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身观(20)
(带修禅定前开示)⑥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 傅味琴
身定的人举止稳重,心定的人头脑冷静
提要:
■ 身定的人举止稳重,心定的人头脑冷静
■ 剧烈运动促进运转也促使老化,身不定故
■ 匆忙的动作促使身不定,也带来心不定
■ 走路不准摇摆,佛行走缓步安祥
■ 禅定起作用,全身就松弛
■ 天天修禅定的人,外表也能看出有定力
■ 紧张会促使病情发展与死亡
■ 修习禅定能消除紧张,好处讲不完
■ 头发发白是焦虑反应
■ 人在紧张慌乱中能力就要降低
身定的人举止稳重,心定的人头脑冷静
昨天讲五欲要放下,贪五欲的人心里定不下怎么能开智慧?去掉一分烦恼,开一分智慧,所以身定心定两个都要。世间法也讲头脑要冷静,就是指心定,举止要稳重就是指身定,听起来是普普通通的话,如果你真能做到,这就是我们讲的身定心定。所以我们至少要学会头脑冷静,举止稳重。
剧烈运动促进运转也促使老化,身不定故
“身安定,有利体内增长运转”,比如步行比跑步锻炼的效果更好,跑步是剧烈的运动。凡是运动都会使身体好起来,因为身体得到了锻炼。可是剧烈运动身体容易老化,尤其是运动员,一到40岁就不行了,因为消耗能量太大,老化得快,只能当教练。所以世间上的一切法都有漏洞,叫有漏法。
匆忙的动作促使身不定,也带来心不定
从运动来讲,步行比跑步好,从心理来讲,步行心也比较安定,跑步时心很着急,慌乱。你在步行的时候,有人问你:“哎!小黄,哪儿去?”你就会很安祥地回答他:“我去上班。”如果因为快要迟到了,拼命跑,你一定急急忙忙地说:“我去上班!”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
走路不准摇摆,佛行走缓步安祥
佛陀走路就很慢。出家人走路不准快,要非常安详,不能着急。因为一着急身子难免会摇摆。出家人的威仪,走路不准摇摆,就像一阵风那样。佛是从每一个角度来指导我们怎么去修行。
禅定起作用,全身就松弛
心安定有利全身舒适,心一定,全身就松弛。一个人为了一件事着急,急得坐立不安,在房里走来走去,突然冲进来一个人,“东西找到了,找到了”,啊!(师作松了口气状,众笑)没事了,全身松掉了。我们修禅定,心一定就起这个作用。
天天修禅定的人,外表也能看出有定力
非但要心定,还要培养定力。前两年福鼎有位青芝和尚,在福鼎算是老前辈了,有一次他跟福鼎居士说,“傅老师这些学生,个个有定力。”因为有些学生他见过。肯定看得出来,因为我们天天修禅定。
紧张会促使病情发展与死亡
心安定了,全身舒适,能消除紧张。紧张最不好,身体上的病绝大多数跟紧张有关系,病好得慢,病情的发展与死亡,跟紧张都有关系,重病人一紧张会马上死去。
修习禅定能消除紧张,好处讲不完
心能指挥生理,心里一紧张,生理也在紧张,拿血管来说,毛细血管就堵塞了。为什么有人一紧张脸色就苍白?因为脸上皮肤毛细血管通不过去呀。一个紧张的人会发抖,因为脑血管发生痉挛影响了脑神经,所以紧张的危害性讲不完。反过来说修习禅定就能消除紧张,就等于修禅定的好处讲不完。
头发发白是焦虑反应
伍子胥一个晚上发愁,因为城门口有他的画像,逃不出去,紧张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头发全白了,头发一白倒成了好事,卫兵就放他走了。
人在紧张慌乱中能力就要降低
一个紧张,一个慌乱,人的能力就要降低,事情就很难完成。可以做个实验,拿一块长板,两块砖头两头一垫,你能够稳稳当当走过去,因为它离开地面很低。你用四块砖头加高,你走过去就不自在了,并不是这块长板变窄了,而是你心里紧张了。假如高度加到像桌子这么高,你再走过去更要发抖了,再高一点呢?一走上去身子就要摇了,一摇就容易掉下来。同样这块板,板没两样,你的心两样了。
循身观(21)
(带修禅定前开示)⑥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 傅味琴
证阿罗汉不是人两样,而是心两样
提要:
■ 证阿罗汉不是人两样,而是心两样
■ 来这儿变了,实际是心变了,娇生惯养变成女中丈夫
■ 在家跟妈学,长大做妈妈
■ 跟佛学出离心、菩提心,将来就成佛
■ 远离恐怖颠倒也是个大成就
■ 修行人不为自己担忧,世俗人却为你担忧
■ 既然长大了,后半生会饿死吗?
