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了断烦恼,并非为了扬名贪恭敬
■ 把脏说成修苦行,剃头却拖了点头发说是"修头陀",胡闹不胡闹
■ 不是“唯有我对”,是唯有佛对
修行人起烦恼是业识种子遇缘而发
上午讲到修行人往往修一点行,结果烦恼更加厉害,所以要明白佛法的道理,明白因果的道理,不明白就会怀疑就会退心。这是由于业识的种子遇到了环境就要发出来,好比病人到了春天就会犯老毛病,这是因为病没有完全好。刚刚修行的时候,由于欢喜心,烦恼容易下去。可是经过一段时间,欢喜心慢慢减退,过去世烦恼的种子遇到缘,它就发芽了,所以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并不是你对修行没有缘份,修行对你没作用。能海上师举过一个曾闭关修苦行,六十余岁方还俗的出家人的例子,就是由于从前修行唯在功德苦行上着力,未从断烦恼下手,所以修行必须要断烦恼,这一点要反复跟大家讲。
过午不食是中道,亦非苦行
佛教讲要修功德、要培福、要修苦行。佛当年在雪山洞里六年苦行,每天吃一麻一麦,这样的苦行我们是受不了的。今天我们遵照佛的规定比丘过午不食,这比起享受来也算苦些,但对真正的苦行来说并不苦,应该说是中道,也不享受也不太苦。
苦不苦应以健康为标准,不能以贪心为标准
今天我们的生活苦不苦也该有个标准。假如你身体越来越虚弱,甚至生病了,那生活就得要改善一下。你身体很好,还在胖起来,却说太苦了,太苦了你怎么会胖起来?所以人不能以自己的贪心,自己要求的水平来说苦与不苦。我的观点是根据身体来衡量。
不想证阿罗汉果,大都不吃“罗汉菜”了
佛教是讲苦行的,但是为了使身体好,有必要改善的还是要改善,但不能享受。我年轻时候丛林里都吃罗汉菜,但是现在很少有地方吃罗汉菜了。现在人可能是不大喜欢证阿罗汉果,所以不吃罗汉菜,而吃圆桌面,圆什么?圆满享受。佛说“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那不是地狱的根吗?我是照佛的话来讲。可能有很多人听了会生气,因为他们圆桌面上经常有素鸡、素鸭、还有素鱼、素排骨,这就离不开一个贪心。
修福为培福,修功德为断烦恼,并非为了扬名贪恭敬
修行人应该要培福,不培福没有福气,应该要勤修一切善根,要修功德,戒定慧的功德,断智悲的功德都要修起来。
修苦行、做功德都是为了断烦恼。例如修布施功德是为了断自己的贪欲烦恼。如果做功德是为了扬名,为了让别人恭敬,那就错了。有人做了一些供养,也不知要讲多少年。以前上海有个居士,多次向我谈起:“某年,我供养天台山两百块银元。”说了又说。所以说世间上人不为利就为名,修行不从断烦恼下手,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把脏说成修苦行,剃头却拖了点头发说是修头陀,胡闹不胡闹
还有修苦行的,也不懂怎么修苦行,有的不洗澡,不剪指甲,不剃发。从前有个出家人到能海上师那里去听法,能海上师问他:“你出家了头上为什么还拖了一点头发?”他回答说:“我修头陀,所以头上要拖一点头发。”(众笑)你看胡闹不胡闹?
不是“唯有我对”,是唯有佛对
佛教传到中国来,种种误解不能不提,你不提,大家都跟着学,一代传一代,何年何月才能改过来?由于我常指出佛门里的人有些地方搞错,难免有些人生我气:“难道唯有你说得对?”不是唯有我对,是唯有佛对,我说的对也是照佛说的呀。
循身观(36)
(带修禅定前开示)⑩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4
◎ 傅味琴
不管法多高,不断烦恼,这个法与你没关系
提要:
■ 不管法多高,不断烦恼,这个法与你没关系
■ 对身子要舍掉执着,也要依靠身子修行
■ 趋乐避苦者皆起源于身见
■ 身见去即得初果
■ 不可破坏根支,毁身不等于不执身
■ 佛没有叫出家人烫香洞,是中国人搞出来的
■ 烦恼去掉了,身执也去掉了
■ 身高身矮、皮肤黑白都是众生,一律平等
不管法多高,不断烦恼,这个法与你没关系
不是培福不好,也不是修苦行不好,是不断烦恼不好。在修行中不断烦恼,修什么法门都不会圆满。现在人都喜欢谈高,不管你得到的法多高,修的法多高,你不断烦恼,这个法跟你没关系。即使得到了一些感应,可你还是一个烦恼众生。
对身子要舍掉执着,也要依靠身子修行
“身应舍应依”,这是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身子,应该舍也应该依靠。应舍是对身子不要执着,应依是要依靠身子修行,要爱护好身子,这才是正确的观点。
能海上师说:“所谓身见者,如说此是补药,则趋之恐后,说此是砒霜镪水,则避之恐不及,一切趋乐避苦,皆唯身见之命是听。身见去,即得初果”
乐避苦者皆起源于身见
身见是众生执着于身的知见。举例说,这是补药,大家争先恐后去买,唯恐跑得慢卖光了。这是砒霜,镪水,消镪水一碰到,皮肉都会烂掉,一听到这种可怕的东西连忙避开。众生“一切趋乐避苦”,在生活中追求的是快乐,避免的是苦,为什么要这样?很多是恐怕有伤身体。譬如有人懒惰,劳动时拈轻怕重,说自己身体不好,但是不见得连这种劳动都负担不了啊。这种思想从心理上来讲是懒惰,实际上还是起源于身执,总是想:我这个身子是碰不得的。
