,仅仅是从年轻时谈恋爱、结婚成家、生儿子、进入老年,在这个范围里讲些现实生活的情况,此外还有没有苦?还有,念书的时期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苦,长大后还有人际关系、工作岗位,种种矛盾的苦。

  因为不肯改变,就把原有的苦保留下来了

  修行人离开了世俗,那么世俗上苦应该说不存在了,却偏偏还存在。今天你们在修行生活里边还是存在着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没有证到阿罗汉果之前,还是存在着流转生死的行苦。所以你们可以去分析分析,研究研究,在修行的生活里,到底哪一种是属于生老病死的苦,哪一种是爱别离苦,哪一种是求不得苦,哪一种是怨憎会苦,哪一种是生死流转的行苦?为什么修行时还会产生这些同样性质的苦呢?这就是因为你们不肯改变,原有的东西不肯抛掉,你要保留,就等于把苦也保留下来了。今天讲到这里。

  

  

《人生八苦(10~19)》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人生八苦(20~31)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