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苦(20)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5清晨
不从世俗里跳出来,就跳不出生死轮回
提要:
■ 不从世俗里跳出来,就跳不出生死轮回
■ 旧的死亡,新的产生,才能有成就
■ 苦的主要原因是自己
■ 修行人的苦是你从世俗环境里带过来的
■ 修行人保留了世俗的苦也是自作自受
■ 除了世俗八苦外,修行路上不会产生苦
■ 即使隔离环境,人仍有习气,这是前世等流下来的
■ 环境能促使人改变,能变好也能变坏
■ 即使在修行环境里,佛也有度不了的众生
不从世俗里跳出来,就跳不出生死轮回
一个修行人的人生道路是分两个阶段来完成的,前一个阶段是世俗生活,后一个阶段是修行生活。如果不从世俗生活里跳出来,那么你修行也修不起来,你也不可能跳出生死轮回,只能长期处于分段生死的情况下。
旧的死亡,新的产生,才能有成就
你修行要了生死,要行菩萨道,你必须要有改变,旧的让它死亡,新的让它产生,然后才能有成就。所以一个修行人修菩萨行必须要经过变易生死。
苦的主要原因是自己
我们前一个时期讲的人生八苦,那是从世俗生活来讲的,修行有没有苦?修行还是有苦。我们自己思维一下,修行的苦到底从哪里来?听来听去都是从环境来,事实上环境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自己。
修行人的苦是你从世俗环境里带过来的
在修行路上也有八种苦,而这八种苦不是从修行的时候出生的,而是你从世俗环境、世俗生活转到修行生活的时候带过来的,带过来,你还盲无所知地把世俗的人生八苦继续保留下去,如果你不改变的话,那么形式上在修行,实际上换汤不换药。
修行人保留了世俗的苦也是自作自受
我们很容易听到修行人叫苦的声音,其实这是自作自受,流转生死招来了每一世的苦也是自作自受,今天在修行路上,仍然保留了这八种苦也是自作自受,因为谁也没有强迫你保留,是你自己要保留。
除了世俗八苦外,修行路上不会产生苦
修行里边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如果不证果成道,仍然有流转生死的行苦,而这八种苦与世俗生活中的八苦几乎是一模一样,仅仅换了一个环境罢了。
除了这八种苦以外,修行路上还有什么苦啊,如果修行路上又产生了别的苦了,那还修它干什么?岂不越修越苦了。所以在我看来,修行的苦也只有八种,而这八种不是在修行时候产生的,是在世俗生活里带过来的。
即使隔离环境,人仍有习气,这是前世等流下来的
以流转生死来说,为什么这个人出生以后一直到长大脾气都很坏,是不是全是环境的缘故?不见得。从前科学家做过实验,把两个双胞胎孩子在出生以后隔离环境,让他们不受环境影响,结果这两个孩子长大后性格不同。这什么原因呢?很清楚,这是前世等流下来的。
环境能促使人改变,能变好也能变坏
环境因素能促使这个人改变,但是究竟改变多少,这很难说,而且改变成什么模样,也很难说,有人在这个环境里,改变得很好,有人在这个环境里变得更加坏。
即使在修行环境里,佛也有度不了的众生
按理来说,修行的环境应该是一个好的环境,但是有人在修行环境里改变得很好,有人在修行环境里更加糟糕,烦恼业障不断增长。这还是自己的原因。自己从世俗生活里带过来的苦,而在修行环境里,你究竟往好的方面转变还是往坏的方面转变?说起来修行环境是一个好的环境,但是你自己不肯转变,那也不顶事啊。环境只是一个外因,你要使外因起作用还要靠内因。即使佛出世,即使在佛身边,佛也有度不了的众生,比如提婆达多,他还不是下无间地狱了?
人生八苦(21)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5清晨
没有慧眼的修行人,早被妖怪吃掉了
提要:
■ 修行人由傲慢产生得意,有什么用啊
■ 行五邪命发了财的佛弟子,就像阿Q被砍了头
■ 不想改变自己,这是愚痴无知造成的
■ 愚痴的人不知自己错,不改变就会更愚痴
■ 没有慧眼的修行人,早被妖怪吃掉了
■ 佛弟子不见愚痴的危害,能见本来面目吗?
■ 把世俗的苦带到修行上来,也是感情上的放不下
■ 愚痴的感情一生起来,臭变香,错的变对的
修行人由傲慢产生得意,有什么用啊
所以一个修行人产生了傲慢,这个修行人愚痴到极点了,他完全不明白,自己处于一种什么境界。就好像鲁迅笔下的阿Q,帮强盗去偷东西,给他分一点偷来的衣服,他把衣服卖了钱,就得意得不得了,这种得意有什么用啊?
