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了斷煩惱,並非爲了揚名貪恭敬
■ 把髒說成修苦行,剃頭卻拖了點頭發說是"修頭陀",胡鬧不胡鬧
■ 不是“唯有我對”,是唯有佛對
修行人起煩惱是業識種子遇緣而發
上午講到修行人往往修一點行,結果煩惱更加厲害,所以要明白佛法的道理,明白因果的道理,不明白就會懷疑就會退心。這是由于業識的種子遇到了環境就要發出來,好比病人到了春天就會犯老毛病,這是因爲病沒有完全好。剛剛修行的時候,由于歡喜心,煩惱容易下去。可是經過一段時間,歡喜心慢慢減退,過去世煩惱的種子遇到緣,它就發芽了,所以這種情況是正常的,並不是你對修行沒有緣份,修行對你沒作用。能海上師舉過一個曾閉關修苦行,六十余歲方還俗的出家人的例子,就是由于從前修行唯在功德苦行上著力,未從斷煩惱下手,所以修行必須要斷煩惱,這一點要反複跟大家講。
過午不食是中道,亦非苦行
佛教講要修功德、要培福、要修苦行。佛當年在雪山洞裏六年苦行,每天吃一麻一麥,這樣的苦行我們是受不了的。今天我們遵照佛的規定比丘過午不食,這比起享受來也算苦些,但對真正的苦行來說並不苦,應該說是中道,也不享受也不太苦。
苦不苦應以健康爲標准,不能以貪心爲標准
今天我們的生活苦不苦也該有個標准。假如你身體越來越虛弱,甚至生病了,那生活就得要改善一下。你身體很好,還在胖起來,卻說太苦了,太苦了你怎麼會胖起來?所以人不能以自己的貪心,自己要求的水平來說苦與不苦。我的觀點是根據身體來衡量。
不想證阿羅漢果,大都不吃“羅漢菜”了
佛教是講苦行的,但是爲了使身體好,有必要改善的還是要改善,但不能享受。我年輕時候叢林裏都吃羅漢菜,但是現在很少有地方吃羅漢菜了。現在人可能是不大喜歡證阿羅漢果,所以不吃羅漢菜,而吃圓桌面,圓什麼?圓滿享受。佛說“人間妙五欲,地獄五條根”,那不是地獄的根嗎?我是照佛的話來講。可能有很多人聽了會生氣,因爲他們圓桌面上經常有素雞、素鴨、還有素魚、素排骨,這就離不開一個貪心。
修福爲培福,修功德爲斷煩惱,並非爲了揚名貪恭敬
修行人應該要培福,不培福沒有福氣,應該要勤修一切善根,要修功德,戒定慧的功德,斷智悲的功德都要修起來。
修苦行、做功德都是爲了斷煩惱。例如修布施功德是爲了斷自己的貪欲煩惱。如果做功德是爲了揚名,爲了讓別人恭敬,那就錯了。有人做了一些供養,也不知要講多少年。以前上海有個居士,多次向我談起:“某年,我供養天臺山兩百塊銀元。”說了又說。所以說世間上人不爲利就爲名,修行不從斷煩惱下手,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把髒說成修苦行,剃頭卻拖了點頭發說是修頭陀,胡鬧不胡鬧
還有修苦行的,也不懂怎麼修苦行,有的不洗澡,不剪指甲,不剃發。從前有個出家人到能海上師那裏去聽法,能海上師問他:“你出家了頭上爲什麼還拖了一點頭發?”他回答說:“我修頭陀,所以頭上要拖一點頭發。”(衆笑)你看胡鬧不胡鬧?
不是“唯有我對”,是唯有佛對
佛教傳到中國來,種種誤解不能不提,你不提,大家都跟著學,一代傳一代,何年何月才能改過來?由于我常指出佛門裏的人有些地方搞錯,難免有些人生我氣:“難道唯有你說得對?”不是唯有我對,是唯有佛對,我說的對也是照佛說的呀。
循身觀(36)
(帶修禅定前開示)⑩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4
◎ 傅味琴
不管法多高,不斷煩惱,這個法與你沒關系
提要:
■ 不管法多高,不斷煩惱,這個法與你沒關系
■ 對身子要舍掉執著,也要依靠身子修行
■ 趨樂避苦者皆起源于身見
■ 身見去即得初果
■ 不可破壞根支,毀身不等于不執身
■ 佛沒有叫出家人燙香洞,是中國人搞出來的
■ 煩惱去掉了,身執也去掉了
■ 身高身矮、皮膚黑白都是衆生,一律平等
不管法多高,不斷煩惱,這個法與你沒關系
不是培福不好,也不是修苦行不好,是不斷煩惱不好。在修行中不斷煩惱,修什麼法門都不會圓滿。現在人都喜歡談高,不管你得到的法多高,修的法多高,你不斷煩惱,這個法跟你沒關系。即使得到了一些感應,可你還是一個煩惱衆生。
對身子要舍掉執著,也要依靠身子修行
“身應舍應依”,這是我們應該怎麼看待身子,應該舍也應該依靠。應舍是對身子不要執著,應依是要依靠身子修行,要愛護好身子,這才是正確的觀點。
能海上師說:“所謂身見者,如說此是補藥,則趨之恐後,說此是砒霜镪水,則避之恐不及,一切趨樂避苦,皆唯身見之命是聽。身見去,即得初果”
樂避苦者皆起源于身見
身見是衆生執著于身的知見。舉例說,這是補藥,大家爭先恐後去買,唯恐跑得慢賣光了。這是砒霜,镪水,消镪水一碰到,皮肉都會爛掉,一聽到這種可怕的東西連忙避開。衆生“一切趨樂避苦”,在生活中追求的是快樂,避免的是苦,爲什麼要這樣?很多是恐怕有傷身體。譬如有人懶惰,勞動時拈輕怕重,說自己身體不好,但是不見得連這種勞動都負擔不了啊。這種思想從心理上來講是懶惰,實際上還是起源于身執,總是想:我這個身子是碰不得的。