身见去即得初果
“身见去,即得初果”,对身子的执着心去不了,很难证初果。爱护身体是不错的,你贪爱身体,执着身体,就变了身执了,要身见去掉才能证初果。
不可破坏根支,毁身不等于不执身
但是另一方面有些修行人不爱护身体,不怕危险,这样做是不是对身没有执着?我可不敢说,至少如来主张不要破坏自己的身体,释迦佛也没有烧掉过一只手指砍掉过一个手臂,而且规定根支不全不能出家。佛是大慈大悲,佛菩萨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子,你受苦他会掉眼泪,哪会叫你烧指断臂?佛不管成佛前成佛后,根支全是圆满的。
佛没有叫出家人烫香洞,是中国人搞出来的
从前出家了头上烫香洞,听说戒律不许可的。我看过一篇文章,描写古时候烫香洞的人,当时认为诚心决定不痛,问他,“痛不痛?”“不痛不痛”(众笑),其实脸色苍白,快要晕倒了,(众笑)看了这篇文章吓得我不敢出家了,(众笑)因为我怕烫香洞。佛教里没有烫香洞这一套,是中国人搞出来的。我想,如果把真正的佛教精神弘扬出来,人们对佛教会更加尊重。
烦恼去掉了,身执也去掉了
佛教讲断烦恼,烦恼在你身上转变了,去掉了,你的身执也去掉了,因为身执本身就是烦恼嘛。
身高身矮、皮肤黑白都是众生,一律平等
举个普通的例子,有些人长得太高了,但却有自卑心,因为得了这种巨人症给人家看了难受啊。(众笑)有的人长得太矮了,也自卑,我比不上人家高啊。还有比皮肤,我白你黑。我看这就叫身执。身高身矮,皮白皮黑,都是众生,一律平等,(众笑)你管他干什么呢?
循身观(37)
(带修禅定前开示)⑩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4
◎ 傅味琴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提要:
■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 佛利用众生身见叫弟子依身起修,能知身和合不净,故不可爱
■ 把身子作无谓牺牲,并非真舍身执,自杀会下地狱
■ 外道修身执身以为殊胜
■ 世人得长寿也苦,发菩提心得长寿,可多度众生
■ 外道因执着而不得出离
■ 死了舍不得离开自己身子,就成“守尸鬼”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说,“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心跟身一体的,什么使你进入色声香味触法?还不是心跟身。你对好看的发生了爱好,哪怕起了一点贪心,这件衣服越看越喜欢,心就进去了,就一定要买回来,买回来穿在哪里呀?穿在身上,贪舒服漂亮!心又进去了。听到一句好话,想想也会高兴;听到一些坏话,明天后天仍会怄气,又是谁进去啊?就是一个我,我的身我的心。怎么修初果?照《金刚经》说,要修不入色声香味触法。
能海上师说:“佛利用众生身见,教弟子依身起修,外道执此为最胜,便不得出离。”
佛利用众生身见叫弟子依身起修,能知身和合不净,故不可爱
众生对身子的执着习气很重,佛就利用你对身子的挂碍和关心,教我们从身起修。所以佛教我们从循身观开始,目的让我们明白,身体是因缘和合的,什么肺、胃、心、大肠、小肠,慢慢教你修不净观,观体内种种不净,全是肮脏,再教你修死观,尸体腐烂的不净,这样修起来你对身子才不会贪爱。
把身子作无谓牺牲,并非真舍身执,自杀会下地狱
对身子不执着并不是叫你去做无谓的牺牲,舍身跳崖也不能证明你没有身执了。以前听说峨眉山来了一对旅游的青年,走到最高的地方,手拉手喊“一二三”,跳下去了。(众笑)释迦佛往世行菩萨道时有以身饲虎的事迹,你今天可没有真正行菩萨道的能力,也并非为众生而舍身,往往是由于悲观失望、消极厌世,想自杀,这不是修行的办法呀!佛弟子自杀要下地狱的,佛是教我们利用身子,引导你怎样修对治身见的法,我们今天修循身观就是一个利用,是依身起修。
外道修身执身以为殊胜
外道把修身体执为最殊胜,要修到长生不老,要修到肉身飞天。古时候道教,有修羽化的,死的时候腾空到半空里自动爆炸,一只鸟也是这样,死的时候羽毛就飘下来,记载上称羽化。那是外道修法,至于说有的骑了白鹤到南天门去了,那只是在小说里看到,小说都是虚构的。
世人得长寿也苦,发菩提心得长寿,可多度众生
求长生不老,也要看你什么水平,许多人往往越长寿越苦。有的人年纪太老了,天天想死,可是死不掉,死也不容易啊。心里也烦恼,儿子死了,孙子也死了,自己老不死,想见儿子见不到,孙子也见不到,我活着还干嘛?这样活得长寿可…
《<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30~4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