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苦(20)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行苦
傅味琴講于湖北清涼山佛學苑 2004.6.15清晨
不從世俗裏跳出來,就跳不出生死輪回
提要:
■ 不從世俗裏跳出來,就跳不出生死輪回
■ 舊的死亡,新的産生,才能有成就
■ 苦的主要原因是自己
■ 修行人的苦是你從世俗環境裏帶過來的
■ 修行人保留了世俗的苦也是自作自受
■ 除了世俗八苦外,修行路上不會産生苦
■ 即使隔離環境,人仍有習氣,這是前世等流下來的
■ 環境能促使人改變,能變好也能變壞
■ 即使在修行環境裏,佛也有度不了的衆生
不從世俗裏跳出來,就跳不出生死輪回
一個修行人的人生道路是分兩個階段來完成的,前一個階段是世俗生活,後一個階段是修行生活。如果不從世俗生活裏跳出來,那麼你修行也修不起來,你也不可能跳出生死輪回,只能長期處于分段生死的情況下。
舊的死亡,新的産生,才能有成就
你修行要了生死,要行菩薩道,你必須要有改變,舊的讓它死亡,新的讓它産生,然後才能有成就。所以一個修行人修菩薩行必須要經過變易生死。
苦的主要原因是自己
我們前一個時期講的人生八苦,那是從世俗生活來講的,修行有沒有苦?修行還是有苦。我們自己思維一下,修行的苦到底從哪裏來?聽來聽去都是從環境來,事實上環境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自己。
修行人的苦是你從世俗環境裏帶過來的
在修行路上也有八種苦,而這八種苦不是從修行的時候出生的,而是你從世俗環境、世俗生活轉到修行生活的時候帶過來的,帶過來,你還盲無所知地把世俗的人生八苦繼續保留下去,如果你不改變的話,那麼形式上在修行,實際上換湯不換藥。
修行人保留了世俗的苦也是自作自受
我們很容易聽到修行人叫苦的聲音,其實這是自作自受,流轉生死招來了每一世的苦也是自作自受,今天在修行路上,仍然保留了這八種苦也是自作自受,因爲誰也沒有強迫你保留,是你自己要保留。
除了世俗八苦外,修行路上不會産生苦
修行裏邊也有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如果不證果成道,仍然有流轉生死的行苦,而這八種苦與世俗生活中的八苦幾乎是一模一樣,僅僅換了一個環境罷了。
除了這八種苦以外,修行路上還有什麼苦啊,如果修行路上又産生了別的苦了,那還修它幹什麼?豈不越修越苦了。所以在我看來,修行的苦也只有八種,而這八種不是在修行時候産生的,是在世俗生活裏帶過來的。
即使隔離環境,人仍有習氣,這是前世等流下來的
以流轉生死來說,爲什麼這個人出生以後一直到長大脾氣都很壞,是不是全是環境的緣故?不見得。從前科學家做過實驗,把兩個雙胞胎孩子在出生以後隔離環境,讓他們不受環境影響,結果這兩個孩子長大後性格不同。這什麼原因呢?很清楚,這是前世等流下來的。
環境能促使人改變,能變好也能變壞
環境因素能促使這個人改變,但是究竟改變多少,這很難說,而且改變成什麼模樣,也很難說,有人在這個環境裏,改變得很好,有人在這個環境裏變得更加壞。
即使在修行環境裏,佛也有度不了的衆生
按理來說,修行的環境應該是一個好的環境,但是有人在修行環境裏改變得很好,有人在修行環境裏更加糟糕,煩惱業障不斷增長。這還是自己的原因。自己從世俗生活裏帶過來的苦,而在修行環境裏,你究竟往好的方面轉變還是往壞的方面轉變?說起來修行環境是一個好的環境,但是你自己不肯轉變,那也不頂事啊。環境只是一個外因,你要使外因起作用還要靠內因。即使佛出世,即使在佛身邊,佛也有度不了的衆生,比如提婆達多,他還不是下無間地獄了?
人生八苦(21)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行苦
傅味琴講于湖北清涼山佛學苑 2004.6.15清晨
沒有慧眼的修行人,早被妖怪吃掉了
提要:
■ 修行人由傲慢産生得意,有什麼用啊
■ 行五邪命發了財的佛弟子,就像阿Q被砍了頭
■ 不想改變自己,這是愚癡無知造成的
■ 愚癡的人不知自己錯,不改變就會更愚癡
■ 沒有慧眼的修行人,早被妖怪吃掉了
■ 佛弟子不見愚癡的危害,能見本來面目嗎?
■ 把世俗的苦帶到修行上來,也是感情上的放不下
■ 愚癡的感情一生起來,臭變香,錯的變對的
修行人由傲慢産生得意,有什麼用啊
所以一個修行人産生了傲慢,這個修行人愚癡到極點了,他完全不明白,自己處于一種什麼境界。就好像魯迅筆下的阿Q,幫強盜去偷東西,給他分一點偷來的衣服,他把衣服賣了錢,就得意得不得了,這種得意有什麼用啊?
