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盂兰盆经》讲记(20~27)▪P3

  ..续本文上一页是六亲眷属。对我们有亲的众生,也要回向。

  功德回向三恶道众生得出三涂之苦

  “得出三涂之苦”,尤其是已经死亡的人,希望他们从三恶道里跳出来。三涂: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应时解脱”,在你回向功德的时候就能够解脱。“衣食自然”,饿鬼道的众生能够吃到东西,喝到水,畜生不穿衣服,多长一点毛。福气好的畜生,现在叫宠物,太太小姐怀抱里的小猫小狗,坐小轿车,喝牛奶,主人给它洗澡,走路主人跟在后面,一大便主人马上扫掉,保护得很好,谁敢碰一碰,主人就不答应。畜生道即使得到衣食,也是畜生,所以要让它跳出三恶道。

  佛法是消除众生的愚痴

  佛说愚痴堕畜生。佛法是消除众生的愚痴,佛并不希望你不听佛法,一直愚痴下去,死了下畜生道。佛法不懂你怎么得到智慧?所以唸经必须求懂,唸经不求懂是极其错误的,违反如来教导。如来叫我们用智慧去消除愚蠢,哪有可以不懂法的呢?应该在没有听经的机会时,你先唸起来,总比不唸好,但是你一遇到听经的机会,要赶快去听。如来说过:“虽诵千句”,你虽然唸一千句经,有些人《佛说无量寿经》唸了三千卷,又唸三千卷,如果你能懂经文,为什么还说谤法的话呢?“不解何益?”一天唸一千句,你不懂对你有什么好处?如来是我们真正的老师,老师哪有要求学生不必懂的?“能解一偈”,你哪怕能了解佛经里的一个偈子,“行可证道”,修得起来,还能够证道,所以如来是极力反对唸经不求懂。

  

  佛说盂兰盆经 (25)

  傅味琴

  2000.8.16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

  把烟酒当宝,怎能称僧宝

  提要:

  ■ 要不下三恶道,只有断贪瞋痴

  ■ 最轻的地狱一天要刺你五百刺

  ■ 回向父母福乐百年,生天父母自在化生

  ■ 十方众僧,要为施主家咒愿

  ■ 唸咒作加持,发愿得智慧

  ■ 受食前要行禅定意,心不散乱

  ■ 闻法后,目犍连止住了啼泣,得大欢喜

  ■ 目连母,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 把烟酒当宝,怎能称僧宝

  要不下三恶道,只有断贪瞋痴

  一个佛弟子只知道供养、培福、做好事,可是不肯听佛法,没有智慧,愚痴颠倒,五欲迷惑。来世福气大,成了福气大的畜生。贪吝下饿鬼道,贪,你的就是我的;吝惜,我的不是你的。瞋恚,地狱道,容易怄气,火气特别大,有报复心,几天下来,肚子里还气得饱饱的,脸总是像一个夜叉的脸,后娘的脸,阿修罗的脸,这种人死了下地狱道。要想不下三恶道,只有修行断贪瞋痴烦恼。

  最轻的地狱,一天要刺你五百刺

  三涂之苦不必多讲了,不妨到市场去看看,这些禽兽被抽筋剥皮的。饿鬼道的苦,经里已经讲了。地狱道苦,最轻的地狱,一天要刺你五百刺,一拔出来肚肠全被拉出来,因为它有钩子,死了被冷风一吹又活起来。

  回向父母福乐百年,生天父母自在化生

  “若父母现在者”,现世父母还在,就能使他“福乐百年”,长命百岁。“若七世父母生天”,过去世的父母死了能生天上。“自在化生”,能够得大自在。有的天人不自在,小天、劣天受势力大的天控制,怕被大天赶出去,天上不完全是文斗,也经常武斗,能把福气回向给生天的父母,他生天就自在。“化生”,能够出种种的变化。“入天华光”,在天宫里,有种种好看的光明。

  十方众僧,要为施主家咒愿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这个时候佛就规定七月十五,十方众僧受居士供养,就应该先为供养你饮食的这些施主,给他家里祝愿,也就是功德回向给他们,不是说要跑到施主家去,七月十五敲敲打打唸一通。

  唸咒作加持,发愿得智慧

  咒起加持作用,以前有人说念经不求懂也有好处,可以不想,其实但唸而不想的办法佛早就告诉我们,那就是唸咒,唸咒不必求懂,咒的含义法师也不大讲,经是课本,怎么能不懂呢?唸咒还有一种力量,切断众流——种种思想流。

  要为施主唸咒,加持他们平平安安,离苦得乐,还要发愿,愿他们消除一切灾难,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你们天天唸的回向文就有这么个愿。

  受食前要行禅定意,心不散乱

  “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希望现世父母、过去世的父母都要修禅定,心要进入定的境界,修行就是修心不散乱,一心不乱就是定。“然后受食”,这样祝愿后,然后受食。

