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身觀(30)
(帶修禅定前開示)⑨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4
◎ 傅味琴
執著身體的人,會使身心都不自在
提要:
■ 外道自稱修行人,可是都不懂佛法
■ 執著身體的人,會使身心都不自在
■ 修禅定,外道有所求,佛教無所求
■ 自身力量爲主,外在力量是幫助
■ 外在力量靠心攝取
■ 宇宙本無方位,自己的前方就是東方
外道自稱修行人,可是都不懂佛法
十方如來說法都是一個樣的,要斷盡煩惱才能了生死,你無論到琉璃世界,極樂世界,不斷煩惱能了生死嗎?不斷煩惱能證果成道嗎?極樂世界也不會有一個煩惱阿羅漢,煩惱如來。有人說“只要一句樣樣不要”,那麼一句能代表法嗎?法都不要了能叫修行嗎?不懂佛法的修行人,那是外道呀,外道自稱修行人,可是他們都不懂佛法。八十年代氣功風行一時,那些練氣功的開口修練,閉口修練,佛法卻不懂。那時候有位法師跟我講,“昨天有人到我這兒來,開口修練,閉口修練,我問他,你是修皮鞋還是修沙發?”(衆笑)
執著身體的人,會使身心都不自在
身執就是心念中執著于自己身體的利益。我們要照顧好自己身體,不等于念念都在爲身體打算,像這樣的人是不得自在的。有了身體已經不自在了,心裏還去執著身體,不自在上再加個不自在,身心都不自在了。我們愛護身體的目的,並不是討好這個身體而是利用這個身體,把身體養得嬌滴滴的就成了修行的障礙。經書上說過,不管你怎樣對身體好,但它卻忘恩負義,從不聽你的話。你不想它生病,它還是會生病。因爲我們要修行,我們要度衆生,修行和度衆生都需要身體,所以要愛護好身體。比如說我們做工需要工具,你把工具愛護錯了,不利用工具去做工,整天抱在懷裏當娃娃,這不是有點神經病嗎?
修禅定,外道有所求,佛教無所求
我們修循身觀,是利用身體做觀想而進入禅定,切不要有所求而去執著這個身體。佛教跟外道不同,外道有所求,而佛教無所求,這種道理《心經》說的最清楚。《心經》上說“無智亦無得。”想有所得你必有所求,一個佛弟子如果不學佛法,不深入經藏,自以爲是,或者各種人寫的書看得特別多,就很容易偏到外道那邊去。我從前聽法師講過,外道跟佛教只有一板之隔,你如果不深入經藏,就很難辨別這個知見是正知正見還是邪知邪見。
“加持~爲增加自身力量,在自身力量基礎上而能獲得、攝取外在力量的幫助。加即加上,持即攝持,然自身力量爲內因,仍以內因爲主,若自身由執著而起的障礙不排除,叁寶雖有不可思議之力,則既難加亦難持。”
自身力量爲主,外在力量是幫助
外在力量很多,遍虛空都是,但首先要有自身的力量。就講一棵草吧,沒有種子它怎麼長得出來?有了自身的力量,還要獲得外在力量的幫助,水份、陽光以及空氣中的養份就是外在力量。對修行人來說,佛菩薩的力量就是外在力量,大衆力量也是外在力量。整個宇宙的虛空裏充滿著空氣、陽光、水份,以及我們不知道的能量。
外在力量靠心攝取
不修禅定的人對外界能量的攝取,主要是通過一個吃,攝取食物的能量,一個呼吸,攝取空氣的能量,還有曬太陽,攝取陽光的能量。那麼信佛修禅定的人呢,他就能夠獲取宇宙所有的能量。也許有人會奇怪,這些能量怎麼進去的?可以從毛孔進去。誰在掌握它?是你的心在掌握它。
宇宙本無方位,自己的前方就是東方
舉例說,我們修禅定時要觀想面向東方,說實在宇宙沒有方位的,所謂東方,是人間把太陽升起的方向稱爲東方,可是我們這兒太陽升起的方向,卻是美國的西方。所以佛經裏講的東方,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東方,而是你的前方就是東方,比如說,我這麼坐著,我的前面就是東方。你們朝著我坐,你們的前方恰恰與我相反,可也是你們的東方。各人坐的前方就叫東方。
循身觀(31)
(帶修禅定前開示)⑨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4
◎ 傅味琴
生起禅樂不要貪執要舍掉
提要:
■ 心向東方就能攝取東方的能量
■ 貪五欲就是心向魔道,即得魔加持
■ 叁寶力量加得上去,你能拿得起來就叫加持
■ 自身障礙不排除,既難加亦難持
■ 觀世音菩薩法身遍虛空,到處都會救苦救難
■ 菩薩在衆生心裏,誰心裏有菩薩,誰就得加持
■ 生起禅樂,不要貪執要舍掉
心向東方就能攝取東方的能量
爲什麼要面向東方呢,因爲東方清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空氣特別好,這個時候你能獲取其中的能量,對身體大有好處。但是我坐的前方又不是東方,把它算成東方,這好像不好理解,因爲佛教是講心的力量,不論你朝哪個方向,你只要心想著東方,你就能夠攝取東方的能量。
貪五欲就是心向魔道,即得魔加持