身見去即得初果
“身見去,即得初果”,對身子的執著心去不了,很難證初果。愛護身體是不錯的,你貪愛身體,執著身體,就變了身執了,要身見去掉才能證初果。
不可破壞根支,毀身不等于不執身
但是另一方面有些修行人不愛護身體,不怕危險,這樣做是不是對身沒有執著?我可不敢說,至少如來主張不要破壞自己的身體,釋迦佛也沒有燒掉過一只手指砍掉過一個手臂,而且規定根支不全不能出家。佛是大慈大悲,佛菩薩視衆生猶如親生兒子,你受苦他會掉眼淚,哪會叫你燒指斷臂?佛不管成佛前成佛後,根支全是圓滿的。
佛沒有叫出家人燙香洞,是中國人搞出來的
從前出家了頭上燙香洞,聽說戒律不許可的。我看過一篇文章,描寫古時候燙香洞的人,當時認爲誠心決定不痛,問他,“痛不痛?”“不痛不痛”(衆笑),其實臉色蒼白,快要暈倒了,(衆笑)看了這篇文章嚇得我不敢出家了,(衆笑)因爲我怕燙香洞。佛教裏沒有燙香洞這一套,是中國人搞出來的。我想,如果把真正的佛教精神弘揚出來,人們對佛教會更加尊重。
煩惱去掉了,身執也去掉了
佛教講斷煩惱,煩惱在你身上轉變了,去掉了,你的身執也去掉了,因爲身執本身就是煩惱嘛。
身高身矮、皮膚黑白都是衆生,一律平等
舉個普通的例子,有些人長得太高了,但卻有自卑心,因爲得了這種巨人症給人家看了難受啊。(衆笑)有的人長得太矮了,也自卑,我比不上人家高啊。還有比皮膚,我白你黑。我看這就叫身執。身高身矮,皮白皮黑,都是衆生,一律平等,(衆笑)你管他幹什麼呢?
循身觀(37)
(帶修禅定前開示)⑩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4
◎ 傅味琴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提要:
■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 佛利用衆生身見叫弟子依身起修,能知身和合不淨,故不可愛
■ 把身子作無謂犧牲,並非真舍身執,自殺會下地獄
■ 外道修身執身以爲殊勝
■ 世人得長壽也苦,發菩提心得長壽,可多度衆生
■ 外道因執著而不得出離
■ 死了舍不得離開自己身子,就成“守屍鬼”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說,“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心跟身一體的,什麼使你進入色聲香味觸法?還不是心跟身。你對好看的發生了愛好,哪怕起了一點貪心,這件衣服越看越喜歡,心就進去了,就一定要買回來,買回來穿在哪裏呀?穿在身上,貪舒服漂亮!心又進去了。聽到一句好話,想想也會高興;聽到一些壞話,明天後天仍會怄氣,又是誰進去啊?就是一個我,我的身我的心。怎麼修初果?照《金剛經》說,要修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能海上師說:“佛利用衆生身見,教弟子依身起修,外道執此爲最勝,便不得出離。”
佛利用衆生身見叫弟子依身起修,能知身和合不淨,故不可愛
衆生對身子的執著習氣很重,佛就利用你對身子的挂礙和關心,教我們從身起修。所以佛教我們從循身觀開始,目的讓我們明白,身體是因緣和合的,什麼肺、胃、心、大腸、小腸,慢慢教你修不淨觀,觀體內種種不淨,全是肮髒,再教你修死觀,屍體腐爛的不淨,這樣修起來你對身子才不會貪愛。
把身子作無謂犧牲,並非真舍身執,自殺會下地獄
對身子不執著並不是叫你去做無謂的犧牲,舍身跳崖也不能證明你沒有身執了。以前聽說峨眉山來了一對旅遊的青年,走到最高的地方,手拉手喊“一二叁”,跳下去了。(衆笑)釋迦佛往世行菩薩道時有以身飼虎的事迹,你今天可沒有真正行菩薩道的能力,也並非爲衆生而舍身,往往是由于悲觀失望、消極厭世,想自殺,這不是修行的辦法呀!佛弟子自殺要下地獄的,佛是教我們利用身子,引導你怎樣修對治身見的法,我們今天修循身觀就是一個利用,是依身起修。
外道修身執身以爲殊勝
外道把修身體執爲最殊勝,要修到長生不老,要修到肉身飛天。古時候道教,有修羽化的,死的時候騰空到半空裏自動爆炸,一只鳥也是這樣,死的時候羽毛就飄下來,記載上稱羽化。那是外道修法,至于說有的騎了白鶴到南天門去了,那只是在小說裏看到,小說都是虛構的。
世人得長壽也苦,發菩提心得長壽,可多度衆生
求長生不老,也要看你什麼水平,許多人往往越長壽越苦。有的人年紀太老了,天天想死,可是死不掉,死也不容易啊。心裏也煩惱,兒子死了,孫子也死了,自己老不死,想見兒子見不到,孫子也見不到,我活著還幹嘛?這樣活得長壽可…
《<循身觀>帶修禅定前開示(30~4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