■ 世俗女人怕没男人,追个修行人不肯放
■ 看小说瞎紧张,书掉下紧张也没了
■ 行为失常,往往是心理失常
证阿罗汉不是人两样,而是心两样
在没有证阿罗汉之前,是这个人,证了阿罗汉果也是这个人。同样吃饭睡觉,还不是一样?他脸上又不会,这面贴“罗”,这面贴“汉”。(众笑)到底什么两样?心两样。
修行讲现实,男人修,仍然是男的,女人修,仍然是女的,可是修行前跟修行后的心两样了。
来这儿变了,实际是心变了,娇生惯养变成女中丈夫
从前的你,小姑娘,胆子小,整天绕着妈转。一直到长大,妈说:“哎呀!脾气坏,懒得很。”可是来到这儿就变了,娇生惯养的宝宝,变成女中丈夫啦。人家说这个人变了,人还是这个人呀,实际上是心变了。
在家跟妈学,长大做妈妈
怎么在家里不变,13岁是这个样子,18岁还是一个样子,因为在妈妈身边,就跟妈妈学,学成就了,将来也做妈妈。
跟佛学出离心、菩提心,将来就成佛
在这儿呢,是跟释迦佛学啦,跟佛学,心就变了,一颗出离心,一颗菩提心,没有志气变成很有志气,将来的成就呢,当然跟佛学,将来就跟佛一样。
远离恐怖颠倒也是个大成就
很多年前,我收到一封四川的来信,信中告诉我,有本书上说:“如果真正想消除紧张,只有佛教的禅定才做得到。”一个人能够消除紧张,这也是个大成就,他没有畏惧心,《心经》上讲,要远离恐怖颠倒。
修行人不为自己担忧,世俗人却为你担忧
你们新同学初次到这里来,思想斗争矛盾得很,想走又舍不得走,反反复复,你的亲戚朋友,虽然修行跟他没关系,他也为你担忧。我想起前年,有个来小住的人,特地跟一个同学个别谈话,“你们大学毕业,这么好的文化,辞了工作来,不对呀,你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引起了同学们对她的反感,此后她也没再来。
既然长大了,后半生会饿死吗?
我一生的经验告诉你们,所谓害怕是不必要的。我6岁死了父亲,母亲是文盲,生活怎么办?如今我们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长大,也没事嘛。你们今天都已经长大了,一个人只要不懒惰,后半生会饿死吗?都是瞎担忧。
世俗女人怕没男人,追个修行人不肯放
你们老同学呢,至少有几点不怕,不怕以后的生活怎么办,不怕以后婚姻怎么办。差不多老同学男的都有女朋友,女的都有男朋友。后来女朋友来信,没看就丢进了废纸篓里去,女朋友亲自上门来,也避而不见,还是我软心肠,说见还是要见的。我跟他女朋友说:“如果你是真离不开他,你也应该到我这儿来。(众笑)如果你不来,说明你离得开他。”
看小说瞎紧张,书掉下紧张也没了
做心理治疗工作的人还不是为了消除病人的紧张忧虑?有智慧的人多想想,有什么好紧张的?有人看《水浒》,《三国志》,越看越紧张,实在打瞌睡了,书掉下去了,第二天醒来一点没事,瞎紧张了,昨天因为拿着书,被书蒙蔽了,书掉下去了还紧张什么呢?
行为失常,往往是心理失常
紧张容易致病啊,有个大学生,考试太紧张,晚上看书时,无意识地出现了一个念头,就往桌子底下看看。这个莫名其妙的动作是无意识的,当然桌底下什么也没有。可从此以后,每天晚上看书,他总要往桌底下看看,(众笑)这样就形成了病态。
循身观(22)
(带修禅定前开示)⑥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 傅味琴
没有智慧的培养下一代,致成病态
提要:
■ 没有智慧的培养下一代,致成病态
■ 老人着急会导致高血压和中风
■ 修行人求心安,怎能紧张、激动、着急
■ 信梦容易上当,没事也会想成有事
■ 禅定为了使心力高度集中
没有智慧的培养下一代,致成病态
小孩有时晚上睡着了,会无缘无故吃惊地哭起来,这往往是妈在他未睡前恐吓他,“你再不听话,我叫老虎来咬你。”所以他做梦,老虎在咬他,唉!没有智慧无知的人,去培养下一代,搞得下一代都成了病态。
有个女孩子,她最害怕她的手碰到动物的毛,长到三十来岁,一碰毛,“啊”会怕得惊叫起来。这种打针吃药治不好的病,后来通过心理治疗治好了。分析到她童年,原因爸爸给她买了一本动物图画书,妈指着书给她看,说:“你看,这就是老虎,你不听话,就叫老虎来咬你。”孩子对老虎就有了印象。她家里养了一只猫,孩子好玩,就去跟猫玩,一只手刚碰到猫身上的毛,妈就紧张地说:“别动,它会咬你。”孩子想:“这就是老虎。”因为猫跟老虎很像。(众笑)可是她已经有指头皮肤触到猫身上毛的这种感觉了,从此以后她的手指一碰到毛,就会害怕得叫起来。所以,成年人只要说错一句,就会给儿童致成心理病态。
老人着急会导致高血压和中风
佛门里有些当师的没有智慧,却尽收徒弟,愚痴的话说多了,搞得徒弟也都像病态那样。比如说,“老人来不及了,唸佛唸四个字可以多唸一点。”老年人听了,对啊,我年纪大了,来不及了,就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想越多越好。心里在着急,非但不能一心不乱,还会导致高血压中风。其实说这种话的人连普通的心理常识都不懂。从前你听不出毛病,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听不出来呀。
修行人求心安,怎能…
《<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