同樣的道理,你心想著魔道,你就能得到魔的加持。什麼叫魔道呢?你心朝向貪愛五欲,貪名貪利,這就是你心想著魔道,就會得魔加持。現在有些人想不通,爲什麼正派的,刻苦修行的人障礙較多,而搞不正之風的人,卻很順利,名也高,錢也多,這就是得魔加持。你喜歡名,魔就給你名,你喜歡利,魔就給你利,樣樣使你滿足,你修行再也不能成就了。
叁寶力量加得上去,你能拿得起來就叫加持
我們佛弟子修行,在攝取外在力量上,應該要求叁寶的加持,“加即加上,持即攝持。” 這個力量加到你身上,在你心理上發生作用,你取得了,能夠拿得起來,就叫加持。“然自身力量爲內因,仍以內因爲主。”外因是重要條件,內因爲依據,所以以內因爲主。
自身障礙不排除,既難加亦難持
“若自身由執著而起的障礙不排除。”爲什麼執著?因爲他不懂佛法,佛法要學了才懂,不學就不懂,而人一生下來就有貪瞋癡,貪瞋癡不學就懂。結果貪了就想拿。拿了還不肯放。執著就是從貪裏來,貪從我來,由執著自身而起障礙,因爲他不懂佛法,起了障礙還不知道怎麼去排除。那麼,“叁寶雖然有不可思議之力”,叁寶加持力雖不可思議,然而你自身的障礙沒有排除。“則既難加亦難持。”因爲你滿身肮髒,幹淨的東西也加不進去,就算加進去了,你煩惱這麼重,你也拿不起。很多進佛門的人,前輩子有善根,信仰心很好,但由于受到歪風邪氣的汙染,並沒有得到叁寶加持,恰恰相反,得到邪道魔道的加持力卻很厲害,又不懂佛法的人還以爲這就是靈,信心增強了,這樣就對魔道、邪道信心增強了。
觀世音菩薩法身遍虛空,到處都會救苦救難
常聽到:“某某廟的觀世音菩薩真靈啊!”大家一聽都到那邊去求觀世音菩薩,即使有人求了也沒有什麼,但也有靈的人啊,懂佛法的人就好笑: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難道唯有這個小廟裏觀世音菩薩靈,難道這個小廟跟觀世音菩薩有親戚關系?這全是不懂佛法的人搞出來的,無論什麼廟,包括你家裏小佛堂的觀世音菩薩,全靈的,他的法身遍虛空。
菩薩在衆生心裏,誰心裏有菩薩,誰就得加持
有人把我看錯了,我假如對某一個學生關心一點,幫助啓發一下,他高興了,就認爲:“傅老師對我特別好,跟我特別有緣。”當我再去關心其他學生時,他又看錯了,“傅老師不對我好啦,對他好啦。”(衆笑)只有了解傅老師的人才會說一句公道話:“傅老師對每個學生都是大慈大悲。”連我都要學習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難道觀世音菩薩會這麼小氣,有的地方靈,有的地方不靈。觀世音菩薩在哪裏?在你心裏呀!誰心裏有觀世音菩薩,誰就會得加持。
身樂觸~身雖使人受種種苦,然亦能得種種樂,所謂定樂即身子所起的樂觸也。”
生起禅樂,不要貪執要舍掉
底下講身樂觸,身體雖然使人受種種苦,然而也能夠得到種種快樂。拿我們今天修禅定來說,這種快樂就是定樂,包括身體所起的樂觸。喜是指心來說,心裏歡喜,樂是指身體來說,身體有種使你極其快樂的感觸,這就是樂觸。修禅定就會發生這種樂觸,但是佛告訴我們,不能貪,要舍掉。
循身觀(32)
(帶修禅定前開示)⑨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4
◎ 傅味琴
由事定而心定,故安靜樂住
提要:
■ 外道以身觸爲目標,所以提不高
■ 煩惱要先離後斷,定力淺者,煩惱仍會經常浮動
■ 兩叁年禅定下來,能生定境的喜觸
■ 有人喜樂來得快,可還沒有穩定
■ 修了多年禅定的同學,一上坐,手腳就發暧
■ 由事定而心定,故安靜樂住
■ 安靜樂住,就是穩住在安靜的快樂裏
外道以身觸爲目標,所以提不高
外道以身觸爲目標,所以提不高。外道修世間禅,也會發暖,古印度的外道怎麼樣我不知道,我碰到過如今練氣功的。氣功也是外道,經常露一點點本事給人看,“我給你發功啊,你有沒有感覺?再給你厲害點”,我是沒有什麼感覺,可是我有的學生倒有一點感覺。我的學生說:“跟老師爲我們做加持施放的能量完全不一樣,老師施放的能量我們感受是柔和的,溫暧的,往體內滲透時極爲舒適的,他放的外氣是冷的,硬的,也不能往裏滲透。”所以外道到身爲止,佛教要到心,你對叁寶起信心,心裏歡喜,這就發暖了。能海上師說:“對叁寶起信心,這就叫暖位。”
得現世樂行名禅~能海上師說:“由舍離斷除之力,有二、叁年或不定時間,即生出定境喜觸,由事定而心定,故安靜樂住,必由依戒離蓋而生,若不依此次第、偏重現法樂住,同外道法強令起觸後必生病,無法可治。由戒生定者,安穩無弊,如水有堤則不橫流,否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得樂後比常人煩惱更盛,犯戒者甚多。古來聰明人多中此病,故煩惱未斷,戒不嚴密,縱將得定,護法神亦遮止也。”
煩惱要先離後斷,定力淺者,煩惱仍會經常浮動
“得現世樂行名禅”,“由舍離斷除…
《<循身觀>帶修禅定前開示(30~4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