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0~19)▪P4

  ..续本文上一页香,贪檀香的香,也是贪。平时这个菜也不贪,那个菜也不贪,今天碰巧这个菜比较喜欢吃,临时性的贪一贪,那也是贪。

  心在一个境上不散乱,这就是定

  “离五欲而出生的心一境性是名定。”什么叫心一境性?心在一个境上,修禅定要专注一心,专注就是全神贯注,专心集中在一个境上,慢慢产生能力了,就成性了,叫心一境性。能够有能力心在一个境上不飘动,当然也不打妄想,也没有散乱心,这就是定。

  不离五欲难入定,越贪越复杂,事多妄念多

  要做到入定,不离开五欲是做不到的,就算你有一点水平,能在修定时间内达到修定的要求,但其它的时间你在贪五欲,也不过在修定这段时间里起点效果,那怎么了生死呢?

  贪五欲贪得厉害的人,一清早开始,妄念就多。生活越复杂,希望越多,事情越忙,矛盾就越多,妄念也更多。

  忙家就是忙苦

  农村一听到鸡叫“喔喔喔……”就知道天亮了,这叫报晓鸡。从前上海市区也有“报晓鸡”,一听到这个“鸡”叫,家庭妇女忙着起来了,这个报晓鸡不是鸡是人,叫的时候叫“倒——”,(众笑)当然是比我叫得响,这啥意思啊?就是粪车来了叫大家来倒粪桶,所以他只叫一个“倒——”(众笑)。一家一家把粪桶倒在粪车里,倒完粪桶要洗粪桶,自己还要小便,洗脸,梳头,一看已经四点钟了,赶快,去菜场买菜,还要动脑筋今天什么菜配什么菜,家里人爱好各不同,还有生病的病人,可真烦死人,是有这点本事能活下来(众笑),连我都怕烦。我一向什么事都不管,自管自唸经写笔记。但成家后三件事可不能不管,因为老婆忙不过来,一件事买菜,一件事生炉子,还有一件事洗尿布。(众笑)如果我反抗,孩子的妈就要说:“谁叫你是做爸的?”(众笑)

  循身观(18)

  (带修禅定前开示)⑥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 傅味琴

  要身定心定,先学会稳重

  提要:

  ■ 跟了生死无关的事,就别再加进去了

  ■ 修行人少说话,走路也好用功

  ■ 劳动妄想少,对修行没妨碍

  ■ 听法后常想法义,就能改变打妄想习惯

  ■ 要身定心定,先学会稳重

  ■ 心一乱,身子也难定

  跟了生死无关的事,就别再加进去了

  所以在家是很难修的,这是客观现实,不要去听信个别人说的话,这话还传得很普遍:“在家修得好,出家修不好,”我是不同意的,这话至少是贬低了僧宝,否定了出家的功德。如果我当年没生孩子就出家了,至少用不着洗尿布,(众笑)洗尿布的时间我可以修禅定嘛。那么在家居士们怎么修啊?要身不出家心出家,五欲要少贪,杂务要少忙,跟了生死没有关系的事就别加进去了。当年能海上师在讲经时说:“四川人上街一见面就问:“生活怎么样?”这跟了生死有啥关系。”好比现在人一见面就问:“身体好吗?”“今天天气好。”也是浪费时间。

  修行人少说话,走路也好用功

  你们现在看到我一个人走出去,也不跟上来了,从前总是有人跟上来扶着我的手,怕我摔跤,蛮像慈禧太后。(众笑)假如来了两个居士,扶手不大习惯,就把我臂膀给撑起来,那边也撑起来,(众笑)远看难免要误会,以为傅老师被绑架了。(众笑)

  你们跟我一起生活了几年,可能也开了点智慧,看样子傅老师不喜欢旁边有人,所以也不跟上来,跟上来的人绝大多数是你们先跟我说话,即使你不跟我说话,我不能不关心你几句。(众笑)从来也没有人一声不吭地跟在我背后。有人说我像犀牛的角那样喜欢独自游荡,其实是在思惟人生,或者在用功。你们多听法慢慢就懂修行人少说话,好多用功。

  劳动妄想少,对修行没妨碍

  劳动对修行没有妨碍,你们只知道劳动培福,我再告诉你们一个道理,劳动时不管是劈柴也好,背柴也好,就不大会打妄想,你心里所想的是劳动。譬如劈柴,一块木头放好,刀劈下去,你心里总是想着这块木头,总不见得把刀竖起来时,忽然想起阿毛对我不好,把木头当阿毛,把他劈死。(众笑)而你躺在床上睡不着,那时妄想可多啦!有的妄想还有连贯性,把它编在一起,简直可以写本小说。

  听法后常想法义,就能改变打妄想习惯

  妄想成习惯了怎么办?要多听法,让耳朵去听法,脑子去想法,这样才能够改变我们随便打妄想的习惯,空的时候与其想乱七八糟的妄想,还不如想一想听到的法义。

  刚才讲的种种例子,种种启发主要是从生活各方面来指导你们怎么样在生活里配合修行,怎么样进入禅定的境界。

  身定心定,心定身定~心身一体。

  要身定心定,先学会稳重

  “身定心定,心定身定”,这是舍利弗说的话,因为心身有连带关系,是一个整体。要使心定,身子先要定,身子怎么定?你只要做到举止稳重,身子就容易定。有人走路,尽管他可以走得一点声音也没有,可是他摇摇晃晃,一会儿把这边碰了一下,一会儿把那边碰一下,一点不稳重。举手抬足动嘴巴,哪怕身子摆个姿势都要学会稳重,身子就容易定下去。