行五邪命發了財的佛弟子,就像阿Q被砍了頭
阿Q不明白這個東西是偷來的,也不明白拿了這些東西,就卷到因果裏去了,他什麼也不明白,只覺得自己有錢了,身份改變了,沒錢人的身份變了有錢人的身份了,就好比修行人,身份改變了,了不起了,我是佛弟子遠遠超過世俗上的人。也不用鏡子照照自己的臉,你這個佛弟子在幹什麼呀?有的還靠行五種邪命發了大財,就像阿Q那樣,結果還不是砍了頭?有的佛門裏的人甚至傲慢得毫不講理,善知識稍微指出一點他的錯誤,批評一下,他馬上就受不了了。
縣老爺叫阿Q招供後畫個圈,他沒畫圓,還要罵人,好像沒畫圓就沒面子了,他不懂,這個圓圈畫下去,不管你畫得圓畫得不圓全砍頭。佛門裏的“修行人”爲爭名利而鬧鬥爭,不管你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將來全受苦報。
不想改變自己,這是愚癡無知造成的
凡是不想改變自己的人全是無知得很,全掉在愚癡裏。好比我們幹事,幹得很不聰明,但是本人還不知道,還認爲我幹得沒錯啊,因爲他看不到,所以就産生了漏洞,等到這個漏洞發生作用了,後果就不好了,他還不知道這是他愚癡造成的。
愚癡的人不知自己錯,不改變就會更愚癡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因爲他不知道自己講錯了話,“我認爲我的話沒講錯,你聽了不高興,可能是另有原因吧,這跟我沒關系。”他可不知道自己講的某一句話,你認爲可以講,而別人認爲你觸犯他了,就不高興了,這樣就造成了分裂。愚癡的人很難改變,不肯改變的人更加愚癡。
沒有慧眼的修行人,早被妖怪吃掉了
很多信佛的人看《西遊記》,對《西遊記》裏的唐僧還是崇敬的,因爲唐僧西天去取經,這是值得後世的人崇敬的。但唐僧怪罪于徒弟孫悟空,因爲孫悟空看出小姑娘是白骨精,他看不出來,在信佛的人看起來,這是唐僧的天真,因爲他是和尚,仍是了不起。可要是沒有孫行者,唐僧早就被妖怪吃掉了。只有毛澤東批評唐僧是愚僧。
佛弟子不見愚癡的危害,能見本來面目嗎?
一個佛弟子不明白愚癡的危害,這往往是掉在愚癡的感情裏了。一個爸爸做強盜了,兒子對爸爸有感情,也不稱爸爸是強盜,稱爸爸是好漢,這就失真了,失真的人能見到本來面目嗎?
把世俗的苦帶到修行上來,也是感情上的放不下
爲什麼世俗生活中的人生八苦,會被你帶到修行上來?也是感情關系,你離不開啊,放不下啊,在世俗生活裏日日夜夜相伴在一起,今天要你抛棄它,你就舍不得了,即使知道不對也舍不得。
愚癡的感情一生起來,臭變香,錯的變對的
好比夫妻之間,從年初一到年叁十,天天合不來,天天受苦受難,但是真的談到離婚了,卻又舍不得了。這是什麼問題啊?感情問題。感情一起來,臭的變香的,錯的變對的。
人生八苦(22)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行苦
傅味琴講于湖北清涼山佛學苑 2004.6.15清晨
以世俗習氣,過修行生活能適應嗎?
提要:
■ 愚癡的人,病不看,藥不吃,菩薩的感情是生不出來的
■ 人一生下就是苦,知覺麻痹更不好
■ 在修行的生活裏,沒有覺悟的人總叫苦,沒有智慧的人,笑嘻嘻,像傻瓜
■ 養成享受習氣的人也是苦
■ 要他改脾氣也叫苦,不改脾氣仍是苦
■ 不通過苦這一關,花天酒地你會修行嗎
■ 不適應也是苦,不改變,苦更沒完沒了
■ 以世俗習氣,過修行生活能適應嗎?
愚癡的人,病不看,藥不吃,菩薩的感情是生不出來的
你一直停留在凡夫衆生的感情裏,愚癡的感情裏,那你菩薩的感情怎麼生得出來?拿生孩子來說,爲什麼老不生孩子,一檢查,不是男人有毛病就是女的有毛病,但是他要把毛病一直保持下去,病不看,藥不吃,天天想孩子,你這個孩子生得出來嗎?
有許多修行人,他的希望,他念頭裏所想的,全是空想主義,如果他覺得想想也痛快,那就變了自我安慰,愚癡顛倒。
人一生下就是苦,知覺麻痹更不好
修行人第一個苦,就是生老病死的生苦,這跟世俗上人的生老病死的生苦幾乎沒有兩樣。人一生下來,就是苦,生的過程中就是苦。有的嬰兒在出母胎時,頭都被壓扁了。一生下來,就不適應,風吹皮膚像刀割那樣痛,眼睛看見亮光就像針刺那樣疼,嬰兒不會說話只能哭,還有的嬰兒生下後不會哭,那不是他沒有苦,是更糟糕的事,他知覺麻痹了,對苦沒有反應了,這時醫生就必須把他倒提起來,打幾下屁股,打得他哭出來,總算有反應了。
在修行的生活裏,沒有覺悟的人總叫苦,沒有智慧的人,笑嘻嘻,像傻瓜
在修行的生活裏,也有兩種人,一種沒有覺悟的人總是叫苦,還有一種人總是笑嘻嘻,你別以爲他有善根,覺悟得快,你再看看,就明白了,他是傻瓜,同樣是沒有覺悟的愚人。
養成享受習氣的人也是苦
人生下來之後還飽受生活的苦,天人下生到人間,如果他天上享受的習氣等流下來,他會對人間的生活樣樣不滿意,稍微苦一點就…
《人生八苦(20~3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