行五邪命发了财的佛弟子,就像阿Q被砍了头
阿Q不明白这个东西是偷来的,也不明白拿了这些东西,就卷到因果里去了,他什么也不明白,只觉得自己有钱了,身份改变了,没钱人的身份变了有钱人的身份了,就好比修行人,身份改变了,了不起了,我是佛弟子远远超过世俗上的人。也不用镜子照照自己的脸,你这个佛弟子在干什么呀?有的还靠行五种邪命发了大财,就像阿Q那样,结果还不是砍了头?有的佛门里的人甚至傲慢得毫不讲理,善知识稍微指出一点他的错误,批评一下,他马上就受不了了。
县老爷叫阿Q招供后画个圈,他没画圆,还要骂人,好像没画圆就没面子了,他不懂,这个圆圈画下去,不管你画得圆画得不圆全砍头。佛门里的“修行人”为争名利而闹斗争,不管你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将来全受苦报。
不想改变自己,这是愚痴无知造成的
凡是不想改变自己的人全是无知得很,全掉在愚痴里。好比我们干事,干得很不聪明,但是本人还不知道,还认为我干得没错啊,因为他看不到,所以就产生了漏洞,等到这个漏洞发生作用了,后果就不好了,他还不知道这是他愚痴造成的。
愚痴的人不知自己错,不改变就会更愚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讲错了话,“我认为我的话没讲错,你听了不高兴,可能是另有原因吧,这跟我没关系。”他可不知道自己讲的某一句话,你认为可以讲,而别人认为你触犯他了,就不高兴了,这样就造成了分裂。愚痴的人很难改变,不肯改变的人更加愚痴。
没有慧眼的修行人,早被妖怪吃掉了
很多信佛的人看《西游记》,对《西游记》里的唐僧还是崇敬的,因为唐僧西天去取经,这是值得后世的人崇敬的。但唐僧怪罪于徒弟孙悟空,因为孙悟空看出小姑娘是白骨精,他看不出来,在信佛的人看起来,这是唐僧的天真,因为他是和尚,仍是了不起。可要是没有孙行者,唐僧早就被妖怪吃掉了。只有毛泽东批评唐僧是愚僧。
佛弟子不见愚痴的危害,能见本来面目吗?
一个佛弟子不明白愚痴的危害,这往往是掉在愚痴的感情里了。一个爸爸做强盗了,儿子对爸爸有感情,也不称爸爸是强盗,称爸爸是好汉,这就失真了,失真的人能见到本来面目吗?
把世俗的苦带到修行上来,也是感情上的放不下
为什么世俗生活中的人生八苦,会被你带到修行上来?也是感情关系,你离不开啊,放不下啊,在世俗生活里日日夜夜相伴在一起,今天要你抛弃它,你就舍不得了,即使知道不对也舍不得。
愚痴的感情一生起来,臭变香,错的变对的
好比夫妻之间,从年初一到年三十,天天合不来,天天受苦受难,但是真的谈到离婚了,却又舍不得了。这是什么问题啊?感情问题。感情一起来,臭的变香的,错的变对的。
人生八苦(22)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5清晨
以世俗习气,过修行生活能适应吗?
提要:
■ 愚痴的人,病不看,药不吃,菩萨的感情是生不出来的
■ 人一生下就是苦,知觉麻痹更不好
■ 在修行的生活里,没有觉悟的人总叫苦,没有智慧的人,笑嘻嘻,像傻瓜
■ 养成享受习气的人也是苦
■ 要他改脾气也叫苦,不改脾气仍是苦
■ 不通过苦这一关,花天酒地你会修行吗
■ 不适应也是苦,不改变,苦更没完没了
■ 以世俗习气,过修行生活能适应吗?
愚痴的人,病不看,药不吃,菩萨的感情是生不出来的
你一直停留在凡夫众生的感情里,愚痴的感情里,那你菩萨的感情怎么生得出来?拿生孩子来说,为什么老不生孩子,一检查,不是男人有毛病就是女的有毛病,但是他要把毛病一直保持下去,病不看,药不吃,天天想孩子,你这个孩子生得出来吗?
有许多修行人,他的希望,他念头里所想的,全是空想主义,如果他觉得想想也痛快,那就变了自我安慰,愚痴颠倒。
人一生下就是苦,知觉麻痹更不好
修行人第一个苦,就是生老病死的生苦,这跟世俗上人的生老病死的生苦几乎没有两样。人一生下来,就是苦,生的过程中就是苦。有的婴儿在出母胎时,头都被压扁了。一生下来,就不适应,风吹皮肤像刀割那样痛,眼睛看见亮光就像针刺那样疼,婴儿不会说话只能哭,还有的婴儿生下后不会哭,那不是他没有苦,是更糟糕的事,他知觉麻痹了,对苦没有反应了,这时医生就必须把他倒提起来,打几下屁股,打得他哭出来,总算有反应了。
在修行的生活里,没有觉悟的人总叫苦,没有智慧的人,笑嘻嘻,像傻瓜
在修行的生活里,也有两种人,一种没有觉悟的人总是叫苦,还有一种人总是笑嘻嘻,你别以为他有善根,觉悟得快,你再看看,就明白了,他是傻瓜,同样是没有觉悟的愚人。
养成享受习气的人也是苦
人生下来之后还饱受生活的苦,天人下生到人间,如果他天上享受的习气等流下来,他会对人间的生活样样不满意,稍微苦一点就…
《人生八苦(20~3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