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身觀(20)
(帶修禅定前開示)⑥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 傅味琴
身定的人舉止穩重,心定的人頭腦冷靜
提要:
■ 身定的人舉止穩重,心定的人頭腦冷靜
■ 劇烈運動促進運轉也促使老化,身不定故
■ 匆忙的動作促使身不定,也帶來心不定
■ 走路不准搖擺,佛行走緩步安祥
■ 禅定起作用,全身就松弛
■ 天天修禅定的人,外表也能看出有定力
■ 緊張會促使病情發展與死亡
■ 修習禅定能消除緊張,好處講不完
■ 頭發發白是焦慮反應
■ 人在緊張慌亂中能力就要降低
身定的人舉止穩重,心定的人頭腦冷靜
昨天講五欲要放下,貪五欲的人心裏定不下怎麼能開智慧?去掉一分煩惱,開一分智慧,所以身定心定兩個都要。世間法也講頭腦要冷靜,就是指心定,舉止要穩重就是指身定,聽起來是普普通通的話,如果你真能做到,這就是我們講的身定心定。所以我們至少要學會頭腦冷靜,舉止穩重。
劇烈運動促進運轉也促使老化,身不定故
“身安定,有利體內增長運轉”,比如步行比跑步鍛煉的效果更好,跑步是劇烈的運動。凡是運動都會使身體好起來,因爲身體得到了鍛煉。可是劇烈運動身體容易老化,尤其是運動員,一到40歲就不行了,因爲消耗能量太大,老化得快,只能當教練。所以世間上的一切法都有漏洞,叫有漏法。
匆忙的動作促使身不定,也帶來心不定
從運動來講,步行比跑步好,從心理來講,步行心也比較安定,跑步時心很著急,慌亂。你在步行的時候,有人問你:“哎!小黃,哪兒去?”你就會很安祥地回答他:“我去上班。”如果因爲快要遲到了,拼命跑,你一定急急忙忙地說:“我去上班!”這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
走路不准搖擺,佛行走緩步安祥
佛陀走路就很慢。出家人走路不准快,要非常安詳,不能著急。因爲一著急身子難免會搖擺。出家人的威儀,走路不准搖擺,就像一陣風那樣。佛是從每一個角度來指導我們怎麼去修行。
禅定起作用,全身就松弛
心安定有利全身舒適,心一定,全身就松弛。一個人爲了一件事著急,急得坐立不安,在房裏走來走去,突然沖進來一個人,“東西找到了,找到了”,啊!(師作松了口氣狀,衆笑)沒事了,全身松掉了。我們修禅定,心一定就起這個作用。
天天修禅定的人,外表也能看出有定力
非但要心定,還要培養定力。前兩年福鼎有位青芝和尚,在福鼎算是老前輩了,有一次他跟福鼎居士說,“傅老師這些學生,個個有定力。”因爲有些學生他見過。肯定看得出來,因爲我們天天修禅定。
緊張會促使病情發展與死亡
心安定了,全身舒適,能消除緊張。緊張最不好,身體上的病絕大多數跟緊張有關系,病好得慢,病情的發展與死亡,跟緊張都有關系,重病人一緊張會馬上死去。
修習禅定能消除緊張,好處講不完
心能指揮生理,心裏一緊張,生理也在緊張,拿血管來說,毛細血管就堵塞了。爲什麼有人一緊張臉色就蒼白?因爲臉上皮膚毛細血管通不過去呀。一個緊張的人會發抖,因爲腦血管發生痙攣影響了腦神經,所以緊張的危害性講不完。反過來說修習禅定就能消除緊張,就等于修禅定的好處講不完。
頭發發白是焦慮反應
伍子胥一個晚上發愁,因爲城門口有他的畫像,逃不出去,緊張了一個晚上,第二天頭發全白了,頭發一白倒成了好事,衛兵就放他走了。
人在緊張慌亂中能力就要降低
一個緊張,一個慌亂,人的能力就要降低,事情就很難完成。可以做個實驗,拿一塊長板,兩塊磚頭兩頭一墊,你能夠穩穩當當走過去,因爲它離開地面很低。你用四塊磚頭加高,你走過去就不自在了,並不是這塊長板變窄了,而是你心裏緊張了。假如高度加到像桌子這麼高,你再走過去更要發抖了,再高一點呢?一走上去身子就要搖了,一搖就容易掉下來。同樣這塊板,板沒兩樣,你的心兩樣了。
循身觀(21)
(帶修禅定前開示)⑥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 傅味琴
證阿羅漢不是人兩樣,而是心兩樣
提要:
■ 證阿羅漢不是人兩樣,而是心兩樣
■ 來這兒變了,實際是心變了,嬌生慣養變成女中丈夫
■ 在家跟媽學,長大做媽媽
■ 跟佛學出離心、菩提心,將來就成佛
■ 遠離恐怖顛倒也是個大成就
■ 修行人不爲自己擔憂,世俗人卻爲你擔憂
■ 既然長大了,後半生會餓死嗎?