  “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先供佛。“塔寺中佛前”,佛不在,就在塔寺中,佛像前。“众僧咒愿竟”,咒愿完了。“便自受食”,然后再吃。

  闻法后,目犍连止住了啼泣,得大欢喜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那个时候目犍连本人以及比丘僧中的大菩萨,都欢喜得不得了。“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目犍连到了佛前,一面听佛讲,一面哭得像孩子那样,妈说“别哭了”,不哭,还在伤心。在这个时候目犍连悲哀的哭声全部解除了。

  目连母,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就在那一天,目犍连的母亲“得脱一劫饿鬼之苦”,得以脱掉一劫饿鬼的苦。“目连复白佛言”,大目犍连又对佛讲:“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目犍连母亲蒙三宝的功德力量,佛宝,释迦佛;法宝释迦佛给目犍连讲的话,教他救度母亲的法,僧宝是指贤圣僧,不是贤圣僧,只称比丘,一般叫凡夫僧。要圣或贤,才称宝。贤,正在证果的路上,圣,已经证果了。“四向四果”的向就是贤,果就是圣。

  把烟酒当宝,怎能称僧宝

  我恭敬比丘僧,但败坏佛门的假和尚,平时我也不说,在说法时,如来赞叹我也赞叹,如来批判我也批判,否则不叫代如来说法。听说有次有个居士和几个出家人应邀在酒楼吃喝,几个出家人一口烟,一杯酒,吃活鲜,居士说:“你们是出家人,怎么这样?”回答说:“你诽谤僧宝罪过啊。”把烟酒当宝怎能叫僧宝?

  

  佛说盂兰盆经 (26)

  傅味琴

  2000.8.16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

  清净比丘僧,具足戒定慧威神之力

  提要:

  ■ 清净比丘僧具足戒定慧威神之力

  ■ 未来世佛弟子也应奉持

  ■ 佛欢迎弟子快问

  ■ 行慈孝者,皆应愿给父母安乐

  ■ 得百味饭食,施十方自恣僧

  ■ 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

  ■ 转变苦恼,要看他本人因素和努力

  清净比丘僧具足戒定慧威神之力

  我主张居士讲法称老师,出家人讲法称法师,为什么要这么区别?因为要恭敬出家人,三宝有功德之力,威神之力。在家居士要请师父给家属超度,要依戒、如法。不依戒,不清净。不能在法上做买卖,所谓唸经要多少钱,放焰口多少钱。既不清净又不如法,功德何在?唸经为人超度的人,心里不观想亡人,功德怎么回向过去呢?何况现在民间假和尚多,在赶经忏赚钱。清净比丘僧是戒定慧的功德巍巍,具足戒定慧的威神之力。

  未来世佛弟子也应奉持

  “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不。”未来世,就是以后世,一切的佛弟子——我们也是佛弟子,也应该奉持盂兰盆的法,来供养三宝,供养清净比丘僧,报父母恩,救度父母出苦海。让现在父母消灾延寿,无病安乐,不要去找巫婆神汉、邪魔鬼道搞迷信,也希望那些迷信鬼神的人能转过来,弃邪归正。

  佛欢迎弟子快问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佛说你问的问题真好啊!你问的正是时候,我正想告诉你,“汝今复问”,碰巧你提出来了。“善男子”,佛经上称善男子,包括善女人,这是简略的称法。有很多地方单称比丘也包括比丘尼,单称优婆塞也包括优婆夷,只有在对某一个人个别说的时候,才是个别的称呼。

  行慈孝者,皆应愿给父母安乐

  “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现在没有这些名称了,现在称总统、主席、总理。“三公百官”,文武百官。“万民庶人”,普通老百姓。“行慈孝者”,能够对父母慈孝,愿给父母安乐,“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都应该为现在的父母以及过去世七世的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因为这一天比丘僧通过忏悔,都恢复了戒体的清净。

  得百味饭食,施十方自恣僧

  “以百味饭食”,有的经书上是“以百味饮食”,为了这个字,我找了好几个本子,有的本子上是饭食,有的本子上是饮食,但意思是差不多的,“安盂兰盆中”,放在供养给比丘僧的盂兰盆里。“施十方自恣僧”,布施供养十方的比丘僧,这里特别指的是自恣僧,就是指为了生死而修行,能够忏悔,戒律清净的比丘僧。

  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

  “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知识分子也许会问,我供养了能不能保证我父母没有病痛活到一百岁?这钻牛角尖了,上面有个“愿”字,愿是希望呀,有些小病也是重报轻受,会转变是肯定的,但愿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

  转变苦恼,要看他本人因素和努力

  “无一切苦恼之患”,这里也不要死板板地理解,说我昨天供养了,既然能“无忧恼”,怎么妈又烦恼了呢?没有证到阿罗汉果哪有人不烦恼的?这是指能转变苦恼,转多少还要看他本人的因素,本人善根深厚,信仰佛教,精进修行,福气很大,就转变得很快。