  心一乱,身子也难定

  修禅定的时候,身子一动也不能动,就叫不动不摇!身子定了心就更容易定,反过来说,你心里乱七八糟,身子也很难定得下去,全身都会不安,东看看西看看。有时虽然眼睛没有东看西看,身子也没动,那是因为他很苦恼,很多人有个习惯,动不出脑筋就要搔头皮,(众笑)还是在动。所以心身是一体的,佛也是这么说,心法,色法,(色就是身体)不可分离。今天时间到了,下课。(回向)(2002.7.11第五讲完)

  循身观(19)

  (带修禅定前开示)⑥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 傅味琴

  身定心定,形成良性循环

  提要:

  ■ 身定心定,心定身定,形成良性循环

  ■ 威仪使身定,禅定使心定

  ■ 没有佛法智慧的庄严,威仪成了装模作样

  ■ 没有慧,息不下烦恼,不坐禅,没有定力

  ■ 只讲心定,不讲身定,也是片面

  ■ 世俗习气放不下,怎能是个大修行人

  ■ 心高举,腿抖动,怎能是个开悟的人

  身定心定,心定身定,形成良性循环

  “身定心定,心定身定”因为心跟身有密切联系,科学上也说心身一体,身定会影响心定,心定也会影响身定,这当然是好的影响,互相影响,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身定心定两者应该同时去努力,如果只取身定而不取心定,或者想只要心定而不要身定,我看都不恰当。末法时期佛门搞片面,细细地观察一下很多都不全面。不全面就不可能圆满。

  威仪使身定,禅定使心定

  现在的居士素质也很差,跟社会上的人差不多。我们在这里一起学法的同学,由于天天生活在一起,也觉得很普通,可是外面来的客人,就感觉到我们这儿就不一样,我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那些居士身不定心不定,出家人很多也表现了心身不定,也能感觉到这儿的殊胜。出家人要讲究威仪,坐怎么坐,走怎么走,还要讲究礼节。在过堂的时候,斋堂的规矩很重,现在讲规矩,还能维持两个,一个是斋堂的规矩,一个是上殿的规矩,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比较随便了。保持威仪的时候能身定,可不一定心定啊,这就是没有很好地结合,其实即使身定会影响心定,也影响不了多少,尤其是不修禅定的人,修唸佛的真要唸到身定心定,也是不容易的事,坐着念佛,身子虽然不动,心在打妄想。更差的,坐着身子都还不定,头在转来转去眼睛看来看去。

  没有佛法智慧的庄严,威仪成了装模作样

  威仪好,使人恭敬,如果没有修持,没有智慧,说句不客气的话,成了装模作样,你吸引了这么多的人来恭敬你,你给众生什么呢?

  出家人由于威仪好,更容易使人起恭敬心,可是在你这儿又听不到佛法,一句佛号不到一分钟就学会了,佛法不弘扬,却尽讲儒教的道理,这种庄严,岂不成了装模作样,还有比你更庄严,能全身不动的,那是泥塑木雕的佛像,泥塑木雕的佛像还比你好呢,他虽然不会讲法,也不会灌输佛弟子儒教思想啊。

  没有慧,息不下烦恼,不坐禅,没有定力

  讲威仪要身定,可不能不讲心定。你没有佛法的智慧,烦恼熄不下去,融化不了,不修禅定没有定力,那你这个威仪仅仅使人看了,发发欢喜心而已。

  只讲心定,不讲身定,也是片面

  也有认为只要心定就好,这也是片面,社会上的知识分子,科技人员,他在研究一个项目时,也能心定,可是平时呢?开玩笑,吵架,喝酒跳舞。

  世俗习气放不下,怎能是个大修行人

  在修行人中很多也是这样,别人看到这个人,威仪举动怎么这样子世俗气,有人却说:“人不可貌相,他是个大修行人。”如果真是个成就的人,可能是游戏人间,好比济公装疯。可是懂佛法的人从凡夫修到成就这条路上来看他,他成就的条件也不具足啊。

  例如有个名望大的人,因为钱多,受他供养的地方就对他很尊重,请他去讲法,讲法时还抽烟,连抽烟的烦恼都断不了,夸夸其谈有什么用?

  心高举,腿抖动,怎能是个开悟的人

  我年轻时候,雪相法师到了上海给我写了一封信,我就去看他,正在谈话,进来一个男居士,他不向法师顶礼,仅握握手,他谈的是禅宗,他把历代的禅师,一一否定,当时我听得很不舒服,连身体的感觉也不舒服,感觉连这个桌子也在抖动。(众笑)我还以为这家主人养了一只狗或是一只猫,(众笑)我朝桌底下一看,发现这个被人说是已经开悟的人,翘了二郞腿在抖腿,我心想你身都不定,心怎么定呢?再看看他脸上发黑,修禅成就的人怎么连毛细血管都没打通呢?

  

  

《<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0~1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