■ 世俗女人怕沒男人,追個修行人不肯放
■ 看小說瞎緊張,書掉下緊張也沒了
■ 行爲失常,往往是心理失常
證阿羅漢不是人兩樣,而是心兩樣
在沒有證阿羅漢之前,是這個人,證了阿羅漢果也是這個人。同樣吃飯睡覺,還不是一樣?他臉上又不會,這面貼“羅”,這面貼“漢”。(衆笑)到底什麼兩樣?心兩樣。
修行講現實,男人修,仍然是男的,女人修,仍然是女的,可是修行前跟修行後的心兩樣了。
來這兒變了,實際是心變了,嬌生慣養變成女中丈夫
從前的你,小姑娘,膽子小,整天繞著媽轉。一直到長大,媽說:“哎呀!脾氣壞,懶得很。”可是來到這兒就變了,嬌生慣養的寶寶,變成女中丈夫啦。人家說這個人變了,人還是這個人呀,實際上是心變了。
在家跟媽學,長大做媽媽
怎麼在家裏不變,13歲是這個樣子,18歲還是一個樣子,因爲在媽媽身邊,就跟媽媽學,學成就了,將來也做媽媽。
跟佛學出離心、菩提心,將來就成佛
在這兒呢,是跟釋迦佛學啦,跟佛學,心就變了,一顆出離心,一顆菩提心,沒有志氣變成很有志氣,將來的成就呢,當然跟佛學,將來就跟佛一樣。
遠離恐怖顛倒也是個大成就
很多年前,我收到一封四川的來信,信中告訴我,有本書上說:“如果真正想消除緊張,只有佛教的禅定才做得到。”一個人能夠消除緊張,這也是個大成就,他沒有畏懼心,《心經》上講,要遠離恐怖顛倒。
修行人不爲自己擔憂,世俗人卻爲你擔憂
你們新同學初次到這裏來,思想鬥爭矛盾得很,想走又舍不得走,反反複複,你的親戚朋友,雖然修行跟他沒關系,他也爲你擔憂。我想起前年,有個來小住的人,特地跟一個同學個別談話,“你們大學畢業,這麼好的文化,辭了工作來,不對呀,你要爲自己的前途著想。”引起了同學們對她的反感,此後她也沒再來。
既然長大了,後半生會餓死嗎?
我一生的經驗告訴你們,所謂害怕是不必要的。我6歲死了父親,母親是文盲,生活怎麼辦?如今我們四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已長大,也沒事嘛。你們今天都已經長大了,一個人只要不懶惰,後半生會餓死嗎?都是瞎擔憂。
世俗女人怕沒男人,追個修行人不肯放
你們老同學呢,至少有幾點不怕,不怕以後的生活怎麼辦,不怕以後婚姻怎麼辦。差不多老同學男的都有女朋友,女的都有男朋友。後來女朋友來信,沒看就丟進了廢紙簍裏去,女朋友親自上門來,也避而不見,還是我軟心腸,說見還是要見的。我跟他女朋友說:“如果你是真離不開他,你也應該到我這兒來。(衆笑)如果你不來,說明你離得開他。”
看小說瞎緊張,書掉下緊張也沒了
做心理治療工作的人還不是爲了消除病人的緊張憂慮?有智慧的人多想想,有什麼好緊張的?有人看《水浒》,《叁國志》,越看越緊張,實在打瞌睡了,書掉下去了,第二天醒來一點沒事,瞎緊張了,昨天因爲拿著書,被書蒙蔽了,書掉下去了還緊張什麼呢?
行爲失常,往往是心理失常
緊張容易致病啊,有個大學生,考試太緊張,晚上看書時,無意識地出現了一個念頭,就往桌子底下看看。這個莫名其妙的動作是無意識的,當然桌底下什麼也沒有。可從此以後,每天晚上看書,他總要往桌底下看看,(衆笑)這樣就形成了病態。
循身觀(22)
(帶修禅定前開示)⑥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 傅味琴
沒有智慧的培養下一代,致成病態
提要:
■ 沒有智慧的培養下一代,致成病態
■ 老人著急會導致高血壓和中風
■ 修行人求心安,怎能緊張、激動、著急
■ 信夢容易上當,沒事也會想成有事
■ 禅定爲了使心力高度集中
沒有智慧的培養下一代,致成病態
小孩有時晚上睡著了,會無緣無故吃驚地哭起來,這往往是媽在他未睡前恐嚇他,“你再不聽話,我叫老虎來咬你。”所以他做夢,老虎在咬他,唉!沒有智慧無知的人,去培養下一代,搞得下一代都成了病態。
有個女孩子,她最害怕她的手碰到動物的毛,長到叁十來歲,一碰毛,“啊”會怕得驚叫起來。這種打針吃藥治不好的病,後來通過心理治療治好了。分析到她童年,原因爸爸給她買了一本動物圖畫書,媽指著書給她看,說:“你看,這就是老虎,你不聽話,就叫老虎來咬你。”孩子對老虎就有了印象。她家裏養了一只貓,孩子好玩,就去跟貓玩,一只手剛碰到貓身上的毛,媽就緊張地說:“別動,它會咬你。”孩子想:“這就是老虎。”因爲貓跟老虎很像。(衆笑)可是她已經有指頭皮膚觸到貓身上毛的這種感覺了,從此以後她的手指一碰到毛,就會害怕得叫起來。所以,成年人只要說錯一句,就會給兒童致成心理病態。
老人著急會導致高血壓和中風
佛門裏有些當師的沒有智慧,卻盡收徒弟,愚癡的話說多了,搞得徒弟也都像病態那樣。比如說,“老人來不及了,唸佛唸四個字可以多唸一點。”老年人聽了,對啊,我年紀大了,來不及了,就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想越多越好。心裏在著急,非但不能一心不亂,還會導致高血壓中風。其實說這種話的人連普通的心理常識都不懂。從前你聽不出毛病,因爲沒有智慧所以聽不出來呀。
修行人求心安,怎能…
《<循身觀>帶修禅定前開示(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