  

  佛说盂兰盆经 (27)

  傅味琴

  2000.8.16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

  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

  提要:

  ■ 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尽

  ■ 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

  ■ 舍最难修,冤亲平等

  ■ 求佛加被,愿父母消灾延寿

  ■ 佛教大孝,要度父母出三恶道

  ■ 出家人要师,不要父母,也是忘本

  ■ 佛说法完了,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尽

  “乃至于七世父母,离饿鬼苦”,这儿写的饿鬼苦包括地狱苦、畜生苦,也就是说,乃至过去世父母掉在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同样能够得到离苦的作用。

  “生人天中”,佛法并不是随你想怎样就是怎么样,佛法是现实,佛法讲次第,讲步骤,脱离次第步骤去空想也没用,所以当脱离三恶道苦的时候,就升到人天道,你不能空想,发愿父母脱离三恶道,证阿罗汉果,要现实一点,脱离三恶道的众生升到人天道去,福气小的成人,福气大到天道去,如果不经过修行,不经过三宝威神之力功德回向,在畜生道受苦受完了也会升到人道,但福气很小,残疾,贫穷困苦,拐腿的,断臂膀的,聋子,哑巴,傻子,最下层的苦人,下一世就看你怎么做人,如果你在做人肯培福,那么下一世又好一点,如果你再做坏事,仍会下堕。

  “生人天中,福乐无尽,”这是靠供养十方清净比丘僧的功德福气。

  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

  “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常忆父母,心里要想着父母,每天修行功德回向,发愿父母离苦得乐。

  我们每天清早修的禅定,就有发愿,并在禅定中加持父母,“父右母则左”,观想父亲坐在右边,母亲坐在左边,面朝自己。“冤前恩亲后”,冤家坐在前面,不要一观想冤家就讨厌,背后去(众笑),背后不恰当,怕冤家背后捅你一下(众笑),冤家坐在前面,眼睛看着他,放心了,亲人坐后面,面都朝自己,六道众生围绕,前面天道,人道,修罗道,后面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六道都作人想,都是过去世父母,一圈又一圈数不清,大草坪都坐满了,然后发愿作加持,修慈悲喜舍,慈无量,愿父母众生个个得到安乐,就是功德回向;悲无量,愿他们离开苦,就是修自苦他安乐;喜无量,愿他们得到无苦之乐,将来能成佛,自己布施菩提心功德;舍无量最难修,贪心瞋心都要舍掉,才能平等。

  舍最难修,冤亲平等

  以平等心对待众生,必须要修舍无量,冤亲平等。亲家也是对我有恩,冤家对我也有恩,亲家照顾我,使我从小长大,能帮助我修行,不过亲家太好了,自己容易入迷。冤家的恩可重了,把我搞苦,我才知道人世间的苦,快快修行不再生死流转,何况冤家过去世也是自己的父母,当然有恩,冤亲平等。

  求佛加被,愿父母消灾延寿

  最后还要求药师佛的加被,愿父母众生都离苦得乐,消灾延寿,以修行功德回向给父母,靠忆念的力量,功德就能回向到你父母身上,佛弟子要常忆父母,不要忘记父母的恩。

  佛教大孝,要度父母出三恶道

  “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父母对我们有慈爱的心,有养育的恩,没有父母哪有自己?佛教讲的孝道远远超过于儒教,佛教讲大孝,父母死后还要救度他跳出三恶道,还要救父母脱离生死。

  出家人要师,不要父母,也是忘本

  以前我在九华山佛学院讲课时,有一次我出门路过比丘尼的庙,当家师父对我说:“老师我心里一块大石头十几年没有放下,到你那儿去听了几次课,一下子放下了。”我说:“你啥个大石头?”“母亲死的时候,我没有在她身边,觉得我不孝,十年没有放下这块大石头,听了你几句话才放下了。”出家就是大孝。但话要说回来,有的出家了连父母都不认,也是不孝,佛是最讲慈悲,最讲孝道,出家了要常探望父母,安慰父母,照顾父母,以报父母慈爱之心、养育之恩,父母恩重如山,一出家只有师父没有父母,那你又从哪里出生的啊?难道你是师父生的吗?当然,师养你法身慧命,但不等于说叫你忘本啊。

  佛说法完了,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这是佛最后叮嘱,一切佛弟子都应该奉持盂兰盆这个法,“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这个时候佛讲完了,目连比丘就跟四辈弟子,就是四众弟子都欢欢喜喜,“信奉”,欢喜的愿意照佛的话去做,叫欢喜奉行。我们讲《佛说盂兰盆经》到今天圆满了。(完)

  

  

《《佛说盂兰盆经》讲记(20~27)》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人生八苦(1~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